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哈四中2025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2023.7.10
一、选择题
1. 香茄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紫茎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B. 能通过与绿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C. 能通过该紫茎植株自交来鉴定
D. 不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杂交来鉴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常用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A、不能通过与紫茎纯合子杂交来鉴定,因为后代都是紫茎纯合子,A正确;
B、可通过与绿茎纯合子(aa)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绿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B正确;
C、能通过该紫茎植株自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C正确;
D、能通过与紫茎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紫茎,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紫茎也有绿茎,则是杂合子,D错误。
故选D。
【点睛】
2.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豌豆自花传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 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 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的得出过程中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的植物,所以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为纯种;②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花大,易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操作。(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研究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4)运用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3、测交是孟德尔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所用的一种杂交方法。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详解】A、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选用豌豆做实验是成功的基础,豌豆是一种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A正确;
B、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也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B正确;
C、测交是与隐性的个体进行杂交,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C正确;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是指受精过程,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因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错误。
故选D。
3. 一个基因型为BbRr(棕眼右癖)的男人与一个基因型为bbRr(蓝眼右癖)的女人结婚,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几率各为1/8的类型是 ( )
A. 棕眼右癖和蓝眼右癖 B. 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
C. 棕眼右癖和蓝眼左癖 D. 棕眼左癖和蓝眼右癖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亲代BbRr×bbRr,采用逐对分析法,Bb×bb→1Bb、1bb,即棕眼:蓝眼=1:1,Rr×Rr→1RR、2Rr、1rr,右癖:左癖=3:1,可推出子代有BbR_棕眼右癖(1/2×3/4=3/8)、Bbrr棕眼左癖(1/2×1/4=1/8)、bbR_蓝眼右癖(1/2×3/4=3/8)、bbrr蓝眼左癖(1/2×1/4=1/8)。故所生子女中表现型的机率各为1/8的类型是棕眼左癖和蓝眼左癖,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 抑制基因能完全抑制某种基因的表型效应。家蚕结黄茧(Y)对结白茧(y)为显性,但黄茧基因的作用能被基因I抑制,等位基因i无此效应。让结白茧品种与结黄茧品种杂交,子一代全结白茧。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子二代结白茧与结黄茧的个体比例为13:3,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基因I与基因Y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 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IIyy、iiYY
C. 子二代白茧个体共有8种基因型
D. 子二代白茧个体中纯合子占3/13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当Y基因存在,而I基因不存在,表现为黄色,基因型为iiY_ ;当I基因存在时,不论有无Y基因,均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I_ _ _,白色还有iiyy。
【详解】AB、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为:白茧(9I_Y_、3I_yy、liiyy)、黄茧(3iY_)。子一代的白茧相互杂交,子代出现了13:3的比例,和为16,可知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子一代的基因型为IiYy,由此推测亲本的白茧为IIyy、黄茧为iiYY,A、B正确;
B、子二代白茧的基因型为I_ _ _和iiyy,共有7种,C错误;
D、子二代白茧个体中纯合子为1IYY、1Iyy、liyy,子二代白茧个体中纯合子比例=子二代白茧个体中纯合子(3)/子二代白茧个体(13)=3/13,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 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 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其与性别决定无关,A错误;
B、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C、不同的细胞进行基因选择性表达,生殖细胞并不是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基因也会表达,C错误;
D、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则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6. 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纯合白花窄叶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花阔叶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
【详解】纯合红花窄叶AAbb与纯合白花阔叶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后代(AaBb)与“某植株”杂交,后代中红花(A_):白花(aa)=1:1,阔叶(B_):窄叶(bb)=3:1,说明前者是杂合子测交Aa×aa,后者是自交Bb×Bb,据此可知“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 下图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1、2、3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互换,则图中所示个体测交后代的表型种类依次是( )
A. 4、2、3 B. 3、2、2 C. 4、2、4 D. 4、2、2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图2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基因型为AaBb,其中AB连锁,ab连锁;图3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连锁,aB连锁,基因型都为AaBb。
【详解】图1个体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基因型为AaBb,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4种表型;图2个体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AaBb、aabb),2种表型;图3个体Ab连锁,aB连锁,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Aabb、aaBb),2种表型,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 豌豆的子叶黄色(Y)和绿色(y)、种子圆粒(R)和皱粒(r)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甲、乙两个品种的豌豆杂交,子代的表型如图所示,则甲、乙的基因型组合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C
【解析】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详解】据图可知,子代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根据分离定律可知,亲本的杂交组合为Yy×Yy、Rr×Rr,故亲本基因型为YyRr与YyRr,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I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减数分裂Ⅱ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
C. 受精作用是保证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D. 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分裂I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正确;
B、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B正确;
C、减数分裂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两者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C正确;
D、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卵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细胞质均匀与不均匀分配的情况
B.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和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卵细胞数量之比为4∶1
C.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相同的
D.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了3个遗传物质相同的极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是:减Ⅰ都是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减Ⅱ都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①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②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三个极体退化消失,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精子形成过程中,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成熟的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经过变形,直接形成成熟的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
【详解】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细胞质均等分裂,A正确;
B、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B正确;
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相同的,都经历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都经历着丝粒分裂,C正确;
D、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其中1个极体的遗传物质与卵细胞相同,与另外2个极体的遗传物质不同,D错误。
故选D。
11. 下图为某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1
B. 甲细胞可为体细胞,乙、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 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D. 丙细胞在该时期可发生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甲图为有丝分裂中期,乙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因此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为1:2,A错误;
B、甲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可能为体细胞,根据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像,为次级精母细胞,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为初级精母细胞,B错误;
C、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分裂Ⅱ中期,C正确;
D、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12. 现有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精原细胞,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产生基因型为AaXb的的精细胞, 则可能是减数分裂Ⅰ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B. 若产生基因型为AXBXB的的精细胞, 则可能是减数分裂Ⅱ中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C. 若产生1个基因型为aaXB的的精细胞,则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XB、AXb、AXb、
D. 若产生2个基因型为AXb的精细胞,则另外2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XBXB、aa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若产生基因型为AaXb的的精细胞, 则可能是减数分裂Ⅰ中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A正确;
B、若产生基因型为AXBXB的的精细胞, 则可能是减数分裂Ⅱ中XB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B正确;
C、若产生1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细胞,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产生的两个子细胞是AAXbXb、aa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XB、AXb、AXb,C正确;
D、若产生2个基因型为AXb的精细胞,则另外2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XBXB和a或aaXB和XB或XBXB和aa或aXB和aXB或aaXBXB和不含这两对染色体的精细胞,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
B. 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互换相应的片段
C.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D.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AC、四分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可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A错误,C正确;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互换相应的片段,B错误;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本的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本的3号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14. 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复制时,解旋酶先将①全部切割,再进行复制
B. DNA中A+T含量高时稳定性较高
C.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 a链、b链方向相同,a链与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A、DNA复制时边解旋边复制,A错误;
B、碱基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碱基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G+C含量高的DNA的相对稳定性较高,B错误;
C、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的基本骨架,C正确;
D、DNA的两条链方向相反,a链与b链的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的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DNA复制的过程、特点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 豁眼鹅是一种眼睑残缺的鹅,正常眼对豁眼为显性,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鹅和豁眼雌鹅杂交得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
B. 雄鹅与亲本雌鹅杂交可得到豁眼雄鹅
C. 正常眼雌鹅的基因型有2种
D. 雌雄鹅相互交配,中豁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选择纯合的正常眼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豁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两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ZAZa、ZAW,表现为正常眼。
【详解】A、亲本的基因型是ZAZA×ZaW,则F1的基因型为ZAZa、ZAW,都表现为正常眼,A错误;
B、F1雄禽的基因型为ZAZa,与亲本豁眼雌禽ZaW杂交,可以得到豁眼雄禽ZaZa,B正确;
C、F1正常眼雌禽的基因型为ZAW,基因型只有1种,C错误;
D、F1的基因型为ZAZa、ZAW,相互交配,F2中正常眼:豁眼=3:1,D错误。
故选B。
16.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研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解目的是将RNA和蛋白质水解为小分子
B. 该实验说明RNA也能控制生物性状
C. 该实验证明了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
D. 烟草细胞为TMV的复制提供模板、原料等所需的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1、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RNA构成,需要寄生于活细胞。
2、由图分析可知,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和RNA分开,分别感染烟草,接种RNA烟叶会感染病毒,接种蛋白质烟草未感染病毒,这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是蛋白质。
【详解】A、由图观察可知,降解目的是将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和RNA分开,A错误;
B、接种RNA烟叶会感染病毒,也就是说RNA也能控制生物性状,B正确;
C、该实验得目的是证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烟草细胞为TMV的复制提供原料、酶等所需的条件,模板是由烟草花叶病毒(TMV)提供的,D错误。
故选B。
17. 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而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中的DNA全部分布在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所以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C. 性染色体上包含很多基因,这些基因都起决定个体性别的作用
D. 有丝分裂时,核DNA会发生复制,然后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细胞核中的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且每条染色体上有1或2个DNA分子,A错误;
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错误;
C、性染色体上包含很多基因,这些基因不都起决定个体性别的作用,C错误;
D、有丝分裂时,核DNA会发生复制,然后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正确。
故选D。
18. “狗是狗,边牧是边牧”是对宠物犬边牧智商的高度评价,但是其眼盲性状的遗传基因控制机制尚不清楚。下图为名叫里德尔的边牧关于眼盲的家族系谱图,实心符号代表眼盲,已知Ⅱ-d不带有隐性眼盲基因,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眼盲性状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a的眼盲基因来自于Ⅰ-a和Ⅰ-b
C. Ⅱ-c和Ⅱ-e基因型相同
D. Ⅱ-d和Ⅱ-e的后代中出现雌性眼盲的概率为0
【答案】A
【解析】
【分析】Ⅱ-d不带有隐性眼盲基因,说明眼盲性状为隐形性状,Ⅱ-d为显性纯合子。
【详解】A、根据Ⅱ-d、Ⅱ-e均不眼盲,其子代出现眼盲,说明眼盲性状为隐性性状。已知Ⅱ-d不带有隐性眼盲基因,则其后代的眼盲基因只来自于母方,推断眼盲性状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A错误;
B、Ⅱ-a的眼盲基因位于两条X染色体上,来自于Ⅰ-a和Ⅰ-b,B正确;
C、Ⅱ-c和Ⅱ-e均含有来自父方的眼盲基因,为杂合子,二者基因型相同,C正确;
D、Ⅱ-d的正常显性基因一定会传给雌性后代,和Ⅱ-e的后代中出现雌性眼盲的概率为0,D正确。
故选A。
19. 如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酶①和酶②均作用于氢键
B. 该过程的模板链是a、d链
C. 该过程中的c、d链结构相同
D. 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酶①是解旋酶,酶②是DNA聚合酶,前者作用于氢键,后者作用于磷酸二酯键,A错误;
BC、该过程a、b链为模板链,c、d链分别是以a、b链为模板合成的子链,且互补,BC错误;
D、DNA分子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D正确。
故选D。
20. 若用15N、32P、35S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检测到的同位素为( )
A. 外壳中有15N、35S B. DNA中有15N、35S
C. 外壳中有15N、32P D. DNA中有15N、32P
【答案】D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因此15N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该放射性。
【详解】AC、15N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找不到15N,AC错误;
BD、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可以找到15N和32P,但噬菌体的DNA中不含S元素,因此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不到35S,B错误;D正确。
故选D。
21. 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35S没有进入细菌
B. 放射性高的部分表示了示踪元素的存在部分
C. 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
D. ②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的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菌体,A正确;
B、放射性高的部分表示了示踪元素的存在部分,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2P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正确;
C、①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C错误;
D、②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及相应的元素组成;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明确搅拌离心的目的,能解释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高低的原因。
22. 某DNA片段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为5'-GAATTC-3',则其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 )
A. 5'-CUUAAG-3' B. 3'-CTTAAG-5'
C. 5'-CTTAAG-3' D. 3'-CAATTG-5'
【答案】B
【解析】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为:A-T、T-A、G-C、C-G。
【详解】某DNA片段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为5′-GAATTC-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T-A、G-C、C-G),则其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3′-CTTAAG-5′,B正确。
故选B。
23. 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B.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 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原核细胞无核仁,有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原核细胞能合成rRNA,A错误;
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
C、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
D、细胞在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DNA无法解旋,无法转录,D错误。
故选B。
24. 图示为乳酸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mRNA上聚合多个核糖体形成的多聚核糖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4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并同时结束
B. 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上同一位置从右向左移动进行翻译
C. 多聚核糖体所结合的核糖体数量与mRNA的长度有关
D. 图中核糖体翻译所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翻译的过程,图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详解】A、图中四个核糖体不是同时结合到mRNA上,所以也不会同时结束翻译过程,A错误;
B、核糖体结合到mRNA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翻译,从图中可以看出,右侧肽链比左侧短,所以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上同一位置从右向左移动进行翻译 ,B正确;
C、一般来说,mRNA的长度越长,上面可附着的核糖体数量也就越多,C正确;
D、由于图中几个核糖体翻译时的模板都是同一条mRNA,所以所形成的肽链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D正确。
故选A。
25.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B. 杀虫剂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使其抗药性逐渐增强
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详解】A、可遗传变异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
B、害虫药性逐渐增强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基因频率增加,B错误;
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26. 下列图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表示DNA的复制,通过增加复制起点,细胞可以提高DNA复制的效率
B. 图乙表示翻译,通过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
C. 图丙表示转录,以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 甲、乙、丙三个过程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是指RNA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作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详解】A、图甲表示DNA的复制,通过多起点复制,提高DNA复制的效率,A正确;
B、图乙表示翻译,通过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以少量的RNA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翻译的效率,B正确;
C、图丙表示转录,转录的产物可以是三种RNA(转运RNA,信使RNA和核糖体RNA),故转录的原料是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C错误;
D、DNA的复制(A-T、C-G)、转录(A-U、T-A、C-G)和翻译(A-U、C-G)三个过程均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故选C。
27. 下列对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遗传信息蕴藏在DNA或RNA分子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B. mRNA分子中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就是1个密码子
C. tRNA的一端有3个相邻碱基可与密码子互补配对,这3个碱基就是反密码子
D. 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也可能决定多种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
【详解】A、遗传物质是DNA或RNA,遗传信息蕴藏在DNA或RNA分子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A正确;
B、mRNA分子中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碱基就是1个密码子,B正确;
C、tRNA搬运氨基酸,一端有3个相邻碱基可与密码子互补配对,这3个碱基就是反密码子,C正确;
D、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D。
28.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为蛋白质合成过程,翻译方向从左向右
B. 图中①为氨基酸,它对应的密码子是UUA
C. ②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
D. ③是tR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链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关于tRNA,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①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②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③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④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A、图示为蛋白质合成过程,即翻译过程,由于核糖体在mRNA上由5’端向3’端移动,故翻译方向从右向左,A错误;
B、图中①为氨基酸,它对应的密码子是mRNA上与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其读取方向为5'→3’,因此它对应的密码子为AUU,B错误;
C、图中②是核糖体,核糖体是沿着mRNA移动的,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C正确;
D、③是tRNA分子,是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折叠而成的,D错误。
故选C。
29. 下图为人体内部分基因决定性状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A. 基因1、基因2不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中
B. 人成熟红细胞中①②过程明显提升
C. 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不能进行③④⑤过程
D. 该图表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图示为人体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②④是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人体所有的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含有相同的基因,因此基因1和基因2同时存在于人体所有的体细胞中,A错误;
B、人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不能进行①转录②翻译过程,B错误;
C、老年人头发变白的原因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的合成减少,其原因是③④⑤过程减弱,C错误;
D、图中①②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③④⑤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故选ABC。
30. 下列关于DNA甲基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的甲基化改变了DNA的碱基序列
B. DNA甲基化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质的结构
C. DNA甲基化修饰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D. 外界环境对DNA甲基化水平没有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
【详解】A、DNA的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A错误;
B、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质的结构,B正确;
C、DNA的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C错误;
D、外界因素会影响DNA的甲基化水平,D错误。
故选B。
31. 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细胞增殖失控的特点
B. 癌细胞只有原癌基因没有抑癌基因
C. 基因突变可能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D. 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易分散转移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
【详解】A、癌细胞失去接触抑制,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A正确;
B、癌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B错误;
C、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C正确;
D、癌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使细胞易扩散转移,D正确。
故选B。
32.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 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D.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环境因素会对遗传病产生影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A∥T→T∥A)。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调查某种遗传病,应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详解】A、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同时受环境影响,A正确;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
C、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D。
33. 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 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 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 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
【详解】A、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所以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不可能总是有益的,A错误;
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突变只是改变某个基因产生新的基因,不能产生新的植物,C正确;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相似的,都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太空育种的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和多害性。基因突变只是改变了部分性状,不会产生新物种。
34.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B. 基因重组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
C.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无性生殖过程中
D. 纯合子自交会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
B、可遗传变异由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C错误;
D、纯合子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可出现性状分离原因是是由于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也不是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35. 人的白化症状是由编码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酪氨酸酶是基因A编码的产物,某地经检测发现,基因A上的3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形成基因a1、a2、a3,均会导致白化病的发生。该实例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 )
A. 不定向性 B. 随机性 C. 低频性 D. 普遍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多)、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详解】基因A上的3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形成基因a1、a2、a3,均会导致白化病的发生,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正确。
故选A。
36.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秋水仙素诱发机理相同,低温处理能够抑制着丝粒的分裂
B. 剪取诱导处理后的根尖应放入卡诺氏液中,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C. 根尖经解离处理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进行冲洗
D.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连续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将洋葱在冰箱冷藏室放置一周,取出后进行室温培养,待长出不定根,再放进冷藏室48-72小时;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0.5-1cm,放入卡诺氏固定液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冲洗2次;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4、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象,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详解】A、低温和秋水仙素处理都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均能诱导染色体加倍,但不能抑制着丝粒的分裂,A错误;
B、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应放入卡诺氏液中固定细胞形态,B正确;
C、根尖经解离处理后用清水冲洗,C错误;
D、细胞在固定、解离时已被杀死,在显微镜下不会看到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连续过程,D错误。
故选B。
37. 下列关于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可能有三个染色组
B.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C. 三倍体植株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
D. 多倍体植株常表现为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单倍体是指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详解】A、单倍体植株是由配子发育而来,若由六倍体的配子发育而来,则其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组,A正确;
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且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才是二倍体,B错误;
C、三倍体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会出现联会紊乱,C正确;
D、多倍体植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内有多个染色体组,常表现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高,D正确。
故选B。
38. 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SS的个体占24%,Ss的个体占72%,ss的个体占4%。该种群中基因S和s的频率分别是( )
A. 24%、76% B. 36%、64% C. 57%、43% D. 60%、40%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SS的个体占24%,Ss的个体占72%,ss的个体占4%。该种群中基因S和s的频率分别是,S=24%+1/2×72%=60%,s=4%+1/2×72%=40%,D正确。
故选D。
39. 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B. 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
C.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不可缺少的阶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基因频率的改变代表着生物发生了进化,但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代表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错误;
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B正确;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三倍不可育,因此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未经过地理隔离的种群也可能产生新的物种,如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诱导形成的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 D错误。
故选B。
40. 某大型湖泊被地壳运动形成的小山所隔形成湖泊Ⅰ、II,原湖泊中某种鱼M在湖泊Ⅰ、II中分别进化为不同种类的鱼(A、B、C、D),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的地理隔离从而产生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经过程
B. A和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完全不同
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两湖泊中不同种鱼的形成,是因为环境不同导致的基因突变方向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某些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鱼A、D属于不同的物种,即存在生殖隔离,但是因为有共同的祖先,所以二者基因库中的某些基因是相同的,B错误;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因此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环境只起到选择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41. 图是某个雄性动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假设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
(2)A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属于_______________期(填分裂方式及时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暂时加倍的有_______________。
(4)B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叫_________________,C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个四分体。
【答案】(1) ①. AE ②. BCD
(2) ①. 8##八 ②. 有丝分裂后期
(3) ①. ACDE ②. AB
(4) ①. 精细胞 ②. 2##两##二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小问1详解】
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E;属于减数分裂的是BCD。
【小问2详解】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着丝粒数目,则A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着丝粒分裂,且含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小问3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则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有丝分裂后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E(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是着丝粒分裂的细胞,对应图中的A和B。
【小问4详解】
该生物为雄性动物,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精细胞;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前期,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有8个核DNA分子。
42. 某观赏植物的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粉花品系丙(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
实验1
实验2
P
甲×丙
乙×丙
F1表型及比例
全是粉花
全是红花
F1自交得F2表型及比例
粉花:白花=3:1
红花:粉花:白花=9:3:4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1亲本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实验2中亲本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实验2的F2中粉花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实验2的F2粉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遵循 ②. 实验2中F2类型及比例是9:3:3:1的变式
(2) ①. aabb ②. aaBB ③. AAbb、Aabb ④. 1/3
【解析】
【分析】表格分析:实验2中,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粉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红花的基因型是A_B_,表现为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_和aabb则表现为白花。
【小问1详解】
实验2中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粉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可见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2详解】
实验1中,F1粉花(A-bb)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故其基因型是Aabb,又亲本丙的基因型是AAbb,则甲的基因型是aabb。实验2中,根据F2的表现型比例可知,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又知丙的基因型是AAbb,则乙的基因型是aaBB,F2中粉花的基因型是A_bb,AAbb占1/3,自交后代均为粉花,Aabb占2/3,自交后代会出现粉花和白花,故实验2的F2粉花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是1/3。
43. 图甲表示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中a~d为单链,A、B为酶;将图甲中某片段放大后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中,该DNA分子的a、b两条链按_____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结构1、4、5依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2简称为_________________,结构3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该DNA分子有4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有80个,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则第3次复制时,需要的胸腺嘧啶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反向平行 ②. DNA聚合酶 ③. 解旋酶
(2) ①. 碱基对 ②. 氢键 ③. 脱氧核糖 ④.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⑤. 鸟嘌呤
(3)480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B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B是解旋酶;A是催化以DNA单链b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d,因此A是DNA聚合酶;a、b为解开的两条母链,c、d为新合成的子链。图乙为DNA的平面结构的部分图示,其中1是碱基对,2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是鸟嘌呤,4是氢键,5是脱氧核糖,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亲代DNA中a、b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图甲中,A、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A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所以A是DNA聚合酶,B是解旋酶。
【小问2详解】
根据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是碱基对,4是氢键,5是脱氧核糖,2对应的碱基为腺嘌呤,则2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是鸟嘌呤。
【小问3详解】
该DNA分子有4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有80个,则胸腺嘧啶有120个,第三次复制时增加了4个DNA分子,则需要的胸腺嘧啶个数为4×120=480个。
44.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较为复杂,有关信息如图。图Ⅱ中的甘、天、色、丙表示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图Ⅲ为中心法则图解,a~e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Ⅰ中表示的过程最有可能发生于________(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图中有两个核糖体参与,当图示的过程完全完成后,两个核糖体上合成的物质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Ⅱ所示的过程是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方向是________(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向左”),该过程的场所、模板和产物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甘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和丙氨酸四个氨基酸聚合成一条肽链后,要形成________个肽键。
(3)正常人体细胞中,图Ⅲ所示的________(填字母)过程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________(填字母)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当人体细胞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才会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①. 原核细胞 ②. 相同 ③. 所用的模板相同
(2) ①. 翻译 ②. 从左到右 ③. b、d、a ④. 3
(3) ①. a ②. a、b ③. c
【解析】
【分析】图Ⅰ中既有转录也有翻译,转录和翻译同时发生,推测可能发生在原核生物体内;图Ⅱ表示翻译过程,a表示多肽,b表示核糖体,c表示tRNA,d表示mRNA;图Ⅲ表示中心法则,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逆转录,d表示RNA复制,e表示翻译。
【小问1详解】
图Ⅰ中既有转录也有翻译,所以表示的是基因表达过程,因为该图中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发生,所以图示的过程发生于原核细胞中。由于两个核糖体所用的模板相同,所以当完成翻译过程后,产生的蛋白质(或多肽)种类相同。
【小问2详解】
根据图Ⅱ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可以判断该过程为翻译,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右边c搬运氨基酸进来)以及肽链的向左延伸可知,核糖体体沿mRNA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即翻译的方向是从左向右。该过程的场所是核糖体b,模板是mRNA即d,产物是多肽a。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会形成三个肽键。
【小问3详解】
图Ⅲ表示中心法则,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逆转录,d表示RNA复制,e表示翻译。基因突变会发生于DNA复制a过程中,DNA的复制a和转录b主要发生于细胞核中。HIV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当人体细胞感染了HIV后,会发生逆转录过程c。
45. 我国盐碱地规模大,但主要粮食作物难以生长。下图是某科研小组尝试利用普通水稻(2n=24)培育耐盐水稻新品种的育种方案,据图回答:
(1)过程①所示育种原理是_______ ,“γ射线”属于__________诱变因子。
(2)已知耐盐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则过程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③中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表现出_____________的特点,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4)互花米草是我们常见的耐盐植物,有人尝试利用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获得耐盐水稻,但很难成功,这是因为互花米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基因突变 ②. 物理
(2)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3) ①.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②. 抑制纺锤体形成
(4)生殖隔离
【解析】
【分析】1、单倍体植株:由植物的配子发育而来,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2、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利用基因突变原理进行育种属于诱变育种。
【小问1详解】
过程①为诱发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所以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γ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子,
【小问2详解】
过程②为不断纯化过程,即不断淘汰不耐盐个体,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小问3详解】
过程③中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该幼苗的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一半,表现出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的特点,秋水仙素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加倍变成正常二倍体。
【小问4详解】
利用互花米草与水稻杂交获得耐盐水稻,但很难成功,说明互花米草与水稻属于两个物种,互花米草与水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因此二者不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联考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