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堂练习整套
- 2.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3.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3.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 4.1被动运输 练习 试卷 0 次下载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练习,共10页。
3.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课堂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B.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离子跨膜运输C.细胞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2. 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3.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B.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C.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4.蜜蜂将桃花的花粉带到梨花的柱头上后,不会出现桃花的精子与梨花的卵细胞融合的现象。该现象能很好地说明细胞膜( )A.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 D.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5.下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的基本支架B.构成该结构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C.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则其常与多糖相结合D.如果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具有特异性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D.磷脂双分子层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7.根据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科学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细胞对不同化学物质通透性的实验,可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细胞膜在电镜下呈现“暗-亮-暗”,由此提出膜都是三层结构的动态模型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流动镶嵌模型能合理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等现象8.下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B.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C.c是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9.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有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10.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_____(填“鸡的红细胞”“人的红细胞”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2)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请回答:①图中[1]表示_____,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②如果这是肝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最可能是图中的[ ]_____,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后,能加快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向是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_____和_____的功能。③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利用的是细胞膜的_____(功能特性)。④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_____的种类和数量。
参考答案:1.C【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融合到细胞膜中,此过程细胞膜与某些细胞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A正确;B、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所以细胞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不同的离子跨膜运输,B正确;C、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匀的,或镶、或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细胞膜上多种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2.D【分析】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还含有少量的糖类。2、脂双层:流动镶嵌模型中最基本的部分,由脂双层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和亲脂性的尾部,其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3、膜蛋白:也和磷脂分子一样,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有的蛋白质整个贯穿在膜中,有的一部分插在膜中,还有的整个露在膜表面,膜蛋白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4、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脂双层是指磷脂双分子层,不包括膜蛋白,是在有水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由磷脂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决定的,但具有识别作用的糖脂分子只分布在质膜的外侧,故脂双层是不完全对称的, A错误;B、磷脂的尾部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而非镶嵌或贯穿在膜中,且由于胆固醇是“刚性的”,会限制膜的流动性,B错误;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包括扩散、渗透和易化扩散,其中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即与膜蛋白有关,C错误;D、有些膜蛋白起着细胞标志物的作用,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D正确。故选D。3.C【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维持稳定代谢的胞内环境①即系统的边界,又能调节和选择物质进出细胞。2.在细胞识别③、信号传递④、纤维素合成和微纤丝的组装等方面,生物膜也发挥重要作用。3.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但是这些物质并不是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的,而是穿过细胞膜,与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的某些受体相结合,从而介导两个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①即系统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A正确;B、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B正确;C、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有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出细胞,说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C错误;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形成细胞通道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故选C。【点睛】4.D【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是: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借助体液传递信息,相邻细胞直接接触,高等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详解】蜜蜂将桃树的花粉带到桃花的柱头上后,即可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卵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若将桃树的花粉带到梨花的柱头上则不会发生这一系列反应,说明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即细胞直接接触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D。5.A【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详解】A、该结构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该结构的基本支架,A错误;B、构成该结构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体现了膜就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蛋白质A与多糖相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由密切关系,C正确;D、如果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为膜上的具有运输功能的蛋白质,发挥作用时具有特异性,D正确。故选A。6.C【解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兔子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膜,其细胞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所以将兔成熟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单分子层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 倍,A正确;B、糖类分子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与细胞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B正确;C、构成细胞膜的所有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D、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D正确。故选C。7.B【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详解】A、欧文顿通过研究不同物质对植物细胞通透性的实验,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的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的静态模型,B错误;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正确;D、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能合理解释细胞生长,变形虫运动等现象,D正确。故选B。8.B【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e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识别功能;bd为蛋白质,其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ac分别是磷脂分子的尾和头。【详解】A、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尾部a,因此排列在内侧,A正确;B、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润滑等作用,B错误;C、磷脂分子具有亲水性的头部c,因此排列在外侧,C正确;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b、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B。9.C【详解】该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但不能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因为该过程中没有发生物质跨膜运输。所以C不正确。10.(1)人的红细胞(2) 磷脂双分子层 4糖蛋白 A B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控制物质进出 选择透过性 蛋白质 【分析】1、分析图示可知,1为磷脂双分子层,2、3为蛋白质,4为糖蛋白,由于糖蛋白只位于细胞外侧,故A为细胞外侧,B为细胞内侧。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3、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口腔上皮细胞和鸡的红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脂质,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中的脂质,因此单分子层的表面积大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而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提取出来的脂质只有细胞膜中的脂质,故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2)①图中[1]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构成膜的基本支架。②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如果这是肝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最可能是图中的[4]糖蛋白,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特异性结合后,能加快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速率。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故A侧为细胞膜外侧,B侧为细胞膜内侧,故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向是A→B。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③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色,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故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利用的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成分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点睛】本题考查磷脂结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