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古代诗歌阅读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
风入松·寄柯敬仲①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①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开头将女子的娇艳欲滴和自己华发不胜簪的老迈进行对比,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B.词人和柯敬仲深得皇帝厚爱,每次起草完诏书,皇帝都让宫人用宫灯照引着他们回去休息。
C.“御沟”句和“飞燕”句写眼前的景色变化,冰白水蓝,颜色鲜明,“又”字与上片“几回”照应。
D.“杏花”句运用写实手法,将江南春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和“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关心之情的?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②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邮③。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④。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蔡徙倚至黄昏。
[注]①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野步:野外散步。②洪炎(1067?-1133)宋代诗人。字玉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元佑末年登进士第,南渡后官至秘书少监,乃黄庭坚外甥,被列入“江西诗派”。③邮(cūn):同“村”。④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暮春的傍晚与友人游杭州近郊所见,山峦、田野、人烟和村庄,远近高低,种种意象交织,绘就了一幅迷人的郊野黄昏图景。
B.颔联则写诗人当时所见所闻,鸟语、晚钟、花和流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又谱写出一曲赏景流连的动人诗章。
C.颈联进一步描写所见之景,如画如诗,天然而无须点染,美丽到不能言说,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D.尾联更添旨趣,“看插秧”似忘归,"杖藜徙"至黄昏,寥寥数语,余音袅袅,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6.本诗内容丰富,意象纷呈,耐人寻味,这得益于诗人采用了一系列的对照写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家静①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②。
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位邑非为晚,蓝绶③还乡亦可誇。
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运用借代手法,点明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领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
16.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历靖康之难。这首词大概是在绍兴五年(1135),作者因病退居湖州青墩镇寿圣 院僧舍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词用“忆”字开篇,直接展开往事,回忆与“豪英”午桥宴饮、把酒临风之事。B.“长沟流月去无声”有“月涌大江流”之妙,用桥下的宁静反衬桥上的欢声笑语。C.下片借景抒情,表情达意真切感人,表达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D.词的尾句“古今多少事”包含丰富内容,“渔唱起三更”表现了寂寞悲凉的情绪。
15.请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妙处。(6 分)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高中2024 届高三语文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① ?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②。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①河汉:银河。②昆仑、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句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紧扣诗题中的“苦”字。
B .颔联把“人已惧”与“天不惜”形成对比,暗含对老天爷的怨恨之情。
C .颈联所写“ 昆仑雪”“蓬莱寒” ,体现了诗人身不能至的苦闷与无奈。
D .诗人最后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
16.有人评价此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充满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此你怎样理解?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古代诗歌阅读
江西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
风入松·寄柯敬仲①
虞集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
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注】①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吾乡柯敬仲先生,际遇文宗,起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以避言路居吴下。时虞邵庵先生在馆阁赋《风入松》词寄之,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而此曲遂遍满海内矣。”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开头将女子的娇艳欲滴和自己华发不胜簪的老迈进行对比,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B.词人和柯敬仲深得皇帝厚爱,每次起草完诏书,皇帝都让宫人用宫灯照引着他们回去休息。
C.“御沟”句和“飞燕”句写眼前的景色变化,冰白水蓝,颜色鲜明,“又”字与上片“几回”照应。
D.“杏花”句运用写实手法,将江南春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和“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
1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关心之情的?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D(“写实手法”错,“杏花”句和“枯藤老树昏鸦”都运用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想象江南春色。)
16.①“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通过回忆词人和友人当年在当值途中驻马花间,流连瞻顾,不忍离去的情景来表现怀念之情。②“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一语双关,写好友遭受的流言蜚语,如清寒还未散尽,还有谁会寄给你银字信笺呢?同时诉说自己因为好友的离去而寂寞冷清,完全感受不到春意的融和。③结尾处以景结情,告诉友人到了杏花春雨江南时候,他也要南归了。(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①
洪炎②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邮③。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④。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蔡徙倚至黄昏。
[注]①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野步:野外散步。②洪炎(1067?-1133)宋代诗人。字玉父,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元佑末年登进士第,南渡后官至秘书少监,乃黄庭坚外甥,被列入“江西诗派”。③邮(cūn):同“村”。④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暮春的傍晚与友人游杭州近郊所见,山峦、田野、人烟和村庄,远近高低,种种意象交织,绘就了一幅迷人的郊野黄昏图景。
B.颔联则写诗人当时所见所闻,鸟语、晚钟、花和流水,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又谱写出一曲赏景流连的动人诗章。
C.颈联进一步描写所见之景,如画如诗,天然而无须点染,美丽到不能言说,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D.尾联更添旨趣,“看插秧”似忘归,"杖藜徙"至黄昏,寥寥数语,余音袅袅,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6.本诗内容丰富,意象纷呈,耐人寻味,这得益于诗人采用了一系列的对照写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15.A
“暮春的傍晚”错误,题目“四月二十三日晚”应为农历纪时,再从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事来看,应为初夏的傍晚
16.(1)首联写所见之景,“四山矗矗”和“野田田”,是崇高美和秀丽美的对照;“人烟”和“邮”是近和远的对照:景物之美,令诗人陶醉。
(2)颔联主要写所闻,亦有所见,晚钟、鸟(动或静)语、花香(色)、流水,是动与静、声与色(香)的对照,诗人之喜,洋溢字里行间。
(3)颈联用空间艺术的画和时间艺术的诗进行对照,极写美景难以用笔墨和言语难来刻画和形容,直抒感怀。
(4)尾联用农夫的辛劳跟诗人的沉思作对照,平添理趣,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得满分)
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家静①及第后赴官清水
苏舜钦
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②。
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
白头位邑非为晚,蓝绶③还乡亦可誇。
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
【注】①家静,蜀人。②犯斗槎,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此处指远行所乘之舟。③蓝绶,系印纽的蓝色丝带,古代常用于等级较低的官吏身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日春”交代送别时间;“犯斗槎”运用借代手法,点明家静及第后的出行方式,照应题目。
B.领联运用想象手法,虚写家静能够在梦中连夜回到蜀道,间接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
C.颈联中的“白头”与“蓝绶”,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了家静年事已高、官职低微的形象。
D.全诗不见离别之伤,饱含诗人对友人的安慰和劝勉,寓深沉的情感于朴实自然的语言之中。
16.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答案】B
【解析】“表现了家静对官场的厌恶”说法错误,“梦回故乡”是因为离家太久。
16.【答案】①本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②陆诗的“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历靖康之难。这首词大概是在绍兴五年(1135),作者因病退居湖州青墩镇寿圣 院僧舍时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此词用“忆”字开篇,直接展开往事,回忆与“豪英”午桥宴饮、把酒临风之事。B.“长沟流月去无声”有“月涌大江流”之妙,用桥下的宁静反衬桥上的欢声笑语。C.下片借景抒情,表情达意真切感人,表达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D.词的尾句“古今多少事”包含丰富内容,“渔唱起三更”表现了寂寞悲凉的情绪。
15.请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妙处。(6 分)
14.C
15.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高中2024 届高三语文暑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① ?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②。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①河汉:银河。②昆仑、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句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旱之甚,酷热难当,紧扣诗题中的“苦”字。
B .颔联把“人已惧”与“天不惜”形成对比,暗含对老天爷的怨恨之情。
C .颈联所写“ 昆仑雪”“蓬莱寒” ,体现了诗人身不能至的苦闷与无奈。
D .诗人最后尽情抒发了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其博大的胸襟。
16.有人评价此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充满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此你怎样理解?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15.C 16.①首联将清风、热、落日拟人化,清风无力屠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生
动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
②颔联使用反问的方式,指斥上天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形象地表达了对上天的
怨恨、无奈的情绪。
③后两联由实转虚,由人间苦热联想到“有积雪、常遗寒”的仙境,表达了愿与天下人共
苦难的情怀。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六两句,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答题方法,如何鉴赏?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陕西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这是一份辽宁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8月语文期初检测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