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展开 七年级地理教案 枣庄市实验学校 吕新美
【课题】八上第三章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及解读】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课标解读:本条标准中提到的资料,主要指相关图件、统计数据以及事例,如土地类型图、土地资源图、土地利用图、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的数据,等等。通过对图件的阅读、数据的分析,特别是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总量大,种类全、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分布不均、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等。在分析我国的土地资源的特点时,可重点分析我国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与世界人口大国相比较,我国耕地面积在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小,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耕地保护刻不容缓。结合国情,说明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理解我国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重点)
2.了解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
3.理解我国为什么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难点)
【教学模式】双向互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对比归纳、案例法。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视频《大地之约》
有句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也有人说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常识。首先,我们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学生看视频,了解国家土地资源方面的资讯,感悟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教
学
环
节
一
教
学
环
节
一
教
学
环
节
一
一、 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 自主探究: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哪些?你认为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最重要?
2.说说你所见过的土地利用类型。
3.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最高?耕地比重是多少?
4.你认为这种土地利用构成合理吗?你希望我国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比例更高一些?
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少,结构不合理。
(二)读图分析: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通过演示动画,每一种土地资源分布都有它相对集中分布区,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然后,分耕地、林地、草地逐一展示分析。
1. 耕地的分布:
小结: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区也体现了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2.林地的分布
问题:林地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哪里呢?
3.草地的分布
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深刻地认识了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为什么分布不均呢?
合作探究: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自然因素
(三)对比归纳:土地资源总量和人均特点
展示表格: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数量
土地类型
土地
总面积
g耕地
林地
草地
面积
(万平方千米)
960
95.1
128.6
313.3
世界位次
3
4
5
3
中国人均
(平方米)
8100
802
1085
2644
世界人均
(平方米)
27762
2501
7170
6235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位之间交流。
第一步归纳: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第二步:耕地的两种类型及其分布。
第三步:在课本第58页图3—1—2中描画出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大体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第四步:思考秦岭—淮河两侧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有什么不同?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区。
读图归纳:
草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填写表格,然后找同学前面来讲。
归纳:影响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
学生对比归纳后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大,人均数量少。
这体现了众多的人口给我国带来的资源压力。
引导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通过联系生活经历,完全可以独立完成。
读图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体现了课标要求。
填写表格,学生基本能独立完成,但要提炼出影响因素,还需合作之后才能有答案。
对比归纳也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活动:认识我国耕地的基本特点
1.读左图,四个国家的耕地相同点:耕地总面积都 ;
不同点:人均耕地面积差异大,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2.读右图: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说明中国的耕地资源相对较 。
3.我国耕地的基本特点: 。
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研究,凸显我国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让学生认识耕地保护刻不容缓。
承转
我国耕地资源的形势非常严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争着用地,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同时,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土地资源利用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教
学
环
节
二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引导1:一片草原,只能承载1000只羊,牧民们却放羊了5000只羊,这就是过度放牧。后果是草地得不到修养,产草量下降,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引导2: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哪条河?黄河泥沙来源于哪?现在知道黄土高原什么问题最严重了吗?
学生回答:黄河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承转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老师在百度贴吧发起了一个讨论,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跟帖,看哪个小组跟的帖最精彩。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对这种以“跟帖”解决问题的方式,很感兴趣。
教
学
环
节
二
活动:珍惜和保护耕地的紧迫性
读图索引1: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 。
读图索引2: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 ,城市化会占用部分耕地,使耕地面积 。
讲述:我国一方面要保护18亿亩的耕地红线,另一方面要提高城镇化水平,两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有关资料表明,在土地资源利用的诸多问题中,优质耕地的减少最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城镇扩展和工业化占用了优质耕地。如何解决这个问矛盾呢?
(播放动画)
补充:1.新农村建设:是使农民居住集约,使土地利用达到节约和集约的目的。2.城区大张旗鼓地拆迁,将平房或多层打倒,然后建高层,也属于集约用地。
学生读图回答:
我国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化会占用部分耕地,使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化会占用部分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帮助学生理解保护耕地和城镇化的矛盾。
提问:什么是基本农田?
学生读书了解。
案例分析
展示材料:《土地管理法》中有关保护耕地的条款:
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第三十六条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沙、采石等。”
“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案例:某村在调整土地承包使用权时,几位村民为取得基本农田使用权,分别向村委会提交了自己的承包使用方案。
村民1.挖鱼塘养虾,每年向村里缴纳7000元……
村民2.建果园,每年向村里缴纳6000元……
村民3.建窑厂,生产砖瓦,每年向村里缴纳9000元……
村民4.生产优质水稻和油菜,每年向村里缴5000元……
你认为这块土地应该承包给谁?并阐明理由。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解决问题,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小结
宣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身体力行,爱我家园!
【当堂达标】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其中 和难利用土地比重较大, 、林地比重较小。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 ,但各类土地人均占有量 ,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 。
3. “ ”是我国土地利用方面的基本国策。
4.如图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①水田 ②旱地 ③林地 ④草地
B.①旱地 ②水田 ③林地 ④荒地
C.①水田 ②旱地 ③荒地 ④林地
D.①旱地 ②水田 ③荒地 ④草地
【教学反思】
在准备课的过程中,关于土地资源的特点,感觉处理的比较清晰。但第二部分由于增加了很多新内容,所以,感觉压力很大,为了把这部分内容搞明白,着实费了很多功夫。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尽量联系生活,比如新农村建设和城镇拆迁都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活生生的例子。
不足: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设置的可能有些生硬,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好,但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基本能回答出来。或许这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换种方式展现,比如通过视频,或者让学生读书获知,可能会好一些。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具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