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四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四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四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下列有关桃树开花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花粉是由雌蕊产生的 B. 果肉由胚珠发育而来
C. 该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D. 传粉不足可导致减产2. 下列一定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的是( )A. 新鲜的种子 B. 晒干的种子 C. 煮熟的种子 D. 萌发的种子3. 关于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气孔
B. 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温度
C. 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促进水循环
D. 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4. 在显微镜下观察西红柿果肉细胞的结构时,看不到的是( )A. 细胞质 B. 叶绿体 C. 细胞壁 D. 液泡5. 我们常吃的白菜和萝卜,主要食用部分的发育分别来自种子结构中的( )A. 胚芽和胚轴 B. 胚根和胚芽 C. 胚芽和胚根 D. 胚根和胚轴6. 大棚种植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种好大棚作物也需要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为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下列措施中不能达到目的的一项是( )A. 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 合理密植
C. 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 延长光照时间7. 3月14日发生的蒙古国特大沙尘暴是地球对人类又一次发出的强烈警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A. 扩大绿化面积 B. 发展生态农业 C. 退耕还林还草 D. 盲目开发森林资源8.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句诗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 光照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9. 为了提高树木移栽时的成活率,我们常采取的措施及原理正确的有( )
①在阴雨天或傍晚移栽--降低蒸腾作用
②剪去部分枝叶移栽--阻止光合作用
③尽量带土移栽--减少对根毛的损害
④栽种后挂瓶输液--补充水分和无机盐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10. 如图为菜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⑥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B.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②
C. 大豆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不断增多
D. 菜豆植株叶片的叶脉中有导管也有筛管11. 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 需要营养 B. 进行呼吸
C.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 生长和繁殖12. 自然界的生物虽然形态各异,但除病毒外,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组织 B. 细胞 C. 器官 D. 细胞质13. 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过,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 机械组织 B. 保护组织 C. 输导组织 D. 薄壁组织14. 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对照实验时应当注意( )A. 所有条件都相同 B. 所有条件都不同
C. 只有光这一个条件不同 D. 除光外其他条件都不同15. 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和植物共同有的特征是( )A. 光合作用 B. 可以运动
C. 捕食 D. 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16. 当草履虫身体前端遇到棉花纤维的阻挡时,它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着前进,这说明草履虫具有( )A. 对刺激作出反应 B. 遗传性 C. 变异性 D. 神经系统17. 农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农作物生长提供( )A. 水 B. 无机盐 C. 有机物 D. 氧气18. 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A. 子叶 B. 胚芽 C. 胚根 D. 胚轴19. 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 细胞核 D. 叶绿体20. 棉花和小猫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棉花不具有( )A. 细胞 B. 系统 C. 组织 D. 器官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21. 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视野,其中有细胞,气泡,杂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2、3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图中2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没有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
(3)如果想要把图中1移动到视野中央,应该向 ______ 方移动临时装片。
(4)如果视野中3过多,而玻片是干净的,则有可能是在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 ______ 。
(5)在观察时,如果想要把视野调暗,方法是采用 ______ 。
(6)该同学采用下列哪个组合,能使看到的物像最大 ______ 。
A.目镜5×物镜4×
B.目镜10×物镜4×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6×物镜10×22. 如图是植物叶片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2和4合称 ______ ,属于 ______ 组织。
(2)5的名称是 ______ ,它的开关由 ______ 细胞控制,该结构与植物的某些重要活动密切相关,这些生理活动有 ______ 作用 ______ 作用和 ______ 作用
(3)在1中发生了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能否存在的一项生理活动,该生理活动进行的场所是 ______ ,该生理活动的原料是 ______ ,所产生的有机物由 ______ 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根据叶片的结构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______ 。23.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______ 部分和 ______ 者。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 ______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______ 。本图中有 ______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______ 。
(3)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______ 。
(4)如果此处的土壤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那么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 。
(5)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粉是由花药产生的,错误。
B、果肉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错误。
C、该方式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错误。
D、传粉不足可导致减产,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正确。
故选:D。
一朵完整的花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据此解答.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C 【解析】解:ABD、新鲜的种子、晒干的种子、萌发的种子,都能进行呼吸作用,ABD不符合题意;
C、煮熟的种子已经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C符合题意。
故选:C。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是所有活细胞的共同特征.
3.【答案】A 【解析】解:A、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但气孔不属于器官。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错误。
B、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温度,正确。
C、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水循环,正确。
D、蒸腾作用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正确。
故选:A。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完成蒸腾作用的结果: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4、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解答即可。
掌握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西红柿果肉细胞中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但西红柿果肉细胞属于植物体的非绿色部位,因此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液泡,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即见光部位.解答即可。
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具有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
5.【答案】C 【解析】解:种子萌发的过程是:首先是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子叶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然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最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白菜主要食用部分是叶,由胚芽发育而成,萝卜主要食用部分是根,由胚根发育而成。
故选:C。
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知道种子各部分作用,和将来发育成幼苗的什么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A不符合题意;
B、合理密植指的是种植既不能过密又不能过稀,种植过密,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增加产量。因此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B不符合题意;
C、适当增加棚中的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到了夜间气温降得比较低的话可有效地抵制蔬菜进行呼吸作用,减少因为呼吸作用过强分解的有机物,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所以保持棚内温度恒定不能到达增产的目的,C符合题意;
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7.【答案】D 【解析】解:ABC、扩大绿化面积、发展生态农业、退耕还林还草,都是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ABC不符合题意。
D、盲目开发森林资源,会使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和丧失,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资源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利于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行为措施是有利的,反之则是不利的。
会识别哪些行为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哪些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中,主要描述了温度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此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故选:B。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对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9.【答案】D 【解析】解:①在阴雨天或傍晩移栽,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正确;
②剪去部分枝叶移栽,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错误;
③尽量带土移栽,根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和幼根,移栽植物时一般要带一个土坨,这样可以保护根毛和幼根不受到损伤,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正确;
④栽种后还要挂瓶输液是为了补充水分和无机盐,正确。
可见D①③④正确。
故选:D。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据此解答。
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
10.【答案】D 【解析】解: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如下图:
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由图可知果实中有⑥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A不正确;
B、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发育成根。B不正确;
C、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C不正确。
D菜豆植株叶片的叶脉中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D正确。
故选:D。
1、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由于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子房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
2、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用。
3、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由图可知: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种子,⑦果皮,解答即可。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知识。
11.【答案】C 【解析】解:为什么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是因为生物体内存在着类似时钟的节律性,生物体通过它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并且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这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C。
此题考查对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理解。
解此题关键是弄清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的原因。
12.【答案】B 【解析】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故选:B。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据此解答。
关键点: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3.【答案】B 【解析】解:被剥下的番茄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故选:B。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据此解答。 名称分布细胞特点功能保护组织一般都分布在植物体的表面 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而且在与空气接触的细胞壁上有着角质 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营养组织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机械组织 分布于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分细胞壁厚壁起支持作用 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 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
植物的组织及功能是考试的重点,注意掌握。
14.【答案】C 【解析】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变量是光照。设计对照实验时,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湿度等。因此“设计对照实验时”,将鼠妇生活的环境分为明亮和阴暗两组。
故选:C。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5.【答案】D 【解析】解:A、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C、植物一般是不能运动、捕食的,BC错误。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因此,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动物和植物共同拥有的特征,D正确。
故选:D。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6.【答案】A 【解析】解:当草履虫身体前端遇到棉花纤维时,它会采取后退的方式,改变方向后再试探前进,可见,草履虫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说明草履虫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的特性,即应激性。
故选:A。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草履虫具有应激性等,平时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
17.【答案】B 【解析】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粪等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水和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农谚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肥料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18.【答案】C 【解析】解: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
故选:C。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
19.【答案】C 【解析】解:细胞的生命活动作为生物的一种性状,也是有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故选:C。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蛋白质和DNA,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是基因,基因决定性状。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是初中阶段考查的一个重点。
20.【答案】B 【解析】解:棉花属于植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棉花,小猫属于动物,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小猫。故棉花和小猫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棉花不具有系统,B符合题意。
故选:B。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同学们要记住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层次不同,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21.【答案】气泡 人口腔上皮细胞 杂质 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左上 没有漱净口 遮光器的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 D 【解析】解:(1)通过观察可知:①内部发亮、无结构、圆形、边缘粗而黑判断①是气泡、②有细胞结构,因此判断②是口腔上皮细胞、③粗而黑,判断是杂质。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2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2不含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如果想要把图中1移动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临时装片,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
(4)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前要用凉开水漱净口,防止有杂质的干扰影响实验的效果。如果视野内3过多,而玻片又是清洁干净的,则原因可能是在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没有漱净口。
(5)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上有大小光圈,大光圈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在观察时,如果想要把视野调暗,方法是采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
(6)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5×物镜4×=2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10×物镜4×=4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10×物镜10×=1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16×物镜10×=160(倍),该同学看到的物像最大是目镜16×物镜10×。故选:D。
故答案为:
(1)气泡;人口腔上皮细胞;杂质。
(2)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3)左上。
(4)没有漱净口。
(5)遮光器的小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
(6)D。
细胞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形状如口腔上皮细胞扁平,细胞膜极薄因此细胞边缘细小;气泡内部发亮、无结构、多为圆形、往往有粗而黑的边缘、轻压可以变形移动。1气泡、2口腔上皮细胞、3杂质。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善于总结操作时的经验体会。
22.【答案】表皮 保护 气孔 保卫 光合 蒸腾 呼吸 叶绿体 水和二氧化碳 筛管 器官 【解析】解:(1)表皮包括2上表皮和4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
(2)5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与该结构相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4)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因此叶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故答案为:(1)表皮;保护
(2)气孔;保卫;光合、蒸腾、呼吸(位置可互换)
(3)叶绿体;水和二氧化碳;筛管
(4)器官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中,1是栅栏组织、2 是上表皮、3是叶肉、4是下表皮、5是气孔。
掌握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非生物 分解 吃与被吃 食物链 5 食物网 草→鼠→蛇→鹰 鹰 草、狐、鹰、蛇 【解析】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各种动物是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3)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消费者吃生产者,即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所有的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4)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所以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
(5)在该生态系统中蛇、狐、鹰以鼠为食,鼠以草为食,兔也以草为食,兔和鼠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和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草、狐、鹰、蛇,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兔。
故答案为:(1)非生物;分解
(2)吃与被吃;食物链;5;食物网
(3)草→鼠→蛇→鹰
(4)鹰
(5)草、狐、鹰、蛇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书写以及有毒物质的积累等知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阜新四中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下列不在生物圈范围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