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4练 群体稳态(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4练 群体稳态(含解析)第1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4练 群体稳态(含解析)第2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4练 群体稳态(含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4练 群体稳态(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4练 群体稳态(含解析),共6页。
    第4练 群体稳态
    1.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科学家在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发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孕育着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植物类核心区有荻、蒲、芦苇等挺水植物,近水缓冲区有荇菜、莲、芡实等浮水植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别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该特征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2)从消耗氧的角度看,该湿地中荇菜与泥鳅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如图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a表示出生率,b表示死亡率)。

    ①该生物种群在上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________。
    ②若一段时间后,上图中的a、b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____。
    (4)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物种组成(群落的丰富度) 水平(空间)
    (2)竞争 (3)①“J”型 ②K值(环境容纳量) (4)行为 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解析 (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是在不同的地段物种不同,所以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2)荇菜与泥鳅都是需氧型生物,所以从消耗氧的角度看,该湿地中荇菜与泥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①由题图曲线可知,该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且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相同,即增长率不变,因此该生物种群在如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J”型。②如a、b发生重合,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环境容纳量。
    2.如图是某河流中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中生物甲的全部个体称为________,其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
    (2)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3)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波动”)。
    (4)河流中的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互利共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种群 种群密度 (2)大于 “S” (3)增长型 波动 (4)不可能 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呈同步性变化,而根据曲线1、2可知,有生物乙时生物甲的数量比无生物乙时少,因而甲、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不可能为互利共生
    解析 (1)同一时间内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由题图曲线可知,曲线1在第1~3周时,种群数量不断增长,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该曲线的增长趋势说明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3)由题图曲线可知,曲线2在第2周时,甲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数量逐渐增多,所以此时其年龄组成类型是增长型,第3~7周时种群甲的数量变化呈波动状态。
    3.(2020·启东调研)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___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填字母)。
    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 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
    (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据此分析图1中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__________,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___等问题。
    答案 (1)①群落 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②有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③abc (2)捕食与竞争 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3)防止藻类过度生长(或防治因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爆发) 密度(或数量)
    解析 (1)①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②藻类的生长需要光照,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有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③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有害代谢产物积累,均会抑制藻类细胞的分裂、生长,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也会导致藻类细胞密度下降,所以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故选abc。
    (2)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都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又由于大型溞也可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所以二者之间也存在捕食关系;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其原因可能是C4组的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了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
    4.(2020·青州期末)生态学家对某海岸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之前,该地区工业园区密布,入海排污口数量多,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集中排放,造成局部区域水质恶化。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是__________演替;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中所示以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是____________J/(cm2·a),该食物链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能量去路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去路。
    (3)排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染物不多时,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而这种能力通常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呈正相关。
    (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大部分能量流入__________成分。
    答案 (1)次生 流入该区域的污水中有机物中的能量 (2)1.96×105 12% 呼吸消耗(和未被利用) (3)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4)分解者
    解析 (1)该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因为有一定的繁殖体,所以其上的群落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由图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中所示以外,还应该包括流入该区域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中能量。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2.31×107J/(cm2·a)。植食性动物的粪便量属于生产者的同化量,流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3.27×105-1.31×105=1.96×105[J/(cm2·a)],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2×104-8.4×103)=2.36×104[J/(cm2·a)],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36×104÷1.96×105≈12%,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去路之外,还有呼吸消耗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
    5.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构成了统一的整体,生物和生物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营养结构。运用生态技术进行养殖可得到品质高、备受欢迎的绿色产品。根据下图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图1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雪兔和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10来自植物,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北极狐种群能量增加120 kJ,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需要植物具备的能量是________kJ。
    (2)图2为江苏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
    ①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__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
    ②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原理。
    ③桉树能分泌“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捕食 5 520 (2)①性别比例 ②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物质循环再生 ③净化空气
    解析 根据题图分析,图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狼以雪兔为食,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10来自植物,则2/5来自雪兔,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120 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60÷20%÷10%+48÷20%÷10%+12÷10%=5 520(kJ)。
    6.(202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高三一模)为保护动物Y及其栖息地,国家在当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获取了某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建立自然保护区后,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对该自然保护区鸟类丰富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有73种,主要在灌木中生活的鸟类有42种,主要在草原中生活的鸟类有24种。主要在森林中生活的鸟类种数远多于主要在灌木和草原中生活的鸟类种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区内动物Y种群(假设该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的能量流动如表所示。动物Y种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用表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个体数量则一般较少。从能量流动方面分析,原因是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摄食量
    粪便量
    呼吸散失
    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a
    b
    c
    d

    (4)该生态系统中,动物P能依据动物Q留下的气味猎捕动物Q,动物Q也同样能够依据动物P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其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在P与Q之间的方向是________的。
    答案 (1)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2)保护区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主要生活在森林中的鸟类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a-b-c 逐级递减 (4)双向
    7.(2020·盐城三模)鱼塘养殖户通过高密度放养和大量投放饵料饲养鱼苗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但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破坏鱼塘生态环境。为寻找净化鱼塘水质的生态方法,科研人员将鱼塘水泵入藕塘进行研究。请分析回答问题:
    (1)流经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莲藕在藕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
    (2)鱼塘富营养化的水体中氮、磷等化合物的含量升高,还可能出现有害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来自饵料中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
    (3)科研人员从上午9:00开始将富营养化的鱼塘水从进水口泵入藕塘,从出水口引回,进行循环处理6 h(如下图所示)。6 h循环水量为鱼塘总水量的10%,每隔2 h从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采集水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

    时间
    11:00
    13:00
    15:00
    位置
    进水口
    出水口
    进水口
    出水口
    进水口
    出水口
    总磷含量(mg/L)
    0.39
    0.36
    0.35
    0.31
    0.39
    0.34
    总氮含量(mg/L)
    2.19
    2.06
    2.21
    2.02
    2.16
    1.91
    化学耗氧量(COD)(mg/L)
    10.08
    8.42
    10.08
    8.56
    9.35
    7.92

    ①化学耗氧量(COD)是指水体中的有机物等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氧化剂的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COD值越高,污染程度越__________。
    ②据表推测,循环藕塘处理可以改善富营养化的鱼塘水质,用作判断依据的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科研人员进一步检测了水中溶氧量(DO),水体中的氧气主要由水中的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时间后,出水口处DO均明显低于进水口,推测DO发生此种变化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减弱了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据此,适当降低莲藕的______________,可增加出水口DO。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饵料中的化学能 生产者 (2)蛋白质 (3)①高 ②总磷、总氮含量和COD值 ③莲藕叶的遮挡 种植密度
    解析 (3)①由题表可知,COD值越高,分解的有机物越多,说明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污染程度越高。②由题表可知,每一个时间点,出水口与进水口比较,出水口的总磷、总氮含量和COD值均有所下降,所以循环藕塘处理可以改善富营养化的鱼塘水质。③检测结果显示出水口处DO均明显低于进水口,这种变化是由于藕塘中莲藕叶的遮挡减弱了水体中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少,藕塘中的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增多。完善措施是选用其他不遮荫的水生植物或适当降低莲藕的种植密度,从而增强藻类光合作用的强度。

    相关试卷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选择题专练 第5练 个体稳态与调节(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选择题专练 第5练 个体稳态与调节(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7练 综合练B(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7练 综合练B(含解析),共8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6练 综合练A(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3部分 题型增分练 非选择题专练 第6练 综合练A(含解析),共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