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总复习课件(75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1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件部编版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3课把握世界的规律第3课时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部编版必修4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12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阶段综合素养升华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件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各具特色的国家第1课国体与政体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件 1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1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定方向高屋建瓴,夯基础•考点精讲,民事法律关系,民法的基本原则,提素能•考向探究,考题点睛,答案B,姓名肖像受保护,活思维•热点议题,信息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价值引领]提高法治素养,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责任。[速记卡片]1对关系:权利与义务。2种民事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3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6大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8项人身权利: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核心考点一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名师点拨 ①并非所有的自然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成三类,某一具体自然人,在特定阶段只能是其中一种。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②客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③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而这通常是对等的关系,往往一方的权利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是另一方的权利。
名师点拨 基本原则不等于全部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旨在确保社会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易错易混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所有关系。( × )提示: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并不是所有关系。2. 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 )3.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德治。( × )提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有主次之分。
4. 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道德、绿色等基本原则。( × )提示: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
考向一 民事法律关系【典例1】 (2021浙江6月卷)一天傍晚,小明(12周岁)将宠物狗牵出来玩,途经小区公园时,放开了牵引绳,狗在奔跑中将散步的七旬老人张某绊倒,导致张某身体多处骨折,入院治疗一个多月,由此双方产生纠纷。本案中( )①张某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受到侵犯 ②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 ③张某有权请求小明的父母支付医疗费护理费 ④小明无需承担责任,小明的父母应承担补偿责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变式1】 王某7周岁的儿子在家里玩打火机引发火灾,消防人员接警后迅速赶来。因李某的私家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消防车无法顺利进入火灾现场,导致王某的财产损失扩大。本案中,应对王某的财产损失承担民事责任的是( )①王某的儿子 ②物业公司和消防部门 ③王某 ④李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我国法律规定,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在未成年子女给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本案中王某应对其7周岁儿子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③符合题意,①排除;李某违反与小区物业有关停车的约定,将私家车停在小区消防通道,致使消防车无法顺利进入火灾现场,导致王某的财产损失扩大,因而李某也应承担民事责任,④符合题意,②排除。
考向二 民法的基本原则【典例2】 商品房预售合同在本质上是一种附期限的买卖合同,在预购人未取得房屋所有权之前,开发商未经预购人同意,擅自将同一商品房与第三人签订销售合同( )A.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构成侵权B.违背了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属于滥用权利C.违背了诚信原则,也是违约行为,应承担责任D.侵犯了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利益,应当停止侵害答案:C解析: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信等原则,要尊重法律规定,本案中开发商的行为违背了诚信原则,同时也是违约行为,A项错误,C项正确;本题未涉及强迫他人,也不存在等价有偿的交易行为以及“相邻关系”,排除B、D两项。
【变式2】 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表明在国家治理中( )①法律和道德可以协同规范民事主体活动 ②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引导和支持道德践行 ③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持 ④道德法治化是树立良好风尚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道德与法律均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手段,二者可以协同发挥作用,①符合题意;“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一法律规定,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警示他人要遵守公序良俗,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体现出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来引导和支持道德践行,②正确,③错误;道德需不需要法治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根本途径”说法错误,排除④。
核心考点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1.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1)重要性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
(2)法律责任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3.名誉隐私不可侵(1)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和荣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2)隐私是自然人对于私生活中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秘密活动、私密信息。法律保护个人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拓展总结 人身权的判断方法
易错易混1. 自然人自出生时起就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 )提示: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则因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2.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 )3. 人格尊严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身自由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 )提示: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4.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都享有姓名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 )提示:姓名权是自然人的权利,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的是名称权。
考向一 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典例1】 张某因病住院,医生手术时误将一肾脏摘除。张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医院赔偿治疗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法院审理期间,张某因术后感染医治无效死亡。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医院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生命权 ②张某作为自然人去世后,医院可以不必赔偿治疗费 ③医院并未对张某构成精神损害,不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④张某的配偶、父母和子女有权另行起诉,请求医院赔偿自己的精神损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
解析:医院手术时误将张某一肾脏摘除,且张某因术后感染医治无效死亡,故张某死亡与医院手术失误构成因果关系,医院相继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与生命权,①正确;张某已经去世,其作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终止,但其亲属享有医疗赔偿请求权,②错误,④正确;精神损害抚慰金是针对受害人死亡导致亲属精神伤害而采取的补偿措施,③错误。
【变式1】 某小学附近有一家工厂,该工厂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废气。一遇到刮风天气,整个小学都笼罩在该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师生们因此常常感到头晕。该校在与此工厂交涉无果后,向人民法院起诉该工厂。该工厂( )①侵犯了该校师生的健康权 ②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③侵犯了该校的财产权 ④侵犯了该校的名誉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整个小学都笼罩在该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师生们因此常常感到头晕,可见,该工厂侵犯了该校师生的健康权,应停止侵害,赔偿损失,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姓名权、肖像权【典例2】 李某和张某系同班同学,均为7岁。因张某长得矮胖,李某在张某的照片上写上“肉丸子”字样,嘲笑张某。张某发怒,打破了李某的鼻子。本案中( )A.张某侵犯了李某的健康权,他必须承担侵权责任B.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姓名权,他无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C.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他必须承担相应民事责任D.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其监护人需承担民事责任答案:D
解析:对于人格的社会评价,在法律上被称为名誉。因张某长得矮胖,李某在张某的照片上写上“肉丸子”字样,嘲笑张某,李某侵犯了张某的名誉权;张某发怒,打破了李某的鼻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和健康权。因上述两人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故他们的监护人都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排除。
方法技巧 “三步法”解答关于维护人身权利的试题
【变式2】 王某收到快递后将包装盒随手置于门口。路过的李某趁机捡回该包装盒并窃取了包装盒上王某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在网上出售。此后,王某每天要接到若干骚扰电话,给王某的个人和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造成精神抑郁症。对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李某盗用了王某的姓名 ②李某侵犯了王某的隐私权 ③王某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④本案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侵权行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材料未涉及侵犯姓名权,①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本案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而非侵权行为。
考向三 名誉权、隐私权【典例3】 (2021浙江1月卷)某小区业主吴亮与该小区宠物店老板赵勇因服务问题发生几次争执后,多次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布信息指责赵勇,使用“欺骗客户”“装疯卖傻”“人格分裂”等言辞,并用赵勇的照片作配图。这对赵勇及宠物店经营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如果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有真实成分,则并无不当 ②吴亮在小区业主微信群中发表的言论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 ③吴亮使用照片作配图的行为侵犯了赵勇的隐私权 ④赵勇有权要求吴亮在小区范围内消除给其带来的不良影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解析:吴亮的行为侵犯了赵勇的名誉权,是侵权行为,①错误,②正确;吴亮使用照片作配图,对赵勇进行人身攻击,侵犯了赵勇的肖像权而非隐私权,③错误;面对吴亮的侵权行为,赵勇有权要求吴亮赔礼道歉,消除影响,④正确。
【变式3】 (2022辽宁卷)小曹在打印硕士毕业论文时遗落U盘,其同班同学小孙发现后,将U盘中小曹的搞怪视频上传到校内网论坛,引发学生围观,评论不乏挖苦调侃,导致小曹抑郁。学校知道后立即删除帖子并对小孙进行批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小孙侵害了小曹的隐私权,但未侵害其身体权 ②小孙父母应对小孙侵权行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③责任承担可以采取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方式 ④若小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
解析:题干中小孙侵害了小曹的隐私权,责任承担可以采取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方式,①③正确;小孙致人损害时年满18周岁,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②错误;若小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④错误。
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情境一 ①21岁的张某在镇上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 5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上租了一间房。2022年8月,②张某欲花1 300元从李某处购买一部某品牌手机,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反对,但张某还是坚持买了。同年9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张某的父亲找到李某,主张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拿回手机并返还钱款。 情境二 ③小学生童童(7岁)偷偷用压岁钱到某商店以④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游戏机。童童的父亲知道后到该商店要求退货,结果遭到售货员的拒绝,于是童童的父亲将该商店告上了人民法院。
议题设计1.情境一中张某不顾父母反对从李某处购买某品牌手机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分析张某在购买手机的活动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能力)提示:①是合法且有效的。根据材料可知,张某为21岁(已满18周岁)的自然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经济活动不需要父母的监护,该购买行为是有效的。②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民事主体是张某和李某;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双方买卖的客体——手机;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张某与李某之间关于提供手机和支付钱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课堂互动·议题探究,随堂检测·课时达标,相一致,法治与德治,法律和道德,民事活动,公序良俗,节约资源,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易错易混辨一辨,旁栏边角想一想,解析民法基本原则,情境探究,疑难突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授课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堂训练,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