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5850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5850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5850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题(50份)
-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单元练习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20页。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1) ΔH=-571.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
B.已知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
C.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1) ΔH=-57.4kJ·mol-1
D.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2.炼铁过程中发生的3CO+Fe2O33CO2+2Fe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断开C≡O键放出热量 B.形成C=O键吸收热量
C.放热反应都需要加热 D.有的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
3.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生石灰与水反应 B.木炭的燃烧反应
C.盐酸和碳酸氢钠的反应 D.水蒸气汽化
4.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I、II均吸热 B.过程III仅形成新化学键
C.整个分解水反应的△H>0 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总反应的焓变
5.已知:NaHSO4+NaOH=Na2SO4+H2O △H=-57.3 kJ·mol-1,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说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热为 ∆H=-57.3 kJ/mol
B.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钡溶液的中和热为 ∆H=-57.3 kJ/mol
C.稀盐酸和氨水溶液的中和热为 ∆H=-57.3 kJ/mol
D.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热为∆H=-57.3 kJ/mol
6.下表是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键能/()
200
x
498
434
已知白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白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的产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则表中x为
A. B. C. D.
7.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C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Mg、MgO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在该反应条件下,CO2的氧化性弱于氧化镁的氧化性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8.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最小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B. C. D.
9.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控制环节。下图为海洋中碳循环的简单原理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影响海洋碳循环的因素主要有海水的酸碱性、水温、藻类生物的分布等
B.海洋碳循环过程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光合作用,每生成转移电子数为(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D.钙化释放的化学方程式:
10.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
C.观察纯碱的焰色 D.观察气球的变化,证明Cl2可与NaOH反应
1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B.与的反应
C.溶液与溶液混合 D.与盐酸反应
12.某小组为测定NaCl晶体中离子键断裂时所需要的能量(△H4),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H4可表示为
A.△H1+△H2-△H3-△H5+△H6 B.△H1+△H2+△H3-△H5+△H6
C.△H1+△H2+△H3-△H5-△H6 D.△H3+△H5-△H1-△H2-△H6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
(1)内能变化:∆U= 。∆U>0,表示反应吸收能量;∆U<0,表示反应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U与反应热Q的关系
①化学反应体系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两种形式是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U= ;
②如反应前后体系体积不变且没有做电功等其他功,ΔU=Q。
(3)内能变化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关系
如果∆U>0(反应后体系的内能增加),则Q 0,反应 热;
如果∆U<0(反应后体系的内能减少),则Q 0,反应 热。
14.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101 kPa时,H2在1.00 mol 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 mol液态H2O,放出571.6 kJ的热量,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3.2 g N2H4(气态)在O2(气态)中燃烧,生成N2(气态)和H2O(气态),放出53.4 kJ的热量
(3)已知CO(g)和CH3OH(l)的燃烧热ΔH分别为-283.0kJ·mol-1和-726.5kJ·mol-1。写出CH3OH(l)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4)已知稀溶液中,1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kJ的热量,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5)已知:C(s)+O2(g)=CO2(g) ΔH=-437.3 kJ·mol-1
H2(g)+O2(g)=H2O(g) ΔH=-285.8 kJ·mol-1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则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5.在微生物作用的条件下,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1)第一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判断依据是 。
(2)1mol(aq)全部氧化成(aq)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
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或品红溶液),
打开T形管活塞,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关闭T形管活塞;
③在盛有1.0g氧化钙的小试管里滴入2mL左右的蒸馏水,观察现象。
试回答: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 。(填“能”或“否”)
17.某实验小组用溶液和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溶液
(1)实验中大约要使用溶液,则至少需要称量固体 g。
(2)从下表中选择称量固体所需要的仪器 (填标号)。
标号
a
b
c
d
e
f
仪器
Ⅱ.测定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取溶液和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
溶液
溶液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1.2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①填写上表的空白。
②使溶液与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填标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板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③近似认为溶液和溶液的密度都是,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则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④上述实验测得结果大于理论值,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标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溶液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溶液的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溶液的温度
18.中和热测定实验方法如下:
I:量取50mL 0.50 mol⋅L-1 盐酸倒入图量热计的内筒,测量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盐酸冲洗净,擦干备用。
II:量取50mL 0.55 mol⋅L-1 NaOH溶液,测量温度;
III:将NaOH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立即盖杯盖,插入温度计,用___________搅拌。测量混合液的最高温度。请回答:
(1)III中横线上应填写 。
(2)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 。
(3)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 B.一次迅速倒入 C.分三次加入
(4)如果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初始温度均为23.0 oC,最后测得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26.1oC,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 = 4.18J/(g·oC),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的中和热为 kJ/mol。
(5)若将含1 moL CH3COOH的浓醋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测出的中和热的值会偏 。(填“小”、“不变”或“大”)。
1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g) +O2(g)=2H2O(l) ΔH=-570 kJ·mol-1
②2H2(g) +O2(g)=2H2O(g) ΔH=-483.68 kJ·mol-1
③2C(s) +O2(g)=2CO(g) ΔH=-221 kJ·mol-1
④ C(s) +O2(g)=CO2(g) ΔH= -393.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 ;C的燃烧热为 。
(2)燃烧10g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
(3)写出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0.(1)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
①CO2(g)+3H2(g)=CH3OH(g)+H2O(g) ΔH1
②CO2(g)+H2(g)=CO(g)+H2O(g) ΔH2
③CH3OH(g)=CO(g)+2H2(g) ΔH3
已知反应②中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H—H
C==O
C≡O
H—O
E/kJ·mol-1
436
803
1 076
465
由此计算ΔH2= kJ·mol-1。已知ΔH3=+99 kJ·mol-1,则ΔH1= kJ·mol-1。
(2)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①H2O2+I-→H2O+IO-慢 ②H2O2+IO-→ H2O+O2+I-快
H2O2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速率的快慢主要由第 步(选择①或②,下同)决定。下图表示H2O2在无催化剂和少量I-的催化作用下的两步反应机理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能量变化图,其中波峰A点代表反应机理 。
(3)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在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图所示。
①在通常状况下,金刚石和石墨相比较, (填“金刚石”或“石墨”)更稳定,石墨的燃烧热为 。
②12 g石墨在一定量的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36 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 。
21.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业中。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CH4超干重整CO2技术可得到富含CO的化工原料。
已知:①CH4(g)+H2O(g)=CO(g)+3H2(g) ∆H1
②2CO(g)+O2(g)=2CO2(g) ∆H2=-566kJ∙mol–1
③H2(g)+O2(g)=H2O(g) ∆H3=-242kJ∙mol–1
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下:
共价键
H-O
C≡O
H-H
C-H
键能/(kJ∙mol–1)
463
1076
436
413
由此计算∆H1= kJ∙mol–1。
22.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用英文小写字母 表示)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问题:
(1)g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 ;
(2)比较d、f 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用化学式表示,下同) ,比较 g、h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 ;
(3)d 的氢化物沸点高于 y 的氢化物沸点的原因 ;
(4)写出 f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 h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由元素 f、h 形成的物质X与由元素 x、z 形成的化合物 Y 可发生以下 反应:
①写出 M 的电子式 ;
②写出 X 溶液与 Y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已知 1mol e 的单质在足量 d2中燃烧,恢复至室温,放出 255kJ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A
A.氢气的燃烧热为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由2H2(g)+O2(g)=2H2O(1) ΔH=-571.6kJ·mol-1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A正确;
B.2SO2(g)+O2(g)2SO3(g)为放热反应,则SO2和O2的能量高于SO3,但SO2的能量不一定高于SO3,故B错误;
C.醋酸为弱酸,电离吸热,则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1) ΔH>-57.4kJ·mol-1,故C错误;
D.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负值,放出的热量越多,反应热越小,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更多,则ΔH1Al3+ H2SO4Al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g、h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H2SO4Al3+;H2SO4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