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文字版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文字版含答案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分)小区内电动车充电不当,容易引起火灾。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理念的是( )
A.安装充电桩时可以不连接地线
B.每个充电桩在安装时都要装漏电保护器
C.安装充电桩时不必断开电源开关
D.充电桩起火,应迅速浇水扑灭
2.(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 D. 氧气验满
3.(2分)高铁酸钾是一种既能杀菌、消毒,又能絮凝净水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是K2FeO4,根据化学式可推算出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6
4.(2分)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土壤生物数量 D.无机盐含量
5.(2分)分别将木炭、铁丝、红磷、硫粉四种单质放入氧气中燃烧,其中属于它们产生的共同现象的是( )
A.有气体生成 B.发出明亮的白光
C.放出热量 D.火星四射
6.(2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微生物氧化分解
7.(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创新点。碲元素是一种重要的工业添加剂,碲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8,核外电子数为52,则碲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28 B.52 C.76 D.180
8.(2分)科学家萨克斯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后,再将此部分叶片用锡箔遮住。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9.(2分)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10.(2分)车牌中的字母D代表纯电动汽车,这类汽车的动力装置是电动机。下列各图所示符合其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11.(2分)今年,台州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下列说法正确( )
A.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氢气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D.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12.(2分)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3.(2分)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关于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断开电磁铁也有磁性
B.要使电磁铁磁性增强,应将滑片P向右移动
C.只要改变图中电磁铁左端接线柱,就能研究线圈匝数的影响
D.电磁铁能吸引的小铁钉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
14.(2分)如图所示,将某发光二极管的两极接入电路的a、b两点,闭合开关时,通电螺线管旁边小磁针S极向右偏转。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左端为N极
B.电源左端为负极,右端为正极
C.发光二极管c极接b点,d极接a点
D.图中P处磁感线的方向从螺线管右端到左端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1.5分,共36分)
15.(3分)黄岩蜜桔是台州闻名的地方柑桔良种。其果肉富含维生素C(C6H8O6),深受人们喜爱。
(1)C6H8O6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
(2)丙酮酸是一种化工原料,它的化学式为C3H4O3,发现丙酮酸和维生素C的元素组成及各元素含量均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决定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16.(4.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 。
17.(6分)图甲表示了发生在菊花植株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中序号表示某些物质。据图回答:
(1)物质①通过茎中的 (填结构)运输,其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
(2)物质②③是通过叶表皮中的 进出的。
(3)图乙描述了菊花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总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总强度持续增强
B.种植密度为m2时,农作物产量最高
C.种植密度在m4之后,有机物不再产生
18.(4.5分)如图甲所示为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为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阶段表示人正在 气,此时膈肌需要 。
(2)图乙中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含量增多的气体是 。
19.(4.5分)“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
(1)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是“碳转化”,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即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按照 (填个数比)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出现 种氧化物。
(2)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将二氧化碳收集和转换
B.提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C.提倡多建造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
20.(4.5分)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三种原子结构模型如图甲,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为 (填序号)。
(1)卢瑟福实验(见图乙)中发现“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的质点被弹了回来”,其中“质点”指的是 。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1.(4.5分)夏天的紫外线较强,人们在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造成皮肤灼伤,甚至诱发皮肤癌。小研利用紫外光敏电阻对紫外线较灵敏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当户外紫外线增强到设定值时,S2闭合,电动机M转动,遮阳棚上防紫外线的遮阳布展开。
(1)根据题意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紫外线的增强而 。
(2)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进户线a端应该是 (选填“零”或“火”)线。在一次使用时,S2闭合后电动机也不工作,小研用测电笔检测了电动机M的两端c、d,发现两处都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 之间断路。
22.(4.5分)某学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回答:
(1)上述实验中白磷燃烧的产物是 。(写化学式)
(2)若上述实验测得氧气含量为20%,则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刻度线处。
(3)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B.白磷火焰熄灭、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C.若实验中没有夹紧止水夹将使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3.(6分)2021年12月9日下午,小妍观看完“天宫第一课”后,对王亚平老师的泡腾片实验非常感兴趣,想起自己在补充维生素C时也用过泡腾片,于是把一颗维C泡腾片药片丢入水中,发现药片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出于好奇他开展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维C泡腾片是一种较新的药物剂型,主要成分有:维生素C(C6H8O6)、碳酸氢钠(NaHCO3)、柠檬酸(C6H8O7)。
【提出猜想】假设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N2、O2
(1)小柯认真思考后认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N2,因为 。
【进行实验】
通过实验,小妍证明该气体是CO2
【反思评价】
(2)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中间,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 ,其原因是 。由此他得出凡是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时,反应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24.(6分)为了探究光照对光合速率(即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了如图的相关实验,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倒扣在水中)中,再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行试验。请结合图表回答以下问题:
分组
植物
温度
试管与灯的距离
△
1
金鱼藻
25℃
10cm
2
金鱼藻
25℃
20cm
3
金鱼藻
25℃
30cm
4
金鱼藻
25℃
40cm
(1)请完成表格中△处的内容: 。
(2)若要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某同学提议要将金鱼藻放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处理一昼夜,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3)小妍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光合作用的强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于是她打算利用这一装置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请你说说这是否可行,为什么? 。
25.(6分)某兴趣小组在做“寻找新的催化剂”课题时,上网搜索到平菇(一种可食用菇)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便动手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装置气密性的检查。②如图甲所示在B塑料瓶中加入两片平菇,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1,K2。过氧化氢溶液进入B塑料瓶与平菇接触,立即产生大量气体。③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氧气收集,每隔5s记录一次,并根出如图乙曲线。据数据绘制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次实验的需求,哪一种气体收集装置最合适。 。
(2)若将步骤②B瓶中的平菇数量改成三片,其余条件与操作均相同,得到的曲线图与实验一对比,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
(3)另外的小组搜索到马铃薯也可以起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为了比较平菇和马铃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率,请你利用甲图的实验装置(有多组)和以下材料和工具完善实验方案。
【现有材料】:
5%的过氧化氢溶液、10%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水、大块新鲜马铃薯100g、平菇100g、秒表、小刀。
【实验步骤】:
A.装置气密性检查
B.补充步骤: 。
C.使用气体收集装置进行氧气收集,每隔5s记录一次数据。
26.(6分)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后,小柯同学还想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使用的装置如图1所示:铁块E、F上绕有导线组成了电磁铁,与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源、灯泡组成电路。线框abcd与灵敏电流计G相连。(线框abcd在铁块E、F上方,实验过程中线框不扭转)
小柯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A】保持线框沿竖直向下穿过E、F中间的速度相等,通过改变E、F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了电磁铁的 进行多次实验,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的格数;
【实验B】保持E、F的电流大小不变,改变线框沿竖直向下穿过E、F中间的速度进行多次实验,分别记下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格数。
(1)小柯做以上实验B基于的猜想是: 。
(2)实验B中的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切割磁感线的速度
电流计指针偏转格数
1
慢速
1.5格
2
中速
2.5格
3
快速
4格
(3)分析表格数据,小柯得出相应的结论。
(4)进行了以上的探究实验后,两位同学在操场上把一条较长的电线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形成闭合回路,如图2所示。迅速摇动这条电线,另两位同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为了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请你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及所学知识写出一条建议。 。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28题8分,第29题7分,第30题8分,第31题7分,共
27.(8分)海水稻(耐盐碱水稻),是指能在盐(碱)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且产量达标的一类水稻品种。它们能够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内陆盐碱地以及咸水湖周边。
(1)海水稻生产的海红米中富含硒、锌、镁、铜、铁、钼、锰等 ,营养价值较高。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2)水稻茎秆不能像很多树木一样不断增粗,这是因为水稻的茎缺少 。
(3)普通水稻无法在盐碱地存活,请你将下列液体按浓度大小由高到低排列: 。
①普通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
②海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
③盐碱地土壤浸出液
(4)普通植物泡水后,根部细胞会较快死亡,而水稻在泡水后的一段时间会自发让根部的一些细胞死亡,形成通气组织(如图),这些通气组织通过茎和叶片连通。请解释通气组织为什么有利于水稻存活 。
28.(7分)日前,我国科学家独创了一种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 )。
(1)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自然界中的植物也可以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其文字表达式为 。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9.(8分)麻醉机是外科手术常用辅助设备(如图甲),其主要结构是气体循环系统(如图乙),工作原理是:从新鲜气接入口通入氧气和麻醉气体,经过吸气单向阀进入呼吸面罩,病人吸气被麻醉;呼气时,吸气单向阀关闭,呼气单向阀打开,呼出气体经过储气囊和二氧化碳吸收器,减少循环系统内二氧化碳含量。医学上常用呼吸面罩有两种:
①闭式呼吸面罩:面罩上没有排气孔,吸气和呼吸使用同一管道。
②开放式呼吸面罩:面罩上有排气孔,从管道吸气并从排气孔排出呼出气体。
(1)麻醉机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中的吸收剂常做成小球状,这样做是为了 。
(2)为了能够重复利用没吸收完的麻醉气体和部分呼出的氧气,麻醉机呼吸面罩应该选择哪一种更合理 (填序号)。
(3)某次手术中,麻醉时间为1小时,CO2吸收速率为1.1克/分钟。CO2吸收剂的成分如表所示,请计算理论上至少要放入多少质量的CO2吸收剂?(忽略水和其他物质吸收的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
成分
含量
氢氧化钙
74%
水和其他物质
26%
30.(7分)台州的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可以使用除湿机降低空气湿度。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蒸气含量与同温度下的最大可容纳水蒸气含量的百分比值,单位的符号为%RH,表达式如下:
空气相对湿度=%RH。除湿机内部的电路简化后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中的电源电压U1=12V,R0为调控电阻,R为装在除湿机内的湿敏电阻,其阻值随相对湿度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当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线圈L中的两个磁性弹片P相互吸合。工作电路的压缩机(电动机)开始带动系统进行除湿。
(1)若30℃时,1cm3的空气最大可容纳42g水蒸气,而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1g,则相对湿度是 %RH。
(2)在家庭生活中,要求相对湿度不超过45%RH,则调控电阻R0的阻值不能超过多少欧姆?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答案】B
【分析】(1)大功率用电器和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
(2)漏电保护器可在电器漏电时起到保护作用;
(3)在安装或维修用电器时,应断开电源开关;
(4)用电器起火时,不能直接用水来灭火。
【解答】解:A、安装充电桩时应连接地线,使充电桩的外壳接地,故A错误;
B、每个充电桩在安装时都要装漏电保护器,对电路可起到保护作用,故B正确;
C、安装充电桩时必须断开电源开关,以保证操作安全,故C错误;
D、充电桩起火,不能直接用水来灭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
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D、根据验满必须在集气瓶口检验考虑。
【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用外焰加热,故A错;
B、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会引起火灾,故C错;
D、验满必须在集气瓶口检验,不能伸入瓶内,故D错。
故选:B。
3.【答案】D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故选:D。
4.【答案】B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盛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
故选:B。
5.【答案】C
【分析】根据木炭、铁丝、红磷、硫粉四种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生成物的性质及反应的特点等对比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固体,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发出明亮的白光,故B错误;
C、反应都放出热量,故C正确;
D、只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A处是将氧气转化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由图中可知,A处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A、生物的呼吸作用,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B、含碳燃料的燃烧,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C、氢气燃烧,能消耗氧气,但不产生二氧化碳。
D、微生物氧化分解,能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C。
7.【答案】B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因为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碲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故这种碲原子的质子数为52。
故选:B。
8.【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分析此题要借助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知识。
【解答】解:萨克斯将叶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形成一组对照组,既叶片的一部分见光,另一部分不见光,光是唯一的变量。又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见光的部分变蓝说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没有变蓝而呈现碘蒸气的颜色,说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
故选:B。
9.【答案】C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答】解:A、为了防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因此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昆虫的数量越多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越多,效果越明显,可适当增加试管内的昆虫数量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试管架固定而不是手握紧试管。故符合题意;
D、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乙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C
【分析】(1)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电磁铁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扬声器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4)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A、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
B、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B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空气污染物,A说法错误;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B说法正确;
C、氢气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C说法错误;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说法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二氧化碳,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的作用,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A、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而不是清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B、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选项正确。
C、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而不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分析】(1)电磁铁的磁性有无由通断电流来控制。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3)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匝数的关系时,应控制电流不变。
(4)电磁铁能吸引的小铁钉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
【解答】解:A、开关断开电磁铁没有磁性,故A错误;
B、要使电磁铁磁性增强,应将滑片P向左移动,故B错误;
C、改变图中电磁铁左端接线柱,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路中的电流不变,才能研究线圈匝数的影响,故C错误;
D、电磁铁能吸引的小铁钉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D
【分析】(1)已知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流的方向;
(3)发光二极管“正”“负”极接反,电路中无电流;
(4)根据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从N极出发到S极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解答】解:
A、闭合开关时,通电螺线管旁边小磁针S极向右偏转,即小磁针的S极靠近螺线管的左端,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故A正确;
B、由安培定则可知,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左端,电流从右端流入,左端流出,则电源右端为正极,故B正确;
C、发光二极管c极接b点,d极接a点,发光二极管“正”“负”极接对,电路中有电流,故C正确;
D、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N极指向S极,所以通电螺线管外P点的磁场方向从螺线管左端到右端,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1.5分,共36分)
15.【答案】(1)3:4:3;
(2)分子。
【分析】(1)根据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
(2)根据分子决定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进行分析。
【解答】解:(1)C6H8O6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6:8:6=3:4:3;
(2)丙酮酸和维生素C的元素组成及各元素含量均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决定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故答案为:(1)3:4:3;
(2)分子。
16.【答案】CO2+H2O=H2CO3;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析】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用方程式表示为:CO2+H2O=H2CO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CO2的性质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
CO2+H2O=H2CO3;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17.【答案】(1)导管;蒸腾
(2)气孔
(3)B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3)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4)图甲表示了发生在菊花植株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中①表示水分,②和③随之植物的生理作用不同,其代表的物质也不同。图乙描述了菊花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总强度的关系,横坐标表示种植密度,纵坐标表示总强度。
【解答】解:(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所以,图甲中物质①表示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其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2)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物质②③是通过叶表皮中的气孔进出的。
(3)A、由乙图可知,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是先增强后不变,A错误。
B、由乙图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此时光合作用效率最高,农作物产量最高,B正确。
C、由乙图可知,种植密度为m4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种植密度在m4之后,农作物同样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有机物继续产生,C错误。
故答案为:
(1)导管;蒸腾
(2)气孔
(3)B
18.【答案】(1)吸;收缩
(2)氧气
【分析】甲图表示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甲图①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甲图②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乙图表示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解答】解:(1)图甲的①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2)进入肺的气体,在肺泡处与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其中进入血液的主要气体成分是氧气,从血液进入肺泡的主要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碳。所以图乙中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血液中含量增多的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1)吸;收缩
(2)氧气
19.【答案】(1)1:3;2;
(2)AB。
【分析】(1)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H3OH分子和水分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中和”是指利用一定形式抵消二氧化碳等的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3个氢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1个CH3OH分子和1个水分子,则将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按照1:3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
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化学反应过程中出现二氧化碳、水两种氧化物。
(2)A、将二氧化碳收集和转换,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与实现碳中和有关,做法可行。
B、提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可以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固定,与实现碳中和有关,做法可行。
C、提倡多建造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与实现碳中和无关,做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
(1)1:3;2;
(2)AB。
20.【答案】BCA;
(1)原子核;
(2)ABD。
【分析】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三种原子结构模型,分别是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实心球模型;1904年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所以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为BCA;
(1)根据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进行分析解答;
(2)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使抽象的变得直观;
C.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并未达到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棋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解答】解: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三种原子结构模型,分别是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实心球模型;1904年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所以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为BCA;
(1)由原子的结构可知,原子核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且体积很小,“质点”指的是原子核;
(2)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说法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使抽象的变得直观,说法正确;
C.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并未达到完美的境界,说法错误;
D.人类借助棋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BD。
21.【答案】(1)减小;(2)火;b、c。
【分析】(1)根据电磁继电器的原理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紫外线的增强而减小。
(2)照明电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上;小研用测电笔检测了电动机M的两端c、d,发现两处都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零线断路。
【解答】解:(1)当紫外线增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吸下衔铁,开关S2闭合,电动机工作,遮阳棚上防紫外线的遮阳布展开。所以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紫外线的增强而减小。
(2)从安全用电的角度分析,进户线a端应该是火线。在开关闭合时,两处氖管都发光,说明都与火线连通,该故障是最典型的零线断路,在b、C之间断路。
故答案为:(1)减小;(2)火;b、c。
22.【答案】(1)P2O5;
(2)30mL;
(3)C。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白磷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其化学式为P2O5。
(2)若上述实验测得氧气含量为20%,则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100mL×20%=30mL刻度线处。
(3)A、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故说法正确。
B、白磷火焰熄灭、试管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以防止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说法正确。
C、若实验中没有夹紧止水夹,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将使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大,故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P2O5;
(2)30mL;
(3)C。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3.【答案】(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没有氮元素;
(2)右;反应生成气体逸出,带走了一部分质量。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生成大量的气体,气体逸散进空气中,左边烧杯中质量减少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不变,维C泡腾片中不含有氮元素,则生成物中不含氮元素,故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N2,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没有氮元素。
(2)维C泡腾片利用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做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气体逸散进空气中,左边烧杯中质量减少,则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原因是反应生成气体逸出,带走了一部分质量。
故答案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没有氮元素;
(2)右;反应生成气体逸出,带走了一部分质量。
24.【答案】(1)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2)将金鱼藻中原有淀粉消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不可行,白炽灯是热光源,照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改变实验变量(温度),导致变量不唯一。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解:(1)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氧气通过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强度,距离越近产生气泡的数量越多,距离越远产生气泡的数量越少。故表格中△处的内容: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
(2)若要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为了使实验更为准确,实验前,首先需要将金鱼藻放在黑暗中一昼夜,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金鱼藻中原有淀粉消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利用这一装置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那么实验变量是温度。而白炽灯是热光源,照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改变温度,导致变量不唯一,因此不可行。
故答案为:
(1)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吗
(2)将金鱼藻中原有淀粉消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3)不可行,白炽灯是热光源,照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改变实验变量(温度),导致变量不唯一。
25.【答案】(1)B;
(2)C;
(3)如图甲所示在B塑料瓶中加入大块新鲜马铃薯100g,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1,K2;然后再在如图甲所示在B塑料瓶中加入大块新鲜平菇100g,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1,K2。
【分析】(1)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要求回答此题;
(2)根据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增大的规律回答此题;
(3)仿照上面的实验分析。
【解答】解:(1)由于需要每隔5s记录一次气体的体积,所以B气体收集装置最合适;故答案为:B;
(2)三片平菇相当于增加了催化剂的用量,加快了反应速率,因此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增多,但是过氧化氢的量一定,所以最终生成的氧气的量是与加入两片平菇的产气量相等,因此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仿照上面的实验步骤,补充步骤为:如图甲所示在B塑料瓶中加入大块新鲜马铃薯100g,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1,K2;然后再在如图甲所示在B塑料瓶中加入大块新鲜平菇100g,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1,K2。故答案为:如图甲所示在B塑料瓶中加入大块新鲜马铃薯100g,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1,K2;然后再在如图甲所示在B塑料瓶中加入大块新鲜平菇100g,在A塑料瓶中加入17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依次打开弹簧夹K1,K2。
26.【答案】【实验A】磁性强弱;【实验B】(1)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是否有关;(4)加快摇绳的速度。
【分析】(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2)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的强弱和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有关。
【解答】解:【实验A】保持线框沿竖直向下穿过E、F中间的速度相等,通过改变E、F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了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进行多次实验,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的格数;
【实验B】保持E、F的电流大小不变,改变线框沿竖直向下穿过E、F中间的速度进行多次实验,分别记下每次实验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格数。
(1)小柯做以上实验B基于的猜想是: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是否有关。
(4)两位同学在操场上把一条较长的电线连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上,形成闭合回路,如图2所示。迅速摇动这条电线,另两位同学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为了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写出一条建议:加快摇绳的速度。
故答案为:【实验A】磁性强弱;【实验B】(1)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线圈切割磁感线的速度是否有关;(4)加快摇绳的速度。
四、解答题(本题有4小题,第28题8分,第29题7分,第30题8分,第31题7分,共
27.【答案】(1)C;
(2)形成层;
(3)②>③>①(或海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盐碱地土壤浸出液>普通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
(4)叶片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通气组织供给根部呼吸利用。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解答】解:(1)海红米不仅富含淀粉、高蛋白、钙等,更含有硒、锌、镁、铜、铁、钼、锰等微量元素,这里所指的都是元素,平常所说的营养物质为人体补充的都是元素,不是分子原子等。故A、B、D错误,C正确。
(2)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水稻的茎不能不断加粗。
(3)海水稻的细胞结构和普通水稻是一样的,但是他们细胞液的浓度是不一样的,海水稻可以种植在盐碱地上,是因为它的细胞液浓度比外界的盐碱浓度大,所以可正常吸水,但普通水稻的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盐碱浓度,所以细胞会失水,出现“烧苗”现象,无法生存。故浓度大小由高到低排列为②>③>①。
(4)水稻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叶片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通气组织供给根部呼吸利用,有利于水稻存活。
故答案为:(1)C;
(2)形成层;
(3)②>③>①(或海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盐碱地土壤浸出液>普通水稻的根毛细胞细胞液);
(4)叶片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通气组织供给根部呼吸利用。
28.【答案】(1)24;
(2)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3)40%。
【分析】(1)根据葡萄糖的化学式计算其所含原子个数;
(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进行分析;
(3)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
【解答】解:(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12+6=24个原子;
(2)自然界中的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3)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40%;
故答案为:
(1)24;
(2)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3)40%。
29.【答案】(1)增大二氧化碳和吸收剂的接触面积,快速吸收二氧化碳;
(2)①;
(3)150g。
【分析】(1)根据将吸收剂做成小球状,能够增大二氧化碳和吸收剂的接触面积,快速吸收二氧化碳来分析;
(2)根据闭式呼吸面罩能够重复利用没有吸收完的麻醉气体和部分呼出的气体来分析;
(3)根据某次手术中应吸收的CO2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解答】解:(1)麻醉机的二氧化碳吸收器中的吸收剂常做成小球状,这样做是为了增大二氧化碳和吸收剂的接触面积,快速吸收二氧化碳,如果做成粉末状,气体不易通过,接触面积反而小了,并且粉末容易被人体吸入。
(2)为了能够重复利用没吸收完的麻醉气体和部分呼出的氧气,麻醉机呼吸面罩应该选择①闭式呼吸面罩更合理,因为它能够重复利用没有吸收完的麻醉气体和部分呼出的气体。
(3)1小时=60分钟,则某次手术中应吸收的CO2质量为:1.1克/分钟×60分钟=66克,
设理论上要放入CO2吸收剂的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 74
66g 74%x
x=150g
答:理论上至少要放入150g质量的CO2吸收剂。
故答案为:
(1)增大二氧化碳和吸收剂的接触面积,快速吸收二氧化碳;
(2)①;
(3)150g。
30.【答案】(1)50;
(2)要求相对湿度不超过45%RH,则调控电阻R0的阻值不能超过500Ω。
【分析】(1)根据题中相对湿度的定义以及所给的条件可求出此时的相对湿度;
(2)当相对湿度控制在45%RH时,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然后由图2得出相对湿度控制在45%RH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最后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即可求出R0的阻值。
【解答】解:(1)若30℃时,1cm3的空气最大可容纳42g水蒸气,而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21g,
则空气相对湿度=%RH==50%RH;
(2)由图2可知,当相对湿度控制在45%RH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R=100Ω,
已知当电流I≥20mA=0.02A时L的两个磁性弹片相互吸合,工作电路的压缩机开始带动系统进行除湿。
由I=可得,此时控制电路的总电阻:R总===600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调控电阻R0的阻值:R0=R总﹣R=600Ω﹣100Ω=500Ω。
答:(1)50;
(2)要求相对湿度不超过45%RH,则调控电阻R0的阻值不能超过500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如图是我国古代人所使用的火折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