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2018)1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教案
展开课题 |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
备课项目 | 设计区域 |
课标 分析
|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6.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
教学重点、难点
| 1. 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本课的十二章语录,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应熟读、深思、牢记。 2.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二章语录的内涵。 3.教学难点 激发自我反省,感悟语录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
学情 分析
| 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1.学生可以自己朗读全文,并且借助课下注释,并通过小组合作来大体了解所选语录的含义。 2.本文是选取的句段有的讲学习方法、有的讲学习态度、有的谈修身做人,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知识都是他们想要了解的。而如何让学生深思这些内涵需要教师的指导。 |
教学 目标
| 1. 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熟读课文,掌握停顿。 2. 学生自觉运用工具书,积累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笃(忠实坚守))。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注意所有语句。 4、发挥想象,学习用顶针的修辞方法 阐述论点 5、通过拓展延伸,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学习为人处世之道;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
一、 构建动场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范读
三、 指导学生疏通文意 让学生明确: 1、 亦:也是。 朋:同师曰朋,同志为友。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我)。 2、 身:自身,自己。 为:替、给。 忠:尽心竭力。 3、 十有五:“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4、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的意思,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5、 不堪:不能忍受。 6、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 7、 罔:通“惘”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而无所解。 8、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的意思,名词用做动词。疏食,指粗粮。 9、 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四、综合建模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
了解孔子,学生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活动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 明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学生自由诵读加深印象,培养语感。
【活动二】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义。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如果可以翻译清楚,讲清意思,那么教师直接出示明确答案。若不能讲明文义,则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先让其他学生答疑,如果不能寻求真确的解答,再轮到教师讲解。
【活动三】争做速背童
|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熟练的朗读课文”和2中的“通过诵读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和2中的“通过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活动三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熟练的背诵课文;”
| |
当堂 检测 | 一、填空: 1、孔子,名 ,字 , 时鲁国陬邑人,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家、 家。《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与《 》 二、解词: 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 3、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 ,意思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 | ||
板书 设计 | 12.《论语》十二章 表 并列 可以,凭借 而 表 承接 古今异义: 可以 表 转折 能够
| ||
作业 设计 | A层:掌握重点字词,整理译文。 B层: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 ||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
一、构建动场 1、检查作业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2、《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 自主学习 交流探究 让学生明确: 1、 亦:也是。 朋:同师曰朋,同志为友。朋即指同学,泛指朋友。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我)。 2、 身:自身,自己。 为:替、给。 忠:尽心竭力。 3、 十有五:“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4、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的意思,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5、 不堪:不能忍受。 6、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当。 7、 罔:通“惘”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而无所解。 8、 饭疏食饮水:“饭”,“吃饭”的意思,名词用做动词。疏食,指粗粮。 9、 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四、综合建模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其中关于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研读中国传统典籍,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提高自我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生无悔。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
回答问题
【活动一】理解内涵 指导学生运用“__________与 (学习方法和态度、道德修养和处世之道)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等。 【活动二】探讨体验 1、让学生反思生活,自由站起来谈论哪一则名言警句感悟最深,自己做的最为接近,哪一条做得较为欠缺。然后说说该怎样改进。 2、自主讨论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孔子劝慰自己的弟子要坚定自己的信念,矢志不渝的语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分组讨论:该怎样做到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②透过表面文字,理解“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深刻含义。思考:你是否做到了呢?今后应该如何去做呢? 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有好几个,你们找到了几个? 让学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把关看哪些不是成语的也找进来了。最后师生共同明确: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惑之年、随心所欲、择善而从、箪食瓢饮、富贵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匹夫不可夺志。
【活动三】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并加以解释。 让学生就自己找的全班交流一下,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把关看哪些不是成语的也找进来了。最后师生共同明确: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不惑之年、随心所欲、择善而从、箪食瓢饮、富贵浮云、。逝者如斯、而立之年、耳顺之年、匹夫不可夺志。
|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理解各则语录,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
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1中的“理解各则语录,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和目标3
达成教学目标3。
| |||||
当堂 检测 | 1、请根据《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归类,默写出你所记忆的原文,每栏不少于5句。
| ||||||
板书 设计 |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成 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 ||||||
作业 设计 | A层:背诵并默写。 B层:完成课外练习部分。 C层: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9284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出示教学目标,超前学习检测,合作探究,当堂测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作业,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介绍孔子,展示学习目标,重点章节学习,预习上节课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课后自学结果,各章内容之我见,学习成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