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022级六月月考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 2B 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连续分裂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周期性,下列哪一项不会在细胞周期中发生( )
A. 染色体复制 B. 着丝粒分裂 C. 形成四分体 D. 出现细胞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
【详解】A、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A不符合题意;
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不符合题意;
C、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C符合题意;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时会出现细胞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
A. 前期和中期 B. 前期和末期 C. 中期和后期 D. 后期和末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即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2个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粒没有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详解】A、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粒还没有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即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A正确;
B、着丝粒在后期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末期时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1∶1∶0,B错误;
C、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因此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1∶1∶0,C错误;
D、 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因此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1∶1∶0,D错误。
故选A。
3. 下列哪项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 )
A. 进行ATP的合成 B. 进行呼吸酶的合成
C. 合成血红蛋白 D. 存在血红蛋白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
【详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分化的结果是使细胞中形成了特殊的蛋白质,使细胞具备的特定的功能,所有细胞都有ATP的合成,所以细胞进行ATP的合成,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A错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都能进行呼吸酶的合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所以进行呼吸酶的合成,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B错误;只有红细胞才能合成血红蛋白,故合成血红蛋白说明细胞已经完成了分化,C正确;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核基因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细胞都含有血红蛋白基因,故存在血红蛋白基因不能表明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 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萎缩,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变小
C. 某病原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引起的宿主细胞破裂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 若一个人长期闷闷不乐、精神压抑,其发生癌症的可能性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也有幼嫩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A错误;
B、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导致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变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变大,B错误;
C、某病原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使宿主细胞破裂死亡属于在不利因素影响下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
D、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一个人长期闷闷不乐、精神压抑会影响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D正确。
故选D。
5. 下列实验中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 玉米花粉培育出幼苗 B. 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
C. 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 D. 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细胞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则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动物的体细胞不表现出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详解】A、玉米花粉粒培育出植株,体现了生殖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出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
C、烧伤病人的健康细胞培养出皮肤,但是没有产生新的个体,故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用悬浮培养的单个胡萝小细胞培养成可育的植株,体现了植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6.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 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其中一个是极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减数分裂Ⅰ后期,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D正确。
故选D。
7. 下列关于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③⑥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C. 图1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显性后代的2/3
D. 图2子代中A_ B_的个体中杂合子占4/9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图1中①②代表形成配子过程,③代表受精作用。图2中④⑤代表形成配子过程,⑥代表受精作用。
【详解】A、③⑥代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即受精作用,没有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A错误;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表现在图中的④⑤,而⑥代表受精作用,B错误;
C、图1中显性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因此基因型Aa的个体占显性后代的2/3,C正确;
D、图2中子代A_ B_的个体中AABB的只占一份,其余8份均为杂合子,故A_ B_的个体中杂合子占8/9,D错误。
故选C。
8. 自私基因是指基因在生物进化中的绝对自私性。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就是一种“自私基因”,Aabb产生雌配子时,能杀死体内1/3不含该基因的配子。现该植物自交,子一代自由传粉获得F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3:2
B. F1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3:2
C. F2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33/100
D. F2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4/25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能杀死体内不含该基因1/3的雌配子,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1/2:(1/2×2/3)=3:2,雄配子中Ab:ab=1:1
【详解】A、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能杀死体内不含该基因1/3的雌配子,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1/2:(1/2×2/3)=3:2,A正确;
B、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3:2,雄配子中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得到F1中AAbb=3/5×1/2=3/10,Aabb=3/5×1/2+2/5×1/2=1/2,aabb=2/5×1/2=1/5。由于Aabb的植株体内,A基因就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雌配子时,能杀死体内1/3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所以F1产生的雌配子Ab=3/10+1/2×1/2=11/20,ab=1/2×2/3+1/5=8/15,所以雌配子中Ab:ab=33:32,B错误;
C、根据B选项分析,F2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33/1300,C错误;
D、F1产生雌配子中Ab:ab=33:32,雄配子中Ab=3/10+1/2×1/2=11/20,则ab=9/20,所以雄配子中Ab:ab=11:9,可推知F2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2/65×9/20=72/325,D正确。
故选BCD。
9. 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株,其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一白花雌株和一白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白花:红花=3:1.不考虑交叉互换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花色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双亲均为杂合子
B. 若花色由一对位于性染色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F1红花全为雄性
C. 若花色由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亲基因型均为AaBb,则可能是没有显性基因存在时即表现为红花
D. 若花色由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亲基因型均为AaBb,则F1中只能A、B基因共存时才表现为白花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若花色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和a,根据一白花雌株和一白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白花∶红花=3∶1,可知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Aa,A正确;
B、若花色由一对位于性染色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和a,根据一白花雌株和一白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白花∶红花=3∶1,可知亲本为XAXa×XAY,则F1红花XaY全为雄性,B正确;
C、若花色由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亲基因型均为AaBb,可能存在A和B连锁,a和b连锁,亲本产生配子为AB∶ab=1∶1,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2∶1;也可能存在A和b连锁,a和B连锁,亲本产生配子为Ab∶aB=1∶1,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1∶1∶1;根据F1中白花∶红花=3∶1,可推测可能是没有显性基因存在时即表现为红花,即红花为aabb, C正确;
D、根据C项分析,若A和b连锁,a和B连锁,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1∶1∶1;若白花∶红花=3∶1,则AAbb、AaBb和aaBB均表现白花,D错误。
故选D。
10. 一个基因型为TtMm(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卵原细胞,如果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示正确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B.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
C.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和tm
D. 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和tm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由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第一极体分裂产生的两个第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TtMm的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如果卵细胞基因组成为TM,则次级卵母细胞为TTMM,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ttmm,由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TM,由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极体为tm,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11. 在进行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某同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4个桶,桶内放入了有字母标注的小球。实验时需分别从雄1、雄2、雌1、雌2四个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记录后将小球分别放回原处,重复10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第6次抓取并组合出YYRR的概率是1/16
B. 雌1和雌2共同表示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YyRr
C. 从雄1和雄2中各随机取出1个球,表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
D. 从雄1、雄2、雌1、雌2中各随机抓取1个小球的基因组合类型有12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雄1、雄2、雌1、雌2四个桶,每个桶均表示一对等位基因,从每个桶中拿出一个球是模拟分离定律,从雄1、雄2中分别拿出一个球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由图可知,雌1和雌2共同表示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YyRr,雄1和雄2共同表示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YyRr。
【详解】A、据图可知,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YyRr,所以每次抓取并组合出YYRR的概率是1/16,A正确;
B、雌1、雌2每个桶均表示一对等位基因,所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YyRr,B正确;
C、雄1、雄2每个桶均表示一对等位基因,从雄1和雄2中各随机取出1个球是模拟自由组合定律,所以表示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基因型,C正确;
D、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YyRr,所以从雄1、雄2、雌1、雌2中各随机抓取1个小球的基因组合类型有16种,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及性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成熟的生殖细胞中只有性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
B. 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C.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人体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A错误;
B、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或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B错误;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C正确;
D、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D错误。
故选C。
13. 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系谱图,Ⅱ7 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2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B. Ⅱ4与Ⅱ6的基因型相同
C. Ⅱ6与Ⅱ7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4
D. Ⅱ6与Ⅱ7所生的女孩皆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方法: (一)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二)其次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2)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三)再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遗传病。②有中生无为显性遗传病。(2)已确定是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已确定是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详解】A、图中Ⅱ6、Ⅱ7不患病,Ⅲ9患病,故是隐性基因致病。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为伴X隐性遗传,假设该性状由A/a控制,由于子代有患病的女儿,故Ⅰ2基因型为XAXa,由于Ⅰ1患病,故Ⅱ4基因型是XAXa,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 ,A错误;
B、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或母亲)一定携带致病基因,Ⅱ4(XAXa)与Ⅱ6(XAXa)的基因型相同,B正确;
C、Ⅱ6(XAXa)与Ⅱ7(XAY)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 C错误;
D、Ⅱ6(XAXa)与Ⅱ7(XAY)所生的女孩基因型是XAXA、XAXa,不一定是致病基因携带者,D错误。
故选B。
14. 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可以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B. 格里菲斯的实验表明死亡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的活性物质
C.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表明DNA才是S型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
D.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一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菌转化为R型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才可以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A错误;
B、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表明加热死亡的S型菌中含有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B正确;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表明DNA才是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D错误。
故选B。
15.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DNA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A+G)/(T+C)=2
B.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两种非互补配对的碱基数目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
C. 细菌的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上均连接两个脱氧核糖,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
D. 双链DNA中(A+G)/(T+C)碱基比例具有物种特异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1、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①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配对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
2、DNA双链中,腺嘌呤A只能与胸腺嘧啶T配对,胞嘧啶C只能与鸟嘌呤G配对,因此腺嘌呤A碱基数=胸腺嘧啶T碱基数,胞嘧啶C碱基数=鸟嘌呤G碱基数。每个A-T碱基对之间形成两个氢键,每个C-G碱基对之间形成3个氢键。
【详解】A、在DNA双链中,A总是与T配对,C总是与G配对,因此,某一条链中A+G=另一条链中的T+C,该链的T+C=另一条链的A+G,因此当DNA的一条链中(A+G)/(T+C)=0.5,则其互补链中(T+C)/(A+G)=0.5,可进一步推知其互补链中(A+G)/(T+C)=2,A正确;
B、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A+C=T+G,所以两种非互补配对的碱基数目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B正确;
C、细菌的DNA分子是环状的,则每个磷酸基团上均连接两个脱氧核糖,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基团,C正确;
D、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C=G,所以双链DNA中(A+G)/(T+C)的比值为1,不具有物种特异性,D错误。
故选D。
16.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的多样性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脱氧核苷酸链盘曲折叠的方式千变万化
B.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C. 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若干个基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DNA分子的多样性与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而与脱氧核苷酸链盘曲折叠方式无关,DNA分子通常都是反向平行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
B、染色体未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
C、DNA分子中,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
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一个DNA上有若干个基因,一般基因和基因之间存在基因间区,D正确。
故选A。
17. 如图所示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B. 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不可能相同
C. ①②③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
D. ③过程中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肽链,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右向左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豌豆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A错误;
B、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都在细胞质,B错误;
C、①是DNA的复制,②是转录,③是翻译,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T、C-G、G-C、T-A,转录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C-G、G-C、T-A,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为A-U、C-G、G-C、U-A,三个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C正确;
D、③过程中由于翻译的模板mRNA相同,故不同核糖体合成的是同一种蛋白质,根据图中肽链的长短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关于表观遗传,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观遗传中,其基因发生了改变,所以使表型发生改变
B. 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
C. 同卵双胞胎是因为遗传物质不同而出现个体差异
D. 表观遗传的形成只与DNA的甲基化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
【详解】A、表观遗传中,其基因中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而是基因表达改变了,使表型发生改变 ,A错误;
B、表观遗传现象是由于基因表达改变使性状改变,普遍存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 ,B正确;
C、同卵双胞胎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遗传物质相同,通常基因甲基化存在个体差异 ,C错误;
D、表观遗传形成与DNA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有关,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有关可遗传的变异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 DNA 分子的任何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属于可遗传变异
D.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一定不能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遗传变异是指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详解】A、只有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因此基因突变才是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不是,A错误;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任何 DNA 分子的任何部位,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B错误;
C、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
D、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如果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则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D错误。
故选C。
2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洋葱不定根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36小时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分裂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
B. 低倍镜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C. 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卡诺氏液和配制解离液
D. 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低温处理能抑制洋葱根尖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
B、分裂间期时间更长,低温作用于分裂前期,故视野中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数未发生改变,B错误;
C、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的实验中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洗去固定液,用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1:1来配置解离液,C正确;
D、用卡诺氏液固定后细胞已经死亡,D错误。
故选C。
21. 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芝麻植株,下列有关四倍体芝麻植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四倍体芝麻植株进行花粉离体培养,可得到二倍体芝麻植株
B. 四倍体芝麻植株的配子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其单倍体高度不育
C. 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植株杂交,子代为不育的三倍体芝麻植株,说明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
D. 秋水仙素促使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说明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对四倍体芝麻植株进行花粉离体培养,花粉虽然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还是单倍体,A错误;
B、此四倍体芝麻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应含有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组,即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指不能相互交配或者交配后无法产生可育后代,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植株杂交,子代为不育的三倍体芝麻植株,说明四倍体与原来的二倍体之间出现了生殖隔离,C正确;
D、秋水仙素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
故选C。
22. 生物体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所在部位可以进行配对联会,非等位基因所在部位不能配对。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分别出现如图①至图④系列变异,字母代表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的变化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易位
B. ②的变化只改变了基因的排列顺序,不会影响生物性状
C. ③状况的出现是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或染色体增加部分片段所导致
D. ④为染色体数量变异,此细胞为三倍体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属于染色体易位、②属于染色体倒位、③有可能是一条染色体缺失部分片段,也可能是另一条染色体增加部分片段、④是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
【详解】A、①属于染色体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A错误;
B、②属于染色体倒位,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
C、③有可能是一条染色体缺失部分片段,也可能是另一条染色体增加部分片段,导致有部分片段无法联合,C正确,
D、④是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但不叫三倍体,而是三体细胞,D错误。
故选C。
23. 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斯万特·帕博,他建立了一门全新学科—古基因组学。帕博首先从化石中提取尼安德特人(一种已灭绝的古人类)的线粒体DNA进行测序,最后绘制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草图,并分析了各地区现代人类和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差异。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不同人类DNA进行测序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支持生物进化论
B. 首先对线粒体DNA进行测序是因为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
C. 可利用尼安德特人和各地区现代人类的基因差异程度来说明其亲缘远近
D. 古基因组学的建立还有助于对其它已灭绝的古代生物进行研究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环境决定了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进化过程中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DNA的碱基顺序越接近。
【详解】A、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对不同人类的DNA进行测序可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支持生物进化论,A正确;
B、人体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B错误;
C、生物有共同祖先的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故过对生物体内核酸、蛋白质等物质的分析,可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正确;
D、古基因组学的建立还有助于对其它已灭绝的古代生物进行比对研究,D正确。
故选B。
2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不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B. 适应产生的外部途径是环境对生物性状的自然选择
C. 雷鸟在冬季到来时换上白色的羽毛是适应的一种表现
D. 猎豹和羚羊在追逐中速度的相互提升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产生的外部途径是环境对生物性状的自然选择,B正确;
C、雷鸟从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冬季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这种适应现象称为保护色,C正确;
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猎豹与羚羊之间是捕食关系,在长期的捕食过程中有优势的个体会存活下来,并将有利的变异遗传给后代,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A。
25. 2022年7月21日,在长江游弋了一亿五千万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被宣布灭绝。比白鲟幸运的是,另一珍稀物种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科学家通过对鲟鱼的基因组测序发现,自恐龙全盛时期以来,鲟鱼的遗传物质变化非常小。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鲟灭绝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都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B. 鲟鱼基因组研究为探寻脊椎动物祖先可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
C. 白鲟和中华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 保护中华鲟和长江鱼类资源的最好方法是永久性禁渔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殖隔离是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3.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白鲟灭绝不仅改变了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也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A正确;
B、鲟鱼基因组属于分子水平,所以上述事实为白鲟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的观点提供的证据是分子水平,B正确;
C、白鲟和中华鲟是2个不同的物种,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正确;
D、保护中华鲟和长江鱼类资源的关键在于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因此并不是长期禁渔,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满分 50分)
二、填空题(共50分)
26. 某种动物的体细胞中有2对染色体,图甲是该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的DNA含量变化,图乙是该动物体内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动物为_____(填“雄性”或“雌性”),判断的理由是_____。
(2)图甲中,AB段出现的原因为_____,该曲线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减数分裂过 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
(3)若细胞h由细胞g分裂产生,则h的名称是___,细胞h、g、c中同源染色体分别有___对。
(4)若有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则分别发生在图甲_____和图乙_____(填字母)所在的时期。
【答案】(1) ①. 雌性 ②. 图乙中细胞g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不均等分裂
(2) ①. DNA复制 ②. 能
(3) ①. 次级卵母细胞 ②. 0、2、4
(4) ①. BC ②. g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AB段表示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由2→1。图乙中a→g→h表示减数分裂,a→b→c表示有丝分裂,d→e/f表示细胞分化。
【小问1详解】
a→g→h表示减数分裂过程,g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是初级卵母细胞,故该动物是雌性。
【小问2详解】
图甲中AB段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由1个变为2个,是分裂间期发生了DNA复制。减数分裂中也有DNA的复制,故该曲线能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
【小问3详解】
h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后细胞质分配多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h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g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4对同源染色体。
【小问4详解】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对应图甲中的BC段和图乙中的g所在的时期。
27. 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亲本
性状
甲
非糯性
抗病
花粉粒长形
乙
非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圆形
丙
糯性
抗病
花粉粒圆形
丁
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长形
(1)若采用花粉粒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__________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组合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乙或丙 ②. 甲×丙 ③. 乙×丁 ④. 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1∶1∶1∶1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的基因型是BBRRDD,乙的基因型是BBrrdd,丙的基因型是bbRRdd,丁的基因型是bbrrDD。
【详解】(1)含有D的花粉粒长形,含有d的花粉粒呈圆形,因此用花粉粒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后代应该含有D和d的等位基因,可选择甲与乙,后代基因型为BBRrDd或甲与丙进行杂交,后代基因型为BbRRDd。
(2)非糯性花粉(B)遇碘液呈蓝色,糯性花粉(b)遇碘液呈棕色。如果应用花粉鉴定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杂交后代应该同时含有B、b和D、d基因,采用的杂交组合应该是甲和丙,其后代基因型为BbRRDd或乙和丁,其后代基因型为BbrrDd,按照自由组合定律,BbDd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BD:Bd:bD:bd=1:1:1:1,分别表现为长形蓝色、圆形蓝色、长形棕色、圆形棕色。因此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比例为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1∶1∶1∶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应用正推法结合遗传规律解答问题。
28.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有关信息如图。下图2中的甘、天、色、丙表示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下图3为中心法则图解,a~e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2过程是以____________(不用图中字母标号表达)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过程。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的______。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__(填“左”或“右”)。
(2)图1所示过程为图3中的_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标号)过程。在图3的各生理过程中,T2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可发生的是_______(填写图中字母标号);在高度分化且未被病原体侵染的动、植物细胞内不存在图3中的______(填写图中字母标号)过程。
【答案】(1) ①. mRNA##信使RNA ②. 简并性 ③. 右
(2) ①. b、e ②. a、b、e ③. a、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③中a表示DNA分子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逆转录,d表示RNA复制,e表示翻译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图2表示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过程;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几个密码子,即不同的密码子决定相同的氨基酸,这一现象称作密码的简并性;根据tRNA的运动情况及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小问2详解】
图1代表的是转录与翻译过程,而图3中b代表转录过程,e代表翻译过程,即图1所示的过程对应图3中的b、e过程;T2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可完成复制、转录与翻译,即图3中的a、b、e;c表示逆转录,某些致癌病毒、HIV等能在宿主细胞内逆转录形成DNA,再整合到宿主细胞,d表示RNA的自我复制,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在侵染宿主细胞时才发生c过程,如烟草花叶病毒,且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无a过程,因此高度分化且未被病原体侵染的动、植物细胞内不存在a、c、d过程。
29.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具有重要的遗传科研价值。
(1)玉米源于五千多年前墨西哥的一种野生黍米,野生黍米和玉米现属于两个物种,玉米作为新物种,其形成一般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人工选择和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玉米体细胞有10对同源染色体,则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________条染色体上DNA序列。
(2)玉米植株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但也存在只有雄花序的雄株和只有雌花序的雌株。上述性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T、t)来控制。其中E和T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有T但没有E时,表现为雄株,有tt时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同豌豆相比,在进行杂交育种时,可省去________麻烦。
(3)现选取纯合亲本雌雄同株和纯合雌株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
①若F2没有雄株个体出现,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雌株个体占________。
②若F2有雄株个体出现,取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相互授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4)玉米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当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株玉米花粉后,将其授与纯合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的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关于这2株绿色植株产生的原因,有两种推测:
推测一: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少数绿苗产生。
推测二: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上述绿色植株与表型________纯种品系杂交,得到F2;
第二步:让F2植株自交,得到F3;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植株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F3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推测一成立;
②若F3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推测二成立。
【答案】(1) ①. 隔离(生殖隔离) ②. 10 (2)人工去雄
(3) ①. EETT×EEtt ②. 1/9 ③.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64∶9∶8 ④. 紫株 ⑤. 颜色及比例 ⑥. 紫色∶绿色=3∶1 ⑦. 紫色∶绿色=6∶1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人工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和隔离(主要是生殖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玉米为雌雄同株,无性染色体,玉米体细胞有10对同源染色体,则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10条染色体上DNA序列。
【小问2详解】
玉米是雌雄异花植物,因此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省去去雄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套袋处理即可。
【小问3详解】
选取纯合的雌雄同株(EETT)和雌株(EEtt或eett)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如果F2没有雄株(eeT_)个体出现,则F1的基因型为EETt,亲本的基因型为EETT×EEtt,F1自交得到的F2为1EETT、2EETt、1EEtt,取F2中的雌雄同株(1EETT、2EETt)个体相互授粉,F2产生的配子为2/3 ET、1/3 Et,则子代的雌株个体EEtt=1/3 ×1/3 =1/9 。
②如果F2有雄株个体(eeT_)出现,则F1的基因型为EeTt,亲本的基因型是EETT×eett;F2中的雌雄同株个体为1EETT、2EETt、2EeTT、4EeTt,产生的配子为4/9 ET、2/9 Et、2/9 eT、1/9et,让其相互授粉,根据棋盘法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雌雄同株(E_T_):雌株(E_tt或eett):雄株(eeT_)=64:9:8。
【小问4详解】
当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株玉米花粉(BB)后,将其授与纯合绿株(bb)的个体上,发现在F1的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由推测一可知,F1中的绿色的基因型为bb,由推测二可知,F1中的绿色的基因型为Ob,为判断绿色植株的基因型,可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
第一步:选上述绿色植株与表型为紫株(BB)纯种品系杂交,得到F2;
第二步:让F2植株自交,得到F3;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植株的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推测一成立,即bb与BB杂交,F2的基因型为Bb,Bb自交,F3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1:2:1,其表现型为紫色∶绿色=3∶1。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补习班)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补习班)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