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一) 第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教案
展开 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教材分析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两个单元安排。第1单元是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单元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认数与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让学生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并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5以内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个数、顺序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认识5以内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体验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3.初步体会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4.规范书写数字、符号、算式,培养学生认真看、算、写的良好习惯。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
重点: | 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
难点: | 0的认识。 |
教学建议
(1)重视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本册教科书从学习5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的培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5以内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直观判断能力。
(2)联系实际让学生初步体会计算的必要性。《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具体直观的事例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
(3)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的有效结合。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
(4)鼓励学生探索和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与策略。如学习加法“3+2”时,出现了“接着数4,5”及“3与2合起来是5”两种方法。学习减法“5-2”时,出现了“5,倒着数4,3”,“3+2=5,5-2=3”及“5可以分为2和3”等算法。教学时,学生选择和使用哪一种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自我选择,让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交流、讨论、比较和判断,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6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 课时 |
1~5的认识 | 1 |
0的认识 | 1 |
比较 | 1 |
5以内数的加法 | 1 |
5以内数的减法 | 1 |
复习课 | 1 |
总课时数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