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后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日月升落 B.月朗星稀
C.月相变化 D.星光闪烁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时56分 B.24时4分
C.24时56分 D.24时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日月升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太阳和月球的视运动,可以证明地球自转。第2题,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个太阳日,是一个昼夜交替周期,即24时。
下面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四图中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4.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b、d、c D.c、d、b、a
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由图中经度数的递变规律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四图中箭头表示的方向依次为自西向东、自东向西、自西向东、自东向西,符合地球自转方向的有甲、丙两图。第4题,由图可知,a、b、c、d四地的纬度数依次为10°、30°、90°、70°,由于地球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b、d、c。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单位:km/h)等值线分布图,完成第5~6题。
5.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高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6.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小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小
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增,可判断图示地区处于南半球,赤道上自转线速度为1670km/h,60°S上则为837km/h,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该区域大部分处于中纬度。第6题,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位置,还有海拔等。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低,其自转线速度越小,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b处小,所以a点的海拔较低。
2022年2月1日正值中国农历春节。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图中表示该日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在北半球,向北移
B.在北半球,向南移
C.在南半球,向北移
D.在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由图中太阳位置和地轴的倾斜方向可判断该图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2月1日应位于1月初之后,即③位置。第8题,该日处于冬至之后、春分之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
读甲、乙两图,完成第9~10题。
9.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时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c
B.②—b
C.③—a
D.④—b
10.太阳直射点从a→b→c→d运动的周期是( )
A.365日5时48分46秒
B.365日6时9分10秒
C.23时56分4秒
D.29.53天
答案:9.B 10.A
解析:第9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判读甲图中地球四个位置的节气。据图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根据公转方向,可依次推出B、C、D分别是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②和b都表示从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第10题,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1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
图2 地球公转中的二分二至
(1)将图1中的A、B、C、D标在图2中适当的位置,并注明二至日。
(2)在图2中画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填“南”或“北”),直射点在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填“南”或“北”)。
(3)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 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1中 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填“快”或“慢”)。元旦太阳直射点位于 半球,向 半球移动。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A→B纬度数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答案:(1)图略(上为A,下为C,左为B,右为D;左为夏至日,右为冬至日)。
(2)图略(均为逆时针)。 南 北
(3)正圆 B 慢 南 北
(4)变大
能力提升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第1~2题。
1.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顺时针 D.逆时针
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运动引起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各天体视运动方向为东升西落,以北极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运动。第2题,观察者看到的恒星的视运动其实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为15°/时,据此可计算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
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据此完成第3~4题。
3.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4.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地球自转周期加上41分钟即为火星自转周期。第4题,地球的黄赤交角加上32分即为火星上太阳直射的最高纬度数。
下图中甲、乙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中的两个。读图,完成第5~6题。
5.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动
B.北半球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90°
D.黄赤交角变为0°
6.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的纬度数( )
A.等于23°26' B.小于23°26'
C.大于23°26' D.等于46°34'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地球公转到乙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是北半球的冬至。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均呈逆时针,根据地球绕日公转方向可知,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为北半球的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动。第6题,黄赤交角的数值不因季节而变化,目前数值为23°26'。地球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至南回归线,移动过的纬度数为23°26'。
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自转的方向。
(2)写出①②③④点北半球的节气名称及其日期。
① ;② ;
③ ;④ 。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4)当地球位于⑤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处于右图中的 段。
答案:(1)略。
(2)秋分,9月23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春分,3月21日前后 夏至,6月22日前后
(3)B
(4)d
解析: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方向都呈逆时针方向。第(2)题,地轴北端倾向太阳一侧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地轴南端倾向太阳一侧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春分日与秋分日。第(3)题,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刚好在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第(4)题,图中⑤位置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