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1.7《解决问题(1)》课件+教案+同步分层作业(含教学反思和答案)
展开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1)》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这道例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以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本例题主要解决“剩下的钱还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通过合适的问题背景,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材分三个层次解决问题的过程。1.阅读与理解:提示学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以便呈现各种信息的关系,特别是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2.分析与解答: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用计算器、笔算、估算,估算时,借助图示帮助学生分析和说理,让学生体会估算时,要根据实际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3.回顾与反思:通过对比两个同学的估算方法,明确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进一步体会估算的实际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现在的学习内容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小数点。这节课可以利用生活中在超市购物遇到的情况来进行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正确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和整理信息,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2.学习分析内容: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求剩下的钱是否能购买一盒10元的鸡蛋,通过把钱估大,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求剩下的钱是否能购买一盒20元的鸡蛋,通过把钱估小,发现都已经超过了100元来判断不够。通过例题,让学生明白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会用的越来越多。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整数。
学生思考并填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第1题可以放大成4×3,就是12。
第2题可以放大成2×4,就是8。
第3题可以缩小成2.5×4,就是10。
第4题可以缩小成6×3,就是18。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唤醒学生估算的意识,展开新知的学习。】
二、新课讲解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看图叙事引出: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kg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鸡蛋吗?
解析题意: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整理这些信息才能一目了然呢?
根据学生的意见,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信息。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问题,首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数学信息,从而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
2.合作交流,分析解决
(1)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方法一:笔算
方法二:用计算器计算
方法三:估算
1袋大米不超过31元,2袋大米不超过62元;0.8千克肉不超过27元;一盒鸡蛋10元,合计62+27+10=99,不超过100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师:够买一盒20元鸡蛋吗?能用估算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自主解答:
1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1千克肉超过25元;0.8千克肉超过20元,一盒鸡蛋20元,合计60+20+20=100,超过100元。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3.回顾反思,体会价值
(1)对比:同样是用估算解决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所用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问题,通过把钱估大,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第二个问题,通过把钱估小,发现都已经超过了100元来判断不够。
(2)思考:在估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估大” “估小” 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导——教”这一系列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乐趣,并在导学交流中体验到估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计算方法。通过反思回顾这个过程,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通过交流上升到方法的高度,从而使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过程框架。】
三、课堂练习
1.一个房间长8.1m,宽5.2m。现在要铺上边长为0.6m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不考虑损耗。)
2.王老师骑车上班,每小时骑行15km,从家到学校要用0.25小时,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改为步行,他每小时走5km,用0.8小时能到学校吗?
3.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4箱水果,200元够吗?
【设计意图: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要求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别人合作完成,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练习方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生活中我们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要使估算更合理,估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结果。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商场里的糖果每盒14.6元,饼干每盒29.8元。李叔叔要买4盒糖果和2盒饼干,请你估一估,李叔叔带120元够吗?
能力提升
2.一间会议室长8.2m,宽5.7m,现在要用边长为0.6m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120块够吗?
拓展实践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62.5千米/时,行驶4.4小时到达目的地。沿原路返回同时,速度增加到75千米/小时,3.8小时能回到出发地吗?
【教学反思】
- 亮点:从学生的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入手,通过去商场买东西这一熟悉的情境中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口算和找数最接近的整十数,丰富的估算的感性认识,也渗透了迁移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2.不足:运用估算解决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计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策略与方法,只要合理,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
3.教学建议:本节课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选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体会估算的意义,初步掌握用近似数进行估算的方法,体会多样化的估算,并学会在不同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多种方法,发散数学思维,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