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第1节 温度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一、夯实基础
【答案】冷热程度,温度,摄氏度,℃,冰水混合物,沸水。
【解析】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物体越热,它的温度就越高。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份是1℃。
2. 如图所示,先把两只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表明:____________。
【答案】不相同,要想得到准确的结果,必须进行测量。
【解析】从冷水中拿出来的手凉温度低,再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很热;从热水中拿出来的手热温度高,再放入温水中感觉温度比较低。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出物体的冷热 B. 80℃的水比80℃的铁冷
C. 0℃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 D. 以上说法都不准确
【答案】C
【解析】A.人们仅仅凭着手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有时是不准确的,故A错误;
B.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80℃的水与80℃的铁虽然物质种类不同,但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B错误;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0℃的水与0℃冰虽然状态不同,但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C正确,故D错误。
所以选C。
4.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持续30分钟高温可有效灭活病毒。能有效灭活病毒温度至少是( )
A.0℃ B.37℃ C.56℃ D.100℃
【答案】C.
【解析】高温可有效灭活病毒,这里的高温应该是至少56℃。所以选C。
5. 图3为液体温度计(部分)记录了某一地区冬季某一天的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这天的温度变化量为_____℃。
【答案】热胀冷缩,2,1,7。
【解析】由图知,该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在甲图中,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显示的温度高于0℃,示数为1℃;在乙图中,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示数为8℃,则这一天温度的变化量为7℃。
6. 如图4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分度值为 ℃,此时的示数为 ℃。夏季为了节能,本市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________(选填序号)。
① 19℃; ② 24℃; ③ 26℃; ④ 37℃。
【答案】35~42,0.1,37,③。
【解析】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 35~42℃,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7℃。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文件可知,市内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26℃.
7. 小明同学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5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________。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______(选填“高”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温度是______。
【答案】(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低。(2)高。(3)69℃.
【解析】(1)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会使温度计示数偏高,因为容器底与火焰接触,温度偏高;(3)读数时要认清该温度计的温度值为1℃,从指示刻度可看出示数为69℃。
8. 如图6所示,是我校八(1)班同学上物理课的情景,他们正在学习温度和温度计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一位同学回答正确 B. 只有两位同学回答正确
C. 三位同学的回答都正确 D. 三位同学的回答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体温器中有一个很小的细管,水银只能上升,不能自动下降,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三位同学说法均正确。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答案】B
【解析】A:0℃的冰与0℃的水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A错误;
B:﹣6℃表示温度比0℃低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故B正确;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不可能为25℃。故C错误;
D:只有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才是100℃。故D错误。
所以选B。
10. 小伟查得4℃时均为1cm3的三种液体在不同温度时的体积如下表所示:
| 8 | 16 | 24 | 32 | 40 | 48 | 56 |
甲 | 1.006 | 1.018 | 1.030 | 1.042 | 1.054 | 1.068 | 1.080 |
乙 | 1.002 | 1.004 | 1.006 | 1.008 | 1.010 | 1.012 | 1.014 |
丙 | 1.002 | 1.010 | 1.070 | 1.200 | 1.300 | 1.600 | 1.800 |
① 4℃时1cm3的丙液体在48℃时的体积为 cm3。乙液体的体积大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一定质量的乙液体, 。
② 小伟认为甲液体比乙和丙更适合作为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感温液,请你帮他写出选择甲液体的依据。 。
【答案】①1.600;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甲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均匀增大,而丙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增大的体积不相同;升高相同温度甲液体的体积变化比乙大。
【解析】(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4℃时1cm3的丙液体在48℃时的体积为1.600cm3;由表格数据知:温度从8℃到56℃,温度升高,乙液体的体积逐渐增大,故可以得出:一定质量的乙液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甲与乙相比,在变化相同温度时,甲体积变化量更大,现象会更明显;甲与丙相比,甲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更均匀,故选甲液体作为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感温液。
二、巩固提高
11.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读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 )
A.温度计的长度 B. 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C. 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温度数值 D. 温度计内所装液体的种类
【答案】C。
【解析】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读数的准确程度决定于最小分度值,最小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大。与温度计的长度、测量范围、所装液体的种类无关。
12. 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正确的是 ( )
【答案】A
【解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判断: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所以只有A 正确。
13. 下面4种测量温度方法中正确并准确的是( )
A.可用常用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
B.用水银体温计测量开水温度
C. 用水银体温计测体温要过3分钟才能取出读数
D. 测体温读数时水银体温计不要离开人体
【答案】C
【解析】A常用温度计分度值为1摄氏度,测量自己的体温误差大;B.水银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远低于开水温度,会损坏;C. 用水银体温计测体温要过3分钟才能取出读数是正确的;D. 测体温读数时水银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
14.如图所示是在某地昼夜四个不同时刻测得的气温数值,气象学中规定这四个确定时刻测得的气温平均值叫做日平均温度。则这个地方的日平均温度为__________,这里一昼夜温差是_______。
【答案】-1.5℃,7℃.
【解析】(1)2点时气温-2℃,8点时气温-1℃,14点时气温5℃,20点时气温4℃,
日平均气温为(-2℃-1℃+5℃+4℃)/4= - 1.5℃.
(2)一昼夜做大温差为 5℃-(-2℃)=7℃.
15.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此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此选项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接触的太少。此选项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此选项正确。故选:D。
16.两只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看到( )
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两只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答案】D
【解析】BC、同一杯热水,用两只不同的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故BC错误;AD、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错误,D正确。
故选D。
17. 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大,乙和丙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乙的内径比丙细,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答案】A
【解析】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相同,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所以甲温度计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最长,故A正确。
18. 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
19. 一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5℃;用它测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为85℃.若用它来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49℃时,该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 )
A.55℃ B.61.25℃ C.44℃ D.64℃
【答案】A.
【解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1)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85℃,中间是8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00℃/(85-5)=1.25℃;
(2)用它来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49℃时,距离5℃有44个小格,求出44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液体的实际温度:1.25℃×(49﹣5)+0℃=55℃。
故选A。
20. 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甲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3)图乙是某患者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图,此时患者的体温为 ℃。
【答案】(1)气体热胀冷缩;(2)左;(3)39。
【解析】(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右推;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瓶内气体就要收缩,所以液柱向左移动;(3)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是0.1℃,此时体温计示数是:39℃。
21.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个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如图所示.管下端插入水槽中,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水柱高度),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水柱高度h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_;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 ) 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
(2)用此温度计_______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选填“能”或“不能” );
(3)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体的热胀冷缩;玻璃泡;(2)不能;(3)测温范围小,测得的温度值受外界气压的影响。
【解析】(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根据塑料瓶内气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图中的A) 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当温度从17℃升高到19℃时,水柱降低的高度差为30.0厘米-24.9厘米=5.1厘米,
温度从19℃升高到21℃时的水柱降低的高度差为24.9厘米-19.7厘米=5.2厘米,
由此推算可知,当温度为29℃时,水柱也应该比27℃时的水柱降低约5.2厘米,因为水柱在27℃时的高度为4.2厘米,所以用此温度计不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
(3)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测温范围小,测得的温度值受外界气压的影响。
22. 根据天气预报,中考前后几天的天气相差不大,楠楠同学记住了6月16日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如下表: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提示:可以用柱形图、线形图或曲线图表示)
(2)请根据你会出的图像预测6月17日下午13:30分的大致温度_____。
【答案】(1)见图所示。(2)26℃(在25℃~28℃均可)。
【解析】(1)见图所示。(2)26℃(在25℃~28℃均可)
23. 小华同学自制了一只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温度(t)的关系图像。
(1)分析图像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2)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示数是多少?
(3)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实际气温有多高?
【答案】(1)T=0.9t+5℃。(2)5℃。(3)20℃。
【解析】(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8/20=9/10
分析图像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
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T=0.9t+5℃。
(2)冰水混合温度温度是0℃,该温度计的示数:T=0.9t+5℃=0.9×0℃+5℃=5℃。
(3)把23℃代入T=0.9t+5℃可得:23℃=0.9t+5℃ 则t=2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课后测评</a>,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温度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198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温度练习题</a>,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3.1 温度(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3.1 温度(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31温度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31温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