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教案 6 次下载
-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一年级全一册教案及反思
展开全册分析
教学内容:
全书围绕可爱的青海,分别向我们阐述了美丽青海的自然景观,地理地貌、民族文化、人文风情等内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青海文明的进步画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青海,了解青海的自然景观,地理地貌、民族文化、人文风情等内容。
(2)、了解青海,了解青海的珍惜动植物,让学生明白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环境教育。
(3)了解青海赞美家乡,立志学习,为建设青海建功立业。
2、过程与方法
讲解、调查、讨论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学习,了解省情。树立青海意识,深化省情认识,并使之转化为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建设家乡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励志成材,建功立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青海省情,知道青海是三江源之源
难点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 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1
第一课 青海是个十分可爱的地方
2
2
第二课 梦幻青海湖
2
3
第二课 梦幻青海湖
2
4
第三课 中华水塔三江源
2
5
第三课 中华水塔三江源
第四课 巍巍昆仑山
2
6
第四课 巍巍昆仑山
2
7
第五课 高原精灵藏羚羊
2
8
第五课 高原精灵藏羚羊
第六课 柴达木聚宝盆
2
9
五一放假
10
期中考试
11
第六课 柴达木聚宝盆
2
12
第七课 彩陶的故乡
2
13
第七课 彩陶的故乡
第八课 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2
14
第八课 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2
15
第九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
16
第九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1
17
复习
教学设计
课题
青海是个十分可爱的地方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省情及周边环境,民族 气候 资源生产等。
教学
重难点
知道青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
学
流
程
一 以赞美青海的歌曲引入课堂。
二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青海。
1 蓝天 白云 雪山 草原 牛羊好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大美青海。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六个世居民族是青海的主要民族。
全省大致可分为青南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东部季风区三个大的地理单元。
2 了解青海的环境,青海简称“青”。省会西宁市。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3了解青海文化。山川水源是对青海自然风貌的形象概况,省内横亘万条著名山脉,形成了青海高原的基本骨架。
4了解青海的名胜古迹,保护环境。
5学生了解三江源生态环境。
三 课后 小结。
作业
了解青海
教学设计
课题
青海是个十分可爱的地方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省情及周边环境,资源生产等。
教学
重难点
知道青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
学
流
程
引入新课
介绍青海的地理特点。全省海拔3000多米,最高点是昆仑山口的布喀达坂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是民和的下川村。海拔1650米。
青海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有54个矿种,居全国前十。
青海还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藏羚羊、野骆驼、野牦牛、野鹿等。生活在千山万壑茫茫原野。冬虫夏草、红景天、甘草等。
青海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青海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已建大中型水电站12座,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等。
介绍青海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总结全文
作业
了解青海
教学设计
课题
梦幻青海湖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青海湖的无私美丽及 自然风光。知道青海湖的资源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及矿产。
教学
重难点
知道青海湖及矿产资源。
教
学
流
程
一 检查了解上课内容,
二 谈话引入。
三 新授
逐段朗读课文,了解青海湖的景观,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19米,水量1050亿立方米。
2青海湖鱼类资源十分丰富,鸟类居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有190多种。
3青海湖的景色因季节变化而各有不同。
4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鸟类。
5学生讨论。
四 教师总结
作业
了解青海湖
教学设计
课题
梦幻青海湖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青海湖的无私美丽及 自然风光。知道青海湖的资源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及矿产。
教学
重难点
知道青海湖及矿产资源。
教
学
流
程
一 检查了解上课内容。
你知道青海湖的总面积是多少吗?
二 谈话引入。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她一年四季非常美丽。
三 新授
1.湖的景色因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夏季的青海湖景色最美丽,湖边的油菜花异常美丽。
2.青海湖的秋天来得非常急,候鸟纷纷南飞,秋天的青海湖变得非常寂静。
3.黄鱼在咸水湖中的生活,却到淡水里产卵。
4.让学生了解黄鱼的珍贵,提高保护黄鱼的意识。
5.了解有关环湖赛的知识,知道环湖赛使青海走向世界
作业
了解青海湖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课 梦幻青海湖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青海湖的无私美丽及自然景观。
2、 知道青海湖的资源及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以及矿产。
教学
重难点
1、 了解青海湖的广及其矿产资源
2、 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青海湖的什么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课,梦幻青海湖。
(二)新知学习
学生自由读文,来了解青海湖是鸟的王国,是生命的天堂。湖中有大小岛屿5个,其中的鸟岛是个处绝妙的世外桃源。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来了解以下。
2、分小组来讨论以下。来了解青海湖是不是鸟的王国呢?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三) 学生间相互讨论青海湖有哪些鸟呢?
作业
学生间相互讨论青海湖有哪些鸟呢?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课 梦幻青海湖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青海湖的无私美丽及自然景观。
2、知道青海湖的资源及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以及矿产。
教学
重难点
1、 了解青海湖的广及其矿产资源
2、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青海湖的什么呢?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二课,梦幻青海湖。
(二)新知学习
学生自由读文,来了解青海湖的景色,青海湖湖水清澈,鱼类资源十分丰富,青海湖的景色因季节的变化而各有不同,碧波倒影这蓝天白云,水天之间鸟儿翔集,羊群像朵朵白云缓缓飘动。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来了解以下。
2、分小组来讨论以下。来了解青海湖美丽的景色。
3、学生汇报。
4、教师总结
(三) 学生间相互讨论青海湖美丽的景色?
作业
学生间相互讨论青海湖美丽的景色?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课 中华水塔三江源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江源的重要意义。
2、学习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
3、通过学习,知道三江源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作用,节约用水。
教学
重难点
1. 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保护谁资源。
2.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水资源。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如果没有水,同学们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是吗样的呢?
(二)新知学习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母亲的血脉,是所有生灵赖以生存的基础,有了它,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母亲的血液,是所有生灵赖以生存的基础。有了它,地球上才有了生命,万物才得到滋养,才有了百花齐放,草木葱茏,人们才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一旦没有了水,地球将会怎样、生命将货怎样,我们实在无法想象。
1、请同学们读课文,来感受一下水的重要。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学生汇报。
(三) 教师汇报: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母亲的血脉,是所有生灵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
作业
为保护水资源,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呢?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课 中华水塔三江源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江源的重要意义。
2、学习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
3、通过学习,知道三江源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作用,节约用水。
教学
重难点
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保护谁资源。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水资源。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三课,中华水塔三江源。
(二)新知学习
1、今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和黄河。
长江、黄河石中华名族的母亲河,他们一南一北、横穿华夏大地,滋润着祖国的辽阔大地,哺育这中华民族。长江被称为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00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境内的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汇入东海。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成几字形,最后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三) 请同学们看书来了解一下,在哪里生活的动物:藏羚羊,雪豹,野牦牛,班头雁,赤麻鸭等等。
作业
让同学们了解长江和黄河。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课 中华水塔三江源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江源的重要意义。
2、学习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能力。
3、通过学习,知道三江源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作用,节约用水。
教学
重难点
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保护谁资源。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保护水资源。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同学们对长江和黄河了解有多少呢?指名学生回答。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三江源美丽的景色。
(二)学习新知
1、三江源也是高寒植物的家园,被称为高寒生物自然种植资源库。请同学们看书来了解一下。
2、三江源虽然美丽却十分脆弱。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加上很多认为的因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3、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因该怎样做呢?
4、倡导学生要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
(三) 教师小结。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我们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学们讨论并汇报。
作业
同学们讨论保护水源,我们应做什么呢?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课 巍巍昆仑山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我省境内的名山大川及所蕴藏得矿产资源,力求为环保做出相应的贡献。了解巍巍昆仑的山脉。
教学
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巍巍昆仑山的力来由,为环保做出相应的贡献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复习引入:保护水资源,我们应做哪些呢?指名学生回答。
(二)新知学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 巍巍昆仑山
1、来了解一下巍巍昆仑山地理位置:青海什一个多山的省份,省内横旦着多条文明遐迩的山脉,由北向南依次为:阿尔金山—祁连山脉,东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南端为唐古拉山脉。这些高大雄伟的山脉都呈东西走向,构成了青海高原的基本骨架。
2、昆龙山居群山之首,是世界著名的大山,自古就有”万山指宗”、“国山之母”的美称。
3、昆仑山盛产玉石。
4、学生看书来了解,教师指导。
(三) 小结。
作业
找资料来了解更多昆仑山的特产。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课 巍巍昆仑山
课时
2
教学
目标
了解我省境内的昆仑山的雄奇与壮美。了解巍巍昆仑的神话传说和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
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巍巍昆仑山的雄奇与壮美,了解巍巍昆仑的神话传说和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仑山的那些知识?昆仑山上有那些珍贵的自然资源?
(二)教师读书,学生聆听。
说一说自己听懂了什么。同时和同学交流。
教师讲解,主要突出昆仑山的雄奇与壮美——横空出世、气势磅礴、穿越云层、银装素裹。
山下是浩瀚的绿野,洁白的羊群,有一种迷人的仙气在你眼前回荡,让你陶醉,让你疯狂,你会情不自禁的冲向草原。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昆仑文化神秘悠远,世代传承,幻化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 虽然在寂寥的高原、空旷的戈壁,但是有索南达杰这样的优秀志士,我会感到这儿有一丝丝暖意。
(四) 教师讲解索南达杰的事迹让学生了解保护藏羚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作业
找一找有关藏羚羊的知识。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课 巍巍昆仑山
课时
3
教学
目标
了解我省境内的昆仑山在华夏文明,昆仑文化等世代传承,幻化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教学
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巍巍昆仑山的神话传说
教
学
流
程
(一) 导入 师生交流,说出自己知道的昆仑山:
群山之首、雄奇壮美、昆仑玉、藏羚羊、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天鹅等国家濒危野生动物都在群山万壑、茫茫草原上寻觅到了可以栖息的乐土,在这里尽情地构筑和谐的生存家园。冬虫夏草、红景天、大黄、雪莲、贝母、羌活、佛手参、甘草、藏阴陈、黄芪、麻黄、枸杞等中草药都在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尤其是高原精灵藏羚羊,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迎迎的原形。
(二)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聆听。
(三) 总结神话传说——天帝下都、西王母的瑶池仙境、周穆王西游、
相关的故事《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
作业
搜集有关昆仑山的传说和故事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课 高原精灵藏羚羊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藏羚羊的生活环境,知道那里的区域特点。
教学
重难点
了解藏羚羊的生活环境,知道那里的区域特点。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说一说你知道的藏羚羊和与藏羚羊有关的事情
(二)师生阅读课文后教师讲解了解藏羚羊的生活环境。
藏羚羊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藏羚羊主要生活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中国藏北高原。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区,现存种群数量约在10万只以上。
而这些都是一些人迹罕至的地域,加上植被稀疏,使得物种不多,因此在无威胁的情况下却也成了天性适应力强的藏羚羊的天然保护区,因而大量繁殖
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低于零度,生长季节短。在青藏高原,以羌塘为中心,南至拉萨以北,北至昆仑山,东至西藏昌都地区北部和青海西南部
(三)总结:皑皑白雪、栖息地海拔3,250-5,500米、温度低于零度、植被稀疏、生长季节短。
作业
说一说藏羚羊的生活环境。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课 高原精灵藏羚羊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藏羚羊的特点,如何繁殖。
教学
重难点
了解藏羚羊的特点,如何繁殖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说一说藏羚羊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二)师生阅读课文了解藏羚羊的特点和繁殖情况。
喜欢水源附近的平坦草滩。性情胆怯,常隐藏在岩穴中,或者在较为平坦的地方挖掘一个小浅坑,将整个身子匿伏其内,只露出头部,既可以躲避风沙,又可以发现敌害。
藏羚羊体形也与黄羊相似,但比黄羊大,也显得健壮头部宽而长,雄兽的吻部粗壮多毛,上唇宽厚,没有眶下腺。鼻部肿胀而略微隆起,鼻腔宽阔,向两侧呈半球状鼓胀,鼻端被毛,鼻孔较大,略向下弯。每个鼻孔内还有1个小囊,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进行呼吸,以利于快速奔跑;通体的被毛都非常丰厚细密,呈淡黄褐色,略染一些粉红色,腹部、四肢内侧为白色。
雌藏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到可可西里生育。藏羚羊集中产羔后,离开产羔地,有可能回到种群不是以前它所在的种群。这样会利于基因之间的交流,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从而有助于藏羚羊种群的延续。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动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们的雌性后代每年从冬季交配地到夏季产羔地迁徙行程300公里。 年轻雄性藏羚羊会离开群落,同其它年轻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终形成一个混合的群落。
因为母羚羊的产羔地主要在 乌兰乌拉湖、 卓乃湖、可可西里湖, 太阳湖等地,每年四月底,公母羚羊开始分群而居,未满一岁的公仔也会和母羚羊分开,到五、六月,母羊与它的雌仔迁徙前往产羔地产子,然后母羚又率幼子原路返回,完成一次迁徙过程。
集成十几到上千只不等的种群,生活在海拔4300~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觅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6~7月产仔之后返回越冬地与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数种群不迁徙。
(三)总结:快速奔跑、性情胆怯、迁徙产崽、
作业
说一说藏羚羊的特点和生产情况。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课 高原精灵藏羚羊
课时
1
教学
目标
了解藏羚羊的生存状况及其原因。
培养学生保护藏羚羊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了解藏羚羊的生存状况及其原因。
培养学生保护藏羚羊的意识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说一说藏羚羊的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繁殖情况。
(二)阅读教材,了解藏羚羊的生存状况及其原因。培养学生保护藏羚羊的意识。
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 藏羚适应高寒气候,藏羚绒轻软纤细,弹性好,保暖性极强,被称为“羊绒之王”,也因其昂贵的身价被称为“软黄金”。
用藏羚绒做成的“沙图什”(Shahtoosh)是一种美丽华贵的披肩的名称,这种披肩已成为欧美等地贵妇、小姐显示身份、追求时尚的一种标志。一条藏羚羊绒披肩可以轻易地从一枚戒指中穿过,所以又叫戒指披肩。制作“沙图什”的唯一原料取自藏羚羊绒在伦敦一条藏羚绒披肩的售价可达3,500英镑。对藏羚绒巨大的市场需求及其昂贵的价格给藏羚羊带来了灭顶之灾。一条长2米、宽 1 米、重100克的“沙图什”需要以3只藏羚羊的生命为代价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国政府还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区先后划建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定期进行巡山和对藏羚羊种群活动实施监测。
中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尼泊尔、英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们经过深入讨论和充分酝酿正式发布了《关于藏羚羊保护及贸易控制的西宁宣言》
(三)据资料道现存藏羚羊数量约为7万至10万只,比起半个世纪以前有百万只的情况相当危急,如果盗猎情况未有改善估计20年内藏羚羊将绝种。为保护藏羚羊,青海省治多县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武装反偷猎队伍——西部工委。但在1994年1月18日,在押送二十名被捕的盗猎分子时中枪身亡。其中以“野犛牛青年队”打击这类非法勾当最为称颂,深受国外国内支持。
作业
说一说如何保护藏羚羊。
教学设计
课题
六、柴达木聚宝盆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了解祖国可爱的美丽的地方青海柴大木聚宝盆,知道青海博大、雄浑。资源丰富。
2、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你知道的柴达木。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柴达木聚宝盆的富饶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柴达木”是蒙古语“盐泽”的意思,柴达木盆地盐储量为600多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它不仅是中国盐矿之冠,也是世界盐矿之冠。柴达木盆地有33个盐湖,其中察尔汗、茶卡、柯柯、大柴旦、东台吉乃尔、马海六大盐湖为重点开发区。这里地面有盐、地下有盐、水中有盐、土里有盐,甚至公路也是用盐铺的。从格尔木去大柴旦,所经过的“万丈盐桥”有36千米长,它穿过察尔汗盐湖的盐壳。
(二)柴达木盆地高寒缺氧,少雨多风,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年平均气温5.1—5.9℃,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40℃。年均降雨量为100—300毫米,西部地区一般只有十几毫米,年蒸发量为1000-3000毫米,山区无绝对无霜期,平原无霜期在70—215天之间。白刺和梭梭等耐盐碱干旱的植物柴达木盆地的主要植物。
(三) 小结:万丈盐桥、有33个盐湖、有中国“聚宝盆”之称。
作业
说一说你知道的柴达木是什么样的
课题
六、柴达木聚宝盆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了解祖国可爱的美丽的地方青海柴大木聚宝盆,知道青海博大、雄浑。资源丰富。
2、热爱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柴达木聚宝盆的富饶,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生长在这美丽的国土上感到骄傲,我们青海是祖国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聚宝盆柴达木。
(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阅读《柴达木聚宝盆》。
2、、预习中要详细记录并写出感言,体会。
(三)汇报交流,展示:柴达木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的就有氯化钾、卢华丽、池盐失眠和烙铁等8种矿藏,还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40多种矿藏,是当之无愧的聚宝盆。
四,总结:柴达木富含氯化钾、池盐、天然气,石油等多种资源是名符其实的聚宝盆
作业
课外多了解柴达木聚宝盆
课题
六、柴达木聚宝盆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了解祖国可爱的美丽的地方青海柴大木聚宝盆,知道青海博大、雄浑。资源丰富。
2、热爱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柴达木聚宝盆的富饶,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青海是祖国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聚宝盆柴达木。
(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阅读《柴达木聚宝盆》。
2、、预习中要详细记录并写出感言,体会。
(三)汇报交流,展示:详细了解柴达木的矿藏资源:石油与天然气、锡铁山矿和石棉矿等。
四,总结:柴达木盆地是振兴青海的战略要地,青海的潜力在柴达木,青海的希望也在柴达木,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新型的工业化基地将会在瀚海戈壁上崛起,成为高原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作业
课外多了解柴达木聚宝盆
课题
七、彩陶的故乡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知道中国最大的彩陶博物馆在青海
2、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彩陶文明,感受青海的魅力。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彩陶的故乡》
(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阅读《彩陶的故乡》。
2、、预习中要详细记录并写出感言,体会。
(三)汇报交流,展示:
青海乐都柳弯彩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彩陶博物馆。收藏种类与数量超过了显得出土文物,彩陶造型流畅简洁,色彩朴素典雅,图案精美细腻,传达出人类文明棋院的信息。
四,总结:
柳弯彩陶出自青海省乐都县的柳湾基地,是我国黄河上游迄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一处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是青海史前文明长路的见证。向人们展示着这块土地上诞生的璀璨文明
作业
课外多了解柴达木聚宝盆
课题
七、彩陶的故乡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知道中国最大的彩陶博物馆在青海
2、热爱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柴达木聚宝盆的富饶,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彩陶的故乡,领略彩陶的艺术价值。(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阅读《彩陶的故乡》。
2、、预习中要详细记录并写出感言,体会。
(三)汇报交流,展示:柳弯彩陶造型多样,制作精美,纹饰奇特,著名的人像彩陶壶彩陶靴等文物精品都出自这里,其他地方也有大量彩陶出土,青海因此被称为“彩陶的王国”。
(四),总结:一件件造型独特的彩陶器皿,是我国远古彩陶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在让人领略到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给人审美的享受。透过这些精美的彩陶,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先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
作业
课外多了解彩陶
课题
八,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了解孙赞干部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体会汉藏任命的友好情谊2、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孙赞干部与文成公主的故事,增进民族团结意识。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阅读一个流转千古的动人故事。
(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阅读《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2、、预习中要详细记录并写出感言,体会。
(三)汇报交流,展示:
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名扬中外的三条古道。自古以来,青海就是沟通我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在唐朝,唐蕃古道因为文成公主的故事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年仅十六岁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解开了汉藏交往史上崭新的一页。
四,总结:
唐蕃古道因为文成公主入藏,获得了“汉藏黄金桥”的美誉。
作业
课外读一读孙赞干部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课题
八、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了解唐蕃古道的重要作用,感受汉藏的真诚情谊受到民族团结教育。
2、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唐蕃古道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同学们,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解开了汉藏交往史上崭新的一页。见天,我们继续学习它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阅读《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2、、预习中要详细记录并写出感言,体会。
(三)汇报交流,展示:唐蕃古道不仅连接了请好和西藏,也实现了汉藏两地的沟通,使唐蕃两大王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也是唐代与南亚地区国家交往的国际型通道。
四,总结:唐蕃古道作为祖国内地与西藏的交通动脉,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文成公主当年曾驻足过的日月山似乎向后人诉说着入藏合和亲的那段千古佳话
作业
课外了解文成公主的和亲足迹。
课题
八、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课时
3
教学
目标
1、了解唐蕃古道的重要作用,感受汉藏的真诚情谊受到民族团结教育。
2、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唐蕃古道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
同学们,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解开了汉藏交往史上崭新的一页。见天,我们继续学习它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布置预习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预习阅读《唐蕃古道与文成公主》。
2、、预习中要详细记录并写出感言,体会。
(三)展示:唐蕃古道不仅连接了请好和西藏,也实现了汉藏两地的沟通,使唐蕃两大王朝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也是唐代与南亚地区国家交往的国际型通道。
四,总结:唐蕃古道作为祖国内地与西藏的交通动脉,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文成公主当年曾驻足过的日月山似乎向后人诉说着入藏合和亲的那段千古佳话
作业
课外了解文成公主的和亲足迹。
课题
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了解花儿的来源,感受花儿带给我们的快乐。
2、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花儿的来源。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在祖国的西部,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曲曲悠扬婉转的民歌,响彻在河湟谷地的青山绿水间,唱出了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搜集几首花儿。
2、、学唱花儿。
(三)汇报交流,展示:“花儿”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花儿”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几乎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人文宗教、民族风情,从天文地理、自然风物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等等。赞美生命、讴歌生活、歌唱真情,是花儿的主旋律。
作业
课外了解花儿的内容。
课题
九、“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课时
2
教学
目标
1、了解花儿的来源,感受花儿带给我们的快乐。
2、增进热爱家乡的感情,树立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
3、学唱“花儿”
教学
重难点
学习了解唐蕃古道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
学
流
程
(一)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花儿的内容,今天,我们来唱一唱花儿并感受花儿的美妙。
(二)提前布置预习要求:
1、请同学们阅读自己搜集的花儿。
2、有会唱的可以在班上唱一唱。
(三)汇报交流,展示:“花儿”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几乎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人文宗教、民族风情,从天文地理、自然风物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等等。赞美生命、讴歌生活、歌唱真情,是花儿的主旋律。
作业
课外搜集花儿内容。
五六年级地方课下册:中华大家庭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四音孔之间的背面,用右手无名指,导入,新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四年级地方课下册:民族常识: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本册综合教案,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教学措施,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晋科版五年级下册单元5 地方特色 山西皮影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晋科版五年级下册单元5 地方特色 山西皮影戏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导入新课,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表扬观察仔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