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食物链(网)的构建学案(不定项)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食物链(网)的构建学案(不定项)第1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食物链(网)的构建学案(不定项)第2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食物链(网)的构建学案(不定项)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食物链(网)的构建学案(不定项)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食物链(网)的构建学案(不定项),共7页。
    

    (十七) 食物链(网)的构建

    1.依据捕食关系曲线构建食物链(网)(如图1所示)。
    根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后上升后下降者为捕食者,可以确定如图中食物链为C→B→A。

    图1
    2.依据所同化能量的多少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且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值大者为被捕食者,少者为捕食者。若两种生物的能量值相差不大,不足以构成10%~20%的比例关系,则两者很可能属于同一营养级。由此可以确定图2中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图3中食物网为甲→(乙,丙)→丁;表中的食物链为B→D→A→C。

    图2 图3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有机物)
    15.9
    870.7
    1.9
    141.0
    3.依据生物体内富集物的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体内相关富集物(如农药、重金属)的浓度越高,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体内富集物浓度相差不大的两种生物很可能属于同一营养级。
    由此可以确定下表中的食物网为A→(C,E)→B→D。
    生物种类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7
    7
    0.51
    68
    0.39
    4.依据提供的食物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依据捕食关系由低营养级→高营养级直接绘图,可得到如图所示食物网。

    5.根据物质循环图解构建食物链(网)。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D→A。


    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乙、丙、丁、戊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戊与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该食物网由3条食物链组成
    C.从图中可以看出,戊占有三个营养级
    D.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解析 戊与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无竞争关系,A项错误;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3条:甲→丁→戊;甲→乙→丙→戊;甲→乙→丁→戊,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戊占有两个营养级,C项错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生物群落,图中缺少分解者,D项错误。
    答案 B
    2.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16.74
    70
    930
    69.5
    1.674
    体内贮存的能量
    4.54
    15.8
    229
    20
    0.4
    呼吸消耗的能量
    12.2
    54.2
    701
    49.5
    1.274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解析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由同化量的多少看,表中的丙同化量最大,应为生产者,A项正确;乙和丁同化固定的能量基本相同,应该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该食物网中存在两条食物链,B项正确;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甲可通过捕食丁获得能量,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项正确;乙和丁均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 kJ/(m2·a),丙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 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项错误。
    答案 D
    3.(不定项)某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且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各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含量如表所示:
    种群





    重金属含量
    (微克/公斤·
    鲜重)
    0.002 7
    0.002 5
    0.026
    0.025
    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五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网)最可能为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的所有生物个体统称为一个生物群落
    C.在甲、乙、丙、丁、戊生物种群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CO2
    D.据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的甲与乙、丙与丁分别处于同一营养级
    解析 通过图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甲与乙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丙与丁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重金属含量越多,因此营养级最低的为甲、乙,营养级最高的为戊,食物网为,A项错误;甲、乙、丙、丁、戊只代表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不能称为一个群落,B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项错误;通过图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甲与乙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丙与丁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相同,处于同一营养级,D项正确。
    答案 ABC
    4.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蚱蜢属于    消费者。
    (2)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    ,占第    营养级。
    (3)蛇和鹰的关系是                    。
    (4)给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乙,图中B为    。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它们体内的放射性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    (填“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5)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    ,青蛙的数量     。
    解析 (1)图甲中共有4条食物链,蚱蜢处于第二营养级,属于初级消费者。(2)鹰同时占第四、五两个营养级,其他生物都只有一个营养级。(3)蛇和鹰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两种。(4)因蚱蜢所处的营养级低于青蛙,故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出现的时间应落后于蚱蜢。鹰和蛇所处的营养级高于蚱蜢和青蛙,因此放射性强度达到峰值时应高于蚱蜢和青蛙。(5)蛇数量大量减少,但蚱蜢和蟋蟀的数量不变,故青蛙数量基本不变,但蛇减少后,由青蛙流向鹰的能量增加,因此鹰的数量增加。
    答案 (1)4 初级 (2)鹰 四、五 (3)捕食和种间竞争 (4)青蛙 高于 (5)增加 基本不变

    相关学案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病毒全盘点学案(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病毒全盘点学案(不定项),共12页。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对比实验学案(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对比实验学案(不定项),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正确写出实验目的,准确写出实验原理,规范写出实验假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学案(不定项):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素养课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学案(不定项),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探究基因位于X,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