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西百色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3年春季学期百色市普通高中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二生物
一、选择题:
1. 一块农田中有大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这些生物中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
A. 田鼠和大豆 B. 大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C. 大豆和杂草 D. 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详解】A、田鼠取食大豆,两者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
B、大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大豆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根瘤菌为大豆提供氮素,B错误;
C、大豆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地上部分争夺光照,地下部分争夺水和无机盐,C错误;
D、细菌和其细胞中的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噬菌体利用宿主细胞内原料、能量和酶进行繁殖,D正确。
故选D。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成正比
B. 种群的年龄结构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 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D. 种群密度能很好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情况下,种群密度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成正比,A错误;
B、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的密度,C正确;
D、种群密度能很好地反映种群数量的情况,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故选C。
3. 我国北方某地区实施退耕还林三年后,对该地区蜘蛛类群的研究表明,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B. 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C. 部分农田蜘蛛消失说明退耕还林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 蜘蛛类群的变化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
【详解】A、退耕农田还存在土壤等基本条件,因此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A正确;
B、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
C、退耕还林后,该处的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演替过程中,个别原有的物种可能消失(部分农田蜘蛛消失),但群落总体朝着物种增多(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错误;
D、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该地区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但原来分布于农田的蜘蛛种类部分消失了,说明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是动态变化的,D正确。
故选C。
4. 红树林是海岸的一道靓丽风景,可防风护堤,也可为各种鱼类、鸟类等动物提供栖息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B. “植物→鱼→水鸟”这条食物链中,鱼属于次级消费者
C. 红树林的防风护堤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采取治污减排等措施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不利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潜在价值是指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2、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详解】A、一般而言,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相对复杂,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植物→鱼→水鸟”这条食物链中,鱼是初级消费者,B错误;
C、红树林对海岸生态环境的防护作用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
D、采取退塘还林、治污减排等措施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对于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有利的,D错误。
故选A。
5. 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他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B. 黄鼬释放的臭气是一种物理信息
C. 释放臭气不利于黄鼬躲避天敌捕食
D. 黄鼬释放的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D
【解析】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AB、黄鼬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有利于躲避天敌的捕食,这种气味信息不仅对黄鼬有利,对于鼠类的进化也有利,AB错误;
CD、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有利于黄鼬躲避天敌的捕食,同时说明臭气作为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量和物质均可循环利用
B. 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
C.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不可分割,同时进行
D.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群落内部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等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详解】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但不能循环利用;物质可以循环利用,A错误;
B、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置的,B错误;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和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D错误。
故选C。
7. 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一种食用真菌)的工程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菇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该农业模式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C. 该农业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1、立体农业方法是一种以生物生存、生长特性和生态学为科学依据而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多维农业经营方法。
2、立体农业具有四大特点:①多层次性,实行农牧渔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挥群体优势;②充分利用阳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投入少,产出高;③保护环境,消除污染;④有利于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种效益同步增长。
【详解】A、草菇是一种食用真菌,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正确;
B、该农业模式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错误;
C、草菇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为果树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促进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因此该农业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
故选B。
8. 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
B. 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
C. 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CO2
D. 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曲霉
【答案】B
【解析】
【分析】米酒的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原理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馒头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原理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
泡菜的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原理时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无氧环境。
【详解】A、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在密封也就是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A错误;
B、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松软多孔,B正确;
C、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D错误。
故选B。
9. 利用菠萝蜜制作果醋的大致流程为:先在灭菌的果肉匀浆中接种酵母菌,发酵6天后,再接入活化的醋酸杆菌,发酵5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入醋酸杆菌后,应适当降低发酵温度
B. 乙醇既是醋酸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
C. 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均以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 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发酵过程中控制通气的情况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原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详解】A、酵母菌适宜温度是18~30℃,醋酸杆菌最适温度为30~35℃,接入醋酸杆菌后,应适当升高发酵温度,A错误;
B、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同时乙醇还可以抑制杂菌繁殖,所以乙醇既是醋酸发酵的底物,又可以抑制杂菌繁殖,B正确;
C、酵母菌一般以出芽的方式繁殖,醋酸杆菌(原核生物)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而且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特有的增殖方式,C错误;
D、酵母菌发酵过程中先通气使其大量繁殖,再密闭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杆菌为好氧菌,需持续通气,D错误。
故选B。
10. 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和胶原蛋白酶处理
B. 可用灭活病毒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C. 步骤③和④分别叫做再分化和脱分化
D. 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是指将来源不同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
据图分析:①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壁;②再生出细胞壁;③脱分化;④再分化。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步骤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错误;
B、可用PEG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灭活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B错误;
C、结合流程图可知,步骤③和④分别叫做脱分化和再分化,C错误;
D、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D正确。
故选D。
11. 病毒感染果蔬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果蔬产量和品质退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出脱毒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茎尖细胞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胞间连丝不发达
B. 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
C. 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可用酒精或高温消毒
D. 脱毒苗培育过程不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病毒感染果蔬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所以植株茎尖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胞间连丝不发达,A正确;
B、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为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获取的植株茎尖切段不可高温消毒,否则会使其失去活性,C错误;
D、脱毒苗培育过程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需要添加植物激素,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工程操作需要使用三种工具酶
B. 基因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C. DNA连接酶主要作用于DNA中的氢键
D.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培育转基因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1、重组DNA技术的基本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断开。(2)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磷酸二酯键。(3)载体: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其他载体有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2、基因工程:(1)水平:DNA分子水平。(2)应用:转基因抗虫植物、转基因抗病植物、提高动物的生长速率和改善畜产品的品质等。
【详解】A、基因工程操作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A错误;
B、基因工程又叫重组DNA技术,其操作水平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B错误;
C、DNA连接酶主要作用于DNA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
D、基因工程技术可培育转基因抗虫植物、转基因抗病植物和转基因动物,D正确。
故选D。
13. 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工程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B. 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直接进行操作
C. 蛋白质工程可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
D. 蛋白质工程可应用于药物研发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改造或合成基因,来改造现有蛋白质,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科技工程。
【详解】A、蛋白质工程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A正确;
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直接进行操作,进而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B错误;
C、基因工程合成的是天然蛋白质,蛋白质工程合成的可以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C正确;
D、蛋白质工程可应用于药物研发,D正确。
故选B。
14. 如图为某种质粒表达载体的示意图,其中P为启动子,T为终止子,ori为复制原点。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 序列,它含有RNA 聚合酶特异性结合和转录起始所需的保守序列,多数位于结构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启动子本身不被转录。但有一些启动子(如tRNA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这些DNA序列可以被转录。启动子的特性最初是通过能增加或降低基因转录速率的突变而鉴定的。启动子一般位于转录起始位点的上游。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复制原点是在基因组上复制起始的一段序列。
【详解】A、质粒表达载体的示意图中的A点表示质粒载体中的筛选标签,目的基因应插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才能被翻译出来,A错误;
B、质粒表达载体的示意图中的B点为复制原点,目的基因应插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B错误;
C、质粒表达载体的示意图中的C点位于终止子与复制原点之间,C错误;
D、质粒表达载体的示意图中的D点位于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 序列,多数位于结构基因转录起始点的上游。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目的基因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可以翻译出来,D正确。
故选D。
15. 生物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危害。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基因植物不会引起基因污染
B. 生物武器仅包括致病菌类和病毒类
C. 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产品可直接上市推广
D. 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转基因植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潜在的风险和威胁。理由是:①转基因植物扩散到种植区外变成野生种或杂草;②转基因植物竞争能力强,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③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与细菌或病毒杂交,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④可能使杂草成为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超级杂草 "。
【详解】A、转基因植物中的基因可能会随花粉传播到田间近缘野生植物体内,造成基因污染,A错误;
B、生物武器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等,B错误;
C、实验室培育的转基因产品需要经过检测和实验,确认安全才能上市推广,C错误;
D、生物武器危害巨大,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面,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
16. 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图2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第15年种群数量最少
B. 图2曲线Y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图2曲线Y中C点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D. 图2中曲线X可表示图3中前5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答案】BD
【解析】
【分析】图1中,λ>1,种群数量增长;λ=1,种群数量不变;λ<1种群数量减少;图1中λ前10年大于1,后十年均小于1,所以该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图2中,两条曲线,J形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后一年数量始终是前一年的λ(λ为一定值)倍数。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种群增长过程中环境阻力的存在,自然种群增长一般符合S形曲线。
【详解】A、图1中,第10到第20年λ都小于1,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因此第20年种群数量比第15年少,A错误;
B、图2中,B点的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
C、曲线Y中C点的值表示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K值会受到环境的影响,C错误;
D、图1中前5年,λ>1且保持不变,即种群数量每年以固定倍数增加,符合“J”形曲线模型,可以用图2中曲线X表示,D正确。
故选BD。
17. 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b=h+c+d+e+f
B. 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
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
D.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答案】BC
【解析】
【分析】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2、分析题图,a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是初级消费者摄入量;h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f是呼吸释放的能量,d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i是初级消费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详解】A、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图中b=h+c,c=f+d,A错误;
B、流经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a,B正确;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是它的上一个营养级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属于d,C正确;
D、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b-h)/a×100%,D错误。
故选BC。
18. 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发酵工程可以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单细胞蛋白
B. 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
C. 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利用微生物发酵
D. 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答案】BD
【解析】
【分析】1、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及菌体本身。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1)如果产品是菌体,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来;(2)如果产品是代谢产物,可用萃取、蒸馏、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
2、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
3、传统发酵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获得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果酒发酵、果醋发酵等。
【详解】A、单细胞蛋白是指微生物的菌体本身,用酵母菌等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A错误;
B、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产品不同,分离提纯的方法一般不同,B正确;
C、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都需要利用微生物来进行发酵,发酵工程应用无菌技术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利用单一菌种;传统发酵技术利用天然的混合菌种,C错误;
D、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D正确。
故选BD。
19. “国宝”熊猫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熊猫在自然条件下受精困难,产子率较低,可以通过胚胎工程提高熊猫的产子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自然条件下熊猫的受精作用是在子宫内完成的
B. 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才能完成减数分裂I
C. 应选择发育良好的桑葚胚或囊胚进行胚胎分割
D. 胚胎移植前,必须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
【答案】ABD
【解析】
【分析】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目前以二分胚的分割和移植效率最高。胚胎分割存在问题:胚胎分割的分数越多,操作的难度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
【详解】A、自然条件下,哺乳动物(比如熊猫)的受精作用在输卵管内完成,A错误;
B、精子入卵后,被激活的卵子才能完成减数分裂II,B错误;
C、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C正确;
D、胚胎移植时,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不需要进行免疫检查,D错误。
故选ABD。
20. 科学家常用PCR特异性地快速扩增目的基因,下列关于PCR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PCR用的DNA聚合酶最适温度较高
B. 通过温度变化的控制为变性、复性和延伸等过程提供能量
C. PCR过程中消耗引物的量与循环次数无关
D. 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
【答案】AD
【解析】
【分析】PCR技术:①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所利用的原理为DNA分子的复制,因此PCR技术一般用于基因扩增;②原理:DNA复制;③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④方式:以指数的方式扩增,即约2n;⑤过程: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详解】A、PCR技术条件:模板DNA、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该技术用的DNA聚合酶最适温度较高,A正确;
B、温度不能为变性、复性和延伸等过程提供能量,B错误;
C、每条DNA子链形成过程中都需要引物,故复性过程中消耗引物的量与循环次数有关,C错误;
D、PCR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才能进行,加入缓冲液主要是为酶提供适宜的pH,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
2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图中,碳循环过程中缺少的一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碳排放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因为碳循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若图中过程③和④的组成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稳定性越高。
(3)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除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以外,还可用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4)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需要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符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原理。
【答案】(1) ①. 二氧化碳 ②.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③. 全球性
(2) ①. a、b、c、d ②. 抵抗力
(3)植树造林;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4) ①. 自生 ②. 整体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图中b为生产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a为分解者。
【小问1详解】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大气中的CO2的来源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碳循环过程中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循环有全球性的特点,所以碳排放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
【小问2详解】
图中b为生产者,c为初级消费者,d为次级消费者,a为分解者。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图中a、b、c、d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过程③和④组成的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小问3详解】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以外,还可通过植树造林;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小问4详解】
“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依赖的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生态工程需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体现了整体原理。
22. 新冠疫情过后很多人养成了佩戴口罩的习惯,这是预防病原体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使用过的口罩,如果没有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某科研团队欲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请将以下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采集来自不同环境的等量土壤,编号为A、B、C、D。将同型号等量的一次性口罩经____________处理后埋入各组土壤中。
②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中口罩的腐烂程度。
③从口罩腐烂程度____________(选填“最大”或“最小”)的一组中采集细菌样品。
(2)分离纯化目的菌时,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的碳源,同时还需要添加水和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配置好的培养基常放入____________中进行灭菌。
(3)上图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该法除了能接种还能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____(选填“多”或“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灭菌 ②. 最大
(2) ①. 聚丙烯纤维 ②. 无机盐 ③. 氮源 ④. 高压蒸汽灭菌锅
(3) ①. 稀释涂布平板法 ②. 少 ③.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解析】
【分析】筛选目的菌株的原理:在寻找目的菌株时,要根据它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实验室中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即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而在筛选菌株的时候,常用到选择培养基。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小问1详解】
①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采集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地区)的等量土壤,编号为A、B、C、D。本实验要筛选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可人为制造有利于该菌生长的环境,因此将同型号的等量一次性口罩经灭菌处理后埋入各组土壤中。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各组中口罩的腐烂程度。
③从口罩腐烂程度最大的一组上采集细菌样品,该样品即含有较强分解口罩能力的菌体。
【小问2详解】
该目的菌是能高效降解一次性口罩(主要成分是聚丙烯纤维)的细菌,因此培养基以聚丙烯纤维作为唯一的碳源。同时还需要添加水、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配置好的培养基常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灭菌。
【小问3详解】
上图所用的接种方法需要将培养液不断稀释后在涂布到平板上,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法除了能接种还能计数,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23. 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纯度高等优点,下图是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体外培养骨髓瘤细胞时,常使用合成培养基,同时通常需要在培养基中还加入____________等一些天然成分,以满足培养时的营养需要。且培养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另外,还应该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还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筛选2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血清(动物血清) ②. 维持培养液的pH ③. 无菌 ④. 无毒 ⑤. 抗生素
(2)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3) ①. 选择培养基 ②. 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存活 ③.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2)获得杂交瘤细胞。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小问1详解】
由于动物细胞正常生长、增殖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尚不清楚,故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还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中有CO2,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被培养的细胞必须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才能保证细胞正常地生长增殖。进行细胞培养时,为确保无菌、无毒的环境,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需要加入抗生素。
【小问2详解】
病毒A相当于抗原,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是为了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小问3详解】
图中筛选1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融合的细胞都不能存活,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存活;筛选2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故筛选所依据的原理是抗原与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24.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的RSV疫苗,是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遗传物质为双链DNA)为载体的。该疫苗可表达F抗原(F蛋白),拟用于预防小儿病毒性肺炎,下图为该疫苗开发过程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以从RSV提取的RNA片段为模板,获得过程①所用的F抗原蛋白基因可通过________的方法,此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PCR技术对获得的F抗原蛋白基因进行扩增时,使反应体系中的F抗原蛋白基因变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将RSV的F抗原蛋白基因与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的DNA进行剪切时需要用_______酶,此类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断开。
(3)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动植物病毒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作为基因的载体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过程④中可提取志愿者血清与F蛋白进行鉴定,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志愿者体内已成功产生_________。
【答案】(1) ①. 逆转录 ②. 脱氧核苷酸 ③. 加热至90~95℃(加热至90℃以上)
(2) ①. 同种限制性内切核酸(或同种限制) ②. 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③. 磷酸二酯键
(3) ①. 质粒、噬菌体 ②.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抗F蛋白抗体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小问1详解】
RSV的遗传物质为RNA,腺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二者不能直接连接,要以从RSV内提取的RNA片段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获得①过程中的F抗原蛋白基因;逆转录的结果是合成DNA,所以用到的原料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采用PCR技术对获得的F抗原蛋白基因进行扩增时,需要加热至90~95℃,使反应体系中的F抗原蛋白基因变性。
【小问2详解】
构建表达载体时,将RSV的F抗原蛋白基因与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的DNA进行剪切时需要同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此类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随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小问3详解】
在基因工程中常见的载体除动植物病毒外,还有质粒和噬菌体。它们的作用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小问4详解】
在过程④中可提取志愿者血清与F蛋白进行抗原—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志愿者体内已成功产生抗F蛋白抗体。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7,9kb,利用大肠杆菌表达该蛋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甘肃省临洮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 ②. 3,9~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