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三国两晋南北朝 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 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2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 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三国两晋南北朝 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三国两晋南北朝 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8页。
    2024届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通史专练——三国两晋南北朝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中国这四百年间扰乱分裂,是人种大融合的时代。在北面和西北的草原上,留在后面的一些小部族,在草原人口减少以后又逐渐茁壮,形成新的族群,例如突厥、契丹等。材料中中国这四百年指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 D.辽宋夏金元时期2.(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的名号多是继承中原王朝的国号;辽宋夏金时期,辽人以轩辕氏、炎帝后裔自居。这表明(   A.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 B.华夏认同具有统一的内驱力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开放 D.民族交流交融是时代的主流3.(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   A.佛道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C.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4.(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士庶有好学笃道,孝悌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孝文帝元宏下诏说: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和、妻柔。两则材料均说明了(   A.统治者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C.少数民族政权受中原文化影响 D.察举制仍是主要选官制度5.(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6.(河北省沧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史籍中记载了很多南朝地方官吏劝课农桑、督促农事的事迹(如下表)。这表明当时(   朝代官员事迹孔灵符徙无资之家于余姚、鄞、郧三县界,垦起湖田,为时不久,三县被围垦的湖田并成良业陈庆之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姚察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姚)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A.阶级矛盾逐渐缓和 B.人地矛盾日益尖锐C.士族势力逐步发展 D.江南经济得到发展7.(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模拟(一)历史试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故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也,这反映出当时A.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 B.唯才是举成为社会共识C.佛道两家发展为时代主旋律 D.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8.(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南史》载:梁武帝喜集文士策经史事。在会策锦被(华丽被子)典故中,众人均说帝已举完。帝试问正在编《类苑》的刘峻,他列举出十余个,帝不觉失色,自是恶之,不复引见。及峻《类苑》成,帝即命诸学士撰《华林编略》以高之。可用于说明,当时(   A.政治因素影响文化发展 B.专制统治钳制文化发展C.南梁政权推行文化立国 D.知识分子崇尚功利主义9.(广东省肇庆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北齐史学家魏收所作《魏书》记载称东晋是僭晋”,表明北魏才是正统皇朝;称宋、齐、梁为岛夷”,把它们视为自拟王者的地方势力,从政治上明确表明北魏是正统皇朝的继承者。这种表述(   A.深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B.体现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异C.推动了北方民族交融 D.反映了当时政权更迭频繁10.(云南省曲靖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据研究,北朝《地令》的实施是双轨制:在鲜卑拓跋族为主体的聚居区,实行的是普遍授田制,有实际的授田与土地还受;而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由此可见(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频繁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11.(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战国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的优势,下令全国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北魏孝文帝下令全国禁胡服。对两者理解正确的是A.易服目的是营造改革氛围 B.客观上推动民族文化认同C.出发点在于实现民族交融 D.有力推动了国家统一进程12.(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C.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 D.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材料】  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成为诸政权的拉锯地带,“号为荒土”。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并开始了对南朝的连年征讨,其间穿插有革服饰、正音声、改姓氏、大定姓族等汉化改革。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礼盛周宣《斯干》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重新成为北方商贸中心,繁荣的“大市”集聚了一批财资巨万的富商大贾。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夫之认为迁洛造成北魏速亡的原因。14.(陕西省渭南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崛起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胜者王败者寇的时代,并以统一天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能否得到人才成为其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东汉以来的以经术、德行、门第为主要内容的察举制。一方面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天下大乱,人才流移,也使察举制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曹操果断提出“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方针。他连下五次求贤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大批有才能之士被不拘一格地吸收入曹魏集团,为曹操由弱至强,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在赤壁之战后,其用人政策也开始向德才并举转化,但由于在实行过程中矫枉过正,实际上形成了“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又不本者,终莫得进”的局面,这一结果,违背了前期“唯才是举”的精神,也为后来新的选官制度产生开了先河。——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人才选拔方针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人才选拔方针改革的意义。
    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东汉末年开始到隋唐统一的四百年间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吸收了数百万外来的基因,在北方草原西部的匈奴和草原东部的鲜卑,加上西北的氐、羌和来自西域的羯人,将亚洲北支的人口融入中国的庞大基因库中。形成了新的族群,契丹是鲜卑,匈奴融合的产物。突厥是南北朝时期崛起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势力范围在今蒙古和中国的西北部一带,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突厥、契丹等,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突厥、契丹早已形成,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先人为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自称,又称中华。材料提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后,继承中原王朝的国号,追认华夏族的祖先为祖先,把自己看作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这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该历史时期结束分裂,重归统一,B项正确;材料强调少数民族认可华夏族的祖先,体现华夏认同观念,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发展的状况,平等开放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华夏认同是民族交融的表现之一,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民族交流交融是时代的主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故重武轻文的现象相当严重。一些人还以卫青、霍去病为榜样,认为他们虽然不读书,却能成为公辅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的存在,他们垄断官位,使出身卑微的人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因此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佛道思想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无关,排除A项;成为社会共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并非社会动荡激发爱国情怀,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详解】晋武帝和孝文帝在评价人才时候都重视品行,主张父慈子孝,以儒家伦理作为评判标准,其意在维护统治秩序,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就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B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少数民族,排除C项;魏晋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的存在,他们垄断了官位,使低阶层的民众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因此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A项正确;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佛道两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是时代主旋律,排除C项;是由于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并不能说明爱国情怀得到激发,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6.【答案】D【详解】从材料的主旨信息可以看出,南朝众多地方官员鼓励垦田,劝课农桑,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D项正确;南朝经历了朝代更替的动荡和混乱,阶级矛盾并未趋于缓和,排除A项;材料中未呈现人口与土地之间的对比关系,无法说明人地矛盾的尖锐,排除B项;士族势力在南朝后期走向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门阀的存在,他们垄断了官位,使低阶层的民众看不到上升的希望,因此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A项正确;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佛道两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是时代主旋律,排除C项;是由于门阀政治影响社会阶层流动,并不能说明爱国情怀得到激发,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刘峻没有曲意逢迎,以取悦皇上,让皇上下不了台,结果付出了从此不复引见的惨痛代价,刘峻编的《类苑》也不受重视,可说明政治因素影响文化发展,A项正确;根据峻《类苑》成,帝即命诸学士撰《华林编略》以高之可知除了刘峻的《类苑》,梁武帝又让学士编纂了《华林编略》,文化有所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立国,排除C项;刘峻没有曲意逢迎,取悦皇上,不能得出知识分子崇尚功利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C【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动荡时期,北朝主要是少数民族政权,而南朝则是汉族政权。由材料可知,当时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史官魏收重视强调北朝的正统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历史表述体现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认同,推动了当时北方民族交融,C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深受儒学思想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体现南北方文化差异,而是南北方正统之争,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政权更迭频繁,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C【详解】由材料可知,均田制在鲜卑族聚居区和汉人聚居区实行双轨制,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各户的原有土地未被触动,也未见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只是实行限田制和户籍登记,可见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土地制度的实践,C项正确;均田制在鲜卑族聚居区实行普遍授田制,排除A项;依据题干可知在汉人为主体的地区并没有触动土地所有权,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B【详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及孝文帝汉化改革都在客观上推动民族文化认同,B正确;易服目的和出发点是巩固统治,排除AC;赵武灵王的改革主要是为了维护北部边疆,孝文帝改革激化了矛盾,引起兵变,因此D排除。12.【答案】B【详解】政府在首都分区安置、接收各族人民,体现了德政与民本,反映出当时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B项正确;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与专门划定区域接收流民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北魏正统地位得到了被统治者的确认,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南北方经济水平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1)旧都平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又无水路漕运;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较深,进一步改革的阻力较大,平城占北方强敌柔然相毗邻,时受骚然。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廷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进一步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进一步南下,完成统一的需要。(答出任意三点)(2)城市规模宏大,耗费大量资金与民力:奢靡之风在鲜身贵族内部盛行激化与保守势力的矛盾,鲜卑贵族内部离心离德;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学习门阀制度与繁文缛节,造成鲜卑族的文弱化,战斗力下降。(答出任意两点)(第1问答出3点、第二问答出2点,或第1问答出2点、第二问答出3点,均可)【详解】(1)根据所学,可从旧城的弊端、保守势力、北方受侵扰等方面概括,可得出旧都平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又无水路漕运;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较深,进一步改革的阻力较大,平城占北方强敌柔然相毗邻,时受骚然。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根据所学可得出廷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进一步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强化政权的正统性,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进一步南下,完成统一的需要等。2)根据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可得出主要原因是城市规模宏大,耗费大量资金与民力:奢靡之风在鲜身贵族内部盛行激化与保守势力的矛盾,鲜卑贵族内部离心离德;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学习门阀制度与繁文缛节,造成鲜卑族的文弱化,战斗力下降等。14.【答案】(1)背景:东汉末年社会环境动荡;察举制走向瓦解;人才的匮乏;曹操唯才是举等。(2)意义:扩大了曹魏政权的统治基础;为统一北方奠定人才基础;对后世选官制度产生较大影响等。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曹操崛起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胜者王败者寇的时代可归纳出东汉末年社会环境动荡;根据材料一方面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天下大乱,人才流移,也使察举制无法正常进行可归纳出察举制走向瓦解及人才的匮乏;根据材料曹操果断提出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方针可归纳出曹操唯才是举等。2)意义:根据材料大批有才能之士被不拘一格地吸收入曹魏集团,为曹操由弱至强,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可归纳出扩大了曹魏政权的统治基础和为统一北方奠定人才基础;根据材料也为后来新的选官制度产生开了先河可归纳出对后世选官制度产生较大影响等。【点睛】

    相关试卷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通史专练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通史专练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共9页。

    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通史专练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辽宋夏金元的统治 通史专练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共9页。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高考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通史专练—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高考一轮复习,共9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