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暑假作业(15份)
-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展开这是一份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暑假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研究需要参考相关资料,学者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暑假作业
1.16世纪中期,从美洲传入中国,被称为“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的植物是( )
A.高粱 B.小麦 C.番薯 D.玉米
2.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在爱尔兰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人们躲避战火、度过灾荒的主要食物。18世纪时,“马铃薯已几乎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均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的种植。由此可知,马铃薯的种植( )
A.巩固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B.解决了欧洲的粮食安全
C.有效避免了欧洲战争的爆发 D.改变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3.咖啡是热带作物,新航路开辟后传到英国,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它已成为英国普通大众的日常饮品。下列关于咖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殖民掠夺而普及英国
B.表明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最早应由美洲传入欧洲
D.反映了商业革命得到扩展
4.历史研究需要参考相关资料。下列参考资料涉及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16—18世纪白银流入中国数量估算》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
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B.近代物种交流
C.近代世界经济状况 D.近代文明冲突
5.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从美洲带回大量新作物,并以欧洲为中心传遍世界;同时,水稻、甘蔗、葡萄等农作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物种的交流是双向的
C.新航路促进了美洲的现代化 D.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6.16世纪后,中国的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如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各国根据自身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英国形成了“下午茶”。这反映了( )
A.东方的饮食文化长期领先于西方 B.文化的传播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各国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D.茶的全球流动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7.学者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指出:当时的大交流使得大西洋两岸出现了两个美洲和两个非洲。作者的这一说法( )
A.基于两岸物种与文化的交互流动 B.源于两地采取同样的生产方式
C.揭示出哥伦布大交换的侵略本质 D.便于全方位了解新航路的开辟
8.新航路开辟后,在西欧市场上新出现的商品是( )
①呢绒②丝绸③玉米④番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异域的糖、咖啡、茶、巧克力,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 )
A.近代物种交流影响人类历史进程 B.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C.人口迁移引发物种交流 D.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革
10.在日本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大米是农民为大名及幕府交纳的赋税中的一种,然而到了16世纪后,玉米这种高产量的作物种植在日本开始普及,使得日本农民能够在缴纳高额赋税的同时勉强维持生计,市场能够用货币交换到的大米也多了起来。这一变化说明( )
A.日本农耕生产技术有所进步 B.商业革命推动了洲际贸易发展
C.幕府征收赋税方式发生变化 D.物种交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11.16世纪伊始,随着新航路开辟,一方面美洲的作物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生根发芽。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新物种来到美洲。下列物种属于欧洲人带入美洲的是( )
A.小麦、柠檬、牛、马 B.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
C.玉米、水稻、牛、马 D.马铃薯、番茄、花生、葡萄
12.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传入我国,许多地区出现原来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不产米,仰食四方”的现象。这反映了( )
A.全球化已影响中国 B.长途贩运开始发达
C.经济出现区域分工 D.抑商观念已被放弃
13.欧洲人对香料喜之若狂,这一习惯持续到17世纪中叶,此后,咖啡、巧克力、茶叶和糖作为殖民地的物品,成为远洋贸易的主要对象,开始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新宠,欧洲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饮食口味。这种变化表明( )
A.殖民扩张导致欧洲生活方式日益东方化
B.价格革命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消费能力
C.新航路开辟有利于各地文明的交流融合
D.工业革命大大增加了欧洲的原材料进口
14.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有多个茶馆,还有茶园。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这说明了饮茶( )
A.增强了欧洲人民的体质 B.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C.改变了欧洲的建筑风格 D.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15.在马匹传入美洲后,幸存的印第安人很快发现了马的价值,驾驭着骏马、追逐射杀美洲野牛等大型猎物的游牧生活,远比艰辛的农耕生活来得容易,于是,大量的印第安部落随后开始转型游牧。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换( )
A.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B.改变了新大陆的生活方式
C.造成了印第安人口的锐减 D.破坏了新大陆的生态环境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源源不断,蔗糖很快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美洲种植园主们也顺应形势变化,逐渐转向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尽管圣基茨、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这些地方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
——摘编自王倩《“蔗糖革命”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马尼拉大帆船是太平洋海域早期全球经济的产物。1565~1815年的250年中,坚固、快捷、装备精良而且载货量大的西班牙大帆船定期往返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西岸的阿卡普尔科之间,从马尼拉满载着亚洲的奢侈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大部分的贵金属流入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繁荣,白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白银是中国的基础货币。……他们(欧洲殖民者)满载着马匹和欧洲工业品-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尤其是火药武器-到非洲交换奴隶;第二段航程则是运送奴隶到加勒比。到达之后,商人将活人货物以在非洲买入时两至三倍的价格卖给种植园主,有时以现金交易,而在蔗糖产区则更多地以蔗糖或糖浆进行交换。然后,他们用美洲的产品填满船舱,启程返回欧洲。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蔗糖革命”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范围内物种交换和商品流通的表现。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把水稻带到美洲,16世纪后,水稻传到美国密西西比州并向西传播……水稻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的生存要求。在北美地区,稻米为广大劳动人民(主要是黑奴)提供了基本食物。进入16世纪,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引进美洲大陆。由甘蔗加工而来的蔗糖迅速成为美洲与欧洲贸易的重要商品。从洲际交往的层面上看,美洲地区生产的蔗糖成为“三角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周红冰等《20世纪前全球化进程中的农业因素——从地理大发现到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马铃薯进入欧洲以后,欧洲人口在一个世纪内增长了大约两倍。以马铃薯为主食的爱尔兰人口增加更多。马铃薯也在中国的山区生根发芽。就在美洲作物传遍中国山区的那些年,这个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却陷入了与环境的抗争之中。棚民租山垦种,雨水和泥沙倾泻而下,导致平原地区农田毁坏,河道淤塞,洪水泛滥。接二连三的洪水引发了持续不断地饥荒和此起彼伏的动乱。灾后的修复工作几乎掏空了国库。……美洲的作物是压倒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摘编自查尔斯·C·曼恩:《1493:从哥伦布大航海到全球化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水稻传入美洲的原因,并概括水稻、甘蔗等新作物在美洲种植产生的作用。
(2)据材料二,分析说明马铃薯传入后对亚欧大陆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
1.D2.D3.D4.A5.B6.C7.A8.D9.A10.D11.A12.A13.C14.D15.B
16.(1)影响:改变了美洲部分地区的种植结构,改变了当地的生态;大量黑人奴隶被贩卖至美洲,从事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使美洲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欧洲经济附庸;使美洲部分地区形成畸形的、单一的蔗糖种植园经济。
(2)物种交换:欧亚大陆物种(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麦类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被引入美洲;美洲物种(甘薯、马铃薯、玉米、花生.南瓜、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商品流通:欧洲的手工制品到美洲、非洲;美洲蔗糖、贵金属到亚欧;亚洲(中国)的生丝、瓷器、丝绸等流向欧洲、美洲。
17.(1)原因: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作用:稻米满足了人民的生存需要;蔗糖成为“三角贸易”中的重要商品(或扩大了洲际贸易交往)。
(2)影响:促进了人口增长;改变了饮食结构;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了政治危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圣地亚哥·卡尔瓦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