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7 有理数的乘法一等奖教案
展开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2.7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课题 | 2.7 有理数的乘法 | 单元 | 第二单元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七 |
教材分析 |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 ||||||
核心素养分析 |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 ||||||
学习 目标 | 1.借助实际情境,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进行简化计算。 3.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 ||||||
重点 |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及积的符号的确定。 | ||||||
难点 |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2.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想一想: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 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与小学学的自然数的加减混合顺序是一样的. 1.根据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每两个数间的运算根据加法或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引进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
讲授新课 | 现有甲、乙两个水库,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 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 cm,4天后甲、乙水库的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3 + 3 + 3 + 3 =12 (cm); 3×4=12 (cm) 如果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4天后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3) + (-3) + (-3) + (-3) =-12 (cm) (-3)×4 = -12 (cm) 观察下面两个式子,你能发现什么? 3×4=12 (cm) (-3)×4 = -12 (cm)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议一议】 (-3)×4=-12 (-3)× 3 =_____, (-3)× 2 =_____, (-3)× 1 =_____, (-3)× 0 =_____. 一个因数减小1 时,积怎样变化?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每次减小1,算式右边的积每次增加-3. 你能写出下列结果吗? ( - 3)×( - 1)=_____ , ( - 3)×( - 2)=_____ , ( - 3)×( - 3)=_____ , ( - 3)×( - 4)=_____ . 思考:观察上面的8个算式,你能得出正数、负数之间相乘的一般规律吗?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 正 )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 负 )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 负 )数 负数乘负数的积( 正 )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积 ) 【总结归纳】 有理法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为 0. 【拓展】任何数与1相乘都等于它本身, 任何数与-1相乘都等于它的相反数. 例1 计算: (1)( - 4 ) × 5 (2)( - 5 ) × ( - 7 ) = - ( 4 × 5 ) = + ( 5 × 7 ) = - 20; = 35;
=1 =1 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拓展提高】 (1)0没有倒数. (2)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3)倒数是相互的,当ab=1时,a叫做b的倒数,b也叫做a的倒数. (4)1或-1的倒数是它本身. 例2 计算: (1)(-4)×5×(-0.25); 解:= [-(4×5)]×(-0.25) =(-20)×(-0.25) =+(20×0.25) =5; (2) 议一议 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法则: (1)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正负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就为零. 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 ( - 7 ) × 8 与 8 × ( - 7 ); 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a,b,c为任意有理数) (2) 有理数的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a,b,c为任意有理数) (3) 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律:a(b+c)=ab+ac(a,b,c为任意有理数) 总结归纳 (1)这里的“和”不再是小学中说的“和”的概念,而是指“代数和”。 (2)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时,注意符号。 (3)几个数直接相乘,有时计算量较大,要适当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4)有理数乘法运算时,有时可以反向运用分配律即逆用乘法分配律。 例3 计算: |
学生算出结果,教师讲解。
学生计算寻找规律。
学生总结有理法乘法法则。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
学生探究有理数的倒数。
学生探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练习。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有理数中包括正数,负数,0,培养完整的分类思想。
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兴趣,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逻辑理解的能力。
对概念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渗透类比思想.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训练学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新课改中由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
课堂上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总结,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
课堂练习 | 1.下列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 C ). A.-11×(-2) B.0×(-2 021) C.(-6)-(-4) D.(-7)+18 2.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结果是( B ). A.正数 B.负数 C.零 D.无法确定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2的相反数是2 B.3的倒数是 C.(-3)-(-5)=2 D.-11,0,4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是0 4.下列各式中结果为正的是( D ). A.2×3×5×(-4) B.2×(-3)×(-4)×(-3) C.(-2)×0×(-4)×(-5) D.(-2)×(-3)×(-4)×(-5) 5.已知a,b,c为非零有理数,下列情况中,它们的积一定为正数的是( B ). A.a,b,c同号 B.a>0,b与c同号 C.b<0,a与c同号 D.a>b>0>c 6.计算 | 学生做练习,教师订正答案。 | 通过练习来巩固、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课堂小结 |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为 0. 2.有理数的倒数; 3.连续几个有理数的乘法; 4.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
|
|
板书 | 课题:2.7 有理数的乘法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 二、有理数的倒数 三、连续几个有理数的乘法 四、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
|
|
初中2.7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sx/tb_c991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7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a>,共5页。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7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x/tb_c991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2.7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案</a>,共6页。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3 角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3 角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结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