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一练】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电荷与电流(1) 同步练习(含解析)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15805/0-169226982722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课一练】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电荷与电流(1) 同步练习(含解析)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15805/0-169226982727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一课一练】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4.1电荷与电流(1) 同步练习(含解析)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4715805/0-169226982729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第1节 电荷与电流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
1.摩擦会产生静电,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 ,从另一端撕开,撕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往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这一现象表明细丝( )。
A.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2.为了消除人体上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在加油站里加油时,一般都要先用手触摸静电释放按钮,将静电释放掉后再加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产生静电
B. 静电释放按钮上面手触摸的部位一定是导体
C. 某物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该物体一定带有静电
D.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产生了电荷的转移
3.小科将气球吹足气,靠近正竖直向下流动的细小水流,水流仍竖直向下流动(如图一)。随后用涤纶毛巾摩擦气球表面,将气球被摩擦后的一侧靠近水流( 如图二),发现水流偏向气球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气球带了电
B.图二中现象说明气球对水流有力的作用
C.可能图二中气球受到重力作用变小了
D.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
4.干燥的天气人接触汽车有时会被“电”一下,手拿如图所示的静电消除器接触汽车消除静电,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静电消除器前端是金属,金属能导电
B. 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
C. 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由汽车流向消除器
D. 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
5.如图所示,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 同的是( )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从冷冻室拿出食物时,食物常会“粘”在手上
D.两铅块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6.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A. 可能带负电荷B. 一定带负电荷 C. 一定带正电荷D. 可能带正电荷
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的泡沫塑料小球会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滚动,关于该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发生了电子转移
B.丝绸摩擦玻璃棒的过程中产生了电荷
C.泡沫塑料小球不可能带电
D.泡沫塑料小球和玻璃棒带上同种电荷
8.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 相互作用的 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球带正电荷, 则甲球( )
A.可能带正电荷 B.可能带负电荷
C.一定带正电荷 D.一定带负电荷
9.如图,小女孩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头发都竖起来了。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头发上带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 头发上带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C. 头发上带了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头发上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0.如图甲是无风条件下铝箔气球的静止状态,当用a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当用b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一定带电 B.a棒一定带电
C.若a棒不带电,则b棒一定也不带电D.若a棒带电,则b棒也可能不带电
11.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毛皮 。(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2)根据你掌握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你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摩擦创造了电荷B.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C.是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____________。
A.一定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12.某科研队伍研制出的PM2.5净化器,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 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棉芯D吸附住,这是由于电荷间具有 的规律。
13.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地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甲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则:
(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 。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____________。
A.小钢球 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4)做完以上实验后,小乐同学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____________。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用干燥的手从上往下捋几下,那么细丝都会带上同种电荷,所有的细丝张开,说明它们之间产生了排斥力,则这个现象表明:细丝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 C
【解析】(1)任意两种物质之间相互摩擦,都有可能产生静电;
(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3)注意磁体的磁性;
(4)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
【解答】A.固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可能产生静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静电释放按钮上面手触摸的部位,可以将人体所带的电荷传导出去,一定是导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某物能吸引轻小物体,则该物体可能是磁体,也可能带电,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发产生了电荷的转移,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B
【解析】【分析】(1)(4)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
(3)根据G=mg判断。
【解答】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故A、D错误;
水流的方向发生改变,即它的运动状态改变,肯定是气球对水流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
气球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气球的重力不变。
故选B。
4.【答案】 C
【解析】(1)消除电荷,其实就是将产生的电荷传导出去,而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2)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而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4)物体通过摩擦的方式带上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
【解答】A.静电消除器前端是金属,金属能导电,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汽车上的“电”往往会使汽车吸附更多的灰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汽车带的是负电,则瞬间电流方向由消除器到汽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汽车带电是因为汽车行驶时与空气摩擦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摩擦起电的现象分析即可。
【解答】塑料梳子梳头发时,二者摩擦从而带上异种电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头发被粘在梳子上。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这是大气压强的作用,故A不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这是因为布料和皮肤摩擦而带上电荷,故B符合题意;
C.从冷冻室拿出食物时,食物常会“粘”在手上,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食物上液化成水,再放热凝固成冰,故C不合题意;
D.两铅块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 A
【解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乙和丙相互排斥,那么二者肯定带同种电荷,即乙带正电荷。甲和乙相互吸引,那么甲可能不带电,因此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甲可能带负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分析】(1)(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判断;
(3)(4)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些电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为玻璃棒的电子向丝绸转移造成的,故A正确,B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荷,如果泡沫小球带负电荷,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二者可以相互吸引,故C错误;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泡沫小球和玻璃棒不可能带上同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丙带正电荷,而丙和乙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肯定带正电荷。乙和甲相互吸引,则甲:①不带电,因为乙为带电体,肯定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②带负电荷,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 D
【解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小女孩接触静电金属球后,它的头发会带上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她的头发会因为相互排斥而竖立起来,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
【解答】a、b靠近铝箔气球时,它们都与气球相互吸引。
因为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可能:①气球不带电,而a、b都带电;
②气球带电,而a、b都不带电。
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如果气球带电,那么a、b都带与气球不同的异种电荷。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1)带负电;带正电(2)B(3)C
【解析】【分析】(1)根据正负电荷的定义解答;
(2)根据摩擦起电的本质解答;
(3)利用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1)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因为得到电荷而带负电,毛皮因失去电荷而带正电。
(2)我认为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选B;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另一根悬挂着的塑料棒,发现相互吸引,则塑料棒:
①因为所有的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不带电;
②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这个塑料棒可能带正电。
故选C。
12.【答案】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析】【分析】(1)“带电体”是物理学上的名词,是指带电荷的物体,对轻小物体有吸引力。
(2)电荷为物体或构成物体的质点所带的正电或负电,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表示符号为“+”),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表示符号为“﹣”)。也是某些基本粒子(如电子和质子)的属性,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因为带电的物体对轻小物体有吸引力,所以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棉芯D吸附住,因为棉芯D带有正电荷,这是由于电荷间具有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的规律。
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3.【答案】(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
(2)B
(3)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C
【解析】【分析】(1)小球上带的电荷越多,它和Q之间的作用力越大,那么丝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大;
(2)金属的导电性很好,它不能保存电荷,因此悬线上的小球应该选用绝缘体材料;
(3)根据甲图可知,A球离Q最近,而细线的倾斜角度最大;而C球离Q最远,而细线的倾斜角度最小,据此分析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和距离的大小关系;
(4)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
(2)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塑料泡沫小球,故选B;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塑料小球与Q相互吸引,那么:
①所有带电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可能不带电;
②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球可能带负电。
故选C。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摩擦起电现象,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浙教版第1节 电荷与电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1节 电荷与电流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电流的测量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电流的测量精品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 B,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