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全一册课后训练(打包19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B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这是一份202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过关检测卷B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8页。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B)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能源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后天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使用能源的( )
A.数量增多,种类减少
B.数量减少,种类增多
C.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D.数量和种类都增多
2.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我们应尽量( )
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②使用私家车出行 ③选用节能灯具 ④调低夏季空调设定温度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1.D 2.D
解析第1题,即使开发利用了各种后天性资源,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使用能源的数量和种类都在增多。第2题,使用私家车出行会增加人均能源消耗;调低夏季空调设定温度,耗电量会相应增多。
3.下列选项图中,Q表示资源量,t表示时间,其中能反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变化的是( )
答案A
解析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随着利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减少,而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及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可再生资源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会变化,A项正确。
4.我国在开发利用天然气时,要注意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其主要依据是( )
A.目前我国天然气资源数量太少
B.我国天然气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
C.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还不够
D.天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答案D
解析天然气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此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其中有五个省级行政区(图1所示)最适宜发展风力发电。目前,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我国有许多城市的路灯采用风光互补照明(图2所示),它是由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方阵两种发电设备共同组成的新兴发电系统。读图,完成5~7题。
图1
图2
5.从风、光资源角度考虑,下列省级行政区最适合推广风光互补照明路灯的是( )
A.山东 B.山西
C.宁夏 D.陕西
6.若在西宁安装风光互补照明路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其太阳能电池方阵平面板应该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7.风光互补照明路灯的应用引起国内众多新能源企业的关注,一些中小企业踊跃投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该项目的实施,利于节能减排,能得到政策支持
B.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风险较小
C.产品投入使用的寿命长,受自然变化影响小
D.产品应用可缓解城乡照明对常规电能的依赖
答案5.C 6.B 7.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最适宜发展风力发电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C项正确。第6题,西宁位于青海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都位于该地的南边,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方阵平面板应该朝向正南方向,以便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资源,B项正确。第7题,风光互补照明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大,受日照变化影响大。
稀土是镧(La)、铈(Ce)、钪(Sc)等17种元素的总称,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下图为某年份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8~9题。
8.稀土资源( )
A.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B.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C.分布不均,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D.中国产量大于储量
9.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 )
A.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
B.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
C.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
D.扩大开采规模以提高价格
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稀土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自然资源,工业化之前还没有开发利用,A项错误;稀土属于非可再生的金属资源,不是能源,B项错误;由某年份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可知,稀土资源分布不均,中国、越南、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分布集中,C项正确;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大,但中国产量没有大于储量,D项错误。第9题,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B项正确;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不现实,A项错误;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不利于资源保护,可能会出现资源枯竭,C项错误;扩大开采规模不能提高价格,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枯竭,D项错误。故选B项。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11.造成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粮食短缺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答案10.C 11.B
解析第10题,该图反映了人类的各种活动导致草场被破坏,引起了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第11题,从图中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可看出,造成该地区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导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最终引起土地荒漠化。
12.当晚霞洒满青藏铁路时,一群藏羚羊披着金色的余晖,悠闲、欢快地通过铁路。为了给藏羚羊迁徙让路,在青藏铁路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关掉隆隆的机器,有些还撤离了工地。这样做可以避免的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扬沙、沙尘暴天气
答案A
解析保护野生动物是为了避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A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读图可知,新疆( )
A.森林资源丰富
B.土地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C.牧草地面积广,可大幅度提高草场载畜量
D.其他及未利用地比例大,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14.由图中信息推断,甲省级行政区为我国的( )
A.青海省 B.江西省
C.四川省 D.内蒙古自治区
答案13.D 14.D
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新疆林地面积比重小,森林资源较少,A项错误;新疆虽然土地面积大,但是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能资源不足,B项错误;新疆虽然牧草地面积较大,但是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草场质量差,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不适宜过度放牧,C项错误;由图可知,新疆其他及未利用地比例大,后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D项正确。第14题,由图可以看出,甲省级行政区牧草地比例最大,其他及未利用地比例小,不符合青海省的土地利用特征,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冰川广布,难利用土地比例大,A项错误;江西省以耕地、林地为主,牧草地比例较小,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状况不符合江西省的特征,B项错误;四川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以耕地为主,牧草地比例较小,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状况不符合四川省的土地利用特征,C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比重大,耕地面积小,与图中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状况一致,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某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此问题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读图,完成15~17题。
15.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过度放牧 B.围湖造田
C.大量施肥 D.不合理灌溉
16.该环境问题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
A.土地沙化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降低 D.地下水位下降
17.华北平原土壤中盐分向地表运动最强烈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5.D 16.C 17.A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图示环境问题为土壤盐碱化,形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D项正确。第16题,土壤盐碱化造成盐分在地表不断积聚,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C项正确。第1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平原水盐运动规律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加剧蒸发,盐分向地表运动最强烈。A项正确。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一些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人建议立法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从根本上减轻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造成的压力。读反映汽车尾气排放的漫画,完成18~20题。
18.漫画不能说明的是( )
A.汽车尾气对城市污染大
B.汽车尾气危害人体健康
C.汽车尾气使氧气大大减少
D.汽车尾气使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增多
19.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城市内部禁止汽车行驶
B.大面积植树造林
C.开发便携式呼吸面罩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20.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是指( )
A.限制汽车产业的发展
B.生产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汽车
C.汽车数量与环境不适应,应该减少汽车总量
D.尽可能发展小汽车
答案18.C 19.D 20.B
解析第1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尾气对城市污染大;汽车尾气危害人体健康;汽车尾气使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增多,但不会使氧气大大减少。第19题,城市内部不可能禁行汽车和大面积植树造林;开发便携式呼吸面罩不能解决该问题。第20题,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是指生产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3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保障问题显得日益重要。下图为某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量与消费量差额(单位:亿立方米)统计图,图中①②两地建有风力发电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天然气最丰富的三个省级行政区是 、 、 。
(2)与①地相比,②地建设风力发电站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分析东部沿海地区输入天然气,发展风电、核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案(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陕西省 四川省
(2)冬季风力大;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地势平坦开阔,利于风力发电站的建设。
(3)经济效益: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发展。环境效益:增加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三个省级行政区天然气最丰富。第(2)题,②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西北内陆,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强劲;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土地价格低廉。第(3)题,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的市场需求量大;输入天然气,发展风电、核电等,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污染。
2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区南段,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中缅边境。下图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图。
材料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力发展硅冶炼产业,实现硅电合作,这一举措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但也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正依托资源及区位优势,发展地区绿色经济。
(1)举例说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展绿色经济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
(2)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承接硅冶炼产业给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答案(1)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发展边境贸易;依托特色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
(2)排放废气废水,造成环境污染;消耗木材,造成植被破坏(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第(1)题,绿色经济指的是污染相对较小的生态农业、商贸业、旅游业等。第(2)题,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承接硅冶炼产业给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来分析。
23.(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挪威最北端的岛屿上,人们曾发现过一只饿死的北极熊的尸体(图1)。研究人员认为,它的死因是海冰的融化导致捕食地萎缩。
图1
材料二 某年份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图(图2)。
图2
(1)造成材料一中北极熊饿死的环境问题是 ,该环境问题会造成 。
(2)图2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是 。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多的原因是 、 。
(3)请从能源利用的角度,对缓解全球变暖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或灾害事件增加、生态系统调整、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2)中国 人均排放量较高 人口数量多
(3)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解析第(1)题,材料一中有提到“海冰的融化”,所以判断该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同时海冰融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第(2)题,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人均排放量和人口数量有关,即图中的阴影面积。第(3)题,注意从能源利用角度分析,可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24.(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为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图。
(1)指出该地区1976—1987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2)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
(2)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而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的影响。由材料和图可以看出,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大熊猫栖息地缩小;因修建道路、国道,其沿线林区被采伐,导致栖息地碎片化。第(2)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途径,主要从道路规划、植被保护角度考虑。道路建设要进行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道路必须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要修建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而遭破坏的植被。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