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单元研习任务》3(教学设计)第1页
    《单元研习任务》3(教学设计)第2页
    《单元研习任务》3(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单元研习任务》3(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单元研习任务》3(教学设计),共10页。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2.感受古代散文骈散结合表情达意的艺术3.理清古代散文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4.练习评点古代散文。5.梳理本单元词类活用现象。活动时间  适当穿插在课文教学中或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专题活动。活动一: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研讨一、抛出问题古人云:“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孝。”(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虽然说得有点夸张,却点出了这篇文章所承载的文化观念—孝。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的是公认的准则,有的是共同的价值观,有的是深刻的哲思,有的是可贵的精神。小组讨论,探究这些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二、思路点拨 本单元散文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陈情表》——忠与孝《项脊轩志》——情与志《兰亭集序》——生与死《归去来兮辞并序》——仕与隐《种树郭橐驼传》——官与民《石钟山记》——真与伪 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第一,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归纳出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化观念。第二,对作品中的文化观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要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指导,对其进行辩证分析。第三,以现代的眼光,探究文章中所表现的文化观念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三、参考范例忆古思今论孝道 作者 桑嘉炜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理解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必须辞官归家,着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因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可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社会稳定,士人生活富庶,饱读四书五经,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原为刘璋部属,后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弃名节,忍辱负重,即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   反观现在,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每日在寂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的希冀:“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当往昔游子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活动古代散文骈散结合语言特点讨论一、抛出问题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二、思路点拨骈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的美感。比如《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中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主次分明,多用对偶句。以五言为主,又以四言、六言,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末句又是散句,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雅致、闲适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比如《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整篇文章运用排比句,句式有长有短,长短句相间,骈散结合,错落有致,音节和谐,顿挫有致,朗朗上口。首段开头运用散句,中间运用骈句,,又以散句结尾,参差错落,和谐一致。末段以排比为主,表现莲高洁的品质,体现作者不与人同流合污的君子品行。三、参考范例李密的《陈情表》紧围一个“孝”字,用平实的叙述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放下了嫌难;用至真的情感感染了后人,让我们为之悲恸!是完美的语言运用让一篇表文能有这样恒久的艺术魅力!   文章具有骈文的许多特点。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两匹马并驾叫“骈”,夫妻成双叫俪。这两个字体现了骈体文的基本特点:词语相互对偶,句子结构相互对偶。  从现代汉语的观点看,词语对偶就是词性相对;句子结构对偶就是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古人没有这些语法术语,他们从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内容角度来实现对偶。有言对,正对,反对,流水对等。   言对:指一般的语言相对,其中不含典故或引用。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通过外、内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孤苦的生活境遇。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同、相近、相补或相衬。“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最后一句“生”“死”虽是一组反义词,但从整句意思来看内容是互为补充的,应为正对。“陨首”即谓丧命。“结草”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常与《后汉书·杨震传》中的典故“衔环”同用,指受恩深重,虽死也要报答。“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上下两句互为补充表意来表达自己为晋武帝尽忠的诚心。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如“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流水对:又称串对,走马对,上下句意思相关联,有承接、因果,转折等关系。如“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意思是因为祖母重病在床,所以“我”常侍左右。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   骈文又称“四六文”,即文章多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本文多以四字句为主,间有其它散句,使得文章节奏既紧凑上口又富于变化。“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另如:“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整散结合既写出了圣命的咄咄逼人又道出了自己左右为难的矛盾心情。 活动:理清散文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一、抛出问题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宋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中篇,理清其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形式加以展示二、思路点拨分析文章结构思路应注意的几个方面:①明确文体,把握全貌。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②圈点幻画,抓关键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③标示段意,显露脉络。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概括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段来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把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④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⑤通读全段,合成段意。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⑥组织答案,揭示联系,合理表述,明确层次。三、参考范例本单元文章结构示意图:活动对古代散文进行评点一、抛出问题评点,是古人品析诗文常用方法。学习评点,既能培养细读文章的能力,又能提高概括表达的水平,有助于研习古代诗文。从本单元所选的古代散文中选择篇,试作评点,并与同学交流。二、思路点拨评点,文言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古代所谓的“评点”,是又评又点的意思,即在用标点断句后,再加以评论。“点”是为了便于阅读,“评”则在于帮助理解。而“评点”即评注、赏析、点拨,它既要求把握作品整体的内容与特点,又要深入理解每个词句的含义与用法,在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对原作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赏析(“评”的部分有句评、层评、段评和总评)例如,评论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的优劣,指点遣词造句、技法风格的长短。要求评论中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发人深省,能够培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眉评(亦称眉批),在竖排作品的上方写上评点文字夹评,在作品行文中间插进评点文字段评, 在作品的每一个段落之后写上评点文字旁评,在横排作品的旁边写上评点文字。评点的容量大,形式活,密切联系作品实际,激发人们积极思维。三、参考范例          活动梳理总结词类活用一、抛出问题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我们称为“词类活用”。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标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做一点分类积累,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参考下列示例,对本单元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梳理总结。例句活用词语活用类型余自齐安舟行适林汝舟(凭借着船)名词用作状语   二、思路点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三、参考范例《种树郭橐驼传》词类活用举例:例句活用词语活用类型名我固当,称呼名词作动词早实以蕃,结果实名词作动词旦视而暮抚,在早上,在晚上名词作状语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抠、掐名词作动词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名词作动词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的名词作状语驼业种树,以……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天者全而其性得矣,保全形容词作动词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高大茂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使……多结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盛,使……安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鸣鼓而聚之,使……发出声音,使……聚集动词的使动用法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