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课时课件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第1单元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第1单元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都江堰,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相互转化,无为而治,隆礼重法,逍遥自由,相生相胜,中央集权,思想解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名师指津】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春秋争霸战争是奴隶主同奴隶主之间为争夺领地展开的战争,属于奴隶社会性质;战国兼并战争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实现统一而发动的战争,属于封建社会性质。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
2.变法运动——商鞅变法。
【名师指津】认识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如商鞅变法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或轻商观念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孔子和老子1.孔子。
百家争鸣
【图解历史】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动角度1: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史料一 如下图。
史料二 如下图。【解读】史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流通的货币反映出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经济自成体系;史料二中,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代表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必然会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作出历史解释。
【答案】历史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列国各自为政且经济自成体系。各诸侯国纷纷自行铸造货币,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这种情况一方面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
(2)根据史料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新现象对当时的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对阶级关系的影响:产生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对上层建筑的影响:出现了变革的风潮。
角度2:从“社会转型”角度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史料一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属周王所有,主要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土地,且需要交纳贡赋。一井九百亩,中央之百亩公田所出谷物用作军资。王朝有司空等官员负责井田管理、军赋供应等事宜。——摘编自冯时《霸伯治盐与西周井田》等
史料二 商鞅变法实行国家授田制,统计实际授田数量,实行以地治民,以功劳、爵位授予田宅,并规定出编户民相应的赋役义务。——摘编自臧知非《战国秦汉土地国有制形成与演变的几点思考》【解读】史料一从国家层面讲解西周的井田制;史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实行国家授田制。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西周井田制的内容。
【答案】内容:实行奴隶制下的土地国有制;周王名义上占有全国土地,并分配给庶民使用,土地不能买卖或转让;领主定期交纳贡赋;设置官员进行管理。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秦国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并指出战国时期变法潮流兴起的根本原因。
【答案】主要举措:废除井田制,实行国家授田制;推动土地私有化;按军功、爵位等授予田宅;把土地和编户民的赋役义务结合起来。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或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异彩纷呈的诸子百家思想角度: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史料一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情况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史料二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解读】史料一从学术下移、传统文化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华夏文化的不断交融三个层面分析了春秋时期出现新思想的原因;史料二从当时和后世两个方面阐述百家争鸣的影响。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
【答案】基本因素:分封制遭到破坏,学术下移;王室衰微,旧的礼乐文化已不适应时代需要;华夏文化不断吸收外族文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答案】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华民族的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当时及后世社会的发展。
1.(2022•安徽阜阳模拟)春秋时,鲁有郊礼,此天子之礼也。季孙氏祭泰山,此诸侯之礼也。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祭祀后天子撤去祭品所唱之诗)彻。这反映了( )A.君主专制遭到破坏 B.分封制走向崩溃C.贵族阶级已经出现 D.宗法制得到巩固
【解析】根据材料“鲁有郊礼,此天子之礼也”“季孙氏祭泰山,此诸侯之礼也”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公卿大夫僭越礼制的现象频繁发生,这说明礼乐制度所维护的分封等级秩序在春秋时逐渐走向崩溃,故B项正确。
2.(2022•广东卷)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故B项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的商朝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能说明内蒙古地区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项;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项;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
3.(2022•山东日照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很多思想家、政治家主张增加人口(如下表)。这些主张( )A.解决了当时人少地多的矛盾B.加剧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冲突C.体现了重建政治秩序的需要D.说明地主阶级治国思想趋同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管仲认为人口增长有利于争霸,商鞅强调人口增加能促进农业发展,为秦国的战争服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二人的主张是在各自的阶级立场上,要求重建当时的政治秩序,故选C项。
4.(2022•全国甲卷)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解析】材料“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老子顺应自然的思想相符,材料“百姓无事”“帝何德于我哉”强调百姓生活较少受到干预,与老子“无为”的思想相符,故选B项。
5.(2022•山东卷)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主张用法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化百姓。上述观点体现田齐法家尚法存礼的思想特点,故A项正确。
6.(2022•湖南卷)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解析】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而思想的传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士阶层随之崛起,从而冲击了当地旧有贵族(依靠血缘获得官位)对政治的垄断,故C项正确。
一、选择题1.(2022•广东梅州模拟)据考古发掘,河南洛阳东周王城,东西长约2 890米,南北长约3 200米;山东曲阜鲁国故都城址,东西长约3 500米,南北长约2 500米;河南新郑郑韩故都城址,东西最长5 000米,南北最长4 500米;河北易县燕下都城址,东西长约8 000米,南北宽约4 000米。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宗法礼制遭到僭越 B.专制王权遭到冲击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D.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413—414)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都城比洛阳东周王城大,反映出周天子势力衰微,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步瓦解,故选A项。
2.(2022•广东广州模拟)阅读下表。上述历史事件( )A.反映了宗法制度的崩溃B.体现了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C.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结束D.表明齐国丧失春秋霸主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以来,晋国公室剩余土地被瓜分,魏国和楚国、齐国的实力不断被削弱,这有利于诸侯割据局面的结束,故C项正确;宗法制度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土地私有制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诸国争霸战争,排除D项。
3.春秋后期,劳动人民由于生活所迫,进入贵族禁地从事山泽资源开发,贵族诬其为“盗贼”并出兵镇压,镇压无效后,改用征税的办法;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主动开放禁地,推行征税制度,美其名曰“赐民”。这种转变反映了( )A.贫富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B.土地私有化促进社会发展C.税制改革引发井田制瓦解D.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转型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无法镇压劳动人民开发土地,于是通过征税的方式开放禁地,说明劳动人民与贵族的斗争促进了社会转型,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贵族与劳动人民的矛盾推动了社会转型,而不是贫富差距激化社会矛盾,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并没有提到促进社会发展,排除B项;铁犁牛耕出现引发井田制瓦解,排除C项。
4.《吕氏春秋•上农》载:“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这种经济思想( )A.体现了富国强兵的要求B.根源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加速了分封制度的瓦解D.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解析】材料中的这种经济思想认为致力于农业发展能有效治理国家,从事工商业不利于国家防守攻战,因此这一思想反映了维护统治基础、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和攻战的需要,体现了富国强兵的要求,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建立,排除B项;材料强调重视农业有利于国家治理和防守攻战,并未体现对分封制瓦解的作用,排除C项;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奠定基础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非材料中重视农业、轻视工商业的思想,排除D项。
5.(2022•天津模拟)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表明孔子主张( )A.用礼来规范民众的行为B.礼法结合C.以教化养成对法的敬畏D.外儒内法
【解析】材料中孔子的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约束百姓,人民则只会追求免于受刑罚的处置,却没有廉耻之心,但用道德去领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和德行,这表明孔子更倾向于用礼来规范民众的行为,故选A项。
6.(2022•山东济宁模拟)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孔子则说“仁者,爱人”,“君子义以为上”,“闻义不能徙”。这反映了二者( )A.阶级立场的迥异 B.治世理念的分歧C.道德修养的高低 D.所处时代的不同
【解析】老子主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即抛弃世俗倡导的仁义,人民将恢复孝慈的本性,而孔子则强调仁义道德的重要性,说明老子和孔子在治世理念上存在分歧,故选B项。
7.《墨子》有云:“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这反映出( )A.春秋时期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B.宗法制积极的政治作用C.墨家对地方治理的理想化追求D.天子直接处理地方事务
【解析】材料“诸侯……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体现了墨家在地方治理上相信诸侯的自觉,但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渐崩溃,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故C项正确;春秋时期中央权力并未高度集中,排除A项;宗法制强调按血缘分配政治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诸侯……退而治国”说明天子并未直接处理地方事务,排除D项。
8.商鞅曾强调“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韩非子也提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这反映出法家( )A.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认为事物不断向前变化发展C.重视法律使用时的实际效果D.强调法律对治国的重要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韩非子均强调法律要与时俱进,说明法家认为事物不断向前变化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律要与时俱进,而不是重视法律使用时的实际效果,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要与时俱进,而不是法律与治国的关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9.(2022•山东聊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春秋时期,由三代发展起来的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普通贵族势力增强,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多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模拟+真题)-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习题(中外历史纲要上),文件包含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原卷版本docx、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一遍过(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PPT,共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定位,社会大变革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经济发展,都江堰,重农抑商,百家争鸣,出现背景,阶级关系,有教无类,隆礼重法,无为而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