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6份)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8城镇化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8城镇化,共8页。
1.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
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
2.“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
A.减轻自然灾害
B.提高环境容量
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2021·浙江1月卷]将污水和雨水分别用不同的收排系统进行管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收排有利于( )
①改变河网,拓展城市空间 ②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 ③增加蓄渗,减少城市内涝 ④节约土地,降低资源消耗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024·山东临沂统考模拟]人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其空间迁移会对城镇化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下图示意甘肃省人口流动趋势演变特征。据此完成4~5题。
4.甘肃省人口流动反映的典型现象是( )
A.再城镇化B.郊区城镇化
C.城镇化D.逆城镇化
5.第三阶段,甘肃省突出的城镇化问题是( )
A.城市住房紧张B.乡村空心化
C.城市交通拥挤D.人口老龄化
[2024·南京师大附中校考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反映该城市( )
A.人口不断减少B.规模不断扩大
C.环境污染加剧D.经济不断衰落
7.该城市区域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核心区教育、医疗条件越来越差
B.近郊区经济更发达,吸引大量人口
C.核心区房价高,城郊间交通条件改善
D.近郊区人口出生率高,核心区人口死亡率高
8.该城市区域人口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是( )
A.核心区基本建设落后于郊区
B.核心区出现空城化现象
C.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D.城郊之间的气温差异减小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9.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10.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城镇化率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在我国两个城镇化率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差距在逐渐扩大。下图示意我国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1)读图概括1990~2014年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特点。(4分)
(2)从地理角度解释我国两个城镇化率存在差距所反映的城镇化问题。(4分)
(3)简要分析制约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主要原因。(8分)
12.[2024·福建福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墨尔本于20世纪中期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后,墨尔本的重化工业陆续迁往东南亚地区,现代服务业开始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20世纪90年代,墨尔本进入了生态规划理念为指导的城市规划时代。下面左图示意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墨尔本各行政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右图示意1980年雅拉河沿岸港区与墨尔本中央商务区(CBD)位置。
(1)据图描述1950~1980年期间墨尔本城镇化的特点。(4分)
(2)分析20世纪80年代雅拉河沿岸港口地带成为墨尔本重点改造区的有利条件。(8分)
(3)说明在生态规划理念指导下,墨尔本中心城区改造重点推行“步行城市”建设的原因。(8分)
课时作业48 城镇化
1~2.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聚落空间格局演化的因素,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读图可知,该小镇空间格局的演化依次表现为明代核心区在近南北向河流沿线布局,清代拓展区在东北—西南向河流沿线布局,现代拓展区沿重要交通线布局。据此可推知,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式。故D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核心素养。据图可知,“现代拓展区”位于小镇的东南部,沿重要交通线布局,避开了明代核心区和清代拓展区,有利于保护传统地域文化,C正确。“现代拓展区”的建立不能减轻自然灾害,A错误。环境容量的提高与多种因素有关,B错误。随着“现代拓展区”的建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D错误。
答案:1.D 2.C
3.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的防治。雨污分流收排系统主要位于地下,没有改变河网,①错误。污水管进行了污水处理,改善了水质,雨水管的水可以用于绿地生态用水,提高了用水效率,②正确。雨水管系统设置了透水地面,有利于下渗,减少了城市内涝,③正确。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④错误。故选B。
答案:B
4~5.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甘肃省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大量乡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大量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出现城镇化,C正确;再城镇化一般发生于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此时大量人口回归城市,进行城市再建设,排除A;郊区城镇化指的是城市发展中,城市规模受限,人口开始向城市郊区转移,扩大城市范围,排除B;逆城镇化指的是人口从城市迁往城镇或乡村地区,排除D。故选C。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第三阶段大量人口在区域内部主要由乡村迁往县城和中心城市,也开始出现人口不断迁往区域外部地区,使得本地区人口数量较少,出现的主要城镇化问题为乡村人口向不同地方迁移,出现乡村空心化,B正确;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人口迁出较多,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不突出,排除A、C、D。故选B。
答案:4.C 5.B
6~8.解析:第6题,近郊区人口增加,核心区人口减少,说明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B项正确。第7题,该城市区域人口由核心区迁往郊区,其主要原因是核心区房价太高,且城郊之间的交通条件改善,郊区的环境条件优于核心区,使得很多居民从核心区迁往郊区居住,C项正确。第8题,核心区基本建设要好于郊区,核心区一般为商业区,人口外迁,不会导致空城化出现,郊区常住人口增加,不会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A、B、C错误;核心区人口外迁,人类活动释放的人为热量减少;随着郊区人口增多和城镇化发展,郊区释放的人为热量增多;城郊之间的气温差异减小,D项正确。
答案:6.B 7.C 8.D
9~10.解析:第9题,本题利用柱状图考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由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D。第10题,本题考查城镇化的影响。图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硬化地面会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故排除A、D;居民平均通勤距离可能会因建设用地增加而变长,排除B;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人口增多,生产生活释放废热增多,最可能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故选C。
答案:9.D 10.C
11.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描述即可。第(2)题,据材料可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说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但很多人的户口仍留在农村,没有城市户口,这就导致了在城镇生活中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不能享受城镇户籍人口所享受的一些保障。第(3)题,制约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主要原因有多方面,如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户籍政策的制约、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从事职业的流动性和收入不稳定性等导致农村户籍人口无法落户;城市住房等生活成本高导致生存压力大、农村各种户籍医疗和养老等政策优厚使农村户籍人口不愿到城市落户等。另外,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市多会涉及家庭等多种因素,导致无法落户。
答案:(1)1990~2014年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均不断上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始终高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且差距逐渐拉大。
(2)反映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但很多人的户口仍留在农村,在城镇生活中住房、医疗、教育、就业、养老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3)农村户籍人口落户城市多会涉及家庭,影响因素复杂;农村人口进城务工从事的职业多具有流动性,收入具有不稳定性;城市住房等生活成本普遍比农村高,生存压力大;受一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户籍政策的制约;近年来农村户籍医疗、养老等政策优厚,导致部分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
12.答案:(1)市中心空洞化(城市中心区人口比重下降);郊区城镇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
(2)位于市中心,位置优越;有大量闲置厂房和土地;临近河流和港口,交通便利;原有基础设施完善;临近河流,环境条件优越(利于景观改造)。(任答4点)
(3)减轻老城区交通拥堵;有利于发展休闲产业(促进零售、休闲等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放慢生活节奏;老城区原有的道路系统较狭窄;减少交通环境污染(绿色出行,减少交通能源消耗)。(任答4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6洋流,共4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巩固训练第十一章乡村和城镇第48课时城镇化,共5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56城镇化的影响新人教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