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春望》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2/146710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案设计
展开《春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朗诵诗歌,读出本诗独特的韵味。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学习杜甫身上那份沉重的家国情怀并用于己身。
教学重点: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学习杜甫身上那份沉重的家国情怀并用于己身。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文学常识
还记得初一时,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游历了高大雄伟的泰山,欣赏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从中感受到了青年时代的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今天,让我们跟着杜甫去看一看战乱中的长安,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诗人又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设计意图: 以所学、历史背景和诗人简介导入,吸引学生学诗兴趣。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近体诗的韵律特点,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中,通过把握节奏,语气,重音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为后面与诗歌产生共鸣,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1.听读
学生活动:听读录音,注意诗歌的朗读停顿与字音,标记字音、停顿、重音。
教师活动:播放范读音频
课件出示,学生补充笔记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2.自由朗读: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评读
3.选学生代表读,抽查朗读,全班齐读。
朗诵指导:
停连:依节奏停顿,依诗意或者感情延连。
重音:强调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亮一些,如《春望》中的“破、深、溅泪、惊心、三月、万金、搔、不”需重读。
三、译读诗歌,加深理解
学生活动:1. 自主学习,口译诗歌;
2.小组合作,标注难点;
3.全班交流,释疑解惑。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丛生。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伤感之时,花仿佛也在流泪;怨恨别离之时,听到鸟的啼叫也会心惊胆战。
伤感时,我看见花开也要落泪;怨恨离别时,听到鸟鸣也会心惊胆战 。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几个月,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四、赏读研究
请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字词、句子来品读,然后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词,体会诗歌整体基调,理解诗人情感,把握诗人的形象。
解题:“望”的内涵?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保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复兴大唐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补充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叛军攻下唐都长安。八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一家老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城外的羌村,然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所以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当时长安被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品析: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丛生。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城市破败,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深藏着诗人的感慨——春天依旧,繁华不再。这一联写景,也借景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为全诗渲染悲凉的气氛,为下联的抒情做铺垫。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触景伤情,寓情于景,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诗人借乐景写哀情,表现了自己忧国伤时的悲伤和愁苦。
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运用夸张手法,写出家书的珍贵。
这一联运用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写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和迫切盼望家人消息的心情。
例: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字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当时内心的痛苦和愁思,“不胜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这一联描绘了一个忧国思家者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哀愁。
五、课堂小结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破败荒凉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和平,向往的愿望。
六、板书
春望
杜甫
所见——山河破败、荒草残木
所感——感时、恨别
所思——烽火家书
所忧——白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诗中音韵,赏诗中景致,品诗里情思,悟诗里人生,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春望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调动生活积累,初读——正字,品读——入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