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新人教版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7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八章人口考点规范练32人口迁移新人教版,共6页。
考点规范练32
(2022浙江6月卷)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据此完成1~2题。
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 )
①工资水平 ②空间距离 ③土地价格 ④环境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根据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第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邻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
(2022山东济南一模)格林尼治小镇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距纽约大概42千米,是纽约市的卫星城镇。20世纪初,小镇只是纽约金融从业者逃避城市生活、放松休闲之地。20世纪90年代,小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纽约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小镇。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初,格林尼治小镇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主要是因为( )
A.交通便利 B.环境优美
C.地价低廉 D.设施完善
4.目前,仍有大量金融管理机构入驻小镇,其核心目的是获得( )
A.集聚优势 B.设备技术
C.工作人员 D.公共服务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推测可知,20世纪初,纽约发展过快,城市问题突出,格林尼治小镇因为环境优美吸引纽约大量金融高端人士到此定居,以此逃避城市生活和放松休闲;交通便利、地价低廉、设施完善都只起到促进作用,不是主要原因。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小镇已经形成全球著名的金融服务中心,有大量金融机构总部迁入。现在入驻的金融管理机构其核心目的是获得集聚优势,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金融管理机构属于生产性服务业,需要的设备技术少;利于获得当地的金融人才,以及利用当地的公共服务,但这不是核心目的。
(2022安徽4月联考)随着中国产业转移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回流趋势显著。农民工回流创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河南省2018年14个村入户调查数据,得出各类创业区位中心地类型的主要创业指标(如下表,表中中心城区指地级市和省级行政中心)。据此完成5~6题。
类型 | 创业者占比/% | 平均雇佣人数/人 | 平均产值/万元 |
中心城区 | 14.16 | 6.77 | 46.16 |
县城 | 24.20 | 2.47 | 19.06 |
乡镇中心地 | 17.35 | 6.92 | 25.82 |
村庄 | 44.29 | 2.57 | 15.91 |
5.农民工回流创业在县城从事最多的行业可能是 ( )
A.种植业 B.建筑业
C.零售业 D.住宿业
6.除村庄外,县城是农民工回流创业首选地,是因县城 ( )
A.就业机会最多 B.设施较完善,投资低
C.人员关系最密切 D.房租和税费最低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县城作为区域的中心,在距离较近的前提下,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零售业属于小规模的行业,对创业资金和创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农民返乡在县城创业的类型主要应为零售业,C正确。县城作为区域的中心,种植业产值低,并不符合农民工回流创业的初衷。因县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业和住宿业市场较小,回乡创业从事建筑业和住宿业的人数并不会太多。第6题,城市等级更高的中心城区作为区域的中心,平均产值最高,经济条件最好,就业机会最多。中心城区虽然基础设施最好,但门槛较高,投资风险大。县城人口较多,市场较广,基础设施较完善,投资低,成为农民工回流创业首选地之一。乡镇和村庄人员关系最密切,并非县城。乡镇和村庄房租和税费最低。
(2022山东济宁二模)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2005—2017年天津市人口老龄化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老龄化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表示的老龄化率分别代表 ( )
A.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全国平均
B.户籍人口、全国平均、常住人口
C.全国平均、户籍人口、常住人口
D.全国平均、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8.推测导致2014—2015年曲线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行政区划变动 B.生育政策调整
C.流动人口变化 D.生态环境优化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全国平均老龄化率2005年较低,由于中国出生率一直较低,因此老龄化呈现增长趋势,因此③最可能表示全国平均老龄化率。天津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且多青壮年,因此常住人口老龄化率低于户籍人口老龄化率,故①表示户籍人口老龄化率,②表示常住人口老龄化率。第8题,根据上题可知,②表示常住人口老龄化率。注意设问强调的是“直接原因”,常住人口直接受到流动人口的影响。迁入青壮年劳动力多,为城市注入了年轻的活力,就会降低人口老龄化率。
(2022山东泰安二模)安徽省是我国13个主粮产区之一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些年因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而加速发展,正处在“乡—城”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农业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明显。下图示意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人口变化特点是( )
A.老龄化程度大幅提升
B.青少年人口占比快速提升
C.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明显减少
D.青壮年人口流动性大
10.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39—49岁人口占比变化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
A.受家庭因素影响人口外流增多
B.外出务工人员回流
C. 1967—1977年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
D.长三角其他省(市)人口迁入
11.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29—39岁人口占比变化给其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阻滞土地流转 B.抛荒、弃耕率降低
C.农业技术推广困难 D.经济作物比例提升
答案9.D 10.B 11.C
解析第9题,对比图中60岁以上人口比重,59—69岁的人口比重2016年比2006年略大,其余年龄段变化不大,老龄化程度没有大幅提升。青少年人口占比可以参照图中19岁以下人口比重,可以看出2006—2016年青少年人口占比快速下降。仅仅依据各年龄段人口所占比重无法得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图中青壮年人口(19—49岁)比重变化较大,总体占比较高,说明流动性大。第10题,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39—49岁人口占比特点是2006年低于2016年,说明本地区这个年龄段人口占比是增加的,应该是外出务工人员回流造成的。2016年时,39—49岁人口在1967—1977年出生,若1967—1977年人口出生率明显降低,则39—49岁的人口比重应该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图中这个年龄段比重没有大幅低于其他年龄段;长三角是发达地区,人口一般不会迁往相对落后地区。第11题,2006—2016年,安徽省农村29—39岁人口占比特点是2006年占比高于2016年,说明2016年这个年龄段人口占比是减少的,29—39岁人口是中青年,文化素质较高,这部分人口占比减少,会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困难。29—39岁人口占比减少,不会阻滞土地流转,可能会促进土地流转。29—39岁人口占比减少,抛荒、弃耕率可能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需要大量劳动力,且素质较高,29—39岁人口占比减少,经济作物比例可能降低。
(2023届南京高三检测)人口流动是改变人口格局的基本动力,流动人口的吸引中心是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改变的主要要素。流动人口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强,聚散态势日益明显,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读图,完成12~13题。
省际、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占总流动人口比例
中国城市等级与流动范围相关关系
12.据图,2011—2017年流动人口流动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
A.流动范围与距离衰减呈正相关,而与城市等级无明显关系
B.省际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C.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
D.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吸引范围有限
13.读图,推测①②③线对应的流动人口,正确的是 ( )
A.①—省内跨市 ②—省际 ③—市内跨县
B.①—市内跨县 ②—省内跨市 ③—省际
C.①—省际 ②—省内跨市 ③—市内跨县
D.①—省际 ②—市内跨县 ③—省内跨市
答案12.D 13.C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人口流动范围受到城市阶序(城市等级)的影响较为明显;据图可知,省际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一线城市,而一线城市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读图可知,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二线城市,而非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线城市;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大的是三线城市,其次是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流入量较小,吸引范围有限。第13题,根据材料“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可知,城市等级越高,越趋向于省际流动,距离衰减越不明显;等级越低,越趋向于市内流动,邻近效应越明显。据图可知,一线城市等级高,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①代表的省际流动人口,三、四线城市等级较低,流动范围比例高的是③代表的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二线城市等级仅次于一线城市,流动范围比例也仅次于①,因此,②代表省内跨市流动人口。
14.(2022河南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前从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被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在东部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的影响下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注:创业包括开设加工作坊、工厂、公司、网店等。
(1)推测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的主要原因。
(2)说出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从事职业的特点。
(3)分析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当地县城的主要原因。
(4)简述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掌握技能较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当地企业数量较少。
(2)从事职业类型多种多样;多从事非农产业;从业类型呈现高端化趋势。
(3)吉安市下辖县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较多;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较农村好;县城距离农村户籍地较近;新一代回流人口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在县城购房、就业等。
(4)(扩大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分析可知,第一代回流人口多为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这一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掌握技能较少,不适宜在发达地区长期务工;这一部分人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返乡后,由于当地经济发展较慢,企业数量较少,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第(2)题,根据图文信息分析可知,第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新一代回流人口从事职业类型多种多样,且基本都不再从事农业,从业类型有技术工人、企业管理等相对高端的行业。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吉安市当地的县城接受产业转移后,能提供多种就业岗位,满足较多返乡人员就业。与农村相比,县城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均优于农村地区,从而使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在县城生活。县城距离新一代回流人口的户籍地较近,便于在县城落户;新一代回流人口由于在外工作多年或者从事行业收入水平较高,经济条件更好,有能力在县城购房、就业等。第(4)题,回流人口定居县城,将使县城的人口数量增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人口的增加则促进了城镇的基础设施完善;同时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带动县城消费水平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县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6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白天,磷虾在海水深层活动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里坡,首批国家公园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8湘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最适宜布局“煤制油”产业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