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南阳首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吉祥物“宛美美”(如图)头顶的月季花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人类进化的顺序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D.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施加氮肥有利于草莓植株的生长,其根尖吸收氮肥的主要部位是( )
A. B. C. D.
4.《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指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下列做法与其相符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B.夏天全天开空调
C.垃圾分类投放
D.推广使用高能耗的汽油车辆
5.如图是肾单位和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单位
B.肾单位由③④⑥组成
C.①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⑤把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入⑥
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现实生活中影响鸟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B.“植物→虫→鸟→细菌真菌”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C.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7.下图是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相比,植物细胞分裂特有的特征是( )
A.染色体复制 B.细胞核分裂 C.细胞质分裂 D.新细胞壁出现
8.下图是校园中紫藤的标识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紫藤
学名:Wisteriasinensis
别名:朱藤、招藤
科属:豆科紫藤属
原产地:中国
特征:落叶藤本,茎左旋,枝较粗壮,奇数羽状复叶;花冠紫色,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果期5~8月。
A.紫藤的学名用英文表示 B.紫藤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C.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豆科的植物都属于紫藤属
9.下列关于人的性别决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的性别由母亲决定
B.女性只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C.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D.男性可产生含X或Y染色体的精子
10.红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保卫。这体现了红火蚁具有( )
A.先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 C.学习行为 D.取食行为
11.小龙虾属于节肢动物门,栖息于永久性溪流和沼泽,适应性极广,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下列关于小龙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附肢也分节 B.体表有外骨骼
C.体内无脊柱 D.身体呈辐射对称
12.如图所示,在两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的化石,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物种B比物种A体型大
B.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高等
C.物种B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的
D.物种A是水生生物,物种B是陆生生物
二、综合题
13.孟德尔在对豌豆性状的研究中,选取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的是圆粒,让收获的子一代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二代有圆粒和皱粒两种如图甲,数量统计结果如图乙,用R表示显性基因,r表示隐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子一代与亲代的豌豆性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这种现象是属于 的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2)在豌豆的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3)据图乙可推测,图甲中子二代中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4)若用图甲中子一代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理论上后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数量之比是 。
14.下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以甲、乙、丙、丁为代号建立的能量或某物质含量的金字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其中鹰和蛇的关系是 。
(2)该食物网中,能量流动是从 开始的。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 。
(3)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若图二表示的是该食物链中四类生物体内的某种有毒物质含量多少的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 。
15.花样滑冰运动员随着音乐的旋律,时而平稳地滑行,时而快速地旋转。图一是神经系统有关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关节基本结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B、C、D在神经系统的组成中属于 神经系统。
(2)运动员伴着音乐起舞,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其中,接收神经冲动并做出反应的结构是图一中的[4] 。
(3)运动员动作优美,除了具备完整的神经结构外,还需要灵活的关节结构做基础。图二中 (填字母)表面的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
16.转基因抗虫棉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内Bt杀虫蛋白基因改造并转移到棉花细胞中(如图一所示),使棉花产生杀虫蛋白质,该蛋白质对棉铃虫等有致死作用而对人畜无害。图二表示棉铃虫的发育过程。
(1)图一中抗虫棉细胞乙可产生 种生殖细胞。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能够在棉花体内表达,原因是 。转基因技术的优点是 。
(2)为证明转基因棉花具有抗棉铃虫效果,简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预测结果 。
(3)棉铃虫的发育方式为 ,棉铃虫一生中有若干次蜕皮,原因是 。
(4)棉花的白色和红色(由B、b基因控制)为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两株白色的棉花,分别作为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结果它们的子代中有的结白色棉花,有的结红色棉花。由此可判断亲代白色棉花基因组成是 。分析子代白色棉花中,携带红色棉花基因的概率是 ,请用遗传图解及必要的文字说明阐述原因 。
三、实验探究题
17.南充作为“丝绸之都”,已有数千年的桑树种植历史。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南充市因地制宜成功建成了多个桑葚生产基地,带动了新型农业的发展。现欲利用桑树苗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提高桑葚果实的产量。某校生物社团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验(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请据图回答;
(1)实验步强:
①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 作用,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②在图1的两套装置中分别故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 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 。
③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 (填字母)。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生物社团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合理密植增加桑葚产量。请你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再提出一条能够增加桑葚产量的措施 。
18.“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使用公筷能否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分析并作答:
步骤1: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2: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25克后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3: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48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以及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表所示。
菜名
结果(cfu/g)
餐前
餐后
使用公筷
不使用公筷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60
150
220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注:cfu/g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1)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 。
(2)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
(3)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比“不使用公筷”组的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1.C
【分析】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详解】A.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故B不符合题意。
C.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头顶的月季花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故C符合题意。
D.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结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分析】(1)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2)人类的进化主要分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3)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详解】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错误。
B.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错误。
C.人类发展按时间顺序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而不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四个阶段,C错误。
D.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生物适应环境,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详解】A.A是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A不符合题意。
B.B是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
C.C是成熟区,也叫根毛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如氮磷钾)的主要部位,C符合题意。
D.D是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分析】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有考虑长远影响。
【详解】ABD.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会浪费大量木材,减少森林面积,破坏生态环境;夏天全天开空调浪费电;推广使用高能耗的汽油车辆污染环境,ABD错误。
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使垃圾资源化,能够节约资源,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
故选C。
5.B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详解】AB.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的,A正确,B错误。
C.①入球小动脉中是动脉血,动脉血中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C正确。
D.图中⑤是肾小管,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⑤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正确。
故选B。
6.B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详解】A.现实生活中影响鸟生活的生态因素包括如温度等的非生物因素和如虫等的生物因素,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书写要求:①起点一定是生产者;②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③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④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因此“植物→虫→鸟→细菌真菌”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B符合题意。
C.虫和鸟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因而属于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
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已有生物部分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食物链的书写。
7.D
【分析】动物细胞的分裂与植物细胞分裂有所不同,动物细胞最后不形成新的细胞壁。
【详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可见,与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相比,植物细胞分裂特有的特征是有新细胞壁出现,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B
【分析】1.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即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属名,第二部分为种加词,后面还有命名者的姓名(也可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
2.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A.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A错误。
B.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拥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由题干信息可知,紫藤属于被子植物,故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B正确。
C.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C错误。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故豆科的植物不一定属于紫藤属,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详解】AC.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受精时,如果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X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就产生具有XY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男女比例大致是1:1,因此生男还是生女是由男性精子的性染色体决定的,A错误,C正确。
BD.人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B正确,D正确。
故选A。
10.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3)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4)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得营养的诸多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贮藏食物等过程。
【详解】红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蚁后负责产卵,兵蚁负责保卫,这体现了营群体生活的红火蚁,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结合分析可知,该行为属于社会行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D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有许多体节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详解】ABC.小龙虾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体内无脊柱 ,属于节肢动物,ABC正确。
D.身体辐射对称是腔肠动物的特征,D错误。
故选D。
12.B
【分析】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图示中A位于较古老的地层,B位于较晚近的地层。
【详解】由图可知,A位于较古老的地层,B位于较晚近的地层,即物种B比物种A出现的较晚,说明B的结构比A的结构复杂、高等。但是不能说明物种B一定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的,也不能说明物种B比物种A体型大,或者物种A是水生生物,物种B是陆生生物,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3.(1) 变异 可遗传
(2)圆粒
(3)Rr或RR
(4)1:1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详解】(1)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因此,子一代与亲代的豌豆性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这种现象使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可遗传。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由图甲可以判断:在豌豆的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中,圆粒是显性性状。
(3)据图乙可推测,遗传图为:
图甲中子二代中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
(4)若用图甲中子一代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杂交,遗传图为:
理论上后代中圆粒与皱粒的数量之比是1:1。
14.(1) 5/五 捕食与竞争/竞争与捕食
(2) 草固定太阳能 分解者/微生物
(3) 鹰 草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1)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鹰,④草→鼠→狐;⑤草→鼠→蛇→鹰,共5条。鹰和蛇以鼠为食,两者属于竞争关系,鹰以蛇为食,属于捕食关系。
(2)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图一只表示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包括分解者。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若图二表示“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甲对应的生物是鹰。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甲体内的毒素最少,食物链是甲→乙→丙→丁,故甲对应图一的生物是草。
15.(1)中枢
(2) 条件 效应器
(3)c和d
【分析】题图一中,反射弧包括l感受器、2传入神经(具有神经节)、神经中枢、3传出神经、4效应器五部分;A大脑,B脑干,C脊髓,D小脑。
题图二中,a关节囊,b关节腔,c关节头(或关节窝),d关节窝(或关节头)。
【详解】(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包括A大脑、D小脑和B脑干)和C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2)运动员伴着音乐起舞,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其中4效应器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
(3)关节面(包括c关节头和d关节窝或c关节窝和d关节头)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b关节腔内有a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活动灵活。
16.(1) 2/二/两 各种生物的DNA在组成方式上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也是相通的(意思对即可) 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2)实验方案:种植生长状况良好、相同数量的抗虫棉和普通棉,释放等量的棉铃虫幼虫,观察棉铃虫变化。预测结果:抗虫棉上的棉铃虫大部分死亡,普通棉上的棉铃虫都正常存活
(3) 完全变态发育 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4) Bb、Bb 2/3 遗传图解及说明:
子代白色个体有两种基因型BB或Bb,其中Bb携带红色基因,占2/3。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生可预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4)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5)图二:1成虫、2卵、3幼虫、4蛹。
【详解】(1)图一中抗虫棉细胞乙中可产生2种生殖细胞,分别是含有Bt基因的生殖细胞和不含有Bt基因的生殖细胞。各种生物的DNA在组成方式上是相同的,基因蕴含的遗传信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也是相通的,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同样可以得到表达,因此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基因能够在棉花体内表达。转基因技术绝大多数情况下比传统育种技术更高效、更准确,能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2)根据题文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转基因棉花具有抗棉铃虫效果,则实验变量是抗虫棉和普通棉,因此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方案为种植生长状况良好、相同数量的抗虫棉和普通棉,释放等量的棉铃虫幼虫,观察棉铃虫变化。抗虫棉会产生杀虫蛋白质,导致棉铃虫死亡,而普通棉不会产生杀虫蛋白质,不导致棉铃虫死亡,因此预测结果是抗虫棉上的棉铃虫大部分死亡,普通棉上的棉铃虫都正常存活。
(3)根据图二可知,棉铃虫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棉铃虫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会限制其发育和生长,因此棉铃虫一生中会有若干次蜕皮,
(4)都是白色棉花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红色棉花,则可以判断出棉花红色为隐性性状,白色为显性性状。子代出现隐性性状——红色,则基因组成一定是两个隐性基因bb,其中一个隐性基因b来自父本,另一个隐性基因b来自母本,又因为亲代为显性性状,则一定还含有显性基因B,故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Bb。子代白色棉花中,携带红色棉花基因b的概率是2/3,原因如以下图解:
文字描述如下:子代白色个体有两种基因型BB或Bb,其中Bb携带红色基因b,占2/3。
17.(1) 呼吸 对照 二氧化碳/CO2 B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写1条,合理即可)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①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先将两盆长势相似的桑树苗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
②在图1的实验装置中,叶片A的装置内是清水,叶片B的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清水不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所以,两装置的变量是二氧化碳。该实验步骤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其中A叶片的属于对照组。
③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周围环境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装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而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装有清水的玻璃瓶中有二氧化碳,该装置里的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能变蓝色。所以,图2中步骤丙滴加碘液后,不能变成蓝色的叶片是B。通过对叶片A和叶片B的实验现象分析,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或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时间)、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此,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写1条,合理即可)。
18.(1)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2)对照
(3)未经过高温杀菌
(4) 少 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使用公筷能否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使用公筷能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吗?
(2)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中对所用的餐具等材料进行高温杀菌,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原因是餐前的凉拌黄瓜未经过高温杀菌。
(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少(如:干锅茶树菇中,用公筷组4600个菌落,不用公筷组79000个菌落),证明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三)(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七年级(下)月考生物试卷(三)(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七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