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含答案第1页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含答案第2页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含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2节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作业含答案,共10页。
    第8章 第2节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基础练]
    1.(2022·河北霸州一模)下列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操作方法,选项中的方法没有出现在划线部分中的是(  )
    ①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箅渣取液
    ②经月而出蒸烤之……终乃得酒可饮
    ③海陆取卤,日晒火煎,煮海熬波,卤水成盐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解析:①箅渣取液,是设法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此操作应为过滤;②蒸烤后获得饮用酒,则此操作为蒸馏;③日晒火煎,卤水成盐,则此操作为蒸发结晶;上述操作中,涉及到过滤、蒸馏、结晶,没有涉及到吸附,故选A。
    答案:A
    2.(2022·湖南郴州一模)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文献记载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客中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其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香”的原因之一是美酒含有酯类物质
    B.《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涉及重结晶操作
    C.《抱朴子》中“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升华和凝华过程
    D.《本草经集注》记载“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涉及利用物理方法(焰色试验)鉴别钾盐
    解析:酒放置时间长,少量的乙醇被氧化为乙酸,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具有香味,所以产生香味主要是因为美酒含有酯类物质,A正确;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冬天温度低时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将得到的晶体再溶解于水中,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得到高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再降温,KNO3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制取KNO3方法就是重结晶法,B正确;根据题意,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即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发生化学反应,不是升华和凝华过程,C错误;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试验不同,钠元素焰色试验为黄色,钾元素焰色试验隔着钴玻璃为紫色,D正确。
    答案:C
    3.(2023·河南高三模拟)下列除去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Na2CO3(s)
    NaHCO3(s)
    将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
    B
    Na2O2(s)
    NaOH(s)
    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C
    CO2(g)
    HCl(g)
    通过盛有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D
    CH4(g)
    C2H4(g)
    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
    解析:将固体混合物加热至恒重后,杂质NaHCO3分解生成Na2CO3,达到除杂目的,故A正确;通入CO2气体后,Na2O2和NaOH都会反应,故B错误;CO2可以和Na2CO3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故C错误;C2H4(g)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CO2,又引入新杂质,故D错误。
    答案:A
    4.(2022·山东青岛二中高三模拟)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Fe2+、Al3+、Cl-、SO、CO、[Al(OH)4]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溶液可能显强碱性
    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Fe2+和Ba2+
    C.原溶液中存在NH、Fe2+、Cl-、SO
    D.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Al3+、K+
    解析:由实验流程可知,加入过量稀硫酸无明显变化,说明无碳酸根离子、钡离子和[Al(OH)4]-,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有亚铁离子存在且被氧化,沉淀A为硫酸钡,气体为NO;滤液X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气体为氨气,沉淀B为氢氧化铁沉淀,则溶液中含铵根离子、亚铁离子;滤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沉淀,先与氢氧根离子、钡离子反应,沉淀C为碳酸钡,不能说明存在铝离子;因为存在的离子浓度均为0.1 mol/L,结合电荷守恒可知,试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一定不含有铝离子、钾离子。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不可能显强碱性,故A错误;滤液X中不存在阳离子钡离子,故B错误;原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亚铁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故C正确;能确定原试液中一定不含有铝离子、钾离子,故D错误。
    答案:C
    5.(2022·辽宁东北育才学校高三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钾盐是K2CO3
    B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C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说明常温下
    Ksp(BaCO3)<Ksp(BaSO4)
    D
    Na[Al(OH)4]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二者水解相互促进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解析: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是CO2,能够与HCl反应产生CO2气体的钾盐可能是K2CO3,也可能是KHCO3,A错误;FeCl3、MgCl2都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MgO能够与酸性溶液中H+反应产生Mg2+,使溶液pH升高,Fe3+形成Fe(OH)3沉淀除去,从而达到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的目的,B正确;BaSO4难溶于水,但也有一定的溶解度,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少量BaSO4粉末,发生沉淀转化,形成少量BaCO3沉淀,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沉淀中含有BaCO3,只要满足Q(BaCO3)>Ksp(BaSO4),就可以形成BaCO3沉淀,实际上溶度积常数Ksp(BaCO3)>Ksp(BaSO4),C错误;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说明发生反应为:Na[Al(OH)4]+NaHCO3===Al(OH)3↓+Na2CO3+H2O,NaHCO3电离产生H+,起酸的作用,不能证明二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D错误。
    答案:B
    6.(2022·山西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阶段练习)氯化亚铜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不溶于稀盐酸和乙醇,见光易分解,暴露于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为绿色的Cu2(OH)3Cl。以CuCl2粗品(含Fe2+杂质)为原料制备CuCl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已知:在较高浓度的盐酸中,Fe3+能溶解于有机溶剂甲基异丁基甲酮中。
    A.“溶解”时加入的酸为浓盐酸
    B.“一系列操作”指抽滤、洗涤、干燥
    C.“萃取”时采用如图2所示方法进行振荡
    D.“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2H2O+2Cl-===2CuCl↓+SO+4H+
    解析:在较高浓度的盐酸中,Fe3+能溶解于有机溶剂甲基异丁基甲酮中,为了减少实验过程中杂质离子的影响,使用的酸应该为浓盐酸,A正确;CuCl2 (含少量Fe2+)粗品用盐酸溶解,加入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加入萃取剂除去杂质铁离子,然后用二氧化硫还原铜离子得到氯化亚铜,经过抽滤、洗涤、干燥的等系列操作获得CuCl晶体,B正确;“萃取”时为充分振荡,应该将分液漏斗倒转,两只手一只按住分液漏斗活塞,一只按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旋塞进行振荡,C错误;SO2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将Cu2+还原为Cu+,Cu+与Cl-结合形成CuCl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Cu2++SO2+2H2O+2Cl-===2CuCl↓+SO+4H+,D正确。
    答案:C
    7.(2022·济宁高三质检)以含钴废渣(主要成分CoO、Co2O3,还含有Al2O3、Zn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Co2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与流程相关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备“酸浸”所需的SO2
    B.用装置乙配制“酸浸”所需的1 mol·L-1 H2SO4溶液
    C.用装置丙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
    D.用装置丁灼烧CoCO3固体制Co2O3
    解析: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装置甲中没有酒精灯,无法反应制取SO2,故A错误;胶头滴管使用时应悬于容量瓶上方,不能伸入容量瓶内,会污染试剂,故B错误;用装置丙可以过滤“沉钴”所得悬浊液,且装置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灼烧CoCO3固体应用坩埚,不能在烧杯中灼烧固体,故D错误。
    答案:C
    [提升练]
    8.(2022·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亚铁氰化钾K4[Fe(CN)6]是一种黄色颜料。以含铁废水[主要成分为Fe2(SO4)3,含少量NiSO4、CuSO4等]为原料合成亚铁氰化钾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调pH”时选用的试剂X可以是铁和镍的氧化物
    B.“还原”后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是否被完全还原
    C.“反应”时Fe2+提供孤电子对给予CN-形成配位键
    D.“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CaCO3
    解析:含铁废水中含有Fe2(SO4)3及少量NiSO4,CuSO4等,向其中加入FeO或NiO,反应消耗溶液中的H+,调整溶液pH,弃去滤液,再向固体中同时加入H2SO4、Fe,H2SO4溶解Fe(OH)3生成Fe3+,Fe与溶液中Fe2(SO4)3反应产生FeSO4,然后加入NaCN、CaCl2,FeSO4与CaCl2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CaSO4,滤液最后得到K4[Fe(CN)6],说明反应器中还生成Na4[Fe(CN)6],根据元素守恒知还生成NaCl,向滤液中加入Na2CO3,得到更难溶的CaCO3,在转化过程中加入KCl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K4[Fe(CN)6],说明在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溶解度大的Na4[Fe(CN)6]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K4[Fe(CN)6]。由于以含铁废水[主要成分为Fe2(SO4)3,含少量NiSO4、CuSO4等]为原料,“调pH”时不能引入杂质元素,结合废水成分可知选用的试剂X可以是铁和镍的氧化物,A正确;Fe3+与KSCN作用使溶液变为红色,“还原”后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说明Fe3+被完全还原,据此检验Fe3+的存在,B正确;“反应”时Fe2+提供空轨道,与CN-形成配位键,C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滤渣Ⅱ”的主要成分是CaCO3,D正确。
    答案:C
    9.(2022·河北霸州模拟)(双选)在探究FeSO4和Cu(NO3)2的混合物中各组分含量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n=0.02
    B.原混合物中FeSO4和Cu(N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
    C.固体中有铁粉和铜粉,m=3.76
    D.反应②中铁粉过量,V=2 240
    解析:从溶液a能消耗Cl2看,加入硫酸时,Fe2+没有完全被HNO3氧化,则NO全部参加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Fe3++NO↑+2H2O,n(NO)=0.02 mol,则n(NO)=0.02 mol、n(Fe2+)=0.06 mol、n(H+)=0.08 mol,从而得出n[Cu(NO3)2]=0.01 mol、n(FeSO4)==0.1 mol;通入Cl2后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此时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0.06 mol=0.04 mol,n(Cl2)=0.02 mol;加入9 g铁粉,发生反应2Fe3++Fe===3Fe2+、Fe+Cu2+===Fe2++Cu、Fe+2H+===Fe2++H2↑,Fe3+共0.1 mol,需要消耗Fe 0.05 mol,Cu2+为0.01 mol,需消耗Fe 0.01 mol,剩余H+的物质的量为1.4 mol/L×0.1 L×2-0.08 mol=0.2 mol,需消耗Fe 0.1 mol,则共需消耗Fe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0.01 mol+0.1 mol=0.16 mol,剩余铁粉的质量的9 g-0.16 mol×56 g/mol=0.04 g,生成Cu的质量为0.01 mol×64 g/mol=0.64 g。
    由分析可知,①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n(Cl2)=0.02 mol,则n=0.02,A正确;原混合物中FeSO4和Cu(NO3)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 mol、0.01 mol,物质的量之比为0.1∶0.01=10∶1,B错误;固体中有铁粉0.04 g,铜粉0.64 g,则m=0.68,C错误;因为最终有铁粉剩余,所以反应②中铁粉过量,n(H+)余=0.2 mol,生成H2 0.1 mol,体积为2 240 mL,所以V=2 240,D正确。
    答案:BC
    10.(2022·河北玉田一模)(双选)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取少量某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再滴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原溶液一定含有I-
    C
    将氧化铁加入到足量的HI溶液中,充分溶解后,滴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下层显紫红色
    Fe3+氧化性强于I2
    D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气体X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解析:先加盐酸排除Ag+、CO、SO干扰,溶液中一定含有SO,A正确;实验只表明最终溶液中含有I2,但不一定是I-被氯水氧化所生成(可能原溶液中就有I2),B错误;氧化铁与HI 的离子反应为Fe2O3+6H++2I-===2Fe2++I2+3H2O,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知氧化性:Fe3+>I2,C正确;若气体X为NH3,NH3通入溶有SO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NH4)2SO3,(NH4)2SO3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也符合题意,故X也可能是碱性气体,D错误。
    答案:AC
    [综合练]
    11.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K+、Mg2+、Al3+、Fe2+、Ba2+、NO、SO、Cl-、I-、HCO,实验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
    试纸变为红色
    ②取少量该溶液,加入Cu片和浓硫酸,加热
    有无色气体产生,气体遇空气可以变成红棕色
    ③取少量该溶液,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取③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AgNO3溶液
    有稳定的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
    ⑤取少量该溶液,加入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判断:(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其他离子,应该补充的实验及对应欲检验离子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为无色透明溶液,则Fe2+不能大量存在。步骤①pH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HCO不能大量存在;步骤②说明有NO,在酸性条件下NO有强氧化性,因此具有还原性的I-不能大量存在;步骤③说明有SO,Ba2+不能大量存在;步骤④不能说明有Cl-,因为步骤③中引入了Cl-;步骤⑤说明有Mg2+和Al3+。
    答案:(1)NO、SO、Mg2+、Al3+ Fe2+、HCO、I-、Ba2+
    (2)3Cu+8H++2NO3Cu2++2NO↑+4H2O
    (3)K+的检验可以用焰色试验;Cl-的检验:向溶液中加足量的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再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溶解,可证明有Cl-存在
    12.(2022·甘肃武威高三模拟)碱式硫酸铁[Fe(OH)SO4]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Al(OH)3
    开始沉淀
    2.3
    7.5
    3.4
    完全沉淀
    3.2
    9.7
    4.4
    完成下列填空:
    (1)反应Ⅰ后的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阳离子有____________。
    (2)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将溶液的pH调节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3)在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硅酸盐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Ⅱ加入NaN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流程中“蒸发”要采用减压蒸发,相对于常压蒸发,减压蒸发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pH也不能过大或过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医药上常用硫酸亚铁与硫酸、硝酸的混合液反应制备碱式硫酸铁。根据我国质量标准,产品中不得含有Fe2+及NO。为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有Fe2+,应使用的试剂为________(选填序号)。
    A.氯水 B.KSCN溶液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解析:(1)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氧化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过量的铁把硫酸铁还原为硫酸亚铁,所以反应Ⅰ后的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阳离子有Fe2+、Al3+。
    (2)加入少量NaHCO3的目的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除去铝元素,根据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表,将溶液的pH调节在4.4≤pH<7.5范围内。
    (3)在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硅酸盐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4)反应Ⅱ加入NaNO2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NO===Fe3++NO↑+H2O 。
    (5)该流程中蒸发要采用减压蒸发,相对于常压蒸发,减压蒸发可防止温度过高,碱式硫酸铁分解或Fe3+水解程度过大。pH偏小时Fe3+水解程度低,pH偏大时Fe3+形成Fe(OH)3沉淀,所以溶液的pH也不能过大或过小。
    (6)氯水能氧化Fe2+,但现象不明显,A错误;KSCN溶液和Fe2+不反应,不能用KSCN溶液检验Fe2+,B错误;Fe3+与NaOH溶液反应干扰Fe2+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C错误;Fe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Fe2+,D正确。
    答案:(1)Fe2+、Al3+
    (2)4.4≤pH

    相关试卷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人教版(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9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人教版(含答案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28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28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35《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练35《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