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42924/0-16926717895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义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42924/0-16926717895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义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42924/0-16926717896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义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42924/1-16926717918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义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42924/1-16926717918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义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4742924/1-169267179187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讲义
展开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2022新课标: 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科技和文化成就,如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司马迁与《史记》等;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
|
一、造纸术的发明
- 西汉:懂得造纸基本方法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⑴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⑵纸的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3.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医学成就:
1.张仲景:
东汉末年名医,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医圣”。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三、《史记》
1.作者:西汉伟大史学家司马迁
2.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价值
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价值。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2.佛教:西汉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层的扶持。
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微点拨】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
封建经济的繁荣;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中外交流频繁;
古代科学家吸收、继承、发扬前代成果
考法01 造纸术
西汉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典例1】(2022.四川雅安)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
A.造纸术起源于西汉 B.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
C.西汉时纸已经出现 D.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证明西汉时期纸已经出现了。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纸张,是西汉的劳动人民共同发明创造的,C项正确;造纸术起源于西汉,改进于东汉,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排除BD项。故选C项。
【典例2】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位的理由是()
A.改进造纸术 B.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
C.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D.提出“治未病”理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所以,蔡伦上榜并排在第七位的理由是改进造纸术,A正确;为丝绸之路开通奠定基础是张骞,排除B;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提出“治未病”理论的是张仲景,排除CD。故选A。
【典例3】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 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 药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变废为宝”“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印刷术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保存但是与“变废为宝”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等作为造纸原料,“变废为宝”,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故B符合题意。指南针主要应用于航海事业,故C不符合题意。火药主要应用于军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法02 东汉医学成就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名医,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医圣”。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典例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仲景之学“自宋以来,医家奉为典型,与《素问》、《难经》并重,得其一知半解,皆可以起死回生……”文中被“医家奉为典型”的“仲景之学”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被“医家奉为典型”的“仲景之学”是《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B。
【典例5】《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对他的学生吴普说:“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据此可知,华佗( )
A.善治伤寒杂病 B.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
C.擅长外科手术 D.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古人留下来的舒筋活络方法有很多,而东汉神医华佗自创的“五禽戏”是其中动静皆宜、见效极佳的一个。正如华佗自己评价“五禽戏”所说:“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五禽戏”是华佗总结前人养生的经验,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创制的,所以华佗认识到运动有益健康,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该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考法03 司马迁与《史记》
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价值。
【典例6】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是我国歷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C项符合表述正确,ABD项表述均错误。故选C项。
【典例7】李梅同学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 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卷一百十,何奴列传第一百十。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农政全书》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B符合题意;《论语》是儒家经典,《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农政全书》是农学著作,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A.张仲景 B.王祯
C.华佗 D.蔡伦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蔡伦的重大贡献,D符合题意;张仲景是东汉名医,A排除;元朝的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B排除;华佗是东汉名医,C排除。故选择D。
2.“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与此相符的著作是()
A.《史记》 B.《毛诗笺》
C.《三礼注》 D.《齐民要术》
【答案】A
【解析】
根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一信息可知,作者想通过这部探究历代风云人物与重大事件的内在关系,通晓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变革的原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兼具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因此A正确;《毛诗笺》是《诗经》研究著作,与题不符,B错误;《三礼注》是指东汉郑玄对《周礼》、《仪礼》和《礼记》的研究著作,与题不符,C错误;《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不是史书,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3.2020年中国在抗疫期间,治疗新冠肺炎采取了预防与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在我国汉代中医学就有“治未病”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
A.张仲景 B.扁鹊
C.华佗 D.李时珍
【答案】A
【解析】
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据题干关键信息“治未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张仲景,A符合题意;扁鹊是我国古代名医,但与“治未病”无关,B排除;华佗是东汉名医,与“治未病”无关,C排除;李时珍著药学巨著《本草纲目》,D排除。故选择A。
4.佛教传入中国后,人们日常用语中时常有佛教词汇出现。例如,表示“时之极微者”的一组时间词“刹那”“一念”“弹指”等。这反映了佛教的传入( )
A.扩大了汉语的影响 B.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
C.丰富了汉语的词汇 D.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刹那”“一念”“弹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随着语言的变化发展,许许多多佛教词汇的概念意义得以引申发展,成为了中国人的一般用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因此材料反映了佛教的传入丰富了汉语的词汇。C项正确;扩大了汉语的影响,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与史实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2022.湖南怀化.23)蔡伦,湖南耒阳人,东汉前期的宦官,负责监造各种器物,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 )
A.改进造纸术B.发明活字印刷术
C.发明指南针D.发明火药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故选A。
2.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
根据“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可知,章学诚认为纸的应用影响文辞,致使文辞多显冗长枝蔓,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3.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写道“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这体现了他重视( )
A.养生防病 B.辨证施治
C.望闻问切 D.强身健体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可知,如果一个人能注意保养身体及时发现自己身体细微变化,就可以不让病邪干扰经络正常运行,体现了张仲景重视的是养生防病,故A正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但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辨证施治,故B错误;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是由扁鹊发明的,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强身健体,故D错误。综上故选A。
4.如下图为五禽戏动作图。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五禽戏起到了康复医疗、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编创五禽戏的名医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祖冲之
【答案】B
【解析】
东汉医学家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为减轻病人疼痛,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B符合题意;张仲景是东汉名医,与“五禽戏”无关,A排除;贾思勰著《齐民要术》,C排除;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D排除。故选择B。
5.司马迁写作历史前,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著史( )
A.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B.轻视文献记载的价值
C.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 D.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表明了司马迁著史注重搜集鉴别历史材料,C项正确;“搜集民间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重点强调的不是坚持“有闻必录”,排除A项;考证辨别文献的真伪说明重视文献价值,排除B项;“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说明司马迁重视实地考察的真实性,排除D项。故选C项。
6.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巩固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受到统治阶级提倡和欢迎,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用佛教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巩固封建统治基础。他们希望利用了佛学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掌控人民,麻痹人民的斗志。以维护自己的统治。故D项正确;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问的是原因而非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 (2022 .湖南常德.6)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交流的是( )
A.指南针、印刷术 B.火药、指南针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欧洲后, 降低了受教育的成本,从而打破了贵族和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正确;火药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AD错误;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提供了条件。B错误。故选:C。
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李冰 B.蔡伦
C.祖冲之 D.毕昇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信息,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的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成这一变化;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先分析是阳症还是阴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材料中的中医诊断方法出自张仲景的()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先分析是阳症还是阴症,再由阴阳辨明表里,辨明虚实,再辨明寒热。”可知,张仲景主张在具体医疗时,还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辨症的提纲,先分析病情是阳症或阴症。由阴阳辨眀表里,再辨明虛实,再辨眀寒热。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C正确;《黄帝内经》不是张仲景的作品,A错误;《本草纲目》是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的代表作,B错误;《农政全书》是农书 ,不是医书。D错误。综上故选C。
4.《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可知,考古发现可以证实问下记载,①符合题意;题干“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表明,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③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中“都真实可信”说法太绝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题干没有涉及“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唐僧、孙悟空、如来佛祖等一系列角色,其中与“如来佛祖”有关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游记》以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为原型。因此,“如来佛祖”与佛教有关,B项正确;伊斯兰教、 道教、 基督教与“如来佛祖”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6.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全国文字的统一 B.纸的发明与改进
C.科举制度的创立 D.雕版印刷的成熟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了造纸术,有利于文明的保存和传播,B项正确;全国文字的统一是在秦朝,排除A项;科举制的创立是在隋朝排除C项;雕版印刷的成熟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