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四 修辞手法和赏析语句表达效果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复习任务四 修辞手法和赏析语句表达效果,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复习任务四 修辞手法和赏析语句表达效果
(45分钟 47分)
题组一 对点练
注:每小题5分。
1.(2022·山东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唯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
语文课上,同学们对“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一句的修辞手法产生分歧,有的认为是拟人,有的则认为是比喻,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原因。
解析 本句强调乡村与兄长的相似性,兄长之于弟弟,类似乡村之于城市,年龄和阅历上的优势就像村庄比城市更历史悠久更具沧桑感;而且相比“弟弟”和“城市”,村庄像兄长一样更具包容性。所以是比喻。
答案 是比喻。拟人是将物人格化,使物具有人的感情、思维等。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关键点是相似性。本句强调乡村与兄长的相似性,兄长之于弟弟,类似乡村之于城市,所以是比喻。
2.(2022·安徽滁州调研)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每一只展开双翅的鸟儿,追逐另一只鸟、腾飞的情景,会发现即便是捕食,它们的心思也全然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只围着另一只鸟。”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我们无法探知鸟儿的内心。却可随意在青海湖看到,每一只展开双翅的鸟儿,满怀爱意追逐配偶、欢悦腾飞的情景,会发现即便是舞蹈、唱歌、捕食,它们的心思也全然不在自己身上,而是只围着、顾着亲爱的伴侣。
解析 从修辞手法上看,改句删去了原句中的“满怀爱意追逐配偶、欢悦腾飞”“舞蹈、唱歌”“顾着亲爱的伴侣”这些词句。原文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具体地写出了鸟儿的生活状态,也将鸟儿在青海湖春天里的欢乐、愉悦、生机勃勃描写得十分生动。改句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原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语言表达得更加细腻生动。如“满怀爱意”“欢悦”“舞蹈、唱歌”“顾着亲爱的伴侣”,这样的表达刻画出了鸟儿的心理状态,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3.(2022·山东潍坊调研)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秦腔是一种历史最悠久、文武最正经、是非最汹汹的戏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簧、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何?曰:秦腔也。
解析 原句先设问,再回答,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强调了“秦腔”的特点,也流露出对秦腔的自豪;改句是普通陈述句,没有以上效果;从语言特点来看,原句“者”“是非”“何”等词,颇有文言古风特色,与全语段语言风格一致;而改句显得平实普通;从句式来看,原句全是短句,显得活泼明快,而改句是一个长句,没有原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语体色彩不同:改句语言较为通俗;原句具有文言色彩,生动活泼,与上面文段语体风格一致。②句子语气不同:改句是陈述句,表意较为直白;原句使用疑问句(设问),更能突出对秦腔的自豪感。③句式不同:改句是长句,较为沉稳;原句为短句,节奏明快,与上下文语言风格相吻合。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花绽前,外围有毛茸刺包裹,花蕾仰天而冲,密无缝隙,欲敌而无机可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唐干花,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花种,多生长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坡、林区。其枝干暗红,网状、蓬生,全身长有短刺,刺长不足方寸,尖如绣针。叶子柳形,周边有锯齿,青绿如翡翠。花绽前,花蕾仰天而冲,外围有毛茸刺包裹,密无缝隙,欲敌而无机可乘。花绽后形成玉盘,大如莲花,可盛装数颗珍珠。
解析 两句话的差别主要是语序不同。原文“花绽前”“花蕾仰天而冲”都是说“花”,“花蕾仰天而冲”应该紧跟在“花绽前”之后;“外围有毛茸刺包裹,密无缝隙,欲敌而无机可乘”是说的“刺”,三句应该连在一起;且“密无缝隙”与“欲敌而无机可乘”语意连接更紧密。据此分析可知,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①原文逻辑顺序更合理,“花蕾”是花的主要部分,“刺”是花的次要部分,先主后次。②原文表意更准确,“密无缝隙,欲敌无机可乘”写的是刺,这一句的前面应该是“外围有毛茸刺包裹”与之衔接。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两口泉水仍正对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科学的解释是有根据的,但传说却是浪漫美丽的。如今千百年过去,这两口泉水仍如同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注视着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解析 原句与改句有两点不同。第一,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这两口泉水仍如同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将“这两口泉”比喻成了“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使得表达比改句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泉水清澈、灵动的形态特点。第二,原句是“注视着”,改句是“正对着”,很明显,“注视着”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泉水人的情态,凸显了泉水的灵性,而改句的效果则很一般。
答案 ①原句“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运用比喻,能让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泉水的形态特点;②原句“注视”运用拟人,能让读者更生动地感受到泉水的灵性。
题组二 综合练
一、(2022·广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1分)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________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饱经风雨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趾高气扬 饱经沧桑
C.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D.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风雨
解析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茶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方兴未艾”不合语境,排除C项。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接踵而至:一个跟着一个到来,形容很多人接连到来,也形容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趋之若鹜”不合语境,排除A项。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趾高气扬:高高举步,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信心百倍:形容信心很足。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趾高气扬”不合语境,排除B项。饱经风雨:形容经历过很多艰苦生活的磨炼。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前者强调磨难,后者强调世事变迁,根据前文“历经劫难而不亡”,选用“饱经风雨”更符合语境,排除B、C两项。
答案 D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解析 B、C两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B、D两项,“一致”和“共识”连用会造成语意重复;B项,后一分句“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语序不当。
答案 A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案 ①分析对仗构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上联“掌灯”对应下联“开卷”,上联“清影立”对应下联“暗香流”。上下联音韵相协(上下联节奏点上平仄相对),尾字仄起平收。
②表达效果:上下联对仗工整,语言凝练,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与音乐美,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挑灯夜读乡土文化文章时的情态和由此而生的浓浓情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1分)
近期,《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全国143家顶级博物馆、美术馆方队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并通过主流媒体形成传播矩阵,让博物馆之声________。
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荧屏视听节目________。《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博物馆说》节目的重磅上线,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通过屏幕,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各地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人、见馆、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郑起的军号》,作为战争年代的珍贵________,蕴含着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中国美术馆藏方增先的中国画《粒粒皆辛苦》,表现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耳熟能详 层出不穷 蔚为大观 写照
B.深入人心 屡见不鲜 蔚然成风 见证
C.耳熟能详 屡见不鲜 蔚为大观 写照
D.深入人心 层出不穷 蔚然成风 见证
解析 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层出不穷:指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蔚然成风:也说蔚成风气,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见证: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写照:指对事物的描写刻画。
答案 D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B.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激起共鸣与共情。
C.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不仅为观众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D.一部部短视频,打开了一个个新空间,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为观众不仅带来艺术与审美享受,更引发共鸣与共情。
解析 “让文物走入当代生活,将人们拉回历史现场”两个分句语序不当;“不仅”关联词位置不当;“激起共鸣与共情”搭配不当。
答案 C
★11.排比具有“增文势”“广文义”的作用,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排比句进行简要分析。(5分)
答案 ①增文势:句式相对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②广文义:由人到馆,由中华文明到中国精神,逐层推进,文义渐广,更全面的概括出此
次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的现实意义。(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句表达效果,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句表达效果,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