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11讲 萃取和分液-2023-2024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1讲 萃取和分液-2023-2024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1讲萃取和分液原卷版-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第11讲萃取和分液解析版-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讲 萃取和分液1. 分液漏斗的使用(1)中学化学使用的分液漏斗有球形、梨形(或锥形)等。梨形分液漏斗多用于分液操作使用。球形分液漏斗既作加液使用,也常用于分液时使用。(2)分液漏斗检漏的方法①先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关闭分液漏斗的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里面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这里检查的是)②再检查上口塞子是否漏水:若旋塞处不漏水,则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将活塞旋转一定角度后再倒置观察,若还是不漏水,则分液漏斗可以使用。(3)分液的操作取下顶部活塞(或使分液漏斗顶部活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口颈部的小孔),旋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漏斗管流出后,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1】下列关于使用分液漏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则从上口倒出C.分液漏斗可以把酒精与水分离开来 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玻璃塞上的竖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或将玻璃塞拿下【答案】C【解析】分液漏斗能把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分离开来,但选项C中的酒精和水相互溶解,不能用分液漏斗分开。答案为C。【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 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 D. 汽油和植物油【答案】C 【解析】分液漏斗分离的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只有选项C符合。答案为C。 2.萃取(1)萃取的定义: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的效果。(2)实验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3)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溶剂(通常为水)互不相溶。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4)常用的萃取剂四氯化碳、汽油和苯是常用的萃取剂,它们与水的密度关系为ρ(CCl4)>ρ(H2O)>ρ(苯)或ρ(汽油)。说明:酒精与水相互溶解,不能作为从水溶液中萃取溶质的萃取剂。【例3】(上海市华理科高期中)下列关于萃取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酒精作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B. 萃取操作完成后,静置分层,上下层液体依次从下口放出C. 萃取时所选溶剂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与溶质不反应D. 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中的某物质,静置分层,“水层”应在上层【答案】C【解析】选项A,酒精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A错。选项B,分液时,下层从下口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B错。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有机溶剂可能比水轻,也可能比水重,D错。答案为C。【例4】在3mL碘水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斜线部分表示溶有碘)【答案】D【解析】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使溶液显紫色,且四氯化碳比水重,与水分层后在下层,答案为D。 3.分离方法的选择(1)固液混合物的分离①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用过滤法。②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用结晶法。(2)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①沸点相差较大时,用蒸馏法。②互不混溶时,用分液法。③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差较大时,用萃取法。【例5】有以下混合物:①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②用乙醚浸泡青蒿,以提取其中的药用成分青蒿素;③分离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④分离乙酸(沸点为118℃)与乙醚(沸点为34℃)。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依次为A. 过滤、分液、蒸馏、蒸馏 B. 过滤、分液、分液、蒸馏C. 过滤、萃取、萃取、蒸馏 D. 过滤、萃取、分液、蒸馏【答案】D【解析】①是分离难溶性固体,用过滤;②是从青蒿中把青蒿素溶解出来,是萃取;③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④是分离互相溶解且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用蒸馏。答案为D。【例6】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A.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C.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答案】C【解析】选项C,对于互溶的液态混合物的分离,一般使用蒸馏或萃取的方法。答案为C。4.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综合考查【例7】下列图示装置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A.图 1 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图 2 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C.图 3 食盐水制得食盐晶体D. 图 4 除去CO2中的 HCl【答案】C【解析】选项A,碘易溶于酒精,不能分液,A错。选项B,应该把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且冷至室温后再移液,B错。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两种气体都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D错。答案为C。【例8】(上海市上师附外期中)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蒸发时,应将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还余少量溶液停止加热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感温泡的上端与蒸馏头支管下沿平齐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萃取时,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D【解析】对于选项D,萃取剂的密度比水大或比水小都是可以的。答案为D。 1.下列提纯方法可能会利用到化学反应的是A.蒸馏 B.过滤 C.洗气 D.分液【答案】C【解析】洗气时,可能是通过化学反应除去杂质气体,如: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就是化学变化。答案为C。2.宋柳永的《煮盐歌》中写到:“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流成卤”,该过程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A.萃取分液 B.浓缩结晶 C.蒸馏 D.趁热过滤【答案】B3.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物质是A.KCl和NaCl溶液 B.苯和水C.碘和四氯化碳 D.苯和CCl4【答案】B【解析】分液漏斗分离的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只有选项B符合。答案为B。4. 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时,最佳仪器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使用的是分液的方法,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答案为A。5. 萃取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中,需要应用萃取这种分离方法的是A. 海水淡化 B. 分离豆浆和豆渣C. 用海水晒盐 D. 从碘水中提取碘【答案】D6.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A.蒸馏 B.萃取 C.分液 D.结晶【答案】A【解析】蒸馏利用的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答案为A。7.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1装置制取氢氧化铁胶体B.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用图3装置蒸馏海水制取少量淡水 D.用图4装置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答案】C【解析】选项A,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A错。选项B,制CO2气体不能使用稀硫酸,B错。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酒精与水互相溶解,不能分液,D错。答案为C。8. 2015 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易溶于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提取粗品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操作I的分离方法是萃取分液B.操作Ⅱ的分离方法是蒸馏C.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282 D.其中碳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5:5【答案】B【解析】选项A,操作I是溶解和过滤,A错。选项B,操作II是把互相溶解的液体分开,是蒸馏,B正确。选项C,摩尔质量是有单位的,C错。选项D,15:5是碳氧的原子个数比,而不是质量比,D错。答案为B。9. 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A.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B.蒸馏、蒸发、萃取、过滤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答案】A10.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KNO3,应将固体溶解后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洗涤干燥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答案】C【解析】萃取操作对萃取剂的密度没有要求。答案为C。11.下列操作中,一般不能相互接触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B.过滤时,烧杯内壁与漏斗下端C.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尖端与试管【答案】D12.向碘水中加入适量的四氯化碳,充分的震荡后,观察到A.溶液分层,上层紫红色下层无色 B.溶液不分层,溶液紫红色C.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D.溶液不分层,溶液黄色【答案】C13. 下列装置所示的分离提纯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无关的是 【答案】A【解析】A是蒸馏操作,利用的是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与溶解性无关。答案为A。1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淀粉溶液C.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温感泡上沿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沿齐平D. 用分液漏斗分离汽油和水,水和汽油分别用两个烧杯在下口接【答案】C【解析】选项A,酒精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A错。选项B,淀粉溶液属于胶体,应使用渗析的方法分离,B错。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错。答案为C。15. 能用分液的方法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AgCl悬浊液 B.酒精的水溶液 C.四氯化碳和水的乳浊液 D.NaCl和KNO3的混合溶液【答案】C【解析】选项C静置后会分层,所以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答案为C。16.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答案】D【解析】碘易溶于四氯化碳使溶液显紫色,且四氯化碳比水重,与水分层后在下层,所以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应从漏斗下口流出,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为D。17. 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从乙醇和水的混合物中得到乙醇,选择装置_________,分离方法的名称_________。(2)分离植物油和水选择装置_____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_____。(3)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进水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 (填“上”或“下”)口进水。(4)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钡,选择装置___________。【答案】(1)D A 蒸馏 (2)B 分液 (3)冷凝管 下 (4)C18.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出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分液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承接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的小孔; H.静置,分层;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编号): → → →A→H→ →E→F(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3)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否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 (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5)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碘并回收四氯化碳,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答案】(1)C→B→D→A→H→G→E→F(2)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平衡漏斗内外的气体压强,使下层溶液能够顺利流出(3)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与水不相溶(4)不能,酒精与水互溶(5)减压蒸馏或者反萃取【解析】(1)萃取与分液的综合操作,首先应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然后加入待萃取溶液和萃取剂,再倒转振荡,将其正放在铁圈中,静置分层后,打开上口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让下层液体流入容器,最后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其操作顺序是C→B→D→A→H→G→E→F。(2)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使分液漏斗下端漏斗颈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让上层液体流出。(3)和(4)考查的是萃取剂的选择条件。(5)考查的是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方法。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1.3.3 萃取和分液 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133萃取和分液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必修第一册--133萃取和分液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5讲 自我检测-2023-2024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5讲自我检测原卷版-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第15讲自我检测解析版-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0讲 过滤 结晶 蒸馏-2023-2024学年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0讲过滤结晶蒸馏原卷版-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第10讲过滤结晶蒸馏解析版-新高一化学暑假精品课沪科版必修第一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