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协调发展教师用书
展开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概述
(1)水系: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
(2)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特点
3.流域的协作开发
(1)水资源的功能: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
(2)影响: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3)问题: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不同,地区之间、上下游之间、工农业之间、城乡之间存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的利益冲突。
4.流域统筹管理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问题:沙患
(1)成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下游河床不断抬高。
(2)危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形成“地上悬河”。
2.解决措施
(1)原则:流域内综合协调。
(2)具体措施。
治理河段 | 具体措施 | 效果 |
侵蚀区:减少入河泥沙量 |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实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 有效地减少了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的泥沙量 |
堆积区:减少河道淤积 | 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 黄河下游基本保持冲淤平衡 |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问题:下游出现断流现象
(1)原因。
①黄河径流量少。
②黄河流域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③上下游缺乏调控用水的措施。
(2)影响。
①主河道:河道萎缩,降低了行洪能力,增加了汛期决口的风险;干涸河道演变为沙带,增加了土地沙化的可能性。
②河流沿岸:影响工业供水与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影响农田的灌溉用水,农田受旱面积增大;水环境容量越来越小,加剧了黄河水污染;沿岸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河口三角洲及海域:海岸侵蚀后退,海水倒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渤海水域失去重要的饵料来源,影响海洋生物的繁衍生存。
2.治理措施
(1)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
(2)黄河流域节水水平大大提高。
考点一 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2022·江苏卷)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下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支流大坝调节流量季节分配的主要目的是( )
A.灌溉 B.航运
C.防洪 D.发电
(2)多座大坝调节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 )
A.茶叶 B.水稻
C.咖啡 D.甜菜
【思维培养】
知识储备 | 材料信息 | 文字: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节流量的季节分配; 图像:由区域图可知该地靠近地中海,是地中海气候。由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化图可看出,该支流建坝前水量夏季少,冬季多 |
调运知识 |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不同作物的习性:茶树喜湿怕涝;水稻好暖喜湿;咖啡是热带作物;甜菜喜温凉,是温带作物 | |
思维路径 | 第(1)题 | |
第(2)题 |
【我的解答】(1)A (2)B
河流的利用方式
修建大坝、水电站、船闸等水利工程。具体利用方式如下:
供水 | 建坝蓄水,保证农田常年灌溉水源和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 |
养殖 | 库区发展水产业,增加经济收入 |
防洪 | 湖泊、水库有效调节和稳定河流流量 |
发电 | 开发水能,促进流域工业发展 |
航运 | 修水库(保持水位平稳)、挖运河,增加通航里程和效益 |
旅游 | 建立风景旅游区,带动相关产业(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发展 |
流域的综合开发
流域内自然环境是流域综合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综合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评价时,一般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资源等自然特征入手,并结合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河流利用方式和流域内开发方向。
流域的生态保护(生态效益)
植树造林 | 保护山地水源涵养林,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
水源利用 | 合理分配各河段水源;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 |
土地利用 | 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治理采矿区土地生态 |
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
治理措施 | 目的 |
建设水利工程 | 开发水能,调蓄径流,加强灌溉 |
修建分洪区、蓄洪区 | 调蓄洪水,减轻洪灾 |
修筑河堤,疏浚河道 | 防洪和航运 |
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 减轻水土流失及减少河流含沙量 |
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 | 减轻生产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
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 减轻河水污染,提高水质 |
考向1 河流开发及流域的综合治理
(2023·南通模拟)塞纳河发源于塔塞洛山海拔471 米处,流经巴黎盆地,注入大西洋。河流中上游多建拦河水坝,而下游则多建设顺河堤坝。下图为塞纳河水系示意图和顺河堤坝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塞纳河上游建设的拦水坝多为低坝,主要原因是塞纳河( )
A.流量稳定 B.含沙量小
C.流程短 D.落差小
2.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修建的顺河堤坝主要功能是( )
A.发电 B.航运
C.防洪 D.灌溉
3.巴黎地区水源主要来自河水,但每年都有几个月需要水库协调才能满足河水对城市的供水。水库协调可能开始于( )
A.1月 B.3月
C.6月 D.9月
1.D 2.B 3.C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塞纳河发源于海拔471米的塔塞洛山,流经巴黎盆地,注入大西洋,河流落差小。建设低坝主要原因是落差小,D正确;建设低坝与流量、含沙量、流程关系不大,A、B、C错误。第2题,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地势平坦,河水流速慢,水能资源匮乏,因海潮顶托而泥沙淤积多,A错误;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所在区域经济发达,货运量大,航运需求量大,故在塞纳河巴黎以下河段修建顺河堤坝,可以减轻泥沙淤积,提高河床水位,提高河流航运价值,B正确;塞纳河流域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小,C错误。修建了多座顺河堤坝主要是为了提高河床水位,灌溉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第3题,塞纳河流域上游靠近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丰富,故6月开始,巴黎等地区就要做好水库协调工作,所以水库协调可能开始于6月,C正确。
考向2 流域的生态治理
(2022·梅州模拟)山西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此,该省积极开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读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鱼鳞坑示意图(图2),完成4~6题。
图1 图2
4.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B.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C.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D.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5.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最适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修筑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态,其目的是( )
A.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B.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
C.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
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4.B 5.A 6.C 解析:第4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不宜扩大耕作业规模;彻底治理水土流失要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轮荒耕作制度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第5题,农业技术措施主要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势平坦地区,发展种植业。读图可知图中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适宜发展农业生产。第6题,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修筑成中间高、两侧低的形态,会使得坑中水溢满时,由上向下流动,分散水流,减弱径流的冲刷力,减轻水土流失。
考点二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少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势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读信息 | ①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年至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 ②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的输沙量大幅度减少,是因为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等水文站修建了水库; ③题干信息“潼关以上流域”“2016年以后”等 |
调动和运用知识 | 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与区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以及流量大小密切相关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引水灌溉,入黄河水量减少;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下游地区地势平坦。2016年以后,地势起伏、流域面积条件等不变 |
综合思维 | 黄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会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水库可以拦蓄泥沙,中游地区水库大坝相对较少,下游水库拦截泥沙作用更加明显 |
【我的解答】(1)B (2)C
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黄土高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2)地表植被稀少。
(3)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土地所能供养的人口有限。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对土地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大,这是水土流失形成的根本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及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
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水土资源开发过度,加上水资源量持续减少,水污染日益严重,河流连通性遭到破坏,导致黄河水生态功能退化。黄河流域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问题 | 原因 |
湿地面积减少 | 受来水减少、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 |
水生生物减少 | 受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在水电资源开发集中河段,鱼类生存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导致黄河珍稀濒危及原有鱼类资源严重减少 |
水质污染 | 污染物主要来自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水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随地面径流进入黄河水体的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渣、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等 |
对黄河下游的调沙减淤措施
(1)通过修建水库,对河流中的大量泥沙进行拦截,实现河流减淤的目的。
(2)利用水库蓄水,适时放水,人为制造可控洪峰,对下游河道实施冲淤,将下游河道中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
考向1 黄河调水调沙
(2023·合肥模拟)三峡工程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其运行后水沙和河床形态变化备受科研人员关注。三峡水库2003年开始运行,采用蓄清排浑调度方式。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和出库泥沙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三峡水库运行后,三峡水库库区总体( )
A.以侵蚀为主,河床变深
B.以堆积为主,河床变深
C.以侵蚀为主,河床变浅
D.以堆积为主,河床变浅
2.与三峡水库运行前相比,三峡水库运行后水库下游河段( )
①洪水期流量减小 ②洪水期流量增加 ③枯水期含沙量增加 ④枯水期含沙量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三峡水库运行后,三峡水库下游河床变化总体趋势是( )
A.拓宽变深 B.拓宽变浅
C.缩窄变深 D.缩窄变浅
1.D 2.D 3.A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三峡水库运行后入库沙量一直大于出库沙量,库区泥沙不断增加,以堆积为主,河床变浅,D正确。第2题,由图可知,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为蓄清排浑,枯水期(11月至次年4月)蓄清,洪水期(7—9月)排浑。洪水期排浑,造成下游水量增加;枯水期蓄水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水库拦截泥沙,造成下游含沙量减少,①③错误。第3题,三峡水库蓄清排浑,洪水期排浑,下游水量增大,水位上升,河水侧蚀作用加强,河床拓宽;枯水期蓄清,水库拦截泥沙,造成下游含沙量减小,河水含沙量减小,河水下蚀作用增强,河床加深,A正确。
考向2 黄河流域综合开发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9月18日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一周年。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近几十年来,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开挖梯田—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三个阶段。治沟造地是乡村振兴背景下,集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等于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见下图)。
材料二 下图为黄河河口—龙门段输沙量、径流量和年降水量变化图。
(1)指出1995—2015年区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说明治沟造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3)水资源是该地区振兴乡村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请从水资源利用角度提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合理措施。
答案:(1)变化特点:均为(波动)下降。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植被覆盖率提高;通过打坝淤地等措施使局部坡度降低;水库(坝)增多,径流流速降低,下渗增强,水土流失减轻。
(2)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交通条件等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沟谷造地,耕地面积增加,利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增加,利于增加产量;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增收明显。
(3)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高耗水工农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旱作物;发展喷灌、滴灌、地膜覆盖等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建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上中下游合理调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三十九 流域内协调发展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洪都拉斯全境四分之三以上为山地和高原。山脉自西向东伸延,内陆为熔岩高原,多山间谷地,沿海有平原。帕图卡河发源于中部米索科山脉,向东北流经内陆熔岩高原,注入加勒比海,全长482千米。上游多瀑布激流,富水能资源;下游可短程通航和浮运木材。下图示意帕图卡河水系。据此完成1~2题。
1.帕图卡河的水文特点是( )
A.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B.汛期短,河水暴涨暴落
C.水流急,挟带泥沙较多
D.独流入海,形成地上河
2.帕图卡河上游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是( )
A.水电 B.航运
C.旅游 D.灌溉
1.A 2.A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洪都拉斯终年受海洋吹来的东北信风影响,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因而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A正确,B错误;洪都拉斯热带森林覆盖率高,植被状况好,河流含沙量小,C错误;下游河流虽然支流少,但并非独流入海,河汊多,不会形成地上河,D错误。第2题,帕图卡河上游流经山地高原,河流落差大,不利于航运,B错误;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利于开发水电,A正确;旅游与灌溉不是帕图卡河上游开发利用的主要价值,C、D错误。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关系密切,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被冲刷;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淤积。宜昌站和螺山站分别是荆江河段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示意两水文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三峡大坝蓄水前后两水文站含沙量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蓄水前,夏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
B.蓄水前,冬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
C.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
D.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
4.荆江河段河床淤积严重的时期是( )
A.蓄水前的丰水期
B.蓄水前的枯水期
C.蓄水后的丰水期
D.蓄水后的枯水期
5.三峡大坝蓄水后可能对荆江河段产生的影响有( )
①增大水位季节差异 ②减弱泄洪能力 ③改善航道条件 ④威胁堤岸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C 4.A 5.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蓄水前,夏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A错误;冬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B错误;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C正确,D错误。第4题,结合上题读图的结论,根据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被冲刷,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淤积。荆江河段蓄水前丰水期以淤积为主,枯水期以冲刷为主,蓄水后荆江河段以冲刷为主,A正确。第5题,三峡大坝可以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使其水位季节差异减少,①错误;河床冲刷作用增强,使河道加深加宽,降低洪水位,泄洪能力增强,②错误;冲刷作用增强,河道变深,使航道条件改善,③正确;河床的冲刷可能会威胁到堤岸安全,④正确。
(2023·南京模拟)下图为2020年汛期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入库流量及水位过程线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
A.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位
B.水位、入库流量、出库流量
C.水位、出库流量、入库流量
D.入库流量、水位、出库流量
7.与6月相比,7、8月曲线③总体上升的原因主要是( )
A.满足三峡库区发电需要
B.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
C.提高上游河段通航能力
D.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6.A 7.B 解析:第6题,若入库流量大于出库流量,则水库的水位上升,反之则下降,根据这样的关系原理进行判断。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曲线①在曲线②上方的时间段内,曲线③呈上升趋势,反之,曲线①在曲线②下方的时间段内,曲线③呈下降趋势。所以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入库流量、出库流量、水位,A正确。第7题,曲线③为水位,7、8月正值长江流域汛期,三峡水库在该时间段蓄水,水位总体上升,可减轻下游的防洪压力。该时间段河水含沙量较大,降水较多,农业灌溉需水也较少,故该时段蓄水的主要目的不是发电、航运或者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B正确。
(2022·遂宁三模)近年来,每到7月初,小浪底水库均会开闸调水调沙,清水和含有大量泥沙的异重流从上下两层闸门同时下泄,形成人造洪峰,对下游河道进行冲刷(如图)。异重流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比重差异且可以相混的流体,因比重差异而产生的流动。对水流而言,形成异重流的因素有含沙量、水温、溶解物质含量。据此完成8~9题。
8.利用异重流调水调沙有极佳的防洪效果,是因为( )
①调水时间合理 ②防洪库容有保证 ③水流含沙量大 ④下游行洪能力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要形成强大的异重流洪峰,需要人工扰动和多个水库协调放水。考虑综合效益,图中三个水库放水的先后顺序为( )
A.小浪底、三门峡、万家寨
B.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
C.三门峡、小浪底、万家寨
D.小浪底、万家寨、三门峡
8.C 9.B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异重流调水调沙是在7月初(前后)进行的,此时正是黄河汛期前,此时进行异重流调水调沙,疏通河道,排水流畅,时间比较合理,①正确;调水调沙可以腾出防洪库容,②正确;异重流是密度更大的下潜水流,可以进入淤积的河道,能有效冲刷泥沙,排沙清淤效果显著,会导致排出的水流含沙量大,塑造异重流是实现高效排沙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水流含沙量大使异重流调水调沙有极佳的防洪效果,③错误;题中所描述的人造洪峰对下游河道进行冲刷,河道清理后,水流流畅,遇洪水时可以有更快的排洪速度,④正确。第9题,开闸会调水调沙,并且上游水库放水会把上游的沙带到下游水库中,所以为了尽量排沙,上游的水库先放水排沙,然后再下游水库放水排沙。按照图中水库的顺序,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坡度较大的坡面上沿等高线挖半月形坑,形如鱼鳞,称鱼鳞坑(图1),将树植在坑中,坑内可保土、保水、保肥。现实中这种鱼鳞坑的蓄水能力较弱,需要成片规则排列才能有较好的效果。科研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如果将鱼鳞坑扩大,提高外埂的高度(图2),将坑内乔木和灌木混交,鱼鳞坑保土、保水、保肥效益明显提高,这种技术被称为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
图1 图2
(1)与云贵高原相比,说明在黄土高原采用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的适宜性。
(2)指出大鱼鳞坑比传统鱼鳞坑效益更好的表现。
解析:第(1)题,将树植在坑中,坑内可保土、保水、保肥,鱼鳞坑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把水土拦截阻滞在坑中,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作用。黄土高原降水比云贵高原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土层深厚,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所以采用大鱼鳞坑效果更好。土层深厚,挖土容易,而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土层薄,不适宜开挖大鱼鳞坑。第(2)题,大鱼鳞坑较大,面积增大后,提高外埂的高度,可以蓄水,保土的量就会更多,截水、蓄水能力增强。将坑内乔木和灌木混交,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并且促进生态互补。灌木比乔木生长速度快,可以较快地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等到乔木生长起来以后,二者共同作用,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答案:(1)黄土高原降水量比云贵高原少,降水季节分配极不均衡,采用大鱼鳞坑双苗技术,保土、保水、保肥效果更显著;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适宜开挖大鱼鳞坑,云贵高原土层薄且贫瘠,不适宜开挖大鱼鳞坑。
(2)由于坑大、外埂增高,截水、蓄水能力增强;“一坑双苗”可减少工程量;乔木、灌木双苗种植,可促进生态互补;乔木郁闭前,灌木生长快,先发挥涵养水源的能力,乔木郁闭后可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