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化学最后一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化学最后一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化学最后一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下列安徽特色美食中蛋白质含量较为丰富的是( )
A. 黄山酥油饼 B. 阜阳枕头馍
C. 徽州臭鳜鱼 D. 芜湖乌饭团
2. 某小组同学举行“化学与人体健康”的辩论赛活动,下列论据正确的是( )
A. 用聚氯乙烯塑料袋盛放豆浆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C. 大量使用农药保作物增收 D. 适量服用保健品补充微量元素
3.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家庭装修后用活性炭吸附甲醛,有利于健康及环保
B. 乙醇是绿色清洁能源,燃烧不充分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C. 火箭发射常用到液氢和液氧,液氢和液氧都具有可燃性
D.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厨房中清洗油污
4. “中国元素”遍布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每一个角落,世界杯使用的足球里的芯片传感器产自中国四方光电。生产传感器设备的材料之一是硅。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 B. 1个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
C. Si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为SiO D.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5. 甘氨酸(C2H5NO2)是一种最简单的氨基酸。下列关于甘氨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完全燃烧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 原子个数比为2:5:1:2 D. H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6. 下列是粗盐提纯中操作步骤,其中正确的是( )
A.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B. 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会导致滤液仍然浑浊
C. 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试验台上
D. 蒸发时没用玻璃棒搅拌导致氯化钠产率偏低
7. 人工降雨是将干冰散入云中,水蒸气很快冷凝从而降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分子降温后将不再运动 B. 水蒸气冷凝属于物理变化
C. 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D. 过量使用干冰会导致温室效应
8. 近日,研究人员利用催化剂将工业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中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B. 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 该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皆不变 D. 该反应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
9. 实验设计能力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药品或试剂
操作方法或现象
A
除去Cu中少量的Zn
稀盐酸
加适量稀盐酸,过滤
B
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
水
加适量水后过滤
C
鉴别化肥CO(NH2)2和NH4NO3
熟石灰粉末
取样后,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D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二氧化碳
取样后,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10.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所以氢氧化钙固体也易潮解
B. 氯化氢是由分子构成,所以氯化钠也是由分子构成
C. 镁原子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所以钙原子也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
D. 碳酸盐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所以加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一定含碳酸盐
11.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创新实验,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并振荡后雪碧中出现大量气泡
B. 该装置中CO2换成HCl气体会出现同样实验现象
C. 该装置可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到压强影响
D. 该装置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2. 如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氯化钠和碳酸钠都属于易溶物质
B. A点处是氯化钠溶液处于该温度时饱和状态
C. B点处降温时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会一直减小
D. 这两条曲线可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原因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古代人从矿盐(含少量CaCl2和沙石等杂质)中提纯精盐的流程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和纱布的作用 ______ ,滤液A为 ______ (填“硬水”或“软水”)。
(2)加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3)精盐中得到的氯化钠 ______ (填“多于”、“少于”或“等于”)粗盐中氯化钠。
三、科普短文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但部分稻田土壤的pH低于5.5。土壤酸化是农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土壤酸化面积与强度仍在加剧。水稻是耐酸性较强的作物,但在土壤酸化程度逐渐加剧的情况下,水稻的生产明显受到影响。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的pH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原有土壤的pH为4.5,加入一定量的熟石灰,将同一土壤的pH分别调至5.0、5.5、6.0、6.5和7.0,在这5块肥力相同但pH不同的土壤上种植水稻,水稻产量随土壤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部分稻田土壤酸化与二氧化硫的排放有关,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2)熟石灰在物质的分类上属于 ______ (填“酸”“碱”或”盐”)。土壤酸化最终形成的是硫酸,加熟石灰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由图可得出,水稻的产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为 ______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5.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兴趣小组同学想利用如下装置制取O2和CO2,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______ (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3)若补充一种仪器 ______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6. 镁条总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灰黑色的“外衣”是如何形成的?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这一现象作如下探究。
活动一: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
【猜测1】灰黑色固体可能是:①MgO;②MgO⋅nH2O;③aMg(OH)2⋅bMgCO3⋅cH2O
【实验操作】(1)第一小组同学把磨去黑色物质的镁带放在 ______ (填化学式)中燃烧,结果得到的是白色固体。由此,他们得出结论:猜想①不正确,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第二小组同学将镁带表面的灰黑色固体取出少量,加稀盐酸,观察到 ______ ,得出结论:猜想③正确,灰黑色固体是aMg(OH)2⋅bMgCO3⋅cH2O。
活动二: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如何形成的?
【猜测2】灰黑色的“外衣”可能是镁与水、氧气和 ______ 反应生成的。
(3)设计实验:将如图所示装置抽气,然后分别通入气体1和气体2一段时间,其中气体1为空气,气体2为 ______ ,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镁带表面变黑,乙装置中的镁带表面未变黑,由此得出结论:猜测2正确。
注意:若答对第(4)(5)两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活动三:定量计算确定灰黑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MgO受热不分解,aMg(OH)2⋅bMgCO3⋅cH2O受热分解的生成物都为氧化物,MgCO3的化学性质和CaCO3相似。
称取4.66g的灰黑色固体,实验开始时先进行某一步操作后,充分加热,称量到B中增重0.9g,C中增重1.76g。
(4)A中剩余的固体质量为 ______ ,算出a,b,c的最简整数比,确定该灰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 。
(5)实验开始时先进行某一步操作是 ______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7. 华东地区最大的定远盐矿享誉国内,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多种化工产品,振兴皖北经济,主要发生的反应如下:。
(1)计算:5.85吨氯化钠可生产多少吨氢氧化钠?
(2)生成的氢气和氯气体积比应该为1:1,实际获得的氢气和氯气的体积比大于1:1,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黄山酥油饼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A错误,不符合题意;
B.阜阳枕头馍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徽州臭鳜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
D.芜湖乌饭团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A.根据黄山酥油饼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阜阳枕头馍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徽州臭鳜鱼中富含蛋白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芜湖乌饭团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的相关简单知识。
2.【答案】D
【解析】解:A、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用于盛放豆浆,故A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B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危害身体健康,故C错误;
D、适量服用保健品,可补充微量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聚氯乙烯塑料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C、根据大量使用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进行分析。
D、根据适量服用保健品,可补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3.【答案】C
【解析】解:A.甲醛有毒,危害人体健康,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乙醇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污染空气,故B正确;
C.液氢具有可燃性,液氧具有助燃性,所以液氢可做燃料,液氧是助燃剂,故C错误;
D.洗涤剂是乳化剂,可用于厨房中清洗油污,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进行解答;
B.根据含有碳元素的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有毒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为例考查了化学知识,通过此题我们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中考的一个趋向。
4.【答案】A
【解析】解A.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故A正确;
B.元素名称的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不是实际质量,故B错误;
C.Si的化合价为+4,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两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为SiO2,故C错误;
D.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硅元素占第二位,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据以上分析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由化学式(C2H5NO2)可知,甘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其燃烧产物除了二氧化碳、水,还应有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1个甘氨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甘氨酸中碳、氢、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5:1:2,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甘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14:(16×2)=24:5:14:32,则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甘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甘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不会改变氯化钠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导致过滤慢,不会导致滤液仍然浑浊,故选项说法错误。
C、停止加热后,蒸发皿温度高,不能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试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故选项说法错误。
D、蒸发时没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飞溅,会导致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导致氯化钠产率偏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水分子降温后仍在不断运动,故选项A错误,符合题意;
B.水蒸气冷凝,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是分子的间隔变大,故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故选项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A.根据水分子降温后仍在不断运动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水蒸气冷凝,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干冰升华,是分子间隔变大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等相关知识。
8.【答案】D
【解析】解: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该反应中涉及到CO2、H2O两种氧化物,故A错误;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4个分子变化成2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数目变少,故B错误;
C、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皆不变,故C错误;
D、该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减少了二氧化碳的量,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微观示意图,化学方程式为:;再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9.【答案】B
【解析】解:A、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铜和盐酸不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后,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硝酸铵,无明显气味的是尿素,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后,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产生白色沉淀;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是氢氧化钠的特性,不是碱的共性,氢氧化钙不易潮解,故A错误;
B、氯化氢是由分子构成,但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B错误;
C、镁原子和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均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失去2个电子,故C正确;
D、碳酸盐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但加盐酸有气泡产生的不一定含碳酸盐,可能是活泼的金属,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碱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C、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1.【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溶液推入并振荡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雪碧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会观察到出现大量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也会使压强减小,会出现同样的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装置可证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到压强影响,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装置不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压强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NaCl和Na2CO3在20℃的溶解度都大于10g,都属于易溶物质,故A正确;
B.A点在NaCl的溶解度曲线上,表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B点在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降温时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直至碳酸钠溶液达到饱和,再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会一直减小,故C不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降温结晶得到碳酸钠,故D正确。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过滤 硬水 除去粗盐中的CaCl2 Na2CO3+CaCl2=2NaCl+CaCO3↓ 多于
【解析】解:(1)木炭和纱布可以过滤除去矿盐中的沙石;氯化钙易溶于水,矿盐中含有氯化钙杂质,则滤液A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故其属于硬水。
(2)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可除去粗盐中的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2NaCl+CaCO3↓。
(3)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流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故精盐中得到的氯化钠多于粗盐中氯化钠。
故答案为:
(1)过滤;硬水;
(2)除去粗盐中的CaCl2;Na2CO3+CaCl2=2NaCl+CaCO3↓;
(3)多于。
(1)根据木炭和纱布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熟练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物质分离的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4 碱 H2SO4+Ca(OH)2=CaSO4+2H2O 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土壤pH的升高,水稻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pH=6.5时产量最高
【解析】解:(1)SO2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故答案为:+4;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SO4+2H2O;故答案为:碱;H2SO4+Ca(OH)2=CaSO4+2H2O;
(3)由图可得出,水稻的产量与土壤pH的关系为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土壤pH的升高,水稻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pH=6.5时产量最高;故答案为: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土壤pH的升高,水稻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pH=6.5时产量最高。
(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分类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方程式的写法等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锥形瓶 BCEG或BFG 将燃着的木条放仪器G的b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试管
【解析】解:(1)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是BCEG或BFG,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检验二氧化碳已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仪器G的b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3)可以选择氯酸钾、二氧化锰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的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物为固体,需要加热,选择固体加热型装置,需要补充试管,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BCEG或BFG;将燃着的木条放仪器G的b口处,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3)试管;。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2)根据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来分析解答;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来分析解答;
(3)根据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仪器来分析解答;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的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来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
16.【答案】O2 有气泡产生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2g Mg(OH)2⋅4MgCO3⋅4H2O 先通一会儿氮气
【解析】解:(1)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氧化镁颜色不可能是灰黑色,故猜想①不正确;
故答案为:O2;;
(2)结论表明灰黑色固体为灰黑色固体是aMg(OH)2⋅bMgCO3⋅cH2O其中含有碳酸根,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
【猜测2】已知灰黑色固体为是aMg(OH)2⋅bMgCO3⋅cH2O,里面含有碳元素,因此可猜测灰黑色的“外衣”可能是镁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3)甲、乙构成对照实验,该实验是猜测灰黑色的“外衣”可能是镁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故甲装置已可以验证,而乙装置身为对照实验,应该不含有氧气,故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4)黑色固体受热分解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B中增加的是反应生成水的质量,C中增加的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剩余固体MgO的质量为4.66g−1.76g−0.9g=2g;
(a+b)×40 44b (a+c)×18
2g 1.76g 0.9g
44b=1.76g 解得b=0.04;(a+0.04)×40=2g 解得a=0.01;(0.01+c)×18=0.9g 解得c=0.04;
故a:b:c=1:4:4,即该灰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Mg(OH)2⋅4MgCO3⋅4H2O;
故答案为:2.0g;Mg(OH)2⋅4MgCO3⋅4H2O;
(5)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氮气,排出空气,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干扰实验;故答案为:先通一会儿氮气。
(1)根据镁条燃烧实验进行分析;
(2)根据特征离子CO32−的检验进行分析;
【猜测2】根据灰黑色固体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3)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5)根据实验操作的目的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镁条燃烧实验、特征离子检验、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以及实验设计目的等内容熟练把握,方可进行作答。
17.【答案】氯气更易溶于水或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一部分
【解析】解:(1)设5.85吨氯化钠可生产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117 80
5.85t x
11780=5.85tx
x=4t
答:5.85吨氯化钠可生产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t。
(2)生成的氢气和氯气体积比应该为1:1,实际获得的氢气和氯气的体积比大于1:1,可能的原因是氯气更易溶于水或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一部分,所以氯气的体积减小。
故答案为:
(1)4t;
(2)氯气更易溶于水或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一部分。
(1)根据氯化钠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2)根据氯气更易溶于水或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了一部分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化学三模试卷-普通用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卷+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C20教育联盟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