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2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十三)①
杜甫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杜甫身在秦州,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吐蕃又夺取陇西,位于陇东的秦州便成为边塞之地,时刻受到吐蕃的威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传道”二字,说明诗人尚未到过东柯谷,诗中所写皆传说。
B. “深藏”二字既写明了东柯谷的地形特点,又能给人一种幽深静谧之感。
C. 颔联写谷中幽美宜人的景象,既有青藤覆盖的居所,又有穿沙映竹的流水。
D. 谷中的土地比较贫瘠,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但是能通过种瓜来维持生计。
16. 宋代赵次公评价此诗时说:“意以东柯谷为桃源。”请结合赵次公的评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咏史八首 (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②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 指汉代的金日磾和张汤家族。自汉武帝到汉平帝, 金家七代为内侍, 张汤家自汉 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六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蹑”“沉”两个字有力地凸显了“世胄”和“英俊”截然不 同的处境。
B.中间四句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 现象由来已久。
C.最后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引用金日磾、张汤、冯唐的典故,内容由个别而至一般,并 照应题目。
D.这首咏史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代史实来抒发诗人对晋朝现实的感慨,具有很强的 现实针对性。
16.诗歌开头四句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它们的共同之处。 (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①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②。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出翰林后在长安作。②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
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郭将军少年武威事迹,后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护卫皇帝的重任。
B.颔联写对郭将军的赞美,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受到礼遇时的满足。
C.颈联通过郭将军对家中爱子吹笛、美人起舞景象的回忆,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
D.全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
16.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郭将军形象?主要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6分)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6.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立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B.颔联叙写了昔日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反衬出诗人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峡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D.“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
16.“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江西省赣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书愤(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①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陇头吟②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③。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④,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②陇头吟:乐府旧题。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③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④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书愤(其一)》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处家中的情形。
B.《书愤(其一)》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颓然又生机盎然的氛围。
C.《陇头吟》一、二两句,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星象,表现他渴望建立边功的壮志豪情。
D.《陇头吟》把长安少年成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些不同的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16. 两首诗都使用到了“苏武”的典故,但作者对典故的剪裁和所抒发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不同在哪里。
古代诗歌阅读
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州杂诗(其十三)①
杜甫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注】①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杜甫身在秦州,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吐蕃又夺取陇西,位于陇东的秦州便成为边塞之地,时刻受到吐蕃的威胁。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传道”二字,说明诗人尚未到过东柯谷,诗中所写皆传说。
B. “深藏”二字既写明了东柯谷的地形特点,又能给人一种幽深静谧之感。
C. 颔联写谷中幽美宜人的景象,既有青藤覆盖的居所,又有穿沙映竹的流水。
D. 谷中的土地比较贫瘠,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但是能通过种瓜来维持生计。
16. 宋代赵次公评价此诗时说:“意以东柯谷为桃源。”请结合赵次公的评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
【答案】15. D 16. 尾联借用渔人入桃花源的典故,意思是叮嘱船夫接近东柯谷时要及时告知,只恐怕错过观赏那里的桃花。表达了诗人对东柯谷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暗含在谷中避世隐居的想法。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不能进行农业生产”错,“翻宜粟”意思是,反倒适宜种粟,说明谷中能够进行农业生产。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意思是一路上叮嘱船夫近则相告,唯恐错过了那世外桃花。尾联用典,“桃花源”典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个虚构的与世隔绝的乐土,其中的居民,关系和乐,民风淳朴,生活安定、富裕,更兼环境优美,极为后人所欣赏留恋。而在本诗中,诗人于前三联先写东柯谷的位置与人家,再写自然景致,最后写出产,抓住了东柯谷的风物特点,把这个地方描绘得俨如一幅优美迷人的山水画。杜甫把听到的东柯谷比作桃花源,唯恐失掉这个理想所在,急切盼望住在那里,可见诗人对这个地方是非常向往的。
江西省萍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5-16 题。
咏史八首 (其二)
(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①藉旧业,七叶②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金张: 指汉代的金日磾和张汤家族。自汉武帝到汉平帝, 金家七代为内侍, 张汤家自汉 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七叶:七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五、六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蹑”“沉”两个字有力地凸显了“世胄”和“英俊”截然不 同的处境。
B.中间四句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 现象由来已久。
C.最后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引用金日磾、张汤、冯唐的典故,内容由个别而至一般,并 照应题目。
D.这首咏史诗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汉代史实来抒发诗人对晋朝现实的感慨,具有很强的 现实针对性。
16.诗歌开头四句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它们的共同之处。 (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C(“由个别而至一般”错,应为“由一般而至个别”。)
16.①两首诗的开头都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鲍诗中以“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左诗中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都用自然现象兴起社会现象的不平,为下文的正面评说蓄势。②两首诗开头都隐喻了封建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从表面看都是写自然景象,实际上都是借此隐喻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公,抒发了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的愤懑不满,表明自己有才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每点3分)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郭将军①
李白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②。
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
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
【注】①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出翰林后在长安作。②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
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郭将军少年武威事迹,后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护卫皇帝的重任。
B.颔联写对郭将军的赞美,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受到礼遇时的满足。
C.颈联通过郭将军对家中爱子吹笛、美人起舞景象的回忆,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
D.全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
16.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郭将军形象?主要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6分)
15.C.“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错误。颈联“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意思是在家中看着玉树临风的儿子吹着玉笛,看着姬妾对着月亮翩翩起舞。应是通过郭将军家中这些美好的景象,写出郭将军家庭生活的美满。
16.①塑造了一位功高得宠、生活惬意、潇洒豪放,先得宠后失意的将军形象;②主要使用反衬(对比)手法,前六句层层铺垫,用铺叙的手法从各个角度层层渲染表现郭将军的志得意满,功高得宠,生活美满顺利;③紧接着笔锋一转,以前面的得意反衬如今的失意,失意的悲哀更深,也表现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6.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5.C 16.①诗歌的后两联抒发诗人漂泊在外,既悲又喜的思归之情。②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③但悲情中也有乐笔,诗人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立春①
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②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③,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①本诗为杜甫困居夔州时所做,当时国家局势仍动荡不安。古代立春有做“春盘”的习俗: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②两京:指唐代的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③行白玉:行,赐予。古代立春前皇帝会向大臣赐春盘。④那:通“挪”,移动。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看着眼前的“春盘”,忽然想起往年长安、洛阳立春时节的美好情景。
B.颔联叙写了昔日京城里庆祝立春的热闹,反衬出诗人眼前客居他乡的冷清。
C.颈联视线又回到现实,诗人看着巫峡中那滚滚而来的冰冷江水,悲愁满怀。
D.“呼儿觅纸一题诗”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悲苦处境。
16.“杜陵远客不胜悲”,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悲伤的原因。
15.B 16.①因国家的处境而悲伤。以往立春时,两京热闹美好,时过境迁,国家动荡不安,让诗人悲伤不已。
②因自己的处境和前途而悲伤。自己历经战乱,漂泊他乡,“此身未知归定处”,自己萍踪难定,前途渺茫,这也让诗人感到真切的悲苦。
江西省赣州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书愤(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①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陇头吟②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③。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④,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①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②陇头吟:乐府旧题。陇头,指陇山一带,大致在今陕西陇县到甘肃清水县一带。③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星主征战。④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书愤(其一)》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处家中的情形。
B.《书愤(其一)》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颓然又生机盎然的氛围。
C.《陇头吟》一、二两句,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星象,表现他渴望建立边功的壮志豪情。
D.《陇头吟》把长安少年成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这些不同的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16. 两首诗都使用到了“苏武”的典故,但作者对典故的剪裁和所抒发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不同在哪里。
15~16.【答案】B、
【解析】(1)B.颈联中,上林苑是汉时旧苑,洛阳宫则是唐代宫殿,这里只是作者的一种想象,故此处应为虚写。
故选B。
(2)《书愤》(其一)颔联运用苏武被困于大窖,匈奴不给饮食,苏武啮雪餐毡的典故,表现了苏武的忠贞不屈,诗人借用苏武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的耿耿孤忠。
《陇头吟》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
答案:
(1)B
(2)
译文:
(一)
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
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
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二)
长城少年是仗义轻生的侠客,夜里登上戍楼看太白的兵气。陇山上的明月高高照临边关,陇关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关西地区来的老将不胜悲愁,驻马倾听笛声不禁老泪横流。
身经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战斗,部下偏将都被封为万户之侯。
苏武归汉后只被拜为典属国,节上旄头徒然落尽北海西头。
赏析:
(一)
本诗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二)
此诗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三种类型的人物,以及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三种边塞生活场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艰苦的边塞生活,表现了老将功高而得不到封赏的悲愤之情。全诗基调悲怆郁愤,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理解诗歌的方法: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书愤(其一)》
《陇头吟》
对典故的剪裁
苏武被困于大窖,匈奴不给饮食,苏武啮雪餐毡,忠贞不屈。
苏武被扣匈奴多年,节旄落尽,最终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的小官。
抒发的感情
借苏武对国家的忠心不泯,表达自己对国家的耿耿孤忠。
同情关西老将,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来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抒发了悲怆愤懑之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