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训练题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九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部编版 试卷 4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八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部编版 试卷 4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六从三个方面决胜主观简答题部编版 试卷 4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七古诗文复合文本参照阅读部编版 试卷 4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三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部编版 试卷 4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二掌握五种文言句式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二掌握五种文言句式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阐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突破练二十二 掌握五种文言句式
第一组 教考衔接对点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①为被动句,②为判断句。其他几组均为判断句。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①为介词结构后置句;②为“见”字用法,“见”代指“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D项,①为固定句式,②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组均为宾语前置句。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C.苟以天下之大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答案:D
解析: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5.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句式特点。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3)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兼爱》)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五代史伶官传序》)
(5)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6)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之道》)
(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8)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9)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10)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
(11)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参考答案:(1)技术好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一月(就得)更换一把刀,这是(因为他们)用刀砍骨头。(省略句)(2)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判断句)(3)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判断句)(4)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小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5)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省略句)(6)凡事都有始有终,(我们)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省略句)(7)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宾语前置句)(8)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定语后置句)(9)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定语后置句)(10)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固定句式,“与使……无宁……”表选择)(11)那可比死还要痛苦啊,对此又有什么办法呢?(固定句式,“奈……何”)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注]许,范令二人共语。张因正坐敛衽,王孰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造之。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范豫章:范宁,字武子,曾任中书郎、豫章太守。
(1)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①后遇于范豫章许:
②范是王之舅:
③遂举觞对语: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不可解。
参考答案:(1)①介词结构后置句 ②判断句 ③省略句
(2)张玄,是吴地学士中优秀的人,又是当代很受赏识的人,却让他受到这样的对待,真不可理解。
参考译文张玄与王建武先前不曾相识,后来两人在范宁那里相遇,范宁叫两人在一起交谈。张玄于是整理衣襟端正坐好,王建武仔细看了张玄好一会儿,却不答话。张玄大失所望,就要离去,范宁竭力解释挽留张玄,张玄最终还是不肯住下。范宁是王建武的舅舅,于是责怪王建武说:“张玄,是吴地学士中优秀的人,又是当代很受赏识的人,却让他受到这样的对待,真不可理解。”王建武笑着回答说:“张玄如果想认识我,自然会到我这里来。”范宁骑上快马去告诉张玄,张玄于是重整装束到王建武那里。两人于是举杯共饮,一起交谈,宾主均无羞愧之色。
第二组 素养提升综合练
[学科素养]编年体史书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编年体由周代史官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资治通鉴》成通史编年体。影响较大的断代编年体史书还有明代谈迁的《国榷》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文本一 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曰:“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请命。”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侨(子产,名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仆人巡宫,车马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文伯复命。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晋侯见郑伯,有加礼,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节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有删改)
文本二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节选自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B.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C.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D.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悉索敝赋/以来会时事/逢执事之不间/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未知见时/
答案:D
解析:“介于”是固定短语,指夹杂在两者之间,不可断开,此处是说夹在大国之间,排除A、B两项。“会”指朝会,“时事”指随时朝贡、送上朝贡之物,是固定词组,“会”和“时事”都是“来”的目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敝邑之为盟主”和“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敝”含义不同。
B.文公,指晋国国君重耳。“文”是其年号,“公”是先秦时期诸侯的通称。
C.“使士文伯谢不敏焉”和“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
D.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后也用于指学校教育。
答案:B
解析:“‘文’是其年号”错误,“文”是其谥号,不是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国因为丧事,没有接见郑国国君,并且用狭小的屋子接待,这实际上是对郑国的怠慢,甚至侮辱。
B.子产面对士文伯的责难,强调晋过去对诸侯礼遇周到,而现在傲慢拖延,己方为保护礼品,不得已毁坏围墙。
C.子产的话使赵文子产生了很大触动,赵文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道歉,并答应了子产把围墙修好了再走的请求。
D.对于民众的意见,子产认为,不能害怕言论,也不能堵塞言论,对的就采纳,不对的就防止,是好是坏,先观察一下。
答案:C
解析:“并答应了子产把围墙修好了再走的请求”说法错误,文中“乃筑诸侯之馆”的是晋国,不是子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
(2)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参考答案:(1)如果让它日晒夜晾,就又害怕因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而腐朽虫蚀,因而加重本国的罪过。(2)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
5.子产的内外政策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①对外不卑不亢,有礼有节。②对内施行礼治,畅通民意渠道。
参考译文文本一 鲁襄公死去的那一个月,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因为鲁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子产派人将晋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安放自己的车马。士文伯责备他,说:“由于我国是盟主,修缮围墙,来接待宾客。如果都拆毁了,那么将怎么供应宾客的需要呢?寡君派我前来请问拆墙的意图。”子产回答说:“由于我国地方狭小,夹在大国之间,而大国索要贡品又没有一定的时候,因此不敢安居,尽量搜索我国的财富,以便随时来朝会。碰上执事没有空闲,而没有能够见到;又得不到命令,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见。我们不敢献上财币,也不敢让它日晒夜晾。如果奉献,那么它就是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在庭院里陈列的仪式,就不敢奉献。如果让它日晒夜晾,就又害怕因时而干燥时而潮湿而腐朽虫蚀,因而加重本国的罪过。我听说晋文公做盟主的时候,宫室矮小,没有可供观望的台榭,而把接待诸侯的宾馆修得又高又大,宾馆好像现在君王的寝宫一样;对宾馆内的库房、马厩都加以修缮,司空及时整修道路,泥瓦工按时粉刷墙壁;诸侯的宾客来了,甸人点起火把,仆人巡逻宫馆,车马有一定的处所,宾客的随从有人替代服役,管理车子的管理员为车轴加油,打扫的人、牧人、圉人,各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各部门的属官将其掌管的东西陈列出来以便招待宾客;文公不让宾客耽搁,也没有因为这样而荒废宾主的公事;和宾客忧乐相同,有事就加以安抚,对宾客所不知道的加以教导,不周到的加以体谅。宾客来到晋国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还有什么灾患?不怕抢劫偷盗,也不担心干燥潮湿。现在铜鞮山的宫室绵延几里,而诸侯住在像奴隶住的屋子里,门口进不去车子,而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然横行,天灾也不防备。宾客进见诸侯没有一定的时候,君王接见的命令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这就没有地方收藏财礼,反而要加重罪过了。谨敢问执事,对我们将有什么指示?虽然君王有鲁国的丧事,但这同样也是本国所伤心的事情啊。如果能够奉上财礼,我们愿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君王的恩惠,岂敢害怕修墙的辛勤劳动?”文伯回去汇报。赵文子说:“说得对。我们实在是不好,用容纳奴隶的房屋去接待诸侯,这是我们的罪过啊。”就派士文伯去表示歉意并说自己无能。晋平公接见郑简公,礼仪有加,举行极隆重的宴会,赠送的礼物更加丰厚,然后让他回去。于是就建造接待诸侯的宾馆。
文本二 我崇敬的古人,第一个就是郑国的子产。他用礼制治理国家,大家还不理他那一套;来到辩论的场所——乡校,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对子产说:“毁掉乡校议论就停止了。”子产说:“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可以把它变成好事。哪能说是议论多了呢,也就是各抒己见嘛。对的我们就采纳,不对的我们就防止;是好是坏,我们就观察一下嘛!河流不能堵塞,言论不能阻止。堵塞言路,主上蒙蔽,国家可能就要倾覆了。”乡校没有毁掉,而郑国得以治理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
文本一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乃走晋阳,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国都城),绛水可以灌平阳(韩国都城)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
文本二 悼之四年,晋荀瑶(智伯)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赵襄子):“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憎恨)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节选自《左传》,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B.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C.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D.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答案:B
解析:“不善”是“为”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C两项。“搏人”是动宾结构,第一个“人”是“搏”的宾语,而第二个“人”是“得而制之”的主语,应该从两个“人”字中间断开。排除D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唇亡则齿寒”与“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两句中的“则”字含义相同。
B.“乃潜与张孟谈约”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两句中的“乃”字含义相同。
C.“而遗于德”与“内惑于郑袖”(《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同。
D.“故韩、魏反而丧之”与“吾尝跂而望矣”(《劝学》)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A项,两个都是连词,那么。B项,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项,介词,在、对/介词,被。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离间韩、魏和智伯的关系。“唇亡齿寒”的道理使这两家很快就和赵氏联合起来,结果三家袭击并灭掉了智伯。
B.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智伯。
C.司马光认为,才胜德是智伯失败的根本原因。贪得无厌、刚愎自用、怙恶不悛是《左传》中智伯失败的原因。
D.《左传》中这一段记叙了智伯在与赵孟联合伐郑时,侮辱赵孟貌丑而胆怯,于是二人交恶,此事直接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
答案:D
解析:“此事直接导致韩、赵、魏三家灭智伯”有误,与《左传》原文最后一句“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相悖。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2)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参考答案:(1)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2)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
10.请阐述:在司马光看来,人可分为几类?他的“取人之术”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人分四类,有德才兼备的圣人、无德无才的愚人、有德无才的君子、无德有才的小人。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任用个愚人。
参考译文文本一 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也交给智伯一个有万户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这两个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襄子。(赵襄子)跑到晋阳,智伯、韩康子、魏桓子率领国人围住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头只差三版的地方没有被淹没。锅灶都被泡塌,青蛙滋生,人民仍是没有背叛之意。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站在右边护卫。智伯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可以让人亡国。”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的脚,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都城安邑,绛水也可以灌韩国都城平阳。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现在智伯率领韩国、魏国攻打赵国,(如果)赵国灭亡,那么接着就是韩国和魏国了。”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们心里都知道这种情况;只是担心事情没有成功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马上就来临了。”张孟谈说:“计谋从你们二位口中说出,只传入我的耳中,有什么损害呢?”两人于是秘密与张孟谈订立盟约,为进攻智伯约定好日期然后让他离开。
赵襄子派兵在夜里杀了守堤的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为逃水淹而一片混乱,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大败智伯的军队,于是杀了智伯,尽灭智氏部族。只有辅果还在。
臣光(司马光)说: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屈伸,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德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凡用人之道,如果得不到圣人、君子,而要交往他人的话,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来做坏事。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好事没有到不了的地方;借助才做坏事的人,坏事也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力量未能取胜,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岂不是更大吗!有德的人,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自古以来,国家的乱臣,家中的败子,(因为)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很多呀,难道只有智伯吗?所以治国治家的人,如果能明察才与德的区别并懂得它们的先后主次,又担心什么在用人的问题上对人失察呢!
文本二 悼公四年,晋国的智伯领兵包围郑国,还没有到达,郑国的驷弘说:“智伯固执而好胜,我们及早向他表示软弱无能,他就可以退走了。”于是就先守在南里以等候晋军。智伯攻进南里,又包围桔柣之门。郑国人俘虏了酅魁垒,用卿的地位来引诱他投降,不答应,就把他的嘴塞住而杀死了他。晋军将要攻打城门,智伯对赵孟说:“攻进去!”赵孟说:“主人在这里。”智伯说:“你貌丑而缺乏勇气,为什么成了太子?”赵孟回答说:“因为我能够忍受耻辱,也许对赵氏宗族没有害处吧!”智伯不肯悔改,赵孟因此而憎恨智伯,智伯就想要灭亡赵孟。智伯贪婪而固执,所以韩、魏反过来与赵氏合谋灭亡了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三十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部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文言实词和文化常识部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断下列句中有无偏义复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突破练二十三掌握文言断句的技巧与方法部编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用“/”给文言语句断句,请用“/”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