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展开春天的桂林,多雨。烟雨中的山水最为迷人。
清晨,微风细雨中乘着一条小船游漓江,细雨落在身上,分不清是雨还是雾,空气清新如甘泉。青山如黛,江水如蓝。山都不高,也不陡峭,有的如小鹿,似碧螺,有的如蘑菇端坐在漓江之畔。山水青翠,令人神清气爽。想起诗人韩愈的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水边多凤尾竹,随着微风摇曳着身姿,在碧波中照影儿。江边停着一张竹排,竹排的一边蹲着渔翁,一口一口悠闲地抽烟,竹排的另一边蹲着两只褐色的鸬鹚,静静地望着江水发呆。渔翁将长竹竿伸向鸬鹚,它们就一头扎进清凌凌的江水里,不一会又游回来了,嘴里叼着一条小鱼,渔翁拿出一个竹篓,一手抓住它的脖子,它乖乖地将小鱼吐进竹篓里。鸬鹚神奇的本领,让孩子们看得出神。
乘着小船沿漓江顺流而下,孩子们每人手里一支水枪,忙着互相打水仗,笑声与水声也打成一片。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时候,我随父亲到梁河县城,满大街的人对我而言都是陌生的。虽然有很多新奇感,但我觉得除了父亲,县城是没有温度的。来来往往的人群,反而让我有了一丝丝的胆怯。我紧紧跟着父亲,甚至会拉着父亲的衣角。如果父亲离我有几步的距离,我便会用最快的速度赶上,生怕一不小心走丢了。
后来到县城上中学,认识了很多同学和老师,我逐渐熟悉了那个美丽的小城。那时,由于家庭生活极为困难,假期时,我会在学校周围的工地上打工,学会了砌砖和搅拌水泥,学会了割青草投放到鱼塘里喂鱼,学会了给房子补漏和在房顶上安全地行走……此外,我还在图书馆见到了很多未见过的书、报纸。
渐渐地,县城的每个角落都有了我的朋友;县城的每条街道、每幢重点建筑,郊外的每条小道、每条河流,都成为我心中的风景;在城市的早晨与傍晚、白天与黑夜、春夏与秋冬的相互依偎中,我听见了梦想之花轻轻绽放的声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古城仿佛一下子脱下了往日的喧嚣,着上了冬日的平静,人们也从以往的喧闹中恢复了宁静的生活。这种静美的境界,让古城拥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漫步小巷,心中油然生出回到古城昔日繁华岁月的幻觉。夜幕降临,古街点亮了稀疏的灯火,几家店在营业,而顾客实在是稀少,这几家小店只有几位食客,有滋有味地享用晚餐,透露出几许温馨的气息,似乎令人有回到家的感觉,但已不似从前般亲切。
古城南门外原有火神庙、孝义楼及阅苑第一楼,东门外有文昌宫、紫云宫、财神楼、太清宫、龙神祠及太平寺等建筑,如今却找不到踪影。现在只看到盐市口街将古城老街与新城区隔开,分为新旧对比鲜明的东西两部分。东边的东方广场是现代化商业街,呈现着时尚和繁华的景象。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有网友说: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是志愿者。1月20日以来,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17.7万个,参与疫情防控的注册志愿者达361万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1.16亿小时。事实上,除了注册志愿者,还有很多自发参与抗疫的无名英雄,他们向邻居伸出援手,在街道助人为乐,在本职工作之外做出贡献。即便是举手之劳同样值得点赞,他们的默默付出同样值得铭记。独行快,众行远。志愿者们身体力行,让爱心在行动中播撒,让正能量在传播中延续,吸引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春天早已到来,疫情终将过去,很多志愿者也将回到学校、工厂、企业。“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志愿服务的经历都将成为他们宝贵的人生财富,那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都将成为凝聚人心的融融暖意,那种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合力都将成为国家和社会勇毅前行的坚实支撑。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没有自然,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自然没有人类,就缺少了活力与灵秀。这些道理几乎人人都懂,可是行动时却难以落实。在保护生态、善待动物方面,我们做得确实很少。北京雨燕数量不断减少,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退无可退……很多时候是问题与灾难倒逼我们去反思,而不是我们主动去行动。北京雨燕的减少,亚洲象的肇事现象早已有之,或许我们也看到了,想过了,是否也行动了?
大自然中的生物早就呼吁:我们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可是很多人却听而不闻,可悲啊!保护自然,和谐共生,绝不能停留在嘴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长远打算,及早谋划,持续努力,方可不留遗憾。
5.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本质是学习。作家艺术家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走好立己铸己之路,离不开阅读;激发创意灵感、丰厚审美修养、锤炼艺术表达,奉献精湛精美之作,更离不开阅读。读理论,搞懂为谁创作、如何创作的根本道理,才能坚守人民立场,把稳创作方向。读经典,领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精神,才能厚植创造根基,展现中华文化神采。读历史,增强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才能树立大历史观,纳山河于笔端,汇百代于当下。读新作,感知新时代新征程大千气象,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把创造写到民族复兴、人民奋斗的史诗上。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投身创作实践,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学真知、悟真谛的不二法门。对于作家艺术家而言,阅读是“输入”,创作是“输出”,二者同根同源,互促互通。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讲,阅读的归宿是创作,阅读的成果是作品。只有紧扣创作这一中心任务,在生动的艺术实践中,把阅读书籍与阅读生活融通起来,把读懂典籍与读懂现实贯通起来,把理论知识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以阅读提升创作之力,以作品彰显阅读之效,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对偶。“青山如黛,江水如蓝”,句式对称,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②比喻。“黛”“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水的颜色;“如小鹿,似碧螺……如蘑菇”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的小巧精致和形态的多样。以上所用比喻均表达了喜爱之情。③拟人。“端坐”赋予山以人的动作,写出了山不高不陡的安稳姿态,富有意趣。
2.比喻、夸张。①将梦想比作花朵,将梦想的实现比作花朵的绽放,化抽象为具象。②“听见了梦想之花轻轻绽放的声音”,化无声为有声,夸张地写出梦想即将实现的喜悦。
3.运用拟人,将古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城从喧嚣到宁静的悄然变化,表现出作者对古城冬天的喜爱之情。
4.本句话用了比喻手法,把凝聚在一起的志愿者比喻成火,把回到各自位置上的志愿者比喻成星。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志愿者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又表明了志愿者数量之多,精神之耀眼。
5.①把大自然中的生物人格化,拉近了人类和大自然的距离(或“让人类认识到大自然也是人类的一部分”),更能让人类意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②使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6.①“纳”与“汇”,动词对动词;“山河”与“百代”,时间名词与空间名词相对;“于笔端”与“于当下”,介宾短语相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典雅端庄,突出了阅读历史的作用。
②“纳山河”与“汇百代”运用比拟,把山河,百代当作物品收纳汇集,增强了表达气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阅读历史的作用。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用专题训练修改病句: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用专题训练修改病句,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用专题训练补写恰当语句: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语用专题训练补写恰当语句,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语用专题训练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