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81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湘教版
展开1.甲、乙、丙分别为( )
A.煤炭、天然气、石油B.石油、煤炭、天然气
C.天然气、石油、煤炭D.天然气、煤炭、石油
2.下列关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最多
B.对环境无污染
C.消费比重在不断上升
D.对利用技术的要求低
丹麦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完整的风电产业链。目前风能约占丹麦整体供电的42%,其风力发电量远超本国电力需求,多余的电力向挪威、瑞典出口。下图为“丹麦海上风电场分布状况图”。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丹麦大规模发展风电产业的原因是( )
①风力资源丰富 ②风力发电稳定 ③常规能源储量不足 ④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丹麦风电场场址分布规律是( )
A.随机分布
B.以半岛的东北—西南向分布为主
C.受电网分布主导
D.分布在海上
5.丹麦利用风力发电,风机的受风面多朝向( )
A.西南方向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6.[2023·江苏淮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武威绿洲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中游、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武威绿洲总面积为3272.9km2,约占全国绿洲总面积的3.8%。年均降水量为160mm,全年蒸发量约2000mm。武威绿洲灌溉农业历史悠久,农田水利工程比较发达,是我国灌溉农业最发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绿洲之一。但绿洲水资源极度短缺,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4680m3/h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左右。受水资源短缺约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材料二 水足迹是指生产产品及提供服务过程所耗费的水资源。下图为1950~2007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变化图。
(1)简要说明1960~2007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变化的特点。(6分)
(2)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变化对该地区水环境的主要影响。(6分)
(3)简要说明武威绿洲非农业区实现人水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6分)
课时作业8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2.解析:第1题,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修建,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不断上升,甲是天然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乙是煤炭;石油消费比重变化不大,丙是石油。故选D。第2题,可再生能源如沼气、生物能,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污染物,B错误;我国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西部最多,对利用技术的要求也很高,A、D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上升,故选C。
答案:1.D 2.C
3~5.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丹麦处于盛行西风带,风力资源丰富,风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又因丹麦常规能源短缺,所以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风力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风力发电不稳定。故选C。第4题,据图可知,丹麦风电场场址以半岛的东北—西南向分布为主。故选B。第5题,因丹麦处于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因此风机的受风面多朝向西南方向。故选A。
答案:3.C 4.B 5.A
6.答案:(1)1960~2007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增长量大,增长速度快慢不一;1960~1985年快速上升;1985~1995年平稳慢速上升;1996年以后波动性快速上升;粮食作物水足迹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他作物水足迹比重呈上升趋势。
(2)武威绿洲地表水径流量不断下降;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地下漏斗;下游水量减少;加剧土地盐碱化。
(3)降低农业开发强度,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减少农业人口数量,加快城镇化进程;通过生态移民减少人类活动强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节水意识;加强立法,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81国际合作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81国际合作新人教版,共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96美国巴西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96美国巴西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M地有大渔场,其形成原因是,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亚马孙雨林大火,会引发当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2工业布局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62工业布局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析,B 5,B 8,C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