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6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丽江市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如图是人体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B. 乙中pH的维持与其中的HCO3-和H2CO3等物质有关
C. 丙可以回收大量渗入组织液的血浆蛋白
D. 乙→甲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其中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
【详解】A、甲为组织液,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偏低,不会出现组织水肿,A错误;
B、乙为血浆,其中pH的维持与其中的HCO3-和H2CO3等物质有关,如NaHCO3是一种缓冲物质,其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维持在7.35~7.45,B正确;
C、丙为淋巴,其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丙可以通过淋巴回流回收渗入组织液的血浆蛋白,但不是大量,C错误;
D、乙血浆→甲组织液,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 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 CO2和吸入O2
C. 肾脏把代谢废物不断排出体外
D. 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中渗透压、pH、温度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
【详解】A、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可以储存或分解肝糖原,可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葡萄糖量,可维持内环境血糖的平衡,A不符合题意;
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可维持内环境O2与CO2的相对稳定,B不符合题意;
C、肾脏不断把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不符合题意;
D、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直接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D。
3. 人手被针刺后迅速缩回是一种反射活动。下列例子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 含羞草小叶被触碰后合起 B. 飞蛾从黑暗处扑向火堆
C. 狗看到骨头分泌唾液 D. 小曼看到老鼠发出尖叫声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详解】A、植物没有神经系统,A符合题意;
BCD、飞蛾从黑暗处扑向火堆、 狗看到骨头分泌唾液、 小曼看到老鼠发出尖叫声,均属于动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下列是缩手反射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为感受器,其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B. ②若受损,针刺指尖可能不能形成痛觉
C. ⑤为效应器,其由传出神经④的神经末梢构成
D. ③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题图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A、①是感受器,其在反射弧中的作用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且还能传导兴奋,A正确;
B、②为传入神经,若受损,针刺指尖可能不能形成痛觉,B正确;
C、⑤为效应器,其由传出神经④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C错误;
D、图示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因此③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中,D正确。
故选C。
5. 如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浓度高于正常组织液的溶液中,图甲的c点将降低
B. 图甲、乙、丙中发生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⑨
C. 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刻细胞膜外侧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
D. ce过程中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协助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浓度高于正常组织液的溶液中,产生动作电位时内流增多,图甲的c点将升高,A错误;
B、根据图甲、乙、丙中曲线形态及动作电位传导方向可知,图中发生内流的过程分别是a-c、①-③、⑥-⑧,B错误;
C、细胞膜外侧的浓度始终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
D、图甲中,ce段恢复静息电位过程中外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C。
6.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相应反射弧如下图1所示。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b是传入神经,d是传出神经
B. 图2中e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 图3中物质f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f与g的结合可能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b上面含有神经节,因此b表示传入神经,a表示感受器,c表示突触,d表示传出神经;
图2为突触的放大示意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图3表示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其中物质f表示神经递质,物质g表示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上面含有神经节,因此图1中b表示传入神经,d表示传出神经,A正确;
B、图2中e处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而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B错误;
C、图3中物质f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形成小泡)和线粒体(提供能量)有关,C正确;
D、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说明释放的神经递质f为兴奋性递质,f神经递质与g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使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D正确。
故选B。
7. 下列有关人脑的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
B. 在学习紧张时,多食富含磷脂的食物有利于加强记忆
C. 短时记忆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D. 长时记忆需要不断重复,与新突触的建立无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和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A正确;
B、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多食富含磷脂的食物有利于新突触的形成,有利于加强记忆,B正确;
C、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即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
D、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D。
8.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B. 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
C. 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D. 促胰液素不能经血液到胰腺
【答案】D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
【详解】A、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由于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胰腺也受促胰液素调节,A正确;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
C、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C正确;
D、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D错误。
故选D。
9. 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使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产生障碍而导致的疾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减小
B. 尿崩症患者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大
C. 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所致,则血浆中该激素的含量可为正常值
D. 若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的减少所致,则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来治疗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详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大,A错误;
B、尿崩症患者的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有障碍,常表现出多尿和多饮的症状,其尿液渗透压一般较小,B错误;
C、若尿崩症是由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障碍所致,则原因可能是受体细胞的问题,而不是该激素的产生异常,该激素在血浆中的含量可为正常值,C正确;
D、由题干可知,抗利尿激素是九肽激素,口服后被分解成氨基酸,不能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
故选C。
10. 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巨噬细胞参与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 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每个抗原受体只有1个抗原结合位点
C. 浆细胞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并将其消灭
D. 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抗体。
【详解】A、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错误;
B、成熟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每个抗原受体有1个或几个抗原结合位点,B错误;
C、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嵌有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只能产生抗体起作用,C错误;
D、每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只带有对应一种抗原的受体,因而体内存在多种T淋巴细胞,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疫苗可有效预防自身免疫病 B. 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
C. 有些疫苗可通过口服方式给药 D. 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详解】A、疫苗是接种后能激发人体免疫反应,从而抵抗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对自身免疫病无效,A错误;
B、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基因工程也可以生产疫苗,B正确;
C、有些疫苗可通过口服进入人体,如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C正确;
D、疫苗属于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D正确。
故选A。
12. 生态农业是一种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对植物秸秆的深度利用是其重要特点之一,如可利用秸秆作饲料、生产酒精或培育蘑菇等。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态农业变废物为资源,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B. 将秸秆作饲料喂养牲畜时,秸秆中的能量会全部流入牲畜体内
C. 在“植物→蘑菇→人”这条食物链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
D. 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益
【答案】A
【解析】
【分析】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生产者和消费者参与食物链的构成,食物链的起点为生产者。
3、在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消费者级别+1。
【详解】A、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A正确;
B、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将秸秆作饲料喂养牲畜时,秸秆中的能量不会全部流入牲畜体内,B错误;
C、蘑菇属于分解者,不能构成食物链,C错误;
D、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
故选A。
(2021·山东德州期末)
13.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土层
物种数
个体总数
0~5cm
11
79
5~10cm
4
50
10~15cm
3
13
A. 表中数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得出
B. 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和温度无关
C. 花坛0~5cm土层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最高
D. 土层中的小动物类群不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手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数量的多少。
【详解】A、表中的数据是个具体值,因此可推测,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中采用了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A错误;
B、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光和避高温的特性,据此可推测不同土层中小动物的分布与光照和温度有关,B错误;
C、由表中数据可知,花坛0~5cm土层中小动物物种数最多,丰富度最高,C正确;
D、任何生物群落中生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土层中的小动物类群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14. 高酒精度啤酒(酒精浓度≥7.5%vol)由于其高酒精度、高发酵度、低残糖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其酿造工艺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产啤酒用的发酵罐和大麦汁等原料都需要经过灭菌消毒
B. 多次分批补加葡萄糖可以减少发酵初期的高渗透压对酵母细胞代谢的影响
C. 主发酵过程中还原糖主要用于有氧呼吸,其产生的CO2会使pH下降
D. 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可以延长排气时间间隔
【答案】C
【解析】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时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增加很快,无氧时能分解糖类产生酒精,释放出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发酵产物中,极少数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详解】A、生产啤酒用的发酵罐和大麦汁等原料都需要经过灭菌消毒,防止原料自带的杂菌污染发酵,A正确;
B、多次分批补加葡萄糖可以减少发酵初期的高渗透压对酵母细胞代谢的影响,B正确;
C、主发酵过程中还原糖主要用于无氧呼吸产酒精,同时无氧呼吸也会产生CO2会使pH下降,C错误;
D、发酵过程中要适时往外排气,后发酵时期由于糖类物质不充足,产生的气体变少,可以延长排气时间间隔,D正确。
故选C。
15. 如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糖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慢
B. B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 C点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低于B点
D. C点时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某健康人早饭后的血糖变化情况,A点时,进食后由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血糖的含量增加,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降低;B点时,当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后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又增加,使血糖含量又有所提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C点时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因此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C点血糖浓度高于基础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而B点时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并且胰高血糖素分泌逐渐增加,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度较慢,A错误;
B、B点时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逐渐增加,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
C、C点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胰岛素浓度会高于B点,C错误;
D、由题图分析可知,C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D正确。
故选D。
16. 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某些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B. 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中的抗体进行非特异反应
C. 非特异性防卫也属于免疫能力的一部分
D. 第一、二道防线是长期进化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或固有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入侵都能作出相应的免疫应答。
【详解】A、皮肤、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
B、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故非特异性防卫也属于免疫能力的一部分,C正确;
D、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是长期进化形成的,D正确。
故选B。
17. 下列有关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不会受到各种冠状病毒的感染
B. 灭活的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C. 新冠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有望终止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
D. 与注射康复者血清相比,接种疫苗可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疫苗属于抗原。
【详解】A、人类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能力具有特异性,因此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仍会受到其他冠状病毒的感染,A错误;
B、灭活的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B正确;
C、新冠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而有望终止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C正确;
D、与注射康复者血清(血清中含有抗体)相比,接种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D正确。
故选A。
18. 某科研小组研究细胞分裂素(6BA)对拟南芥根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两株生理状态相同的拟南芥种植在含不同浓度6BA的培养基中进行实验
B. 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6BA,因变量是主根和侧根的长度及数量
C. 实验结果表明6BA对主根和侧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D. 6BA通过促进主根和侧根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来促进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当6-BA浓度为0μM时,主根和侧根长度为4cm,但随着浓度增加,主根和侧根的长度越来越短,说明这一浓度范围的6-BA对根生长的作用是抑制主根和侧根生长
【详解】A.根据两条曲线上的点对应的6-BA的浓度以及主根和侧根生长长度可知,该实验是设置了一系列不同6-BA浓度处理不同拟南芥,测得其主根和侧根生长的长度, A错误;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6-BA,因变量是主根和侧根的长度,没有统计数量,B错误;
C.根据图示,当6-BA浓度为0μM时,主根和侧根长度均为4cm,但随着浓度增加,主根和侧根的长度越来越短,说明这一浓度范围的6-BA对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C正确;
D.该实验无法得出6BA对主根和侧根是如何促进生长的机理,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9. 干细胞是一类未参与分化或未完全分化的细胞,分裂能力强。按照其来源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下列关于干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胚胎干细胞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 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小于造血干细胞
C.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就是利用了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D. 将带有遗传标记的胚胎干细胞植入早期胚胎,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可追寻胚胎发育中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
2、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3、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老年痴呆症、肝衰竭、新衰竭、成骨不良;④培育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详解】A、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A错误;
B、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小于造血干细胞,因此其全能性高于造血干细胞,B正确;
C、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就是利用了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C正确;
D、将带有遗传标记的胚胎干细胞植入早期胚胎,通过组织化学染色可追寻胚胎发育中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规律,D正确。
故选A。
20. 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不同的营养级,A-F代表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表示用于甲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B. 乙和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F)×100%
C. 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残骸和粪便中的能量
D. 甲、乙、丙中生物的个体数量逐级递减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乙、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是次级消费者),A是甲的同化量,B是乙的同化量,C是丙的同化量,D是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详解】A、B表示乙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用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用以呼吸作用,A错误;
B、由营养级乙流向丙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C/(B+F)×100%表示,B正确;
C、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残骸和丙粪便中的能量,C错误;
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如甲为树,乙为虫,D错误。
故选B。
21.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可以维持稳定和表达其遗传特性。下列关于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能否转录出mRNA
B. 可采用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和翻译
C. 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相应蛋白质
D. 抗虫、抗病检验用于确定转基因生物是否具备相关性状属于分子水平的检测
【答案】C
【解析】
【分析】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保存,A错误;
B、可采用PCR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B错误;
C、检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应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C正确;
D、抗虫、抗病检验用于确定转基因生物是否具备相关性状属于个体水平鉴定,D错误。
故选C。
22. 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武器是造价昂贵,却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
B. 生物武器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致命性
C. 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和带菌昆虫等散布
D. 生物武器一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与常规武器、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相比,成本造价低廉,容易获得;这些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和带菌昆虫等散布到敌方,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
【详解】A、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与常规武器、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相比,成本造价低廉,容易获得,A错误;
B、生物武器具有强大的传染性和致命性,可以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B正确;
C、这些生物武器可以直接或者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和带菌昆虫等散布到敌方,因而难于控制,C正确;
D、生物武器一旦使用,将对军队和平民造成大规模的杀伤后果,因此应该禁止生物武器的研究和使用,D正确。
故选A。
23.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其原理是在PCR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Taq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引物与探针均具特异性,与模板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
C. 若用cDNA作模板,上述技术也可检测某基因的转录水平
D. Taq酶催化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
【答案】D
【解析】
【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的原理是在PCR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Taq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的形成完全同步。
【详解】A、引物与探针均具特异性,与模板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题干中提出“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并且“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因此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B正确;
C、由于cDNA是以某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所以若用cDNA作模板,上述技术也可检测某基因的转录水平,C正确;
D、由图可知,Taq酶催化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D错误。
故选D。
24. 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顺序排列正确是
A. 卵裂→囊胚→桑椹胚→原肠胚
B. 受精卵→卵裂→囊胚→桑椹胚→原肠胚
C. 卵裂→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
D. 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
【答案】D
【解析】
【详解】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1)受精场所是母体的输卵管.(2)卵裂期: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 (3)桑椹胚: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4)囊 胚: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而滋养层将发育为胚胎的胎盘和胎膜.(5)原肠胚:有了三胚层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肠腔,故动物胚胎发育的顺序为:受精卵、卵裂 、桑椹胚、囊胚、原肠胚,所以D选项正确。.
25. 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体内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里说的“同种”是指“同一物种”。
B. 加拿大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给我国黄牛,可以成功生出荷斯坦奶牛
C. 同种动物之间的生理特征相近,进行胚胎移植易于成功
D. 胚胎移植之前一定要对受体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详解】A、这里说的“同种”是指“同一物种”,供体胚胎植入同一物种体内,能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A正确;
B、胚胎移植获得的后代性状类似供体,荷斯坦奶牛胚胎移植给我国黄牛,能生出荷斯坦奶牛,B正确;
C、同种物种生理构造相同,特征相似,易于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因而容易成功,C正确;
D、胚胎移植之前一定要对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D错误。
故选D。
26. 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的受精卵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获能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释放多种酶
②获能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释放的酶可溶解透明带、卵细胞膜
③卵子与精子结合前已完成减数分裂Ⅱ
④精子和卵子的细胞核经过相关生理过程,分别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
⑤精子触及卵细胞膜的瞬间,透明带迅速发生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的精子进入透明带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1、受精作用过程:a、顶体反应:精子释放顶体酶溶解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穿越放射冠;b、透明带反应:顶体酶可将透明带溶出孔道,精子穿入,在精子触及卵黄膜的瞬间阻止后来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c、卵细胞膜反应:精子外膜和卵黄膜融合,精子入卵后,卵黄膜会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的过程(它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d、精子尾部脱落,原有核膜破裂形成雄原核,同时卵子完成减二分裂,形成雌原核;e、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2、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详解】①精子与卵子接触,释放多种酶,以溶解卵细胞膜外的结构(如透明带等),①正确;
②获能精子与卵子相遇时释放的酶可溶解放射冠、透明带,②错误;
③卵子与精子结合前已完成减数分裂Ⅰ,③错误;
④受精过程中,精子的核变成雄原核、卵子的核成为雌原核,④正确;
⑤透明带反应是指当精子越过放射冠,进入透明带并接触卵细胞膜的瞬间,卵子发出指令,产生阻止后续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⑤正确。
故选C。
27. 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仅在体细胞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不转录。为研究B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获取能够在卵细胞中表达B基因的转基因植株。
注:启动子是指可在水稻卵细胞中启动转录的启动子;Luc基因表达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可能是B基因的启动子在卵细胞中无法启动转录
B. 可从水稻体细胞和精子中提取RNA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得B基因中编码蛋白的序列
C. 过程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卡那霉素以检测T-DNA是否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DNA上
D. 鉴定和筛选转基因植株时,可以检测加入荧光素的该植株卵细胞中是否发出荧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人工合成(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③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②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③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方法是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详解】A、启动子是与RNA聚合酶结合并能起始mRNA合成的序列,所以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能转录,可能是B基因的启动子在卵细胞中无法启动转录,A正确;
B、目的基因获取途径之一就是从cDNA文库中获得,B正确;
C、检测T-DNA是否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DNA上,应该用DNA分子杂交法,C错误;
D、由于基因表达载体上有Luc基因,其表达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所以在鉴定和筛选转基因植株时,可以检测加入荧光素的该植株卵细胞中是否发出荧光,D正确。
故选C。
28.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获得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B. 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
C. 高温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和芽孢
D. 培养时应把接种微生物的培养皿和未接种的培养皿一起培养,作为对照
【答案】B
【解析】
【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入侵;A正确;
B、划线分离是通过连续划线实现的,因而菌落在培养基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划线的最后区域可以得到的单菌落,B错误;
C、高温灭菌的目的是高温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C正确;
D、培养时应把接种微生物的培养皿和未接种的培养皿一起培养,作为对照,用于验证培养基是否合格,D正确。
故选B。
29. 微生物培养皿艺术是将微生物培养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以不同的微生物作“颜料”,固体培养基作“画板”,通过微生物培养创作艺术图形,可展示多姿多彩的微生物世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需要调整pH
B. 培养基灭菌后需冷却到50℃左右才能倒平板
C. 灼烧接种环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 使用后的培养基倒掉前应先进行灭菌处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制备培养基需要调整pH,以适于相应微生物生长,A正确;
B、倒平板的温度一般在50℃左右,温度过高会烫手,温度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B正确;
C、接种时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接种环经火焰灼烧后应冷却后挑取菌落,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C错误;
D、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使用后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D正确。
故选C。
30. 研究人员用三种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分别对某动物三种细胞中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输卵管细胞
未成熟红细胞
胰岛B细胞
卵清蛋白基因探针
有
无
无
β-珠蛋白基因探针
无
有
无
胰岛素基因探针
无
无
有
A. 不出现杂交带表明相应基因不表达
B. 三种探针中的核苷酸序列相同
C. 三种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D. 用上述探针分别检测三种细胞的DNA,实验结果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探针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DNA或RNA);基因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能从浩瀚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
【详解】A、不出现杂交带可说明相应的基因没有转录形成mRNA,即没有表达,A正确;
B、三种基因不同,因此三种探针的核苷酸序列也不相同,B错误;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三种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
D、三种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含有的DNA相同,用上述探针分别检测三种细胞的DNA,实验结果相同,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31. 下图①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②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①中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kJ。
(3)图②中C代表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103kJ/(m2·a),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捕食 ②. 3600 ③. 分解者 ④. 110 ⑤. 15.625%
【解析】
【分析】图①中共有5条食物链,北极狐占有第二、三2个营养级;图②中A是生产者,BD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详解】(1)图①中狼以雪兔为食,故雪兔和狼之间明显的捕食关系。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80×1/2÷20%÷10%80×1/8÷10%+8×(1-1/2-1/8)÷20%÷10%=3600kJ。
(3)图②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4)该生态系统中肉是动物从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0.25+0.05+5.1+2.1-5.0=2.5,植食动物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2.5+4+9+0.5-2=14,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 23+70+3+14=110(103kJ/m2•y)=1.1×105kJ/m2•y.肉食动物的总能量为2.1+5.1+0.05+0.25=7.5,但是 7.5个单位能量中有5个是外界输入的,所以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获得的能量是7.5-5=2.5,则植食动物的总能量为2.5+4+9+0.5=16,由于植食动物从外界输入了2个单位的能量,但已被同化,无需减去.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25%。
【点睛】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
32.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着大量的家畜,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回答以下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稳定性表现在___________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稳态,是因为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由于过度放牧,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草原严重沙漠化,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想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提高其稳定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控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也可以人为给予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如播种草籽等,保证草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即使该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其中各生物种群的数量仍然处于变动之中,这说明___________。
【答案】 ①. 结构和功能 ②. 负反馈调节 ③.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④. 合理控制放牧量 ⑤.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详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2)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可以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如控制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另一方面可以人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如在草原生态系统播种草籽等。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一成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点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33.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三种液体的名称为: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____(填“甲”“乙”或“丙”),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______(症状)。在甲中直接生活的细胞主要有______细胞和______细胞;乙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______。
(2)图中的B过程称作_______,其中的葡萄糖的运输有通道蛋白参与,但没有消耗能量,由此推断其运输方式为_____。
(3)③中_______(物质)对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
【答案】(1) ①. 淋巴液##淋巴 ②. 血浆 ③. 组织液 ④. 乙 ⑤. 组织水肿##水肿 ⑥. 淋巴 ⑦. 吞噬 ⑧. 无机盐、蛋白质 ⑨. Na+和Cl-
(2) ①. 重吸收 ②. 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3) ①. CO2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依次是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肾脏)和皮肤。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依次是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尿液,汗液。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依次是淋巴,血浆和组织液。A表示淋巴(叶)可转化为血浆,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图中的甲是单向箭头进出,表示淋巴液,且可进一步判断丙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三者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血浆;若A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分过多,引起组织水肿;甲是淋巴液,淋巴液中直接生活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乙是血浆,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小问2详解】
图中的过程B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其中的葡萄糖的运输有通道蛋白参与,但没有消耗能量,由此推断其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小问3详解】
III是呼吸系统,③中的二氧化碳对呼吸作用具有调节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4. 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我国已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下图是转基因抗盐马铃薯的培育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为获取抗盐基因,可以从碱蓬细胞研磨液中提取抗盐基因的_________来合成cDNA。
(2)上图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最好选用_________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不能使用Sma l切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抗盐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_______片段。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上的原因是________。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抗盐基因插入到马铃薯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从而使抗盐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_________________。
(4)从个体水平上检验转基因抗盐马铃薯是否培育成功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mRNA ②. EcoRⅠ和HindⅢ ③. SmaⅠ会破坏质粒的抗性基因和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 ④. DNA ⑤. T-DNA是可以转移的DNA ⑥. 稳定维持和表达 ⑦. 将转基因马铃薯幼苗栽种在盐碱地或较高浓度盐溶液中,观察是否能正常生长
【解析】
【详解】(1)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时可以利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
(2)图中质粒的标记基因为抗生素抗性基因,而SmaI的切割位点就在该基因和目的基因上,因此用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SmaI切割,则应该用EcoRⅠ和HindⅢ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和质粒。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3)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是可以转移的DNA,可以将目的基因带入马铃薯细胞,并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马铃薯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从而使抗盐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
(4)检验转基因抗盐马铃薯是否培育成功,从个体水平上来讲,可以将转基因马铃薯幼苗栽种在盐碱地或较高浓度盐溶液中,观察是否能正常生长。
35.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该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和语言功能、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也会受损。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A区域指的是________区,当该区被破坏将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区域指的是________区,当该区被破坏将______________。
(3)图中C区域指的是________区,当该区被破坏将_______________。
(4)图中D区域指的是_______区,当该区被破坏将_____________。
(5)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要想让感觉性记忆转化成一级记忆必须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W ②. 不能写字
(2) ①. S ②. 不能说话
(3) ①. H ②. 不能听懂话
(4) ①. V ②. 不能阅读/看懂文字
(5)复习/回忆/重复
【解析】
【分析】人脑的言语区包括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V区为视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受损伤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
【小问1详解】
图中A区域指的是W区,为书写性语言中枢,当该区被破坏将表现为不能写字,但患者能看懂、听懂,且能表达语言。
【小问2详解】
图中B区域指的是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当该区被破坏将表现为不能说话,但患者能看懂、听懂,且能书写。
【小问3详解】
图中C区域指的是H区,为听性语言中枢,当该区被破坏将表现为不能听懂话,但患者能看懂、能表达也能书写。
【小问4详解】
图中D区域指的是V区,为视性语言中枢,当该区被破坏将表现为不能阅读(或不能看懂文字),但患者能听懂、能表达也能书写。
【小问5详解】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要想让感觉性记忆转化成一级记忆必须要经过不断复习、回忆和重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对细胞核功能较为全面的阐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