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知识与技能】1.理解公垂线段及其相关定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2.能够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会画已知直线已知距离的平行线.【过程与方法】通过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使学生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它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关系.【教学难点】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哪条最短?【教学说明】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做一做.我们知道数学课本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请你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本的宽度.要注意什么问题?(刻度尺要与课本两边互相垂直)2.公垂线、公垂线段的概念.如下图:与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的 .如图形中的直线AB与CD都是公垂线,这时连结两个垂足的线段,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的 .图中的线段AB和CD就叫做平行线m与n的 .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也可以看成是两平行直线中一条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归纳结论】公垂线段定理:两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我们把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平行线间的距离.3.如图设直线a、b、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厘米,b与c的距离为2厘米,求a与c的距离.解: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A,过A作AC⊥a,分别交b、c于B、C两点,则AB、BC、AC分别表示a与b,b与c,a与c的公垂线段.所以AC=AB+BC=5+2=7(厘米),因此a与c的距离为7厘米.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利用平移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平行且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为2cm(思考可以画几条).解:可以画2条,画图略.2.如图: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1)过P点作一条直线CD平行于AB,像CD这样平行于AB的直线有且 一条.(2)过P点作线段PQ⊥CD交AB于Q,那么PQ就叫做平行线AB、CD间的 ;说一说PQ与AB的关系 :.(3)过AB上的E点,作EF⊥AB交CD于F,说一说EF与CD的关系: .同理,EF也是平行线AB、CD间的 ; (4)在AB、CD间,像PQ这样的垂线段有 条.答案:(1)只有;(2)公垂线段;垂直;(3)垂直;公垂线段;(4)无数条.作图略.3.如图,MN//AB,P,Q为直线MN上的任意两点,三角形PAB和三角形QAB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解:分别过P、Q两点作PC⊥AB,QD⊥AB,垂足为C、D.因为MN//AB,PC⊥AB,QD⊥AB,所以PC=QD.因为三角形PAB的面积=(AB·PC),三角形QAB的面积= (AB·QD),所以三角形PAB和三角形QAB的面积相等.4.如图,DE∥BC,AF⊥DE于G,DH⊥BC于H,且AG=4cm,DH=4cm,试求点A到BC的距离.解:∵AF⊥DE,DE∥BC,∴AF⊥BC,∵DH⊥BC,∴DH∥GF,∵DE∥BC,且DH⊥BC,GF⊥BC,∴DH=GF=4cm,∴AF=AG+GF=4cm+4cm=8cm.即点A到BC的距离是8cm.【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再作适当的强调.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6”中第1、3、4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根据知识的建构原理,知识是由学习者通过学习活动,经过了解、理解、掌握等过程建构起来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本节课,应首先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做中学”.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探究的能力,在过程中体会成功,树立自信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6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教学新知,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4.2 平移优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