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
1. 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净化为饮用水,无需进行的操作是( )
A. 降温结晶 B. 絮凝沉降 C. 杀菌消毒 D. 细沙滤水
2. 下列制造手机用到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钛合金 B. 硅晶体 C. 玻璃 D. 塑料
3. 气凝胶是一种密度特别小的新型固体材料。下列制备气凝胶的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碳化硅 B. 铜 C. 二氧化硅 D. 石墨
4. 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干冰制冷 C. 风力发电 D. 火箭发射
5.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下列装置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制备氧气
C. 收集氧气 D. 燃烧蜡烛
6. 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 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 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 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
7. 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 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 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 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
8. 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 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9. 下列根据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
A. 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2O
B. 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C. 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氧元素
D.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弱
10. 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A. 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 x=20.1
C. 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 乙是催化剂
11. 福建盛产茶叶,茶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了解茶叶的组成和作用,学习小组查得某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如图1所示:
(1)茶叶属于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基本营养素是 ______ 。
(2)茶多酚具有强血管、降血脂的作用。某种茶多酚的化学式为C6H6O2,其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3)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 ______ (填“元素”或“单质”)。
(4)茶叶中的硒有防癌作用。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2所示,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 。
12. 中国科学家首次从月壤样品中发现新矿物——嫦娥石。学习小组查得资料:嫦娥石是从月壤样品的14万个颗粒中,利用针尖和颗粒之间静电吸附作用,分离出的一个粒径约1.0×10−5m的单晶颗粒,其化学式为Ca9NaMg(PO4)7。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嫦娥石的吸附分离过程属于 ______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嫦娥石由 ______ 种元素组成。
(3)围绕“人类在月球上生活”的话题,展开月球上嫦娥石应用的讨论:
①助力农业生产:嫦娥石可作为生产 ______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的原料。
②提炼金属单质:若用107.2g嫦娥石提炼金属镁,最多可得镁的质量为 ______ g(嫦娥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72)。
③展望更多应用:根据嫦娥石的组成推测,其可能另有的用途是 ______ (填一种)。
13. 为研究化学药物发展史,学习小组查得资料:
材料1 早在宋代,轻粉(Hg2Cl2)已是我国的一种重要药物,其制作方法之一是使用古方药小还丹和食盐等物质在固体状态下共热,收集升华出的白色粉末,即为轻粉。其中有一个反应是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
材料2 轻粉微溶于水,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
根据资料整理下列有关轻粉的知识卡片。
(1)物理性质: ______ (填一条)。
(2)化学性质: ______ 。
(3)制法:
①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填一条)。
②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与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保存方法: ______ 。
(5)用途: ______ 。
14. 为研究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习小组查得资料:某钢铁厂处理高盐废水(含氯化钠、硫酸钠及微量的其他盐)的流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废水中的硫酸钠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生成物,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当温度高于 ______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40℃时,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
(4)降温至0℃的“冷冻结晶”过程,析出的两种物质中较多的是 ______ 。
(5)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的原因是 ______ 。
15. 为探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小组查得资料:福建学者揭示了硼基催化剂催化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X、Y和Z等的过程,局部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表示省略相关过程)。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化石燃料是 ______ (填一种)。
(2)X为一氧化碳分子,参照图片,画出该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______ 。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
(4)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5)生成Y的过程如图中虚线框所示,且各微粒数比为1:1:1:1,则Y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6. 为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表特性:
色素提取液
变色情况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碱中
紫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动手操作】
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1)“搅拌”的作用是 ______ 。
(2)若在实验室开展过滤操作,图1玻璃仪器无需用到的是 ______ (填标号)。
(3)为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是 ______ 、 ______ 。
【实践应用】
(4)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①用图2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b.应选择的试剂是 ______ (填“浓盐酸”或“稀盐酸”)。
c.将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的操作是 ______ 。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 ______ 色。
17. 为完成“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查得资料: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60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请和小组同学使用某种膜化剂开展如下研究。
Ⅰ.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
(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 ______ 。
Ⅱ.探究膜化条件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pH=3、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表:
温度/℃
50
60
70
80
膜层外观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粗糙
【实验3】已知pH≥3.5时,膜化剂不稳定。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60℃、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表:
pH
1.5
2.0
2.5
3.0
膜层外观
易脱落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3)实验3的目的是 ______ 。
(4)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pH的范围依次为 ______ 、 ______ 。
Ⅲ.确定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膜化条件
【实验4】依次选取实验2、实验3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钢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确定适宜的温度、pH。
(5)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 。
Ⅳ.实践反思
(6)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 ______ 。
18. 为求证“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的真伪,学习小组以煮沸52次的桶装水为水样,利用下述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NaNO2计):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SO4
结果表明,1L水样反应时产生了5.08×10−3mg的I2。
(1)计算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
(2)查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2−2022)》,经换算,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7.50×10−3mg⋅L−1。结合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 ______ (填“会”或“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净化成自来水,其生产流程主要为:天然水→絮凝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自来水,没有用到降温结晶的方法。
故选:A。
根据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以及所需净化水的方法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实验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2.【答案】D
【解析】解:A、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B、硅晶体是一种固态非金属单质,而不是有机合成材料,不合题意;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合题意;
D、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答案】C
【解析】解:A、碳化硅中有两种元素,但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铜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硅中有两种元素,其一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石墨中只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氧化物的识别,根据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必须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本题较简单,主要从概念上来抓住判断的关键点,两个关键点缺一不可,要同时具备
4.【答案】D
【解析】解:A、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干冰制冷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干冰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风力发电是通过轮子转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方法获得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发射是靠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完成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5.【答案】C
【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操作正确;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对药品处进行加热,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需要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故操作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为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导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故操作错误;
D、在做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燃烧匙内,将蜡烛慢慢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内,观察现象,故操作正确;
故选:C。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6.【答案】B
【解析】解:A、为了测定的施压那结果更准确,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故A措施正确;
B、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少,氢氧化钙又是微溶于水的,现象不明显,故B措施不正确;
C、由于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故C措施正确;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故D措施正确。
故选:B。
A、根据实验的准确性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
C、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量和最高允许浓度为0.15%分析;
D、根据教室通风换气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分析。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实验的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
7.【答案】A
【解析】解:A、实验结束后,不能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以防污染水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便于下次取用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试管的洗涤以及放置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药品的放置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由自动感温喷淋头的工作原理可知,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说法正确;
B、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D、由题干信息可知,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D、根据自动感温喷淋头的作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自动感温喷淋头的工作原理、灭火的方法与原理、分子的性质等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电解烧杯中的水,两电极均产生气泡,不能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2O,关系不正确。
B、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推测样品已变质,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该选项正确。
C、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可推测该可燃物含有氢元素,不能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是因为氧气参加了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是甲在乙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x=24.0+2.0−2.0−1.9=2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该条件下丙和丁是否为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结合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图可知,没有加入乙的时候,甲分解所需的温度更高,则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x=24.0+2.0−2.0−1.9=22.1;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4.0g,则甲是反应物;反应前后乙的质量不变,结合固体质量变化曲线图可知,没有加入乙的时候,甲反应所需的温度更高,则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后丙的质量增加了22.1g,则丙是生成物;反应后丁的质量增加了1.9g,则丁也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甲在乙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和丁,属于分解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1.【答案】混合物 蛋白质 3:16 元素 34
【解析】解:(1)根据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图可知,茶叶由多种物质组成,故茶叶属于混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
(2)多酚的化学式为C6H6O2,其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2×16)=3:16;
(3)茶叶含氟较高,对预防龋齿有一定效果,这里的“氟”指的是元素;
(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根据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2可知,硒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4。
故答案为:(1)混合物;蛋白质
(2)3:16;
(3)元素;
(4)34。
(1)根据茶叶样品的成分及含量图来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来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中含有元素来分析解答;
(4)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2.【答案】物理变化 5 磷肥 2.4制取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解:(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嫦娥石的吸附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由嫦娥石的化学式:Ca9NaMg(PO4)7可知嫦娥石由5种元素组成;
(3)①嫦娥石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②107.2g×241072×100%=2.4g;
③嫦娥石中含有氧元素,可以用来制取氧气。
(1)物理变化;
(2)5;
(3)①磷肥;
②2.4;
③制取氧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1)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进行分析;
(2)根据嫦娥石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3)①根据嫦娥石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②根据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③从题干中获得有用信息。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学式的意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
13.【答案】微溶于水(合理即可)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合理即可)将固体研磨成粉末(合理即可)Hg2SO4+2NaCl△¯Na2SO4+Hg2Cl2 避光保存(合理即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解析】解:(1)轻粉微溶于水,是一种白色粉末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微溶于水(合理即可);
(2)轻粉在光照射下容易分解成汞和氯化汞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光照的条件下易分解(合理即可);
(3)①为保证小还丹与食盐等固体充分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将固体研磨成粉末等;故答案为:将固体研磨成粉末(合理即可);
②在加热条件下硫酸亚汞(Hg2SO4)和氯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轻粉,化学方程式为Hg2SO4+2NaClNa2SO4+Hg2Cl2;故答案为:Hg2SO4+2NaClNa2SO4+Hg2Cl2;
(4)轻粉在光照射下易分解,因此保存方法是避光保存;故答案为:避光保存(合理即可);
(5)轻粉可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故答案为:用作治疗疥疮的药物。
(1)(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3)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物质性质与保存方法来分析;
(5)根据物质的用途来分析。
本题是一个信息题,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所学化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
14.【答案】2NaOH+H2SO4=Na2SO4+2H2O4048.4g48.4g+100g×100% 硫酸钠 0℃时,硫酸钠溶解度明显小于氯化钠,经“冷冻结晶”后的母液2中,硫酸钠含量低,氯化钠含量高
【解析】解:(1)废水中的硫酸钠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的生成物,即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当温度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40℃时硫酸钠溶解度是48.4g,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够溶解48.4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8.4g48.4g+100g×100%。
(4)降温至0℃的“冷冻结晶”过程,析出的两种物质中较多的是硫酸钠,是因为该温度范围内,硫酸钠溶解度差比氯化钠大。
(5)结合溶解度曲线解释,“蒸发结晶2”主要得到氯化钠的原因是0℃时,硫酸钠溶解度明显小于氯化钠,经“冷冻结晶”后的母液2中,硫酸钠含量低,氯化钠含量高。
故答案为:(1)2NaOH+H2SO4=Na2SO4+2H2O。
(2)40。
(3)48.4g48.4g+100g×100%。
(4)硫酸钠。
(5)0℃时,硫酸钠溶解度明显小于氯化钠,经“冷冻结晶”后的母液2中,硫酸钠含量低,氯化钠含量高。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5.【答案】天然气 +3CH4+O2CH2O+H2OC2H6
【解析】解:(1)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X为一氧化碳分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故微观示意图为:。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硼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2x+(−2)×3−0,则x=+3。
(4)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Z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CH2O,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O2CH2O+H2O。
(5)由微观图示可知,虚线框中是−CH3和CH4生成Y和−H,各微粒数比为1:1:1:1,则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生成物中有6个氢原子,所以Y的化学式为C2H6。
故答案为:(1)天然气;
(2);
(3)+3;
(4)CH4+O2CH2O+H2O;
(5)C2H6。
(1)根据常见化石燃料分析;
(2)根据微观图示分析;
(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4)根据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式,进一步书写化学方程式;
(5)根据微观图示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答案】促进色素溶解 D 白醋(合理即可)肥皂水(合理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稀盐酸 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后,再慢慢竖立试管 红
【解析】解:(1)搅拌可以加速溶解,乙醇可以溶解新鲜花瓣中的色素,所以搅拌的作用是促进色素溶解。
(2)过滤需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不需要长颈漏斗,故选D。
(3)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需要选生活中显酸性、显碱性的物质,如白醋和肥皂水。
(4)①a.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b.由于浓盐酸有较强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入二氧化碳中,引入杂质,所以选择稀盐酸。
c.石灰石是块状固体,需要使用使用镊子,操作时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后,再慢慢竖立试管。
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根据表格该色素滴入酸性溶液中为红色。
故答案为:(1)促进色素溶解;
(2)D;
(3)白醋(合理即可);肥皂水(合理即可);
(4)①a.CaCO3+2HCl=CaCl2+H2O+CO2↑;
b.稀盐酸;
c.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后,再慢慢竖立试管;
②红。
(1)溶解时搅拌的作用分析;
(2)根据过滤操作所需的仪器分析;
(3)根据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分析;
(4)①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b.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c.根据块状固体的取用分析;
②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7.【答案】Fe+CuSO4=FeSO4+Cu薄钢片表面的膜能够消耗腐蚀剂 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影响 60℃−70℃2.5−3.0取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观察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
【解析】解:(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Fe+CuSO4=FeSO4+Cu。
(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薄钢片表面的膜能够消耗腐蚀剂,从而延迟铁和腐蚀剂进一步接触。
故答案为:薄钢片表面的膜能够消耗腐蚀剂。
(3)实验3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影响。
故答案为: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影响。
(4)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pH的范围依次为60℃−70℃、2.5−3.0。
故答案为:60℃−70℃;2.5−3.0。
(5)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取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观察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故答案为:取60℃−70℃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观察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6)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
故答案为: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8.【答案】不会
【解析】解:(1)设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x。
2NaNO2+2KI+2H2SO4=2NO↑+I2+2H2O+K2SO4+Na2SO4
138 254
x5.08×10−3mg
138254=x5.08×10−3mg
x=2.76×10−3mg
答: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2.76×10−3mg。
(2)由(1)可知,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为2.76×10−3mg,而合格饮用水中NaNO2的含量应低于7.50×10−3mg⋅L−1,结合计算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喝反复烧开的饮用水不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
故答案为:
(1)2.76×10−3mg;
(2)不会。
(1)根据碘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2)根据1L水样中NaNO2的质量低于标准值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
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