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01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02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3年春季高二年级期末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选》由南朝梁武帝太子萧统组织当时文人集体编选,选录从周秦以迄齐梁130多位作家的作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影响深远。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和文采兼善,后世流传甚广,萧统却弃而不选,后世学者为此众说纷纭。
    自班固《汉书》宣扬“汉承尧运”以来,正统论成为史学家们聚讼不已的大问题。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内涵,并构成地域与政权合法性登合的现实意义。南北对峙,南北孰为正统的争论从未中断,而彰显正统的重要方式,就是尊崇儒学——在思想文化上标榜己方为正统。对于偏安江左的梁朝士人来说,他们不得不面临与消解传统北方文化中心与僻处江南之间的地理错位,要化解这种尴尬,就要争求思想文化之正统,《文选》及梁武帝时期多项学术文化工程的集中推进,即为此。
    《文选》“序”类一共入选9篇序文,其中就有颜延之和王融同题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二者都为帝王组织下的文人集会所作,决定了文章是为歌功颂德、美颂盛世而作。从集会地点来看,颜王二序所涉地点从字面上分别为“乐游苑”“芳林园”,实际都在南朝都城建康,但是作者无一例外地都只字不提“建康”“金陵”。在创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将当时的都城建康比附为长安、洛阳,这正体现了一种“北方文化中心”意识,充满对皇权的美颂。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涉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是非常具体的江南地名,没有任何政治蕴含和历史想象。《兰亭集序》的内容,前半部分描绘士人欢聚场景,后半部分由欢乐现实转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并说“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正是士人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思索和追寻。因此,无论是从创作背景、序文内容还是地名所体现的价值指向来看,《兰亭集序》都不符合帝王期待的儒家诗教价值标准;而内容旨在美颂、形式典雅华美的颜、王二序,正契合了喜游宴赋诗、招揽文士和组织文学活动的梁武帝父子在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多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选》之外,萧统还编了八卷本《陶渊明集》,一方面固然有对陶渊明文学成就重新发现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是,萧统从陶集中读到了人格的魅力与道德的光辉,认为陶诗在当时社会“有助于风教”——符合他重视的文学教化原则。那么,蕴含着浓烈个人情感的《兰亭集序》,则与此格格不入。
    梁武帝在位四十余年,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的梁朝,有统一天下的宏志,甚至一度还取得了南北对峙的战略优势。萧统既是太子,又是《文选》编纂这个大型文化工程的组织者。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组织并参与《文选》编纂,正是顺应当时的政治文化需求,通过编选《文选》来强调梁朝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其正统地位,这是《文选》编选的深层政治文化背景。因此,与入选的另外两篇彰显王朝气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相比较,更重抒发个体生命思考的《兰亭集序》被弃而不选,是情理之中的事。
    (摘自宋雪玲《〈文选〉不录〈兰亭集序〉原因再探》)
    材料二:
    《文选》既然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深究起来,《兰亭序》落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文选》是选本,主要选录各种文体的重要作品。《文选》收录序共9篇,其中有石崇的《思归引序》。石崇虽是一掷千金的官僚富豪,但其文学成就还是得到后人认可的。王羲之组织的兰亭雅集后于石崇的金谷送别57年,且《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
    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文选》收录标准。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如何,唐前文献更令人信服。就现有史料来看,时人或南北朝时期论及王羲之同时代人的文学成就,对其只字未提。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关于王羲之同样未见片言只语。可能是其书名太盛,遮掩了文学光芒。
    王羲之以书法名世,而书法并非“胜事”。《兰亭序》成名,是唐太宗的推崇和宋人推波助澜造成的。书法对六朝文人而言并非光宗耀祖之业。《世说新语》将能书善画的韦诞、顾恺之列入“巧艺”类中,《颜氏家训》将书法、绘画、卜筮等并列为“杂艺”,这些都显示出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
    萧统兄弟不认可王羲之的处世行为。萧绎在评论王述与王羲之结怨之事时认为,王羲之有错在先。古人事死如事生,王羲之书帖多有吊丧慰死之语,其“先墓”被毁,悲痛不已;而其却在王述居丧期间,大为不敬。并且右军半隐半仕,以退求进,沽名钓誉而已。不能绝对地说萧统也是如此看待王羲之,但在儒家道统承续上,萧统兄弟应是一致的
    今天考论《兰亭序》入不入《文选》的问题,并不是否定《兰亭序》的文学影响和书法美学价值,而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古人以为美的东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审美需求。世殊事异,环境在变,社会在变,生活不同,审美会存在差异性。
    (摘自宋战利《〈昭明文选〉为何不录〈兰亭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昭明文选》选录了从周代到南朝齐代梁代130多位作家的作品,影响深远。
    B. 班固宣扬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由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具有地域和政权合法性叠合的现实意义。
    C. 颜延之和王融同题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将聚会地点长安洛阳比附为南朝都城建康,体现了北方文化中心意识。
    D. 石崇的《思归引序》入选,而王羲之的《兰亭序》落选;后者是前者的仿作,二者在思想和词句上确有雷同。
    2. 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武帝时期,太子萧统组织并参与编选《文选》,是为偏安江左的梁朝争求思想文化上的正统地位。
    B. 《兰亭集序》蕴含强烈个人情感,不符合儒家诗教价值标准;陶渊明重视文学教化原则,萧统编了八卷本的《陶渊明集》。
    C. 两篇《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内容旨在美颂,形式典雅华美,有利于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梁朝的正统地位。
    D. 王羲之书名太盛,这可能遮掩了他文学上的光芒。萧统萧绎兄弟不认可他的处世行为,也不太认可《兰亭序》的文学价值。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唐房玄龄撰修《晋书》时,太宗李世民亲为王羲之作传,推崇备至,“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B. 颜之推教育后人,对于书法,“此艺不须过精。夫巧者劳而智者忧,常为人所役使,更觉为累;韦仲将遗戒,深有以也”。
    C. 王褒因工书,颇多辛苦笔砚之役,尝悔道:“假如吾不知书,可不至于今日耶!”
    D. 梁武帝《答陶弘景论书书二》:书法“此直一艺之精,非吾所谓胜事”。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文选》不录《兰亭集序》的原因,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如果编选“中华三千年文学经典”丛书,你认为《兰亭集序》有资格入选吗?请阐明你的理由。
    【答案】1. D 2. B 3. A
    4. (1)材料一侧重从政治文化背景分析。认为梁朝偏安江左,要争求思想文化正统地位,而《兰亭集序》不符合其价值标准。
    (2)材料二侧重以文学标准衡量。认为《兰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收录标准,且书法不被当时人看重,王羲之的处世行为也不被认可。
    5. 示例一:我认为有资格入选。《兰亭集序》书法文采兼善,后世流传很广。《文选》不录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兰亭序》的书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正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确立文化自信。
    示例二:我认为没有资格入选。《兰亭集序》流传甚广,更多是基于其书法成就,王羲之文学才能并不被时人认可。而且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王羲之处世行为也有让人诟病之处。虽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但文学经典评选也有恒定不变的标准。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作为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B.“班固宣扬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自班固《汉书》宣扬‘汉承尧运’以来,正统论成为史学家们聚讼不已的大问题。西周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以洛阳为中心的天下意识,是北方文化的重要内涵,并构成地域与政权合法性登合的现实意义”。
    C.“将聚会地点长安洛阳南比附为朝都城建康”主客倒置。原文说的是“在创作心理上,作者均是将当时的都城建康比附为长安、洛阳”。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陶渊明重视文学教化原则”错,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是,萧统从陶集中读到了人格的魅力与道德的光辉,认为陶诗在当时社会‘有助于风教’——符合他重视的文学教化原则”,是萧统重视文学教化原则。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第四段观点是“书法并非‘胜事’”,即魏晋南北朝时人并不特别看重书法,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
    A.“太宗李世民亲为王羲之作传,推崇备至”体现唐太宗对王羲之这位书法家的重视,与材料二第四段观点正好相反。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中,根据原文“萧统……正是顺应当时的政治文化需求,通过编选《文选》来强调梁朝为文化之邦,在文化上维护和彰显其正统地位,这是《文选》编选的深层政治文化背景。因此,与入选的另外两篇彰显王朝气象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相比较,更重抒发个体生命思考的《兰亭集序》被弃而不选,是情理之中的事”可知,材料一侧重从政治文化背景分析。作者认为梁朝偏安江左,要争求思想文化正统地位,而《兰亭集序》正式因为不符合其价值标准才没有入选《文选》。
    材料二中,根据原文“《文选》既然是文学总集,作品是否入选,还是需要回归文本自身,用文学的标准去衡量。深究起来,《兰亭序》落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知,作者在这里主要就是从文学价值本身去衡量探究,并且作者对此还从“《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和书法家地位不高”“萧统兄弟不认可王羲之的处世行为”加以辅助说明。由此可知:材料二侧重以文学标准衡量。认为《兰亭集序》是仿石崇之作,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收录标准,且书法不被当时人看重,王羲之的处世行为也不被认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试题要求针对“你”认为《兰亭集序》是否有资格入选“中华三千年文学经典”丛书这一问题展开探究。
    对此,若认为有资格入选,则结合自身经验以及文中能体现认可王羲之《兰亭集序》价值的内容加以辅助说明即可。如。原文中,根据材料一可知,《文选》不录更多是基于政治文化需求考量。但很显然,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与今日大一统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已有本质区别,而材料二最后也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古人以为美的东西,未必符合今人的审美需求。世殊事异,环境在变,社会在变,生活不同,审美会存在差异性”。而结合《兰亭集序》本身的价值来看,《兰亭集序》书法文采兼善,后世流传很广,而且兼具书法、文采、情趣、思想之美。所以,可以说认为有资格入选,它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确立文化自信。
    若认为没有资格入选,则可结合原文中“《兰亭序》是模仿石崇《金谷诗序》而为。对比二序,思想和词句确有雷同。既然是仿作,文学价值大打折扣,故不录亦属正常”“王羲之文才达不到《文选》收录标准。王羲之的文学成就如何,唐前文献更令人信服。就现有史料来看,时人或南北朝时期论及王羲之同时代人的文学成就,对其只字未提”“其却在王述居丧期间,大为不敬。并且右军半隐半仕,以退求进,沽名钓誉而已”等方面,指出《兰亭集序》存在的实质性不足,从而说明其达不到入选标准。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女歌手
    维克托·彼得罗维奇·阿斯塔菲耶夫
    那时候航标灯还是用木头做的,它们安装在木头的直角弯头上,小金字塔形的顶端闪烁着白色和红色的圆顶灯笼,里面放的是煤油灯。盖尔卡也过惯了蛰居在远离人烟的小木屋里的生活,一种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的生活。她有一种游戏——扮演航标工人。可是她不认为这是游戏,她不是在扮演,她是在当一名航标工……
    太阳刚刚傍山,盖尔卡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她沿着木梯阶在陡峭的岸坡上上下下地奔跑,把油灯、船桨、一只小水桶、两件旧的棉背心拿到小船里去。她一本正经地皱着眉,站在船旁,用一只手指头点着数灯,思考着有没有忘掉什么东西。然后她模仿着亡母的样子和声音,朝着小木屋转过身,打从河边高喊:“你还要在那儿磨蹭很久吗?”
    父亲用响亮的咳嗽声作回答,不慌不忙地朝着小船走下来。这时,他卷了一支烟,开始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
    丽“又忘带火柴了吧?!”盖尔卡板下了脸并从旧棉背心的口袋里掏出一盒硫磺火柴,“拿去吧!你真是一点记性也没有!”
    父亲点燃了烟,一面难以觉察地微笑着,一面用一只眼睛乜视着心事重重的小姑娘。他把女儿抱在手上,让她坐在小吊座里,不知不觉地顺手把潮粘粘的鼻涕从她的鼻子里攥掉,然后把棉背心披在她那肩胛骨尖尖耸起的脊背上。
    “祝福吧,启航了。”盖尔卡按老太婆的腔调说。
    父亲走上小船,蹒跚地朝船尾走去,先拿起尾桨,然后再拿起篙子开始沿着河道把小船撑上去,一直撑到兔子岛为止。一个浅沙滩从岛的尾端斜着伸入河中,一盏红色的航标灯把它标了出来。
    正当他们忙碌着,工作着,把小船沿河道撑上去的时候,傍晚已经悄悄地从山上降临下来了。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和沉默寡言的老爷爷。他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因此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他在山里觉得冷,就从干枯的落叶松的林梢上用猫头鹰的叫声讨皮袄穿。老爷爷在森林里躺下睡觉时,边打暗哼,边翻身,并用烟斗磕击一棵干枯的老树墩,就像一只黑色的大啄木鸟在啄敲树墩。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他的烟斗熄灭了,山背后的天空也渐渐冷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
    篙的铁尖戳在河底的石头上发出阵阵咔嚓声,小船边颠簸边迎着湍急的流水向上移动。
    父亲让小船在岛的尾端停靠了一会儿,盖尔卡用一只压扁的小水桶在船底刮蹭,把水泼出去,泼完后就开始哼起歌来了,父亲把篙子放在脚下,拿起一支船桨,把船撑离兔子岛,开始翘起船头向上游的一盏航标灯划去。岛渐渐地离远了。
    你卸下马匹,
    沿着熟悉的小径
    向日夜思念的花园走去……
    盖尔卡用尖细的小嗓门唱了起来,她很高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她——盖尔卡,因为父亲在听她唱歌,为了听得更清楚一些,他甚至把桨拍得很轻。盖尔卡于是唱啊,唱啊,忘却了父亲,忘却了小船……
    盖尔卡不熟悉任何儿歌,全靠从大人那儿学来的东西来度日子,所以她的歌曲全是忧伤的、冗长的,并且大多是关于爱情的:
    金黄色的小花园里有只金丝鸟在歌唱,
    哎哟,唱得如此郁闷,嗓子都快要破裂了,
    哎哟,年轻的小伙子在与姑娘告别……
    父亲抓住航标,把灯放到灯笼里点亮后就放开小船。航标的灯光边向盖尔卡友好地眨着眼睛,边退离到黑幕中去。她也给它——给灯光唱道:
    在那矮小的房里亮着一盏灯,
    年轻的纺织姑娘正坐在窗畔……
    盖尔卡的小嗓门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轻,她已经把歌词都粘到一起去了,她的小脑袋疲惫地耷拉在胸口上,父亲小心翼翼地移近吊座,把自己的棉背心扔到船头上,双手抱着盖尔卡,爱怜地把她放在衣服上,上面再盖另一件背心。盖尔卡轻松地长叹了一声,把一侧面颊平放在双手上,甜滋滋地睡着了。
    父亲摇摇头,在黑暗中忧伤地微笑了一下,用桨架发出阵阵咯吱声,从一只航标划向另一只航标,把它们逐一点亮,并顺水划向小木屋。他放下双桨,把一双操劳过度的手垂放在膝盖上,谛听着夜色和自身的动静,思念着亡妻,考虑着女儿的现状……
    小船在岸上碰了一下,停住了。父亲走进水里,捏住一只桨架,把船推上去一点,把盖尔卡从船头里抱出来,裹在棉背心里,捧在两只手上,沿着木梯级向小木屋走去。
    盖尔卡醒过来含含糊糊地问:
    “我们已经到家了吗?”
    “到了,到了。睡吧,女歌手。”父亲说着把她更紧地贴在自己的身上,他真想说:“你是我的小心肝,你是我的小宝贝。没有你,我会怎么样呢?……”
    在这条河上稀稀落落地闪现着航标的灯光,“轮船在行驶,”父亲轻轻地说,同时倾听着自己的声音,“女儿,它正在看你点的灯光,所以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
    她就是在那儿——在航标工的小木屋里长大的。她把父亲也葬在那儿,与母亲并排地葬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小山冈上。现在她在一个挺大的机关里工作,坐在一块绘图板的后面。有时候一出神,她就会轻轻地和忧伤地唱起歌来;
    心上人啊,你要去哪儿,要去哪儿啊?……
    傍晚,她经常走到堤岸上去,凝视着那些与铁浮桶连在一起的自动闪光航标,目送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和灯窗通亮的轮船,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唯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她想念它,想念得如此长久而又有耐心。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蛰居在远离人烟的小木屋”“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唯一的游戏是扮演航标工人,说明小盖尔卡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生活单调。
    B. 为出发作准备时,父亲“胆怯地拍打自己的口袋”,“又忘带火柴了吧?”父亲的胆怯粗心与女儿的成熟形成反差,令人心酸。
    C. 文中的盖尔卡“脊背上的肩胛骨尖尖耸起”,需父亲抱她坐上“小吊座”,帮她攥鼻涕,说明她年纪小,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
    D. “父亲摇摇头,在黑暗中忧伤地微笑了一下”,说明处境不好的父亲为孩子缺少母爱而愧疚、伤感,为孩子的现状担忧。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一次为航标灯点灯的航行为线索,从航前写到航中,再写到航后,属于流线型结构,全文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
    B. 小盖尔卡一会儿催父亲怨父亲,一会儿模仿母亲,模仿老太婆。这部分描写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让我们既看到这对父女对生活的热爱,也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无奈。
    C. 小盖尔卡唱情歌的情节,既呼应了题目,又正面反映了孩子童年令人忧伤的生存状况,说明她生活环境较封闭,所能接触的东西少之又少。
    D. 文中父女二人放置航标灯的过程与时间推移相一致,用景物描写的方式巧妙地表示了时间的推移,可以看作是双线合一,结构严谨。
    8. 文章多处写到的航标灯有丰富的意蕴内涵,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9. 文本中“航行中看夕阳”的部分(画横线处)是如何对景色进行描写的?请从写景的层次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6. B 7. C
    8. ①开头介绍航标灯的构造,意在引出人物和他们的职业。航标灯是他们生活的伙伴,也是他们生活的快乐所在。
    ②中间几次写到点亮的航标灯和父亲对女儿呢喃时又一次提到的航标灯,是父女俩的日常工作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父女俩单调孤独艰难的生活里聊以自慰的存在价值。
    ③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又一次提到航标灯,表现的是盖尔卡对孤独、单调、艰苦,却不失温馨、甜蜜、有情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她对未来的希望。因为“灯光”里有着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所给予的深沉的爱,有着父亲在贫困中给予她的丰厚的精神财富。
    9. 写景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夕阳西下——在盖尔卡眼中,这时的老爷爷“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呢,因为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
    第二层次是夕阳消失——“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因为“他的烟斗熄灭了”。
    第三层次是夜幕降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
    修辞运用:
    ①这部分文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细腻形象地表现了航行中看夕阳时的温馨和安静,富有诗情画意。
    ②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读者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非常符合儿童心理。平常景色在孩子的眼中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情趣。
    ③比喻和拟人综合运用让读者看到处于孤独寂寞中的孩子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憧憬。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父亲的胆怯粗心”错误。父亲是为了配合女儿扮演角色的游戏有意为之。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正面反映了孩子童年令人忧伤的生存状况”错误。盖尔卡“不熟悉任何儿歌,全靠从大人那儿学来的东西度日,所以她的歌曲全是忧伤的、冗长的,并且大多是关于爱情的”,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与憧憬的孩子过早地或无可奈何地接受着本不该这个年龄段接受的东西,这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孩子童年的生存状况。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物象丰富含义的能力。
    由“那时候航标灯还是用木头做的,它们安装在木头的直角弯头上,小金字塔形的顶端闪烁着白色和红色的圆顶灯笼,里面放的是煤油灯。盖尔卡也过惯了蛰居在远离人烟的小木屋里的生活,一种既没有小女伴,又没有儿童游戏的生活。她有一种游戏——扮演航标工人。可是她不认为这是游戏,她不是在扮演,她是在当一名航标工……”可知,开头介绍航标灯的构造,意在引出人物和他们的职业。航标灯是他们生活的伙伴,也是他们生活的快乐所在。
    由“一个浅沙滩从岛的尾端斜着伸入河中,一盏红色的航标灯把它标了出来”“父亲把篙子放在脚下,拿起一支船桨,把船撑离兔子岛,开始翘起船头向上游的一盏航标灯划去。岛渐渐地离远了”“父亲抓住航标,把灯放到灯笼里点亮后就放开小船。航标的灯光边向盖尔卡友好地眨着眼睛,边退离到黑幕中去。她也给它—给灯光唱道”可知,中间几次写到点亮的航标灯和父亲对女儿呢喃时又一次提到的航标灯,是父女俩的日常工作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父女俩单调孤独艰难的生活里聊以自慰的存在价值。
    由“傍晚,她经常走到堤岸上去,凝视着那些与铁浮桶连在一起的自动闪光航标,目送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和灯窗通亮的轮船,也许,在那儿,在黑幕中,闪烁和燃烧着那盏唯一的灯光,它是富有生气的、温暖的,她想念它,想念得如此长久而又有耐心”可知,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又一次提到航标灯,表现的是盖尔卡对孤独、单调、艰苦,却不失温馨、甜蜜、有情趣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和她对未来的希望。因为“灯光”里有着深爱着自己的父亲所给予的深沉的爱,有着父亲在贫困中给予她的丰厚的精神财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特点的能力。
    写景的层次:
    由“正当他们忙碌着,工作着,把小船沿河道撑上去的时候,傍晚已经悄悄地从山上降临下来了”“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和沉默寡言的老爷爷。他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因此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可知,第一层次是夕阳西下——在盖尔卡的眼中,这时的老爷爷“正在山背后抽烟斗”呢,因为那边的天空是红彤彤的。
    由“他在山里觉得冷,就从干枯的落叶松的林梢上用猫头鹰的叫声讨皮袄穿。老爷爷在森林里躺下睡觉时,边打暗哼,边翻身,并用烟斗磕击一棵干枯的老树墩,就像一只黑色的大啄木鸟在啄敲树墩。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他的烟斗熄灭了,山背后的天空也渐渐冷却”可知,第二层次是夕阳消失——“老爷爷在那儿睡了很久,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因为“他的烟斗熄灭了”。
    由“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可知,第三层次是夜幕降临——“老爷爷终于合上了眼睛,不再翻来覆去,不再打哼哼——周围的一切都停止颤动,停止敲叩了,甚至连树叶也不再沙沙作响”。
    修辞运用:
    由“盖尔卡觉得傍晚是一位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和沉默寡言的老爷爷”可知,这部分文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把“傍晚”比作“温和的、长着大胡子的和沉默寡言的老爷爷”,细腻形象地表现了航行中看夕阳时的温馨和安静,富有诗情画意。
    由“他在山里觉得冷,就从干枯的落叶松的林梢上用猫头鹰的叫声讨皮袄穿”可知,拟人手法的运用把读者带入了童话般的世界,非常符合儿童心理。平常景色在孩子的眼中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情趣。
    比喻和拟人的综合运用让读者看到处于孤独寂寞中的孩子善于从大自然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憧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孟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凡从外入者,莫深于声音,变人最极,故圣人因而成之以德曰乐,乐者德之风,诗曰:“威仪抑抑,德音秩秩。”谓礼乐也。故君子以礼正外,以乐正内。
    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孔子闻之曰:“信矣,由之不才也!”冉有侍孔子曰求来尔奚不谓由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为中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故君子执中以为本,务生以为基,故其音温和而居中,以象生育之气也。忧哀悲痛之感不加乎心,暴厉淫荒之动不在乎体,夫然者,乃治存之风,安乐之为也。彼小人则不然,执末以论本,务刚以为基,故其音湫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和节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温俨恭庄之动不存乎体,夫杀者乃乱亡之风,奔北之为也。昔舜造南风之声,其兴也勃焉,至今王公述无不释;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今王公以为笑。彼舜以匹夫,积正合仁,履中行善,而卒以兴。纣以天子,好慢淫荒,刚厉暴贼,而卒以灭。今由也匹夫之徒,布衣之丑也,既无意乎先王之制,而又有亡国之声,岂能保七尺之身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曰:“由之罪也!小人不能,耳陷而入于斯。宜矣,夫子之言也!”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孔子曰:“由之改过矣。”
    (节选自《说苑·修文》)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冉有侍A孔子B曰C求来D尔E奚不谓由F夫先G王之H制音也?
    11. 下列对材料甲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鼓,弹奏,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中的“习”用法相同。
    B.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同《陈情表》“谨拜表以闻”中的“拜”意思不同。
    C. 北鄙之户是商纣王创作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南风之声”是舜帝创作的音乐。
    D. 中声指中和雅正的音乐,由先王创制,其思想与“中庸之道”执中调和的思想本一致。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向师襄学琴,师襄一再要求他增加新的学习内容,但孔子虚心刻苦,循序渐进反复钻研,终于悟出《文王操》,达到很高的境界。
    B. 声音能由外而内影响改变一个人,圣人根据道德依靠声音创作音乐,来陶冶人民的内心,而礼的作用是从外在表现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C. 孔子耐心细致地教导子路:北鄙之声杀伐凄厉,乃亡国之音,为王公所耻笑;南风之声温和中正,乃治存之风。
    D. 子路耿介刚勇,弹奏北鄙之声,夫子认为长此以往,不能保全自己。子路悔悟后,痛心改过,七日不食,饿得骨瘦如柴,得到孔子的称赞。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2)小人不能,耳陷而入于斯。宜矣,夫子之言也!
    14. 孔子批评子路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答案】10. ACD 11. A 12. C
    13. (1)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离开坐席)两次下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2)浅陋之人没有见识!(不知道怎样欣赏音乐)听到北鄙之声(就沉溺其中),以至于弄到这种地步,老师责怪的话太对了!
    14. ①音乐最能影响人;
    ②北鄙之声充满杀伐之气,刚劲放纵,乃亡国之音;
    ③子路性格耿介刚勇,沉溺于北鄙之声,不利于培养温良谦恭的品性,长此以往,不能保全自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冉有陪侍在旁。孔子说:“冉有,你过来,你为什么不告诉子路先王制订的音乐?”
    “冉有侍”为主谓结构;“曰”的主语是“孔子”,所以主语前A处应断,主谓之间B处不能断,“曰”后C处照例应断;
    “求来”为主谓结构;“尔”指代“求”,作后边句子的主语,因此主语“尔”前D处应断;句子“奚不谓由夫先王之制音也”作“尔’的谓语,语气连贯不用断。
    故可断为AC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实词含义以及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鼓”,名词活用作动词,“习”,使动用法,使……学习,故两者用法不同。句意: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教给他书,使他学习其中的文句。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孔子耐心细致地教导子路”错误。原文“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曰:由‘之罪也!’”可知,孔子是在冉有面前批评子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辟席”,离开座位;“再拜”,两次下拜;“师盖云《文王操》也”判断句。
    (2)“不能”,不才;“耳陷”,耳中听到;“宜矣,夫子之言也”主谓倒装句,老师责怪的话太对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凡从外入者,莫深于声音,变人最极”“君子以礼正外,以乐正内”可知,音乐最能影响人;
    原文“子路鼓瑟有北鄙之声”“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域”可知,北鄙之声充满杀伐之气,以及通过舜创作了南风之歌和殷纣王创作了北方边远地区的杀伐音乐的结果的对比,北鄙之声乃亡国之音;
    原文“彼小人则不然,执末以论本,务刚以为基,故其音湫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和节中正之感不加乎心,温俨恭庄之动不存乎体”可知,沉溺于北鄙之声,不利于培养温良谦恭的品性,子路性格耿介刚勇,长此以往,不能保全自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学习新的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意境、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熟习乐曲的意境、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乐曲的作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肃穆沉思,随后又欣喜陶然,显出志向高远的神态。(孔子)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写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离开坐席)两次下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材料二:
    凡是从外界打动人心的,没有什么比声音来得更深入,声音最能改变一个人了,所以圣人根据道德依靠声音创作了音乐,音乐便成为道德的体现,《诗经》上说:“威仪的庄重慎密,正应和着德音的明快有序。”就是指礼乐而言的。因此君子用礼法来修正外表,用音乐来陶冶内心。
    子路弹瑟,弹出一种北方边远地区的杀伐之声,孔子听了就说:“子路无才,的确如此!” 冉有陪侍在旁,孔子说:“冉有,你过来,你为什么不告诉子路先王制订的音乐?(先王之乐)乐音中和雅正、节奏平和;后来传入了南方,北方竟失传了。南方富饶,是个生活养育的好地方,北方到处充满了肃杀之气;所以君子秉持中和以为根本,致力生息以为基础,因此表现为音乐,总是温柔敦厚和中和,以象征着生气勃勃。心里没有忧哀悲痛,外表也就不会有暴虐荒淫的气息,这种样子,才是太平的景象,安乐的情状。那些小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执着于细微末节来追究根本,死守着刚劲之心以为基础,所以表现出的音乐,总是冷酷、狠毒、低迷,象征着杀伐之气。内心没有中正平和,外表也就没有谦恭温良的态度,杀伐,是乱亡的气象,奔逃的情状。以前舜创作了南风之歌,他的兴盛就勃然而起,到现在那些王公谈起来还记忆犹新;殷纣王创作了北方边远地区的杀伐音乐,他的败亡就转眼而至,到现在那些王公还传为笑谈。当时舜不过是一个平民,却能积累正道以合仁义,坚守中和以行善政,终于以此兴盛。纣王虽贵为天子,却骄慢荒淫,刚厉暴虐,最后走上了败亡的道路。现在子路,只是个平民而已,心中既不想着效法先王的制度,又爱弹奏亡国的声音,哪里能够安保他一已之身呢?”冉有把这些话告诉了子路。子路说:“这是我的错误啊!小人不知道怎样欣赏音乐,以至于弄到这种地步,老师责怪的话太对了。”于是自己悔过,七天不进饮食,瘦得皮包骨头。孔子说:“子路真是勇于改过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①滕王阁为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滕王李元婴任洪州督时所建。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首联展现柏树那伟岸、葱郁、苍劲的形象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B. 王诗颔联通过描绘“南浦云”、“西山雨”两物展现出了滕王阁气象的无常。
    C. 杜诗设问自答,以实写虚。全诗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D. 王诗时空概念强烈,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仰一俯,扩大了空间。
    16. 两首诗都运用到了“空”这一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空”意为“白白的、徒有”。杜诗中写黄鹂鸟徒有美妙歌喉,王诗中写长江徒自奔流。
    ②杜诗中武侯已逝,王诗中滕王不在。唯有黄鹂仍在鸣唱,长江仍在奔腾,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世殊事异、世事无常之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展现出了滕王阁气象的无常”错误。“南浦云”、“西山雨”两物展现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临远而非气象无常。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空”意为“白白的、徒有”。
    杜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嘹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空”暗写武侯已逝,唯有黄鹂仍在鸣唱,产生了哀愁惆怅的感觉。
    王诗中,“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槛外长江空自流”把人的目光牵引到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把人的思绪带领到了更加纵深的历史。长江不停地无情地流动,时间冷漠地永恒地流逝,历史上无论多么辉煌显赫的生命,都注定凄惨地悄然地逝去。“空”把悲伤之情感抒发到了极致,把消沉之思绪凝结到了顶点,荣华富贵为空,功名利禄为空,情爱道义亦为空。
    两首诗中,“空”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世殊事异、世事无常之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生命短暂,想要随心所欲,顺应自然。
    (2)《晋书·阮籍传》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而在《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庭坚则对美酒佳酿青眼有加。
    (3)宋代簪花成为一种社会生活风尚,《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宋代的花圃之多以及花朵盛开的状况。花朵也活跃于宋代文人的笔下,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寓形宇内复几时 ②. 曷不委心任去留 ③. 朱弦已为佳人绝 ④. 青眼聊因美酒横 ⑤. 有三秋桂子 ⑥. 十里荷花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曷”“聊”“巷”。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是中国动画诞生百年之后的新起点,《中国奇谭》无疑开了个好头。从《中国奇谭》的人物设计到动画色彩再到故事场景,都饱含浓郁的中国味儿,不时给人“灵魂共鸣”乃至“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小妖怪的夏天》就巧妙地将中国经典IP《西游记》里的情节作为故事背景,当 ① 的齐天大圣挥舞着定海神针扫清妖怪巢穴的那一刻,观众更能代入到小猪妖当时的心境,回忆起儿时那个已经遥远的英雄梦想。
    诚然,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人留下来的传世经典 ② ,但仅仅是得其“形”还远远不够。神似胜于形似。文艺作品要既叫好也叫座,还须有饱满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像近年来一些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动画电影,有的虽然画面精美、特效绚丽,令人 ③ ,却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因,是这些作品只顾形式而忽视了对精神内核的挖掘。
    正如《中国奇谭》创作者感慨,“我们手里有那么好的牌,中国文化中国风自己就是王炸。”如何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国文化中国风变成好作品、吸引大流量,值得我们持续付出努力。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可于使用了修辞手法,请对其构成及表达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8. ①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②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不可胜数
    ③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19. 《中国奇谭》的人物设计到动画色彩再到故事场景,都饱含浓郁的中国味儿,不时给人“似曾相识”乃至“灵魂共鸣”的感觉。
    20. 运用比喻修辞,将文化比作牌,中国文化和传世经典就是“好的牌”,将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比喻成“王炸”,由此体现出动画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的期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强调的是齐天大圣的人物形象,结合“扫清妖怪巢穴”“英雄梦想”,此处可填“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等。嫉恶如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神通广大: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法力无边: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没有边际。比喻力量极大而不可估量。
    第②处,强调的是古人留下来的传世经典的数量多,照应前文“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可填“数不胜数/不计其数/不可胜数”。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不计其数:形容数量极多,无法计算。不可胜数:形容非常多,无法计算数目。
    第③处,强调的是有些画面精美、特效绚丽的动画电影带给观众的感受,可填“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等。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目不暇接:眼睛已经没有空闲时间看别的了。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滥用介词“从”造成主语缺失,删去“从”。
    二是语序不当导致逻辑有误,“灵魂共鸣”比“似曾相识”的程度更深,应将“似曾相识”和“灵魂共鸣”互换位置。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王炸”来源于网络用语,指的是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对方。“我们手里有那么好的牌,中国文化中国风自己就是王炸”运用比喻修辞,将文化比作牌,“好的牌”和“王炸”都是在突出中国文化中国风的优秀,由此体现出动画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印泥,素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① ,所以印泥古称“丹泥”“印朱”等。
    印泥堪称印章的外衣,篆刻的核心,书画的内涵。“盖用印章者之择印泥,犹善书者之择其笔墨”。印文稍有不同, ② 。在一幅丹青酣畅的绘画作品上钤上一二方印章,可谓锦上添花,赏心悦目。因此,历代文人墨客对印泥要求极高。
    印泥品种多,红色又分朱砂、朱膘等。朱砂赤红,朱膘偏橙红,相当于口红的不同色号,并不影响品质。北方文人墨客青睐炙热的朱砂红,而南方人 ③ 。好的印泥,红而不燥,沉静雅致,细腻厚重,冬无凝冻,夏不渗油,钤出的印文色泽鲜明,能让篆刻清晰传神到纸上,呈现微凸的立体感,历经数百年“面不改色”。
    千锤百炼的一方印泥,不仅有着它娇美的“姹紫嫣红”,更是中国绘画书法的“点睛之笔”,百年时光沉淀出那一抹低调的惊艳,赋予了作品别样的韵味。
    21. 在行文中,使用引号,有时会有独特效果意味。文中有四处画横线部分使用了引号,请任选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示例一:“文房第五宝”,把印泥与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等列,突出了印泥对文人墨客的重要性,强调了印泥在书画创作鉴赏中的重要地位。
    示例二:“面不改色”,运用拟人手法,强调突出了好的印泥的特殊效果:历经数百年沧桑而印文色泽鲜明,篆刻清晰传神。让人印象深刻。
    示例三:“姹紫嫣红”,把印泥印文比作争相斗妍的美艳花朵,既突出了印泥的娇美,又强调了印泥或朱或紫的色彩。
    示例四:“点睛之笔”,运用暗喻手法,强调印泥印文是中国绘画书法作品的传神绝妙之处,突出了其对中国绘画书法的重要性。
    22. ①因其主要原料朱砂呈鲜红色
    ②呈现出来的效果便天差地别
    ③喜欢雅致婉约的朱膘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达符号作用的能力。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时,既有原词的意义,又增加了新的意义,丰富了语句内涵,增强了表达效果。作答时要根据原词本身的意义,结合语境指出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表达效果。
    “文房第五宝”,指的是“印泥”,此处把印泥与笔墨纸砚等文房四宝等列,突出了印泥对文人墨客的重要性,强调了印泥在书画创作鉴赏中的重要地位。
    “面不改色”,指的是好的印泥历经数百年之后还能保有原先的色彩,此处赋予印泥以人的神态,运用拟人的手法,强调突出了好的印泥的特殊效果,让人印象深刻。
    “姹紫嫣红”,指的是印泥的色彩,此处把印泥印文比作争相斗妍的美艳花朵,既突出了印泥的娇美,又强调了印泥或朱或紫的色彩。
    “点睛之笔”,指印泥是中国绘画书法的传神绝妙之处,“点睛之笔”,运用暗喻手法,突出了其对中国绘画书法的重要性。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句,结合后文“印泥古称‘丹泥’‘印朱’”中的“丹”“朱”分析可知,该句是从印泥的颜色来给印泥命名,因此可填:因其主要原料呈鲜红色;
    第②句,结合前文“盖用印章者之择印泥,犹善书者之择其笔墨”可知,印泥的选择对于印章而言至关重要,后文又说“在一幅丹青酣畅的绘画作品上钤上一二方印章,可谓锦上添花,赏心悦目”,印泥的不同会导致印文呈现效果不同,因此可填:呈现出来的效果便天差地别;
    第③句,结合前文“印泥品种很多,红色又分为朱砂、朱膘等”,前句“北方文人墨客青睐炙热的朱砂红”可知所填句跟前一句是对应关系。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平庸与卓越之间,有时只隔了一个立即开始。没有行动,理想再美也只是远方的风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行动胜于坐等
    俄罗斯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说过一句颇有影响的话:“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
    人生在世如行船,遇见急流这是常见的事情,在急流面前,似乎每个人都会表现得无所畏惧,喊出几句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真正敢涉足于湍湍急流的人,却为数不多。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再大,如果雨点太小,也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等。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我们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少空谈、多做事,能实干、能行动是一个人品质、修养的体现。华罗庚说过:“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我们要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其实,何止是科学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如此。脚踏实地做事,谨慎认真为人,这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实干精神、求实态度。切莫学那位守株待兔者,自古以来便是笑谈;切莫想望如流量明星郑爽那般,不遵纪守法逃税漏税,没有道德底线恣意妄为,星路走不长远。
    取得大成就的人大都是实干家。“杂交水稻之父”面对着盛大的声誉,依旧保持着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行走于田垄之间,埋头于稻浪之中。他的实干精神,让人心生敬佩。袁老的去世可谓举世同悲,追悼日长沙的花卖光了,倾城相送间可见依依不舍之情,大写的人生背后是默默奉献甘于付出的奋斗精神。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吹拂世人,让人钦佩不已。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实干,只有付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演得再好看,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一切,通过实干实现目标,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身陷囹圄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用行动成就了自己的一段传奇人生。纵观世界,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用行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那些只说不做的空谈家,却湮没在历史的风沙中,被人淡忘。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每一位学生更需要实干精神,我们学生只有具备实干、务实的精神,努力去学习,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领导者只有会说更会做,才能真正造福于人民、奉献于社会。只有行动、实干,我们的社会才会蒸蒸日上,不断进步。古人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现在我说:“终日而言矣,不如须臾之所为。”行动起来吧,朋友,抛弃那些大道理,用我们的行动创造光明的未来。因为,行动胜于空谈坐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围绕“行动”展开的,理想要想成为现实,就需要付出行动; 要想变得卓越也要行动起来。而“行动”的话题是“实践与认识”这组思辨关系的延伸。
    材料的第一句话,讨论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指出“行动”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通过“行动”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材料第二句话,讨论的是“平庸与卓越”之间的区别,指出“行动”是衡量平庸与卓越的标准,“立即行动”可能会变得卓越。材料第三句话,继续回到“理想”这个话题,指出“行动”是将虚幻的理想变成现实的基础,强调“行动”对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兔”不是等来的,只能用自己的行动去“抓”。在《劝学》中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里讲的就是坚持不懈地行动,才会抵达成功的彼岸。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者均是“行动派”,没有哪个成功是“等”来的,更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材料将“行动”放到不同的情景之中,都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实现理想”和“追求卓越”方面入手,讨论“行动”的作用以及“如何行动”,切不可脱离材料对“行动”展开论述。因此,写作时可以写:行动就是命运的转折点。分论点一,行动是克服困难的唯一方法;分论点二,行动是毅力培养的唯一途径;分论点三,在行动中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再照应开篇,重申观点。
    立意: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行动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3.追求卓越,从行动开始。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