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
高三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学好化学能提高生活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硬铝是一种密度小、强度大、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的单质铝
B. 氮的固定中的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转化为
C. 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硬铝是合金,A项错误;
B.氮的固定中的自然固氮、人工固氮都是将转化为含N化合物,不只有,B项错误;
C.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做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可做光导纤维,C项错误;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是水果罐头中常用的抗氧化剂,D项正确;
答案选D。
2. 辅酶能提高心肌功能,有效治疗各种心肌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疾病,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辅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与发生显色反应 B. 1mol辅酶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C. 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D. 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吸收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结构可知,不含酚羟基,不能与发生显色反应,A错误;
B.由结构可知,右侧支链中的碳碳双键数就大于5,故1mol辅酶能与多余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与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分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处于同一平面,C正确;
D.该结构为不对称结构,右侧支链中的不同环境氢原子数就大于5,故核磁共振氢谱大于8组吸收峰,D错误;
故选C。
3. 家庭的厨卫管道内常因留有油脂、毛发、菜渣、纸棉纤维等而造成堵塞,此时可以用一种固体管道疏通剂疏通。这种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有NaOH和铝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疏通剂遇水产生大量气体有利于管道疏通,但是要注意避免明火
B. 反应产生的热量和碱性环境有利于加速油脂水解便于管道的疏通
C. 管道疏通后应及时放大量水冲洗管道
D. 该疏通剂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可以提高疏通与清洁效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A.疏通剂遇水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要注意避免明火,防止爆炸,A项正确;
B.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更彻底,反应产生的热量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有利于加速油脂水解便于管道的疏通,B项正确;
C.管道疏通后,管道内有大量气体和碱性溶液,故应及时放大量水冲洗管道,C项正确;
D.该疏通剂有碱,“洁厕灵”有酸,混合使用会中和导致失效,D项错误;
答案选D。
4. 常温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的硫酸溶液中:、、、
B. 中性溶液中:、、、
C. 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D. 澄清透明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H+和会反应生成硫、二氧化硫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中性溶液中,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呈酸性或碱性,和OH-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澄清透明溶液中,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正确;
答案选D。
5. 下列有关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B. 将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
C. 将少量氯气通入到碘化亚铁溶液中:
D. 食醋和84消毒液混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3+Cl2+H2O═+2Cl-+2,故A错误;
B.将氯气通入石灰乳中制取漂白粉,离子方程式:,故B正确;
C.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溶液中碘离子还原性大于亚铁离子,氯气只氧化碘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I-+Cl2=2Cl-+I2,故C错误;
D.将食醋与“84”消毒液混合产生黄绿色气体:2CH3COOH+Cl-+ClO-═Cl2↑+H2O+2CH3COO-,故D错误;
故选:B。
6.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正确的是
A. 除去中的HCl气体 B. 配制100mL溶液时定容操作
C. 比较S、C、Si的非金属性 D. 制备氧气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氢能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但二氧化碳也能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
B.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应悬空竖直,在离容量瓶口约1cm处滴加,B错误;
C.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酸性:H2SO4>H2CO3>H2SiO3,三种酸为S、C、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则非金属性:S>C>Si,C正确;
D.过氧化钠为粉末,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错误;
答案选C。
7. 目前最热门的机器人材料液晶弹性体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智能材料,在外界刺激下,其相态或分子结构会产生变化,进而改变液晶基元的排列顺序,从而导致材料本身发生宏观形变,当撤去外界刺激后,液晶弹性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液晶同时具有各向异性和弹性
B. 这种液晶弹性体机器人可以采用热、光、电、磁等进行驱动
C. 该液晶弹性体具有形状记忆功能
D. 液晶是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物质状态,而固体是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外界刺激下,其相态或分子结构会产生变化,进而改变液晶基元的排列顺序,从而导致材料本身发生宏观形变,当撤去外界刺激后,液晶弹性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说明该液晶同时具有各向异性和弹性,A正确;
B.在外界刺激下,其相态或分子结构会产生变化,则这种液晶弹性体机器人可以采用热、光、电、磁等进行驱动,B正确;
C.撤去外界刺激后,液晶弹性体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则该液晶弹性体具有形状记忆功能,C正确;
D.液晶是介于液态和晶态之间的物质状态,不是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状态,D错误;
故选D。
8. 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盐酸含有阴离子总数为
B. 中杂化的原子数为2
C. 和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小于2
D. 1mol重水比1mol水多个质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阴离子数目,A错误;
B.的物质的量为=1mol,中碳原子和氧原子采取sp3杂化,因此sp3杂化的原子数为2,B正确;
C.氢气和碘蒸气反应虽然为可逆反应,但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因此和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等于2,C错误;
D.1mol重水含10mol质子,质子数为10,1mol水含10mol质子,质子数为10,质子数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于考古学测文物年代 B. 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
C.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C和S D. 分子的电子式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具有放射性,在考古学上常用来测定文物的历史年代,故A正确;
B.反应中,S、N元素化合价都降低,则S和KNO3都作氧化剂,故B错误;
C.该反应只有C元素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只有C,故C错误;
D.氮气中N原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10. 有一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该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N B. Ti与Ti的最近距离是
C. Ti的配位数为6 D. 与N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有12个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晶胞中,Ti(黑球)的个数为1+12´=4,N(白球)的个数为8´+6´=4,则Ti和N的个数比为1:1,该物质的化学式为TiN,A正确;
B.该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Ti与Ti的最近距离是a pm,B错误;
C.如图所示,与Ti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有6个,则Ti的配位数为6,C正确;
D.与N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有12个,D正确;
故选B。
11.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撒入一些镁粉,用红热的铁棒把镁点燃,将另一块干冰盖上,你会看到镁粉在干冰内继续燃烧,像冰灯中装进一个电灯泡一样,发出耀眼的白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干冰由非极性分子构成
B. 该实验说明了干冰易升华的特性
C. 干冰存在共价键、氢键等化学键
D. 该实验说明镁粉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碳氧极性共价键构成的直线形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A正确;
B.干冰易升华,与镁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分子间和分子内均不存在氢键,C错误;
D.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镁粉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D正确;
故选C。
12. 酸碱质子理论根据反应中质子的转移,可以重新定义酸和碱:酸=质子+(共轭)碱。因此酸碱之间存在彼此的共轭关系:。已知柠檬酸()简写为关于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既是酸又是碱 B. 是水的共轭碱
C. 的共轭碱为 D. 的共轭酸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以和H3O+反应生成H3C6H5O7,也可以和OH-反应生成,则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既是酸又是碱,A正确;
B.H3O+H++H2O,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知,H3O+是水的共轭酸,B错误;
C.+H3O+H3C6H5O7+H2O,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知,H3C6H5O7是的共轭酸,C错误;
D.+OH-+H2O,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知,是的共轭碱,D错误;
故选A。
13. 已知:氨基钠(NaNH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是生产维生素A的原料。它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相对密度1.40、熔点210℃、沸点400℃,易燃、易爆、有腐蚀性,几乎不溶于液氨,易与水、氧气等反应,与水接触后,会产生激烈的反应。氨基钠是一种碱性很强的离子化合物,在液氨中氯苯与氨基钠作用生成苯胺(),反应经历了中间体苯炔()这一步。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如果用14C标记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其余的碳原子均为12C),这种氯苯与氨基钠在液氨中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为取代反应,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为加成反应
B. 氨基钠有腐蚀性是因为其强碱性,其粉末易燃、易爆是因为其具有强氧化性
C. 苯胺官能团为氨基,具有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产可溶性苯胺盐酸盐
D. 产物苯胺有两种,氨基连在14C上和连在相邻的12C上的几率相等说明经历了中间体苯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液氨中氯苯与氨基钠作用生成苯胺()、NaCl,该步反应为取代反应;反应②是氯苯在一定条件下脱去1分子HCl,反应产生苯炔,故该步反应为消去反应,反应③是苯炔与NH3发生加成反应产生苯胺,故反应③为加成反应,A正确;
B.氨基钠有腐蚀性是因为其强碱性,其粉末易燃、易爆是因为其易被氧化,说明该物质具有强的还原性,B错误;
C.苯胺含有的官能团为氨基,具有碱性,能与盐酸反应生产可溶性苯胺盐酸盐,C正确;
D.如果用14C标记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其余的碳原子均为12C),这种氯苯与氨基钠在液氨中发生反应,反应产物苯胺有两种,氨基连在14C上和连在相邻的12C上的几率相等,这说明氯苯变为苯胺的反应过程经历了中间体苯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种脱除和利用水煤气中方法的示意图如下:T℃时一定量的被吸收塔中溶液吸收后进入再生塔再生,最后利用电化学原理将电催化还原为(该温度下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若T℃时吸收塔中,,则该溶液的
B. 再生塔中产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将浓度相等的溶液与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D. 电催化还原为的阴极反应式为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煤气中的CO2被吸收塔中K2CO3溶液吸收后形成KHCO3溶液并进入再生塔,再生塔中KHCO3分解产生释放CO2,再将CO2电催化还原为C2H4。
【详解】A.设c()=2.8mol/L,则c()=0.5mol/L,根据+H2O+OH-可知,,则,解得c(OH-)=1.0´10-3mol/L,溶液中c(H+)=1.0´10-11mol/L,pH=11,A正确;
B.再生塔中,K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将浓度相等的K2CO3溶液与K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Ka2,则的水解程度大于,故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K+)>c()>c()>c(OH-)>c(H+),C错误;
D.CO2在阴极上被还原为C2H4,电极反应式为2CO2+12e-+12H+=C2H4+4H2O和AgCl+e-=Ag+Cl-,D正确;
故选C。
15. 甘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晶体和水溶液中主要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它是两性电解质有两个可解离基团。在水溶液中,甘氨酸的带电状况与溶液的pH有关。当调节溶液的pH使甘氨酸所带正负电荷正好相等时,甘氨酸所带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发生移动现象,此时溶液的pH即为甘氨酸的等电点,已知甘氨酸的等电点为5.97,在25℃时,、和的分布分数[如]与溶液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代表
B. 等电点时,微粒间的数量关系是:
C. 在pH小于5.97溶液中甘氨酸带净正电荷,在电场中将向阴极移动
D. 的平衡常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甘氨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显碱性,羧基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存在的形式为NHCH2COOH,随着pH增大,逐步转化成NHCH2COO-,最终转化成NH2CH2COO-,从而确定曲线a代表NHCH2COOH,曲线b代表为NHCH2COO-,曲线c代表NH2CH2COO-,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曲线a代表NHCH2COOH,故A错误;
B.等电点是甘氨酸所带正负电荷正好相等,因此NHCH2COOH的物质的量等于NH2CH2COO-,甘氨酸等电点为5.97,根据图象可知,N(NHCH2COO-)>N(NHCH2COOH)= N(NH2CH2COO-),故B错误;
C.根据B选项分析以及图象可知,当pH小于5.97时,n(NHCH2COOH)> n(NH2CH2COO-),甘氨酸带净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故C正确;
D.取坐标(2.35,0.50),此时c(NHCH2COOH)=c(NHCH2COO-),因此有K=c(OH-)==10-11.65,故D错误;
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5分)
16. 焦亚硫酸钠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过饱和溶液中更易形成;
②焦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中先通入气体____(填化学式),反应III中通入的气体a为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A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分别为、和离子X。检验溶液A中离子X的方法是_______。
(3)反应III调节pH为4.1,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4)再次通入气体a得到溶液B的目的是_______。
(5)操作I为:在氮气氛围中,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其中洗涤晶体时依次用饱和水溶液、无水乙醇。用饱和水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
(6)久置固体中若含有杂质,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答案】(1) ①. NH3 ②. SO2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
(3)
(4)得到过饱和溶液
(5) ①. 低温蒸发(或减压蒸发,强调温度低即可) ②. 冷却结晶 ③. 减少在水中的溶解
(6)
【解析】
【分析】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生成NaHCO3析出晶体,溶液A为NH4Cl,反应II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碳酸钠,FeS2和氧气煅烧生成氧化铁和SO2,反应III中SO2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NaHSO3,继续通入气体a为SO2形成NaHSO3过饱和溶液,由已知信息①可知过滤得到Na2S2O5晶体,最后脱水得到Na2S2O5;
【小问1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不大,在碱性溶液中溶解更多,反应I中先通入气体NH3使溶液呈碱性,能更好溶解二氧化碳,由已知信息①可知继续通入气体a为SO2形成NaHSO3过饱和溶液,反应III中通入的气体a为SO2;
【小问2详解】
溶液A为NH4Cl,检验溶液A中离子X即铵根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向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有;
【小问3详解】
反应III调节pH为4.1,SO2和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再次通入气体a得到溶液B的目的是得到过饱和溶液;
【小问5详解】
已知焦亚硫酸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在氮气氛围中可防止被氧化,操作I为:低温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用饱和水溶液洗涤晶体的目的是减少在水中的溶解;
【小问6详解】
在空气中易氧化,久置的固体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7. 乳酸亚铁晶体是一种很好的食品铁强化剂,吸收效果比无机铁好,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可由乳酸与反应制得。
I.制备碳酸亚铁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D中水面以下;
b.装置B中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净;
c.操作开关,将B中溶液导入C中产生沉淀;
d.将C中混合物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碳酸亚铁产品。
(1)甲同学查阅资料了解到Fe(Ⅱ)易被氧化,以上步骤中,他采用了一些操作避免Fe(Ⅱ)被氧化,请摘抄出相关内容_______。
(2)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C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步骤b中应打开的开关是_______(选填“”“”或“),步骤c中应如何操作开关?_______(选填“”“”或“)。
II.制备乳酸亚铁晶体
将制得的加入到乳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在75℃下搅拌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加入适量乳酸。冷却,加入乙醇,过滤,再洗涤和干燥,得到产品。
(4)配制乳酸亚铁溶液时,加入少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
(5)冷却,加入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
III.探究乳酸亚铁晶体中铁元素的含量
乙同学称取样品溶于水,用的酸性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恰好显浅红色,且30s内浅红色不褪去,停止滴定,测得消耗标准溶液。
(6)乙同学方案是否正确?_______(选填“是”或“否”),如填“是”,计算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如填“否”,说明偏高还是偏低,并写出理由。_______。
【答案】(1)将导管末端插入D中水面以下;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净
(2) ①. 三颈烧瓶 ②.
(3) ①. 、 ②. 关闭、,一段时间后打开
(4)防止Fe(II)被氧化
(5)减小乳酸亚铁溶解度,使之析出,提高产量
(6) ①. 否 ②. 偏高,乳酸(根)也能被高锰酸钾氧化,消耗更多高锰酸钾,使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偏高
【解析】
【分析】制备碳酸亚铁过程中,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制备过程中应在无氧环境中进行,Fe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亚铁,利用反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生成氢气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C中,C装置中FeSO4和NH4HCO3发生反应: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CO2↑+H2O,装置D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到C装置中,将Fe2+氧化;
【小问1详解】
避免Fe(Ⅱ)被氧化相关内容为:将导管末端插入D中水面以下;将整个装置内空气排净;
【小问2详解】
如图,仪器C的名称是三颈烧瓶;C中生成的离子方程式是:;
【小问3详解】
步骤b要利用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空气,故应打开使B中反应开始,打开使生成的氢气充满装置,挤走空气;步骤c要使B装置中气压增大,将B装置中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C中,故应关闭、,一段时间后打开;
【小问4详解】
Fe2+容易被氧化为Fe3+,加入铁粉可将Fe3+还原为Fe3+,离子方程式为:,故加入铁粉可防止Fe2+被氧化;
【小问5详解】
乳酸亚铁晶体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乙醇,故加入乙醇可让乳酸亚铁析出更多,提高产量;
【小问6详解】
乙方案不正确,根据5Fe2+~,乳酸亚铁晶体中铁元素的含量=,乳酸根中含有羟基,也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的量增大,使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偏高。
18. 化合物I的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a.
b.
回答下列问题:
(1)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化合物H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物质B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物质A能发生银镜反应
c.物质I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物质I的分子式是C12H16NO3
(4)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化合物A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a.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b.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6)以和CH3CH2OH为原料,请设计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示例如下……
【答案】(1) ①. 醚键、羟基 ②. 取代反应
(2) (3)ac
(4)+CH2Cl2+2NaOH→+2NaCl+2H2O
(5)12 (6)CH3CH2OHCH2=CH2ClCH2CH2Cl
【解析】
【分析】A是,A与溴水发生羟基在苯环邻位上的取代反应产生B:,B与NaOH的水溶液发生反应,然后酸化可得C:,C与CH2Cl2在NaOH存在条件下发生反应产生D:,D与O2在Cu催化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产生E:,E与CH3NO2发生反应产生F,F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G,G与HCOOH发生反应产生H:,H与CH3I发生取代反应产生I。
【小问1详解】
化合物D是,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醚键和羟基;化合物A是,A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产生B:,故A→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小问2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化合物H为:;
【小问3详解】
a.物质B是,物质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能够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a正确;
b.物质A是,分子中无醛基,因此物质A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错误;
c.手性碳原子是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连接的C原子,根据物质I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中只有与-OH连接的C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因此I分子中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c正确;
d.根据物质I结构简式可知I的分子式是C12H15NO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c;
【小问4详解】
C是,C与CH2Cl2在NaOH存在条件下反应产生D:,NaCl、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l2+2NaOH→+2NaCl+2H2O;
【小问5详解】
化合物A结构简式是,A的同分异构体满足条件:a.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b.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则另外一个官能团可能结构是-CH2CH2OH、、—OCH2CH3、—CH2OCH3,它们与酚羟基在苯环上的位置有邻、间、对三种,故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目是3×4=12种;
【小问6详解】
CH3CH2OH与浓硫酸共热170℃,发生消去反应产生CH2=CH2,CH2=CH2与Cl2发生加成反应产生ClCH2CH2Cl,ClCH2CH2Cl与在NaOH存在条件下反应产生,故以和CH3CH2OH为原料制取的合成路线为:CH3CH2OHCH2=CH2ClCH2CH2Cl。
19. I.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研究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则CO2与H2反应生成甲醇气体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一定温度和压强为1MPa条件下,将和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4通入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假设只发生反应:
a.;
b.;
10min两个反应均达到平衡时,CO2平衡转化率为60%,CH4选择性为50%,[CH4的选择性]。该温度下,反应b的Kp=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已知Kp是用反应体系中气体物质的分压来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用CH4的分压变化表示反应a在10分钟内达到平衡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II.燃煤排放的烟气含有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化学吸收剂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3)在不同温度下,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和NO的平衡分压如图所示。
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条原因即可)。
(4)以连二亚硫酸根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图所示:
①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2,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0.5mole—,则此通电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
【答案】(1)
(2) ①. 0.27 ②. 0.0068
(3) ①. 减小 ②. 脱硫、脱硝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4) ①. ②. 5.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气体和水蒸气的反应,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小问2详解】
设起始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4mol,反应a生成甲烷的物质的量为amol、反应b生成一氧化碳bmol,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由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60%可得:a+b=0.6,甲烷选择性为50%可得:=0.5,解联立方程式可得a=b=0.3mol,则平衡时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的平衡分压为MPa、 MPa、 MPa、 MPa,反应b的Kp==0.27,用甲烷的分压变化表示反应a在10分钟内达到平衡的平均速率为≈0.0068,故答案为:0.27;0.0068;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升高温度,脱硫、脱硝的反应中反应物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的平衡分压均减小,说明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均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减小,故答案为:减小;脱硫、脱硝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小问4详解】
①由图可知,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连二亚硫酸根和水,电极反应式为,故答案为:;
②2mol一氧化氮得到4mol电子生成1mol氮气,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0.5mol电子,标准状况下吸收一氧化氮的体积为0.5mol××22.4L/mol=5.6L,故答案为:5.6。
2023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PDF版),文件包含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答案pdf、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化学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起点考试化学试题 PDF版,文件包含高三九月联考-化学pdf、化学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