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39 数轴上动点问题(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展开
1.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4)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XB-XA (即:右端点减左端点)
✮(5)数轴上中点数公式:XM=XA+XB2 (即:中点等于两端点相加除以2)
例题精讲
【例1】.如图,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2,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是整数,点P不与A、B重合,且PA+PB=5,则满足条件的P点表示的整数有___________.
解:∵PA+PB=5,
∴点P在A,B两点之间,A,B两点之间的整数有﹣2,﹣1,0,1,
Ø变式训练
【变式1-1】.如图,点O为原点,A、B为数轴上两点,AB=15,且OA=2OB,点P从点B开始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当点P开始运动时,点A、B分别以每秒5个单位和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3AP+2OP﹣mBP的值在某段时间内不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则m= 2.5或5.5 .
解:∵AB=15,OA=2OB,
∴AO=AB=10,BO=AB=5,
∴A点对应数为﹣10,B点对应数为5,
设经过t秒,则AP==,OP=5+4t,BP=5+4t﹣(5+2t)=2t,
当t≤15时,
3AP+2OP﹣mBP
=45﹣3t+10+8t﹣2mt
=(5﹣2m)t+55,
∴当5﹣2m=0,即m=2.5时,3AP+2OP﹣mBP的值在某段时间内不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
当t>15时,
3AP+2OP﹣mBP
=3t﹣45+10+8t﹣2mt
=(11﹣2m)t﹣35,
∴当11﹣2m=0,即m=5.5时,上式为定值﹣35,也不随t发生改变,
故m为2.5或5.5.
故答案为:2.5或5.5.
【变式1-2】.已知数轴上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6,﹣8,M、N、P为数轴上三个动点,点M从A点出发,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点N从点B出发,速度为M点的3倍,点P从原点出发,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
(1)若点M向右运动,同时点N向左运动,求多长时间点M与点N相距46个单位?
(2)若点M、N、P同时都向右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3)当时间t满足t1<t≤t2时,M、N两点之间,N、P两点之间,M、P两点之间分别有47个、37个、10个整数点,请直接写出t1,t2的值.
解:(1)设运动时间为t秒,
由题意可得:6+8+2t+6t=46,
∴t=4,
∴运动4秒,点M与点N相距46个单位;
(2)设运动时间为t秒,由题意可知:M点运动到6+2t,N点运动到﹣8+6t,P点运动到t,
由t=﹣8+6t可得t=1.6,
当t<1.6时,点N在点P左侧,若MP=NP,则t﹣(﹣8+6t)=6+2t﹣t,
解得t=(s);
当t>1.6时,点N在点P右侧,若MP=NP,则﹣8+6t﹣t=6+2t﹣t,
解得t=(s),
∴运动s或s时,点P到点M,N的距离相等;
(3)由题意可得:M、N、P三点之间整数点的多少可看作它们之间距离的大小,
M、N两点距离最大,M、P两点距离最小,可得出M、P两点向右运动,N点向左运动
①当t1=4s时,P在4,M在14,N在﹣32,
再往前一点,MP之间的距离即包含10个整数点,NP之间有47个整数点;
②当N继续以6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移动,P点向右运动,
若N点移动到﹣33时,此时N、M之间仍为47个整数点,
若N点过了﹣33时,此时N、M之间为48个整数点
故t2=+4=(s),
∴t1,t2的值分别为4s,s.
【例2】.如图,周长为6个单位长度的圆上的六等分点分别为A,B,C,D,E,F,点A落在2的位置,将圆在数轴上沿负方向滚动,那么落在数轴上﹣2023的点是 点D .
解:由图形可知,旋转一周,点B对应的数是1,点C对应的数是0,点D对应的数是﹣1,点E对应的数是﹣2,点F对应的点为﹣3,点A对应的点为﹣4,
继续旋转,点B对应的点为﹣5,点C对应的点为﹣6.
∵2023÷6=337…1,
∴数轴上表示﹣2025的点与圆周上点D重合.
故答案为:点D.
Ø变式训练
【变式2-1】.在数轴上,点A,O,B分别表示﹣15,0,9,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开始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4个单位,点Q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运动时间为t秒.若点P,Q,O三点在运动过程中,其中一个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一个中点,则运动时间为 或 或 秒.
解:由题知,P点对应的数为:﹣15+4t,Q点对应的数为:9+t,
(1)当O为PQ中点时,
根据题意得15﹣4t=9+t,
解得t=,
(2)当P是OQ的中点时,
根据题意得2(4t﹣15)=9+t,
解得t=,
(3)当Q是OP的中点时,
根据题意得2(9+t)=4t﹣15,
解得t=,
故答案为:或或.
【变式2-2】.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3,B点示数1,C点表示数9.
(1)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C点重合,则点B与数表示的点重合;
(2)若点 A、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1个单位长度和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同时向左运动.
①若t秒钟过后,A,B,C三点中恰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求t值;
②当点C在B点右侧时,是否存在常数m,使mBC﹣2AB的值为定值,若存在,求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B=9﹣(﹣3)=12,
12÷2=6,
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9﹣6=3,
3﹣1=2,3+2=5,
则点B与5表示的点重合;
(2)①由题意可知,
t 秒时,A点所在的数为:﹣3﹣2t,
B点所在的数为:1﹣t,
C点所在的数为:9﹣4t,
(i)若B为AC中点,
则 .
∴t=1;
(ii)若C为AB中点,
则 ,
∴t=4;
(iii)若A为BC中点,
则 ,
∴t=16,
∴综上,当t=1或4或16时,A,B,C三点中恰有一点为另外两点的中点;
②假设存在.
∵C在B右侧,B在A右侧,
∴BC=9﹣4t﹣(1﹣t)=8﹣3t,
AB=1﹣t﹣(﹣3﹣2t)=4+t,
mBC﹣2AB
=m(8﹣3t)﹣2(4+t)
=8m﹣3mt﹣8﹣2t
=8m﹣8﹣(3mt+2t)
=8m﹣8﹣(3m+2)t,
当3m+2=0即m=时,
mBC﹣2AB=8×(﹣)﹣8=﹣为定值,
∴存在常数m=﹣,使mBC﹣2AB的值为定值.
1.如图,将一刻度尺放在数轴上(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刻度尺上表示“0cm”“8cm”的刻度分别对应数轴上的是﹣3和x所表示的点,那么x等于( )
A.5 B.6 C.7 D.8
解:根据数轴可知:
﹣3+8=5,
故选:A.
2.等边△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A、C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ABC绕顶点沿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所对应的数为1,则连续翻转2021次后,点B( )
A.对应的数是2019 B.对应的数是2020
C.对应的数是2021 D.不对应任何数
解:结合数轴,根据连续翻转可得出从原点开始,向右依次是A、B、C循环排列,2021次后共得出2022个顶点,
∵2022÷3=674,
∴最后一个点为C,
∵最后一个点C是翻转了2021次后得到的,
∴点C表示的数为2021,
∴点B表示的数为2020,
故选:B.
3.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时,常常用到数形结合思想,比如:|x+1|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x﹣2|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结合以上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若|x﹣2022|=1,则x=2021或2023;
②若|x﹣1|=|x+3|,则x=﹣1;
③若x>y,则|x﹣2|>|y﹣2|;
④关于x的方程|x+1|+|x﹣2|=3有无数个解.
A.1 B.2 C.3 D.4
解:①若|x﹣2022|=1,可得x﹣2022=±1,则则x=2021或2023;所以①说法正确;
②若|x﹣1|=|x+3|,几何意义是数轴到表示数1的点和表示数3的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即可得出x=﹣1;所以②说法正确;
③当y<x<0时,则|x﹣2|<|y﹣2|,所以③说法不正确;
④因为|x+1|+|x﹣2|=3的几何意义是到数轴上表示﹣1的点与表示2的点的距离和等于3的点,即﹣1≤x≤2时满足题意,所以有无数个解,故④说法正确.
故选:C.
4.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3,把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再向左移动7个单位到A′,则A′表示的数是 ﹣5 .
解:依题意得:﹣3+5﹣7=﹣5,即则A′表示的数是﹣5.
故答案为:﹣5.
5.数轴上点A表示﹣8,点B表示6,点C表示12,点D表示18.如图,将数轴在原点O和点B,C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轴”.在“折线数轴”上,动点M从点A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从点O运动到点C期间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过点C后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点M从点A出发的同时,
点N从点D出发,一直以3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负方向向终点A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 =4.4 时,M、N两点相遇(结果化为小数).
解:当点M、N都运动到折线段O﹣B﹣C上,即t≥2时,M表示的数是×(t﹣2)=2t﹣4,N表示的数是12﹣3(t﹣2)=18﹣3t,
∵M、N两点相遇时,M、N表示的数相同,
∴2t﹣4=18﹣3t,
解得:t==4.4,
故答案为:4.4.
6.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的点A、B、C把数轴分成①②③④四部分,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ab<0.
(1)原点在第 ② 部分(填序号);
(2)化简式子:|a﹣b|﹣|c﹣a|﹣|a|;
(3)若|c﹣5|+(a+1)2=0,且BC=2AB,求点B表示的数.
解:(1)∵点A、B、C对应的数分别是a、b、c,且ab<0,
∴a<0,b>0,
∴原点在点A和点B之间,
又∵从左到右的点A、B、C把数轴分成①②③④四部分,
∴原点在第②部分;
故答案为:②
(2)∵a<0,b>0,
∴a﹣b<0,c>0,
∴c﹣a>0,
∴|a﹣b|﹣|c﹣a|﹣|a|=b﹣a﹣(c﹣a)﹣(﹣a)=b﹣a﹣c+a+a=a+b﹣c;
(3)∵|c﹣5|+(a+1)2=0,
又∵|c﹣5|≥0,(a+1)2≥0,
∴c﹣5=0,a+1=0,
∴c=5,a=﹣1,
∵B对应的数是b,5>b>﹣1,
∴BC=5﹣b,AB=b﹣(﹣1)=b+1,
又∵BC=2AB,
∴5﹣b=2×(b+1),即3b=3,
解得:b=1,
∴点B表示的数为1.
7.已知b是最小的正整数,且(c﹣5)2与|a+b|互为相反数.
(1)填空:a= ﹣1 ,b= 1 ,c= 5 ;
(2)若P为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P在0和2表示的点之间运动,即0≤x≤2时,化简:|x+1|﹣|x﹣1|+2|x+5|(请写出化简过程);
(3)如图,a,b,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为A,B,C,在(1)的条件下,若点A以1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s和5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右运动.ts后,若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请问: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解:(1)依题意得,b=1,c﹣5=0,a+b=0,
解得a=﹣1,c=5.
故答案为:﹣1,1,5;
(2)点P在0和2表示的点之间运动,即0≤x≤2时,
当0≤x≤1时,x+1>0,x﹣1≤0,x+5>0,
原式=x+1+x﹣1+2x+10
=4x+10;
当1<x≤2时,x+1>0,x﹣1>0,x+5>0,
原式=x+1﹣x+1+2x+10
=2x+12.
综上可知,|x+1|﹣|x﹣1|+2|x+5|=4x+10或2x+12;
(3)不变,
理由:t秒后A点表示的数是﹣1﹣t,B点表示的数是1+2t,C的表示的数是5+5t,
∵AB=1+2t﹣(﹣1﹣t)
=3t+2,
BC=5+5t﹣(1+2t)
=3t+4,
∴BC﹣AB=2,
∴BC﹣AB的值不变,是2.
8.数轴上有A、B、C三点,如图1,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m、n(m<n),点C在点B的右侧,AC﹣AB=2.
(1)若m=﹣8,n=2,点D是AC的中点.
①则点D表示的数为 ﹣2 .
②如图2,线段EF=a(E在F的左侧,a>0),线段EF从A点出发,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B点运动(点F不与B点重合),点M是EC的中点,N是BF的中点,在EF运动过程中,MN的长度始终为1,求a的值;
(2)若n﹣m>2,点D是AC的中点,若AD+3BD=4,试求线段AB的长.
解:(1)①∵m=﹣8,n=2,
∴AB=2﹣(﹣8)=10.
∵AC﹣AB=2,
∴AC=12,
∴点C对应的数字为4,
∵点D是AC的中点,
∴CD=AC=6,
设点D表示的数为x,
∴4﹣x=6,
∴x=﹣2.
∴点D表示的数为﹣2.
故答案为:﹣2;
②设EF运动的时间为t秒,
则点E对应的数字为t﹣8,点F对应的数字为t﹣8+a,
∵点M是EC的中点,N是BF的中点,
∴点M对应的数字为=,点N对应的数字为=,
∵MN=1,
∴||=1.
解得:a=0或a=4,
∵a>0,
∴a=4;
(2)设点C对应的数字为c,点D对应的是为d,
∵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m、n(m<n),点C在点B的右侧,AC﹣AB=2,
∴c=n+2,AB=n﹣m.
∵点D是AC的中点,
∴d=,
∴AD=m=,BD=n﹣=,
∵AD+3BD=4,
∴=4,
解得:n﹣m=3.
∴AB=3.
9.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其中a<0,b>0.
(1)若a=﹣7,b=3,求线段AB的长度及线段AB的中点C表示的数c;
(2)该数轴上有另一点D表示数d.
①若d=2,点D在点B的左侧,且AB=5BD.求整式2a+8b+2023的值;
②若d=﹣2,且AB=5BD,能否求整式2a+8b+2023的值?若能,求出该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1)∵a=﹣7,b=3,
∴线段AB的中点C表示的数c=3﹣×(|﹣7|+3)=3﹣×10=3﹣5=﹣2;
(2)①∵d=2,点D在点B的左侧,且AB=5BD,
∴AB=b﹣a,BD=b﹣2,
∴b﹣a=5(b﹣2),
∴a+4b=10,
∴2a+8b+2023
=2(a+4b)+2023
=2×10+2023
=2043;
②能求出代数式的值,
∵d=﹣2,点D在点B的左侧,且AB=5BD,
∴AB=b﹣a,BD=b+2,
∴b﹣a=5(b+2),
∴a+4b=﹣10,
∴2a+8b+2023
=2(a+4b)+2023
=2×(﹣10)+2023
=﹣20+2023
=2003;
10.先阅读,后探究相关的问题
【阅读】|5﹣2|表示5与2差的绝对值,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2|可以看做|5﹣(﹣2)|,表示5与﹣2的差的绝对值,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1)如图,先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点4.5的相反数的点B,再把点A向左移动1.5个单位,得到点C,则点B和点C表示的数分别为 ﹣4.5 和 3.5 ,B,C两点间的距离是 8 ;
(2)若点A表示的整数为x,则当x为 ﹣2 时,|x+6|与|x﹣2|的值相等;
(3)要使代数式|x+1|+|x﹣2|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是 ﹣1≤x≤2 .
解:(1)4.5的相反数是﹣4.5,即点B表示的数为﹣4.5;点C表示的数为5﹣1.5=3.5;B,C两点间的距离是3.5﹣(﹣4.5)=3.5+4.5=8;
故答案为:﹣4.5,3.5,8;
(2)∵|x+6|与|x﹣2|的值相等,
∴x+6=x﹣2此种情况等式不成立,
或x+6=﹣(x﹣2),x=﹣2,
∴x=﹣2时,|x+6|与|x﹣2|的值相等;
故答案为:﹣2;
(3)∵|x+1|+|x﹣2|值最小,
∴在数轴上可以看作表示x的到﹣1的距离与到2的距离和最小,
∴数x只能在﹣1与2之间,包括﹣1与2两个端点,
∴﹣1≤x≤2.
故答案为:﹣1≤x≤2.
11.如图,已知点O为数轴的原点,点A、B、C、D在数轴上,其中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3.
(1)填空:线段AB的长度AB= 4 ;
(2)若点A是BC的中点,点D在点A的右侧,且OD=AC,点P在线段CD上运动.问:该数轴上是否存在一条线段,当P点在这条线段上运动时,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没有发生变化?
(3)若点P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同时点E从点A以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F从点B以20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M、N分点别是PE、OF的中点.点P、E、F的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1)∵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3,
∴OA=1,OB=3,
∴AB=OA+OB=4.
故答案为:4;
(2)数轴上存在一条线段,当P点在这条线段上运动时,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没有发生变化.理由:
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3,
∴OA=1,OB=3,
∵点A是BC的中点,
∴AC=AB=4.
∴OC=AC+OA=5,
∴C点对应的数为﹣5.
又∵OD=AC,点D在点A的右侧,
∴D点对应的数为4.
设P点对应的数为x,
①P点在射线CA上时,PA=﹣1﹣x,PB=3﹣x,
∴PA+PB=﹣1﹣x+(3﹣x)=2﹣2x,
∴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②P点在线段AB上时,PA=x﹣(﹣1)=x+1,PB=3﹣x,
∴PA+PB=x+1+(3﹣x)=4,
∴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没有发生变化;
③P点在射线BD上时,PA=x﹣(﹣1)=x+1,PB=x﹣3,
∴PA+PB=x+1+(x﹣3)=2x﹣2,
∴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综上,P点在线段AB上时,PA+PB的值没有发生变化,
∴数轴上存在一条线段,当P点在这条线段上运动时,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没有发生变化;
(3)在运动过程中,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
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E=5t+1,OF=20t+3,
∴EF=OE+OF=25t+4,
∵M、N分别是PE、OF的中点,
∴EM=PM=PE=(OP+OE)=3t+,ON=OF=10t+,
∴OM=OE﹣EM=5t+1﹣(3t+)=2t+,
∴MN=OM+ON=12t+2,
∴.
∴在运动过程中,的值不发生变化.
12.如图,在数轴上,点O表示原点,点A表示的数为﹣1,对于数轴上任意一点P(不与点A点O重合),线段PO与线段PA的长度之比记作k(p),即,我们称k(p)为点P的特征值,例如:点P表示的数为1,因为PO=1,PA=2,所以.
(1)当点P为AO的中点时,则k(p)= 1 ;
(2)若k(p)=2,求点P表示的数;
(3)若点P表示的数为p,且满足p=2n﹣1,(其中n为正整数,且1≤n≤7),求所有满足条件的k(p)的和.
解:(1)由题意可知,
当点P为AO的中点时点P表示的数为,,
∴,
故答案为:1;
(2)设点P表示的数为x,
则PO=|x|,PA=|x﹣(﹣1)|=|x+1|,
∵k(p)=2,
∴,
即PO=2PA,
∴|x|=2|x+1|,
∴x=2(x+1)或x=﹣2(x+1),
解得:x=﹣2或;
故:点P表示的数﹣2或;
(3)点P表示的数为p,且满足p=2n﹣1,(其中n为正整数,且1≤n≤7),p=2n﹣1>0,
此时:PO=p,PA=p﹣(﹣1)=p+1,
当p=2n﹣1时∵1≤n≤7,且n为正整数,
则所有满足条件的k(p)的值分别为:,
故所有满足条件的k(p)的和为:=,
令,
则,
②﹣①得:,
∴
=
=.
13.把一根小木排放在数轴上,木棒左端点与点A重合,右端点与点B重合,数轴的单位长度为1cm,如图所示.
(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移动,当木棒的左端点移动到点B处时、它的右端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移动时,当它的右端点移动到点A处时,木棒左端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5,由此可得木棒的长为 5cm ;我们把这个模型记为“木捧摸型”;
(2)在(1)的条件下,已知点C表示的数为﹣2.若木棒在移动过程中,当木棒的左端点与点C相距3cm时,求木棒的右端点与点A的距离;
(3)请根据(1)的“木棒模型”解决下列问题.
某一天,小字问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那么大,你还要41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有124岁了,世界级老寿星了,哈哈!”请你画出“木棒模型”示意图,求出爷爷现在的年龄.
解:(1)由图观察可知,三根木棒长是20﹣5=15(cm),
则此木棒长为:15÷3=5(cm);
故答案为:5cm;
(2)由题可知,点A所表示的数是5+5=10,
∵木棒的左端点与点C相距3cm,点C表示的数为﹣2,
当左端点在点C右侧3cm时,此时木棒左端点表示的数为:﹣2+3=1,右端点表示的数为;1+5=6,木棒的右端点与A的距离为:10﹣6=4,
当左端点在点C左侧3cm时,此时木棒左端点表示的数为:﹣2﹣3=﹣5,木棒的右端点表示的数为:﹣5+5=0,木棒的右端点与点A的距离=10﹣0=10,
∴木棒的右端点与点A的距离为4或10;(3)由图可知,把小红与爷爷的年龄差看作木棒AB,类似爷爷是小红现在年龄时看作当B点移动到A点时,此时A点所对应的数位﹣41,
因为当A点移动到B点时,此时B点所对应的数为124,
所以爷爷比小红大[124﹣(﹣41)]÷3=55(岁),
所以爷爷的年龄为124﹣55=69(岁),
答:爷爷现在的年龄是69岁.
14.对于数轴上的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此时点B是点A,C的“联盟点”.
(1)若点A表示数﹣1,点B表示的数2,下列各数:,0,1,4,5所对应的点分别为C1,C2,C3,C4,C5,其中是点A,B的“联盟点”的是 C2,C3,C5 ;
(2)点A表示的数是﹣1,点B表示的数是3,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点P在线段AB上,且点P是点A,B的“联盟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
②若点P在点A的左侧,点P、A、B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联盟点”,求出此时点P表示的数.
解:(1)∵AC1═﹣﹣(﹣1)═,BC1═2﹣(﹣)═,
∴2AC1≠BC1,
∴C1不是A,B的“联盟点”.
∵AC2═0﹣(﹣1)═1,BC2=2﹣0=2,
∴2AC2═BC2,
∴C2是A,B的“联盟点”.
∵AC3═1﹣(﹣1)=2,BC3═2﹣1=1,
∴AC3═2BC3,
∴C3是A,B的“联盟点”.
∵AC4═4﹣(﹣1)=5,BC4═4﹣2=2,
∴AC4≠BC4,
∴C4不是A,B的“联盟点”.
∵AC5═5﹣(﹣1)=6,BC5═5﹣2=3,
∴AC5═2BC5,
∴C5是A,B的“联盟点”.
综合上述,是点A,B的“联盟点”的是C2,C3,C5.
(2)解;设点P表示的数为x,
①∵P在线段AB上,
∴AP=x+1,BP=3﹣x,
当AP=2BP时,有x+1=2(3﹣x),解得x=,
当BP=2AP时,有3﹣x=2(x+1),解得x=,
综上所述,点P 表示的数为,.
②由题意得,AB=4,
∵P在A的左侧,
∴AP=﹣1﹣x,BP=3﹣x,
当点A为B,P的“联盟点”时,
若AB=2AP,则有4=2(﹣1﹣x),解得x=﹣3,
若AP=2AB,则有﹣1﹣x=2×4,解得x=﹣9,
当点B为A,P的“联盟点”时,
2AB=BP,则有2×4=3﹣x,解得x=﹣5,
当点P为A,B的“联盟点”时,
BP=2PA,则有3﹣x=2(﹣1﹣x),解得x=﹣5,
综上所述,P表示的数为﹣9,﹣3,﹣5.
15.如图,点A,O,B,D在同一条直线l上,点B在点A的右侧,AB=6,OB=2,点C是AB的中点,如图画数轴.
(1)若点O是数轴的原点,则点B表示的数是 2 ,点C表示的数是 ﹣1 ;
(2)若点O是数轴的原点时,D点表示的数为x,且AD=5,求x;
(3)若点D是数轴的原点,点D在点A的左侧,点A表示的数为m,且A,B,C,O所表示的数之和等于21,求m;
(4)当O是数轴的原点,动点E,F分别从A,B出发,相向而行,点E的运动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F的运动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EF=3时,求点A,B,E,F表示的数之和.
解;(1)点B在点A的右侧,OB=2,
∴点B表示的数是﹣2,
故答案为:2;
AB=6,点C是AB的中点,
∴BC=3,
∴点C表示的数是2﹣3=﹣1,
故答案为:﹣1;
(2)AB=6,点B在点A的右侧,
点A表示的数是﹣4,
AD=|﹣4﹣x|=5,
x=1或x=﹣9;
(3)若点D是数轴的原点,点D在点A的左侧,点A表示的数为m,
∵AB=6,C是AB的中点,OB=2,
∴AC=3,AO=4,
∴点O表示的数是m+4,点C表示的数是m+3,点B表示的数是m+6,
m+(m+6)+(m+3)+(m+4)=21,
解得m=2;
(4)设运动时间为t,据题意得:
6﹣2t﹣t=3,
解得t=1,
AE=2,BF=1,
点E表示的数是﹣2,点F表示的数是1,
点A,B,E,F表示的数之和为:
﹣4+2+(﹣2)+1=﹣3,
16.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a,c满足|a+4|+(c﹣2)2=0,b是最大的负整数.
(1)a= ﹣4 ,b= ﹣1 ,c= 2 .
(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则点B与数 ﹣1 表示的点重合;
(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和点B分别以每秒0.4个单位长度和0.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C以每秒0.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C到达原点后立即以原速度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请问:5AB﹣BC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5AB﹣BC的值.
解:(1)∵|a+4|+(c﹣2)2=0,b是最大的负整数,
a=﹣4,b=﹣1,c=2,
故答案为:﹣4,﹣1,2;
(2)AB=﹣1﹣(﹣4)=3,AC=2﹣(﹣4)=6,
点B为AC的中点,故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则点B与自身重合,
故答案为:﹣1;
(3)AB=3+0.4t=0.3t=3+0.1t,
当C运动到原点时,t=2÷0.2=10(秒),点B运动到点A的位置,
当t≤10秒时,BC=3+0.3t﹣0.2t=3+0.1t,
5AB﹣B
=5(3+0.1t)﹣(3+0.1t)
=15+0.5t﹣3﹣0.1t
=12+0.4t,
5AB﹣BC的值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当t>10时,BC=4+0.3t+0.2t=4+0.5t,
5AB﹣BC
=5(3+0.1t)﹣(4+0.5t)
=15+0.5t﹣4﹣0.5t
=11.
这时5AB﹣BC的值不变.
17.定义:对于数轴上的三点,若其中一个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此时点B就是点A,C的一个“关联点”.
(1)写出点A,C的其他三个“关联点”所表示的数: ﹣2 、 2 、 7 .
(2)若点M表示数﹣2,点N表示数4,数﹣8,﹣6,0,2,10所对应的点分别是C1,C2,C3,C4,C5,其中不是点M,N的“关联点”是点 C2 .
(3)若点M表示的数是﹣3,点N表示的数是10,点P为数轴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点P在点N左侧,且点P是点M,N的“关联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
②若点P在点N右侧,且点P,M,N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另外两个点的“关联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
解:(1)2﹣1=1,4﹣2=2,
2是A,C的一个“关联点”,
设x是A,C的一个“关联点”,x﹣1=2(x﹣4)
解得x=7,
设y是A,C的一个“关联点”,2(1﹣y)=4﹣y
解得y=﹣2,
A,C的其他三个“关联点”所表示的数为:﹣2、2、7,
故答案为:﹣2、2、7,
(2)∵﹣2﹣(﹣8)=6,4﹣(﹣8)=12,
∴C1是关联点,
∵﹣2﹣(﹣6)=4,4﹣(﹣6)=10,
∴C2不是关联点,
∵0﹣(﹣2)=2,4﹣0=4,
∴C3是关联点,
∵2﹣(﹣2)=4,4﹣2=2,
∴C4是关联点,
∵10﹣(﹣2)=12,10﹣4=6,
∴C5是关联点,
故答案为:C2.
(3)①若点P在点N左侧且在M的右侧,设点P表示的数为x,
当2(x+3)=10﹣x
解得,
当x+3=2(10﹣x)
解得,
若点P在M点左侧,设点P表示的数为x,
∴2(﹣3﹣x)=10﹣x
解得x=﹣16,
综上所述:P表示的数为:;
②若点P在点N右侧,设点P表示的数为x,
当PN=2MN时,
则2×13=x﹣10
解得x=36,
当MN=2PN时,
则13=2×(x﹣10)
解得,
当MP=2MN时,
则x+3=2×13
解得x=23,
当MP=2PN时,
则x+3=2×(x﹣10)
解得x=23,
综上所述:P表示的数为:,23.36.
18.[知识背景]: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的距离表示为AB=|a﹣b|.线段AB的中点P表示的数为.
[知识运用]:已知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a和b,且(a﹣4)2+|b﹣2|=0,P为数轴上一动点,对应的数为x.
(1)a= 4 ,b= 2 ;
(2)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则P点对应的数x为 3 ,若点B为线段AP的中点,则P点对应的数x为 0 ;
(3)若点A、点B同时从图中位置在数轴上向左运动,点A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B的速度为每秒3个单位长度,则经过 122 秒点B追上点A;
(4)若点A、点B同时从图中位置在数轴上向左运动,它们的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与此同时点P从表示﹣16的点处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右运动.经过多长时间后,点A、点B、点P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组成的线段的中点?
解:(1)∵(a﹣4)2+|b﹣2|=0,
∴a﹣4=0,b﹣2=0,
∴a=4,b=2.
故答案为4、2.
(2)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4,2,P对应数为x,
若点P为线段AB的中点,则P点对应的数x==3,
若B为线段AP的中点时,则=2,解得x=0.
故答案为1,0;
(3)解:设经过x秒点B追上点A,
(3﹣1)x=4﹣2,
2x=2,
x=1,
答:经过1秒点B追上点A.
(4)经过t秒后,点A,点B,点P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的中点,
t秒后,点A的位置为:4﹣t,点B的位置为:2﹣t,点P的位置为:﹣16+2t,
当点A为PB的中点时,则有,
2×(4﹣t)=2﹣t﹣16+2t,解得:t=,
当点B为PA的中点时,则有,
2×(2﹣t)=4﹣t﹣16+2t,解得:t=,
当点P为BA的中点时,则有,
2×(﹣16+2t)=4﹣t+2﹣t,解得:t=,
答:经过秒,秒,秒后,点A,点B,点P三点中其中一点是另外两点的中点.
故答案为:秒,秒,秒.
19.结合数轴与绝对值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
①数轴上表示5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 .
②数轴上表示﹣1和﹣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3 .
③数轴上表示﹣3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8 .
(2)归纳:
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和数b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 |a﹣b| .
(3)应用:
①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3之间,则|a+4|+|a﹣3|的值= 7 .
②若a表示数轴上的一个有理数,且|a﹣1|=|a+3|,则a= ﹣1 .
③若a表示数轴上的一个有理数,|a﹣1|+|a+2|的最小值是 3 .
④若a表示数轴上的一个有理数,且|a+3|+|a﹣5|>8,则有理数a的取值范围是 a>5或a<﹣3 .
(4)拓展:
已知,如图2,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若当电子蚂蚁P从A点出发,以4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B点出发,以3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相距20个单位长度,并写出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
解:(1)①5﹣3=2,
故答案为:2;
②(﹣1)﹣(﹣4)=3,
故答案为:3;
③5﹣(﹣3)=8,
故答案为:8;
(2)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得|a﹣b|,
故答案为:|a﹣b|;
(3)①∵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3之间,
∴|a+4|+|a﹣3|
=a+4+3﹣a
=7,
故答案为:7;
②∵|a﹣1|=|a+3|
∴表示数a的点在1和﹣3之间,
∴|a﹣1|=|a+3|,
1﹣a=a+3,
a=﹣1,
故答案为:﹣1;
③∵|a﹣1|+|a+2|有最小值,
∴表示a的点在﹣2与1之间,
∴|a﹣1|+|a+2|
=1﹣a+a+2
=3,
故答案为:3;
④|a+3|+|a﹣5|>8,
当﹣3<a<5时,
|a+3|+|a﹣5|=a+3+5﹣a=8,不合题意舍去;
当a<﹣3时,
|a+3|+|a﹣5|=﹣(a+3)+5﹣a>8,
a<﹣3;
当a>5时,
|a+3|+|a﹣5|>8,
a+3+a﹣5>8,
a>5,
故答案为:a<﹣3或a>5;
(4)设电子蚂蚁运动x秒时,P、Q相距20个单位长度,
①4x+3x+20=20+100,
x=,
点P表示的是4×﹣20=
②4x+3x﹣20=20+100,
x=20,
点P表示的是4×20﹣20=60,
20.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如图所示的“折线数轴”,图中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的“友好函数”为28个单位长度.动点P从点A出发,以2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向其正方向运动.当运动到点O与点B之间时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经过点B后立刻恢复原速;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以1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着“折线数轴”向其负方向运动,当运动到点B与点O之间时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经过O后也立刻恢复原速.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C需要 19 秒,动点Q从点C运动至点A需要 23 秒;
(2)P,Q两点相遇时,求出相遇点M在“折线数轴”上所对应的数;
(3)是否存在t值,使得点P和点Q任“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等于点A和点B在“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点A表示﹣10,点B表示10,点C表示18,
∴OA=10,BO=10,BC=8,
∴动点P从点A运动至点C需要的时间是:10÷2+10÷1+8÷2=19(s),
动点Q从点C运动至点A需要的时间是:10÷1+10÷2+8÷1=23(s),
故答案为:19,23;
(2)根据题意可知,P、Q两点在OB上相遇,
P点运动到OB上时表示的数是t﹣5,Q点运动到OB上时表示的数是10﹣2(t﹣8),
∴t﹣5=10﹣2(t﹣8),
解得t=,
∴M点表示的数是﹣5=;
(3)存在t值,使得点P和点Q任“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等于点A和点B在“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理由如下:
∵点A表示﹣10,点B表示10,
∴点A和点B在“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是20,
①当0≤t≤5时,P点在OA上,Q点在BC上,
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10+2t,Q点表示的数是18﹣t,
∴点P和点Q任“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为18﹣t+10﹣2t=28﹣3t,
由题意可得,28﹣3t=20,
解得t=;
②当5<t≤8时,P点在OB上,Q点在OC上,
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t﹣5,Q点表示的数是18﹣t,
∴点P和点Q任“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为18﹣t﹣t+5=23﹣2t,
由题意可得,23﹣2t=20,
解得t=(舍);
③8<t≤13时,点P、Q都在BO上,此时PQ<10,
∴此情况不符合题意;
④13<t≤15时,P点在OB上,Q点在OA上,
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t﹣5,Q点表示的数是t﹣13,
∴点P和点Q任“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为t﹣5+t﹣13=2t﹣18,
由题意可得,2t﹣18=20,
解得t=19(舍);
⑤15<t≤19时,P点在BC上,Q点在OA上,
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2t﹣20,Q点表示的数是t﹣13,
∴点P和点Q任“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为t﹣13+2t﹣20=3t﹣33,
由题意可得,3t﹣33=20,
解得t=;
⑥19<t≤23时,P点在C的右侧,Q点在OA上,
此时P点表示的数是2t﹣20,Q点表示的数是t﹣13,
∴点P和点Q任“折线数轴”上的“友好距离”为t﹣13+2t﹣20=3t﹣33,
由题意可得,3t﹣33=20,
解得t=(舍);
⑦t>23时,P点在C点右侧,Q点在A点左侧,PQ>20,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t的值为或.
21.在数轴上,点M,N对应的数分别是m,n(m≠n,mn≠0),P为线段MN的中点,同时给出如下定义:如果=10,那么称M是N的“努力点”.
例如:m=1,n=,M是N的“努力点”.
(1)若|m﹣10|+(n+90)2=0则m= 10 ,n= ﹣90 ;
(2)在(1)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③ (填序号);
①M是P的“努力点”;②M是N的“努力点”
③N是M的“努力点”;④N是P的“努力点”
(3)若mn<0,且P是M,N其中一点的“努力点”,求值?
解:(1)∵|m﹣10|+(n+90)2=0,
∴m=10,n=﹣90,
故答案为:10,﹣90;
(2)∵m=10,n=﹣90,
∴P点对应的数是﹣40,
∵||=,
∴M不是P的“努力点”,
故①不符合题意;
∵m=10,n=﹣90,
∴||=,
∴M不是N的“努力点”,
故②不符合题意;
∵||=10,
∴N是M的“努力点”,
故③符合题意;
∵||=,
∴N是P的“努力点”,
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③;
(3)∵P为线段MN的中点,
∴P点对应的数为,
当P是M点的“努力点”时,||=10,
∴=21或=﹣19,
∵mn<0,
∴=﹣;
当P是N点的“努力点”时,||=10,
∴=21或=﹣19,
∵mn<0,
∴=﹣19;
综上所述:的值为﹣19或﹣.
22.在数轴上,O为原点,点A,B对应的数分别是a,b(a≠b,ab≠0),M为线段AB的中点.给出如下定义:若OA÷OB=4,则称A是B的“正比点”;若OA×OB=4,则称A是B的“反比点”.例如a=2,时,A是B的“正比点”;a=2,b=﹣2时,A是B的“反比点”.
(1)若|a+2|+(b﹣4)2=0,则M对应的数为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③④ (填序号).
①A是M的“正比点”;②A是M的“反比点”;③B是M的“正比点”;④B是M的“反比点”;
(2)若ab>0,且M是A的“正比点”,求的值;
(3)若ab<0,且M既是A,B其中一点的“正比点”,又是另一点的“反比点”,直接写出的值.
解:(1)∵|a+2|+(b﹣4)2=0,
∴a=﹣2,b=4,
∵M为线段AB的中点.
∴M对应的数为:=1,
①OA÷OM=2÷1≠4,
∴A不是M的“正比点”;
②OA×OM=2×1≠4,
∴A不是M的“反比点”;
③OB÷OM=4÷1=4,
∴B是M的“正比点”;
④OB×OM=4×2=16,
∴B是M的“反比点”;
故答案为:1;③④;
(2)∵M为线段AB的中点,
∴M点对应的数为:,
∵ab>0,
∴a,b,都同号,
∵M是A的“正比点”,
∴OM÷OA=4,
∴=4a,
7a=b,
∴=7;
(3)∵ab<0,
∴a,b异号,
∵M既是A,B其中一点的“正比点”,又是另一点的“反比点”,
∴OM=4OA,OM×OB=4或OM=4OB,OM×OA=4,
化简都得出:OA•OB=1,
∴ab=﹣1,
分两种情况:①OM=4|a|,
∴||=4|a|,
∴=4a或=﹣4a,
解得:7a=b(舍去)或b=﹣9a,
∴=﹣9;
②OM=4|b|,
∴||=4|b|,
∴=4b或=﹣4b,
解得:7b=a(舍去)或a=﹣9b,
∴=﹣,
∴的值为﹣或﹣9.
23.在数轴上,把原点记作点O,表示数1的点记作点A.对于数轴上任意一点P(不与点O,点A重合),将线段PO与线段PA的长度之比定义为点P的特征值,记作,即=,例如:当点P是线段OA的中点时,因为PO=PA,所以=1.
(1)如图,点P1,P2,P3为数轴上三个点,点P1表示的数是﹣,点P2与P1关于原点对称.
①= ;
②比较,,的大小 << (用“<”连接);
(2)数轴上的点M满足OM=OA,求;
(3)数轴上的点P表示有理数p,已知<100且为整数,则所有满足条件的p的倒数之和为 198 .
解:(1)①∵点P1表示的数是﹣,点P2与P1关于原点对称,
∴点P2表示的数是,
∵点A表示的数是1,
∴P2A=1﹣=,P2O=,
∴===,
②∵点P1表示的数是﹣,
∴P1A=1﹣(﹣)=,P1O=,
∴===,
∵1<P3<2,
∴1<P3O<2,0<P3A<1,
∴=>1,
∴<<,
故答案为:①,②<<;
(2)分两种情况:
当点M在原点的右侧,
∵OM=OA,
∴OM=,
∴点M表示的数为:,
∴MO=,MA=1﹣=,
∴===,
当点M在原点的左侧,
∵OM=OA,
∴OM=,
∴点M表示的数为:﹣,
∴MO=,MA=1﹣(﹣)=,
∴===,
∴的值为:或;
(3)∵<100且为整数,
∴=为整数,
∴PO>PA且PO为PA的倍数,
当==1时,
∴PO=PA,
即点P为OA的中点,
∴p=,
∴当=1时,p的值为,
当==2时,
∴PO=2PA,
当点P在OA之间,
∴p=2(1﹣p),
∴p=,
当点P在点A的右侧,
∴p=2(p﹣1),
∴p=2,
∴当=2时,p的值为:2或,
当==3时,
∴PO=3PA,
当点P在OA之间,
∴p=3(1﹣p),
∴p=,
当点P在点A的右侧,
∴p=3(p﹣1),
∴p=,
∴当=3时,p的值为:或,
当==4时,
∴PO=4PA,
当点P在OA之间,
∴p=4(1﹣p),
∴p=,
当点P在点A的右侧,
∴p=4(p﹣1),
∴p=,
∴当=4时,p的值为:或,
…
当==99时,
∴PO=99PA,
当点P在OA之间,
∴p=99(1﹣p),
∴p=,
当点P在点A的右侧,
∴p=99(p﹣1),
∴p=,
∴当=99时,p的值为:或,
∴所有满足条件的p的倒数之和为:
2+++++++...++
=2+(+)+(+)+(+)+...+(+)
=2+2+2+2+...+2
=2×99
=198,
故答案为:198.
24.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知道|x|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数x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x|=|x﹣0|;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x1﹣x2|表示在数轴上数x1,x2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解方程|x|=4.
容易得出,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4的点对应的数为±4,即该方程的x=±4;
例2:解方程|x+1|+|x﹣2|=5.
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该方程表示求在数轴上与﹣1和2的距离之和为5的点对应的x的值.在数轴上,﹣1和2的距离为3,满足方程的x对应的点在2的右边或在﹣1的左边.若x对应的点在2的右边,如图1可以看出x=3;同理,若x对应点在﹣1的左边,可得x=﹣2.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3或x=﹣2.
例3:解不等式|x﹣1|>3.
在数轴上找出|x﹣1|=3的解,即到1的距离为3的点对应的数为﹣2,4,如图2,在﹣2的左边或在4的右边的x值就满足|x﹣1|>3,所以|x﹣1|>3的解为x<﹣2或x>4.
参考阅读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方程|x+3|=5的解为 x=2或x=﹣8 ;
(2)方程|x﹣2020|+|x+1|=2023的解为 x=﹣2或x=2021 ;
(3)若|x+4|+|x﹣3|≥11,求x的取值范围.
解:(1)方程|x+3|=5的解为x=2或x=﹣8;
故答案为:x=2或x=﹣8;
(2)方程|x﹣2020|+|x+1|=2023的解为x=﹣2或x=2021;
故答案为:x=﹣2或x=2021;
(3)∵|x+4|+|x﹣3|表示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分别与﹣4和3的点的距离之和,
而﹣4与3之间的距离为7,当x在﹣4和3时之间,不存在x,使|x+4|+|x﹣3|≥11成立,
当x在3的右边时,如图所示,易知当x≥5时,满足|x+4|+|x﹣3|≥11,
当x在﹣4的左边时,如图所示,易知当x≤﹣6时,满足|x+4|+|x﹣3|≥11,
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x≥5或x≤﹣6.
模型43 几何中等分面积问题(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模型43 几何中等分面积问题(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模型43几何中等分面积问题原卷版docx、模型43几何中等分面积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40 动态角旋转问题(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模型40 动态角旋转问题(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模型40动态角旋转问题原卷版docx、模型40动态角旋转问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型30 探照灯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模型30 探照灯模型(讲+练)-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全国通用),文件包含模型30探照灯模型原卷版docx、模型30探照灯模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