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案
展开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以及娱乐和传统节日上的新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元时期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发展成就。了解或掌握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宋元都市生活的历史资料,逐步学会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形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2.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时期文学艺术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重点
宋词、元曲。
难点
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繁荣的原因。
《唐长安城与北宋东京城》图片、《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图片等、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
【导入一】
每年春节,开封城内红红火火年味儿浓,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的庙会,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节,璀璨夺目的大宋上元灯会……让游客尽享大宋年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喜庆、祥和、热闹的节日氛围中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自主探究:假如你生活在宋代都城开封,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你一定会给他们介绍开封城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吧!
【导入二】
《清明上河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一家馒头店铺门口放着一只木桶,里面是堆得满满的准备出售的馒头。—个小贩放下担子,掏出钱买馒头,店小二拿着馒头正要递给他。如此生动的画面,反映的只是北宋东京(开封)街头生活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宋元时期人们的都市生活是怎样的吗?
●新课讲解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师:宋元时期在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回答。
材料 据估计,汴京人口最高达150万以上,比唐朝首都长安的人口多1/3;临安人口最多达120万。现代学者周继中在论文《元大都人口考》中认为,元朝中后期元大都城中的人口超过110万。
生: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和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2.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的繁华
宋代相国寺建筑宏伟豪华。作为佛寺,极其热闹,在这里定期举行庙会。相国寺庙会,既是大型的定期交易市场,也是大型的文化娱乐集市。每逢庙会,远近四方的商人汇聚到这里,出售货物。
师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本内容,总结得出:
(1)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2)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师:大相国寺反映出北宋开封的繁华景象。
3.瓦子
师:(1)瓦子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瓦子的功用是什么?
(3)瓦子里有哪些活动?
生:(1)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娱乐活动有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蹴鞠;商业活动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文化生活的丰富,同时也说明宋代城市的繁华。
出示图片:
师:上述图片呈现出勾栏中娱乐的活动,反映出宋代文化生活的丰富。
4.杂剧
(1)元朝杂剧的地位怎样?
(2)杂剧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3)杂剧演出的场所有哪些?
(4)说说杂剧形成、兴盛及扩展的情况。
生:(1)杂剧是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2)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戏等技艺在内。
(3)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4)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师:在宋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仅体现在娱乐活动中,还体现在节日的风俗习惯中。
5.节日与风俗
(1)今天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代已经有了?
(2)流传至今的节日习俗有哪些?
(3)请你说出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其中最受重视的是春节,在宋代称为元旦。
(2)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
(3)古代传统节日:
元旦:(现在的春节)正月初一。中国民间最盛大的节日。
①放爆竹 ②吃年饭、饮屠苏酒 ③更衣拜年 ④贴春联,贴门神 ⑤换新桃符
现在过春节:
①放爆竹 ②吃年夜饭,饮酒 ③更衣拜年 ④贴春联,贴门神 ⑤除夕守岁看春晚 ⑥包饺子
师:宋朝元旦和今天的春节相同点更多一些,这就说明我们今天的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承袭而来,并加入了许多新的元素。
(4)民族节庆应该如何继承呢?让我们来大胆创新吧。
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味地复古,呆板地保护,绝不是我们的最佳出路。在保留民族特色内涵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创新形式,创新载体。所以不是保护春节,而应该是发展春节。
师:宋代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宋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经济发展、文明发达的时期。
二、宋词元曲
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什么文学体裁?
师:是一首词。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
1.宋词
(1)词是什么?词的出现和流行分别在何时?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词在唐朝时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2)宋代的著名词人有哪些?
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3)介绍三位词人的生活时代及词的特点。
①苏轼的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与苏轼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是另一种风格。
②李清照的简介: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的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生活在两宋之交,前期由于生活安定舒适,题材多为闺情一类;后期由于金兵南下,亲遭战乱,题材多为凄凉身世,怀念中原故土。
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但在词的方面也颇有成就,其代表人物为辛弃疾。
③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土,历城(今山东历城)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一生关心抗金事业,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多次上书要求恢复中原,但未被采纳。
④师对宋词进行小结:
代表 人物 | 朝代 | 代表作 | 词风 | 共同 情怀 |
苏轼 | 北宋 |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达到“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豪迈奔放 | 爱国主义情怀 |
李清照 | 两宋 之交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 委婉含蓄、清新淡雅 | |
辛弃疾 | 南宋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
2.元曲
(1)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师: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长短表达上更为自由,更接近口语。元曲是一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不仅在内容上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
(2)师:为什么元朝会出现这种接近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呢?
生:这是元朝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宋金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对文化生活提出需要,所以产生了这种来源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
(3)师: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生:元朝戏剧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大量剧本,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他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师: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生:一是起点高,是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基础上的继续发展。二是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宋朝结束了晚唐及五代十国分裂割据长期混战的局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显著提高,城市空前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疆域空前辽阔,对外海陆交通空前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材料一 王安石当政,推行新法,司马光极力反对,其意见不被采取,乃求外任。熙宁三年(1070),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阳东)御史台。从此居洛阳十五年,六任闲职,皆以书局自随,专意编纂《资治通鉴》。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叙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详略得宜,史料翔实,文笔简洁。以述事论人为主,兼及制度、文化、地理、民族,为一部极好的编年体通史。司马光在书中对一些王朝的兴亡或帝王的成败多所评论,虽以儒家正统观点为指归,但其批妄疾恶、倡导明治的精神,在封建社会中是有积极意义的。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师:根据上面的介绍,在教材中寻找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内容。
生: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师小结: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面貌,介绍了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阐释了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宋元时期文化灿烂,文学方面,词和戏曲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了许多精彩的作品。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
本课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并尽力与现实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一种真正“有生活”的历史,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亲切的、触手可及的、有益的,让历史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基于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他们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与学生共同感受宋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文学艺术的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