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小古文阅读-2023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知识点(统编版)
展开专题11 小古文阅读(学生版)
文言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无解之谜”,进步速度可能也相对缓慢。而小学教材改版后,文言知识的考察比重大大增加,对孩子的文言阅读要求也会加码。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的增加,更侧重孩子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复习要点
1.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大意。
2.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倒装句和省略句的句式。
3.掌握常见的答题技巧。
(附)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二、考查内容
1.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我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的。
2.把握重点句子的停顿: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停顿是理解与翻译句子的基础。对一些重点文言文句子,标示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有利于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句子翻译:句子翻译主要是考查将指定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
4.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主要考查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三、文言文翻译技巧
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将文言文读通读顺,然后再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理解句意,弄清故事内容。
准确翻译句中的重点词语,力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必须遵循“增、删、调、留”原则:
增,即增加句子省略的成分,如主语、谓语等;
删,即去掉多余或无义的虚词,如句首句尾语气词、句中表示顺接的连词;
调,即调整特殊语序,把句子中某些语法成分调整;
留,年号、人名、地方、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四、课文实例
一、小古文阅读
1.课内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______(2)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中,这个宋国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放下了农具,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正确的观点后画“√”。
(1)不付出也能有回报。( )
(2)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 )
(3)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一事无成。( )
4.用原文说一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多选)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耽误了种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事件当作必然事件来看待。
6.《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小古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冀复得兔 冀:___________。
(2)兔走触株 走:___________。
(3)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___________。 释: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因/释其耒/而守株
3.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守株待兔”的意思?用“ ”画出来。
4.这个种田人天天在树桩旁等兔子,结果怎么样?
5.你认为这个种田人是个怎样的人?
6.你看见那个种田人整天呆呆地坐在树桩旁边,就走上前问:“____________。”种田人说:“__________________。”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我们做事要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B.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更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3.小古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 ” 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5.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4.小古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走:______ 释:______ 得:______
(2)用“/”给文中画“——”的句子划分节奏。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身为宋国笑。
(4)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对,不需要劳动就能有收获。
B.短文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奇迹总是会发生的。
C.短文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脚踏实地,想不劳而获是行不通的。
5.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注释】①竞:比赛。②走:跑。③息:停止。④至:到达。
1.读古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中道而眠:
(2)龟已先至: 2.根据古文的意思,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龟兔竞走》写的是乌龟和兔子一起散步的故事。( )
(2)《龟兔竞走》告诉我们没有好好睡觉,就没有体力赢得比赛,所以我们要早睡早起。( )
(3)《龟兔竞走》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故事中描写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乌龟。( )
3.《龟兔竟走》中,兔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读了《龟兔竞走》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请写下来。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上面小古文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兔走触株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你想给这农夫什么忠告呢?
7.小古文阅读。
狐指骂蒲提①
狐经蒲提架下,渴欲②啖(dàn)③之。因其架高,跳而摘之,不得。遂④(suì)怅(chànɡ)怅⑤然指骂之曰:“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注释】①蒲提:葡萄。②欲:想要。③啖:吃。④遂:于是。⑤怅怅:不痛快。
1.借助注释读懂故事,下面哪幅图最适合当作这则故事的插图?( )
A. B. C.
2.读一读,在停顿合适的句子后面打“√”。
(1)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
(2)此蒲提/大不中用,酸/而无味。( )
3.用“______”画出故事的起因,用“ ”画出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4.我们把故事中狐狸这样的行为称作( )
A.狐狸尾巴藏不
B.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C.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
5.葡萄成熟了,森林农场管理处决定8月2日上午9点举行“丰收节”活动。管理处在葡萄架下贴了一则通知,但是通知中有3个错误。请你帮森林农场管理处把正确的通知写在下面。
8.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群儿戏于庭( ) (2)一儿登瓮( ) (3)众皆弃去( )
2.“足跌没水中”这句中,“没”应该读( )(填读音),我是根据______判断出来的。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一个孩子失足掉进水缸,其他的孩子( ),而司马光却(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 )的人。
9.小古文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这篇课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不一样,我们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文中的词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3.下面句子的停顿是否正确,请将停顿正确的句子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
A.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B.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5.面对遇到的问题,其他小朋友____________,而司马光却__________,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司马光。(从两个方面写出司马光的品质)
10.阅读《守株待兔》,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①株。兔②走触株,折颈而死。③因释其耒而守株,④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请解释文中①②③④字词的意思。
株:______________ 走:__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 冀: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因/释其耒/而守株
3.这个宋国人以后还会经常得到兔子吗,为什么?
答:
4.仿写像“守株待兔”这种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用“守株待兔”写一句话。
11.小古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耕( ) 株( ) 颈(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冀复得兔( ) 兔走触株(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因 释 其 耒 而 守 株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12.小古文阅读。
宋(shòng sòng)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shì shí)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这篇寓言故事的名字是_______。
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选择题。
“因释其未而守株”中“因”的意思是( )
A.因为 B.于是 C.原因
4. “冀复得兔”中“冀”的意思是( )
A.希望 B.北面 C.河北省的简称
5.读读这则寓言故事,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6.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13.小古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________。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补充完整。
2.图片也会说话。(看看文中哪个字与图片最合适)
( ) ( )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1)走: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释:____________________ (4)冀: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解释“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句话的意思。
14.认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3.在加点字正确读音上打“√”。
宋(sòng shòng)人有耕(gēn gēng)者
因释(shì sì)其来而守株 冀(jì yì)复得兔
1.“株”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走”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因”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冀”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
2.“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这句话的意思是: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
15.课内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因:______________ (2)冀: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人/有耕者 B.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三
C.因释/其耒/而守/株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把文中画“ ”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文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努力,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
B.因为他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件极偶然的事情,农夫却希望它天天发生。
5.下列成语中,与“守株待兔”的意思相反的一项是( )
A.好逸恶劳 B.墨守成规 C.坐享其成 D.随机应变
16.课内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
1.以上语段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
2.把课文补充完整。
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因:_____________释:____________ 冀: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那个人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5.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7.小古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 。因释其耒而守株,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请将下面三个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填序号)
①冀复得兔 ②折颈而死 ③兔走触株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兔走触株 走:______________ 冀复得兔 冀: _____________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因/释其耒/而守株。
4.“而身为宋国笑”的原因是_________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读短文,联系上下文,解释字义。
走:________________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言文,要注意停顿,请为下面这句话划分停顿节奏。
因 释 其 耒 而 守 株。
3.《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寓言虽然篇幅不长,却带给我们很深的思考。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这则寓言是我古代著名的思想家__________写的。
19.课内阅读我最棒。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兔走触株,(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负得兔。兔( ),而( )。
1.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的议论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你还读过的中国寓言故事有《______》《______》等。
20.小古文阅读。
滥竽①充数
齐宣王使②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③请④为王吹竽,宣王说⑤之,廪(lǐn)食(sì)以教百人⑥。宣王死,湣(mǐn)王立⑦,好⑧一一听之,处士逃⑨。
注释:①[竽]:古代乐器。②[使]:让。③[处士]:先生。④[请]:请求。⑤[说]:喜欢。⑥[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粮食供养他。⑦[立]:继承王位。⑧[好]:喜欢。⑨[逃]:逃跑。
1.齐宣王喜欢听____________吹竽;齐湣王喜欢听____________吹竽。(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三百人或很多人 ②一个人
2.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通过读故事,我知道“滥竽充数”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做人要有真才实学,弄虚作假的人总有一天公露出马脚的。
B.学习吹竽要好好练习。
C.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别人吹竽。
3.在不理解字词的意思时,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来理解,在字典中,“滥”字的意思有①流水漫溢:泛滥。②不加选择,不加节制:滥用|滥交朋友|宁缺勿滥|滥伐。③浮泛不合实际:陈词滥调。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滥竽充数”中的“滥”的意思应选择____________一种(填序号),像《滥竽充数》这样的寓言故事,我还读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1.课内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翼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 (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 (4)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22.寓言阅读。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②剑自舟中坠③于水。遽④契⑤其舟,曰:“是吾⑥剑之所从坠⑦。”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⑧,不亦慈乎⑨!
【注释】 ①涉(shè):过,渡。②其:他的。③坠(zhuì):落, ④遽(jù):急忙,立刻。⑤契
(qì):用刀雕刻,刻。⑥吾(wú):我的。⑦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⑧若此:像这样。⑨不亦惑(huò)乎:不是很糊涂吗?
1.结合注释,读读故事,用原文中的句子完成填空。
(1)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江时,发生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说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船停下来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他的想法,为什么不能成功地找到自己的剑: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故事内容,想一想“求剑若此”的“求”字是___________的意思。
4.结合注释和自己的阅读积累,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大意。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23.课内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1.把题目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耒”字对应的是下面哪幅图片?( )
A. B. C.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因/释其耒/而守株。 C.因释其/耒/而守株。
4.如果你见到故事中那个宋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
A.这里已经没有兔子了,你要换一个地方等兔子。
B.你怎么能这么快放弃?你应该继续耐心等下去。
C.你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想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24.课内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______,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 lái)而守株,冀(jì jí)复得兔。______,而身为宋国笑。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在括号里用“___”画出的拼音。
3.解释词语或句子。
株:_______;走_____;冀_______;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______。
4.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耻笑。
5.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25.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méi mò)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dé děi)活。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写的是他( )的故事
A.群儿 B.司马光 C.砸瓮救人 D.搬石头
3.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______,文中的“光”指的是______。
4.“没”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皆”的意思是 ______
5.画“ ”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6.用“ ”画出描写事情起因的句子。
7.请梳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8.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光”是一个( )的孩子。(多选)
A.调皮活泼 B.沉着冷静 C.肯动脑筋
9.其他孩子的举动与司马光的举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司马光的( )(多选)
A.聪明机智 B.胆小怕事 C.沉着冷静 D.诚实守信
26.小古文阅读。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参考译文:曹操获得一只大象,想要知道大象的体重,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的小儿子叫曹冲,跟曹操说:“只要把大象放进船里,记录水痕到达的地方。取出大象,将同样重量的物体放到船里,让水位赶上原先所刻的地方。而后再称出这些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欲知其轻重。( ) 使水及原痕。( )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7.小古文阅读。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①。群儿谋②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③浮出。
【注释】①穴:洞。②谋:商议。③遂:于是,就。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 ____________
(2)穴深,不能得。 ____________
2.这件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4.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智慧儿童的故事?请写出两个。
28.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释:______________冀: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守株待兔”的意思?请找出原文,并说说句意。
原文:
句意:
3.这个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填序号)
A.兔子不会再撞到树桩上了
B.不主动努力,而存侥幸心理的人,是不会有收获的
5.农夫听了别人对他的嘲笑,他会怎么做呢?请写一写。
29.小古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1)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2)鬻(yù):卖。(3)誉:夸耀。(4)陷:攻破。这里是刺透的意思。(5)莫不 :没有不(6)或曰 : 有的人说。(7)应:回答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我的矛的利益,在万物没有不穿的。
B.我的矛好处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它的。
C.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
D.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攻破它的。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的?
5.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0.课内文言文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田中有株 株( )
(2)兔走触株 走( ) 触( )
(3)因释其耒而守株 因( ) 释( )
(4)冀复得兔 冀( )
2.为什么农夫不会再得到兔子?
3.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4.文中的农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文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三升四暑期阅读精准突破(统编版),共19页。
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17:小古文专题阅读-2024年四升五暑期阅读精准突破(统编版),共23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 小古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这是一份小升初语文专题 小古文阅读--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文件包含小古文阅读pptx、小古文阅读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