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私立联合体民办联合体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私立联合体民办联合体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 ),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私立联合体民办联合体中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 植物根尖和茎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是因为它们具有( )A. 保护组织 B. 分生组织 C. 输导组织 D. 营养组织2. 如图所示,萝卜挖空后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将会( )
A. 液面升高,萝卜变硬 B. 液面降低,萝卜变硬
C. 液面升高,萝卜变软 D. 液面降低,萝卜变软3. 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中,具有促进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成熟的是( )A. 含磷的无机盐 B. 含氮的无机盐 C. 含钾的无机盐 D. 含钙的无机盐4. 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以下哪项条件是必须的( )A. 先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 B. 必须在黑暗处进行
C. 必须在光下进行 D. 必须选择被子植物5.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和获取氧气、营养物质的器官分别是( )A. 卵巢、子宫 B. 卵巢、胎盘 C. 子宫、胎盘 D. 子宫、脐带6. 下列物质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A. 淀粉、维生素、甘油 B. 麦芽糖、蛋白质、无机盐
C. 水、无机盐、葡萄糖 D. 脂肪、维生素、氨基酸7. 在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正确方向是( )A. 左心室→主动脉→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B. 左心房→肺动脉→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室
C. 右心室→肺动脉→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D.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毛细血管网→主动脉→左心室8. 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是( )A. 蛋白质和尿素 B. 葡萄糖和无机盐 C. 氨基酸和尿素 D. 尿素和无机盐9. 同学们上课能看到黑板,看到黑板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A. 视网膜 B. 晶状体 C. 大脑视觉中枢 D. 视神经10.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鲤鱼、水草、虾归为一类,而将月季、苍蝇、柳树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A. 按照生物的形态 B. 按照生物的数量
C. 按照生物的用途 D.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11.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述了蝴蝶和蜻蜓的( )A. 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 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C. 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D. 迁徙行为,繁殖行为12.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包括( )A. 糖类和蛋白质 B. 糖类和DNA C. 蛋白质和DNA D. 蛋白质和脂肪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3. 如图中,图1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模式图,图2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它里面的消化液包括 ______ 。
(2)图2中,Y曲线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
(3)图2中,Z曲线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______ 。14.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感觉器官和脑的活动。据图回答问题。
(1)当光线进入图甲眼球时,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有 ______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和③玻璃体;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近视眼需要佩戴 ______ 加以矫正。
(2)能够在声波振动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图乙中的 ______ (填写图中字母和结构名称),听到的声音是在图丙中 ______ (填写图中字母和结构名称)形成的。
(3)膝跳反射属于 ______ 反射,用字母写出图丁中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正确的神经冲动传导顺序是 ______ 。15. 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据报道,吉林省野生动物达到4900多种,其中东北虎、东北豹、紫貂、丹顶鹤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达到4000多种,其中东北红豆杉和长白松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全省保护地已达170多个,总面积320万公顷。
资料二:我国科研人员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纯种大鲵野生种群——江西大鲵。他们研究结果显示,设置包括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对大鲵野生种群的保护能够更加有利。
(1)资料一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______ 的多样性,其实质是 ______ 的多样性。
(2)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保护 ______ 的多样性,是为生物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都是对生物 ______ 的特殊保护和管理。
(3)资料二中的江西大鲵属于 ______ 动物。保护丹顶鹤等珍稀动物最为有效的措施 ______ 。16. 如图甲的夫妇都是双眼皮,却生育了一个单眼皮的女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这一对性状,遗传学上称为 ______ 。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______ 存在的。
(2)父母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 ______ 和 ______ 。
(3)已知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若图乙是控制女孩眼皮性状的一对基因,则父亲的基因型是 ______ 。这对夫妇生育第二胎为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17.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禾谷类和水草作为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通过 ______ 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供其他生物生命活动所需。
(2)在该生态系统,昆虫、兔、食虫鸟等作为 ______ ;细菌、真菌作为 ______ 参与物质循环。
(3)该示意图不能够称之为生态系统示意图,是因为图中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 ,据图写出一条有“食虫鸟”参与的食物链是 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8. 如图是探究酸奶制作条件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同时设置实验甲和乙的目的是 ______ 。该实验中控制的实验变量是 ______ 。
(2)实验过程中要对烧杯等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加热处理,目的是 ______ 。牛奶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 ______ 。
(3)酸奶是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 ______ 获得的产物。在酸奶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 ______ ,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保护组织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根尖的分生区和茎尖中芽的生长点都属于分生组织,因此具有分裂能力,B符合题意;
C.输导组织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具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运输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分布于植物的各个器官,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植物根尖和茎尖之所以具有分裂能力是因为它们具有分生组织。
本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组织的作用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2.【答案】C 【解析】解:由图可知,萝卜洞内放的是浓盐水,盐水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因此萝卜细胞失水,萝卜体内的水流到盐水里,故萝卜洞内的水变多了,萝卜变软,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吸水还是失水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周围环境溶液的浓度大小.二者的差越大吸水或失水的动力就越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理解掌握.
3.【答案】A 【解析】解:植物生活需要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因此具有促进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成熟的是含磷的无机盐。
故选:A。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的生长所需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以及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4.【答案】B 【解析】解:由于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要检验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放出 CO2,必须去除光合作用的影响,即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掌握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所以,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获取氧气、营养物质的器官是胎盘。
故选:C。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解题关键是掌握人的胚胎发育过程。
6.【答案】C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需经过消化后分别变成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种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所吸收。
明确人体能够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必需是溶于水的小分子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故选:C。
血液循环途径示意图:
解题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途径。
8.【答案】D 【解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水、尿素、无机盐。
故选:D。
(1)原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被过滤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因此原尿的成分是: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
(2)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网重吸收,剩余的成分形成尿液.因此尿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尿素等。
(3)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
关键会区分血液、原尿和尿液,即:原尿和血液的不同在于蛋白质和血细胞,尿液和原尿的区别在于葡萄糖。
9.【答案】C 【解析】解:A、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A错误。
B、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B错误。
C、在视网膜上能形成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故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C正确。
D、视神经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可以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错误。
故选:C。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熟悉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由题中的叙述可知,鲤鱼、水草、虾都生活在水中,而月季、苍蝇、柳树等生物都生活在陆地上,可见它们的分类依据是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不同。
故选:D。
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
关键是掌握一般的生物分类方法,能灵活的对生物进行分类。
11.【答案】B 【解析】解:“穿花蛱蝶深深见”,是蝶类在采食花粉,因此描述了昆虫的取食行为;“点水蜻蜓款款飞”是蜻蜓在产卵,因此描述了昆虫的繁殖行为;所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分别描绘了蝴蝶和蜻蜓的取食行为、繁殖行为,B符合题意。
故选:B。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行为概念、目的。
12.【答案】C 【解析】解:染色体是易被碱性材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
故选:C。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
掌握染色体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⑧小肠 胆汁、肠液、胰液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 【解析】解:(1)⑧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里面的消化液包括胆汁、肠液、胰液。
(2)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图2中Y曲线在胃内开始消化,据此判断该物质是蛋白质;
(3)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胆汁的乳化下变为脂肪粒,脂肪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图2中,Z曲线在小肠内消化,据此判断该物质是脂肪。
故答案为:(1)⑧小肠;胆汁、肠液、胰液;
(2)蛋白质;氨基酸;
(3)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图1中①肝脏、②咽、③口腔、④食道、⑤胃、⑥胰腺、⑦大肠、⑧小肠、⑨肛门。
图2中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②晶状体 凹透镜 d耳蜗 A大脑皮层 简单(非条件) E→D→B→C→A 【解析】解:(1)当光线进入眼球时,②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对光线有折射作用;③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质,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中学生若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其成因是4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使看到的物像模糊不清,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2)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能够在声波振动刺激下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图乙中的d耳蜗,听到的声音是在图丙中A大脑皮层形成的。
(3)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E感受器、D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和A效应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的顺序是E→D→B→C→A。
故答案为:
(1)②晶状体;凹透镜
(2)d耳蜗;A大脑皮层
(3)简单(非条件);E→D→B→C→A
图甲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
图乙耳结构模式图:a是鼓膜,b是听小骨,c是半规管,d是耳蜗。
图丙中: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
图丁中:E感受器、D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和A效应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正确分清眼球、耳朵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脑的模式图。
15.【答案】生物种类(物种) 基因(遗传) 生态系统 多样性 两栖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资料一中吉林省野生动物达到4900多种,野生植物达到4000多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遗传)多样性。
(2)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都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特殊保护和管理。
(3)根据材料二判断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所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动物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答案为:
(1)生物种类(物种);基因(遗传)
(2)生态系统;多样性
(3)两栖;建立自然保护区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措施。
16.【答案】相对性状 成对 精子 卵细胞 Bb 50% 【解析】解:(1)双眼皮和单眼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这一对性状”,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
(2)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人的生命延续和发展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的,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父母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3)已知双眼皮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的女孩的基因组成是bb,因此父母遗传给单眼皮女孩的基因一定是b,所以此女孩父母双眼皮的基因组成:父亲Bb,母亲Bb,遗传图解如图: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2:
从图2看出,生男生女的几率都是50%,因此,“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50%。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成对
(2)精子;卵细胞
(3)Bb;50%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已知显性基因B控制双眼皮性状,隐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性状”,则双眼皮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bb。
(4)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7.【答案】生产者 光合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禾谷类→昆虫→食虫鸟 【解析】解:(1)图中禾谷类和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供其他生物生命活动所需。
(2)在该生态系统,昆虫、兔、食虫鸟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生,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该示意图不能够称之为生态系统示意图,是因为图中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非生物部分,据图含有“食虫鸟”参与的食物链是禾谷类→昆虫→食虫鸟。
故答案为:(1)生产者;光合;
(2)消费者;分解者;
(3)非生物部分;禾谷类→昆虫→食虫鸟。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掌握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作对照 氧气 杀灭杂菌 接种乳酸菌(接种) 发酵 温度 【解析】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中同时设置实验甲和乙的目的是作对照,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由题干图知,两组的不同体现在加入乳酸菌后的试剂瓶是否密封,故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氧气。
(2)实验过程中需要清洗烧杯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目的是杀灭杂菌,这样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冷却后,加入酸奶并搅拌的目的是为了加入乳酸菌,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方法中的接种。
(3)制作酸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发酵把牛奶中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故酸奶是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获得的产物。乳酸菌的活动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故在酸奶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故答案为:
(1)作对照;氧气
(2)杀灭杂菌;接种乳酸菌(接种)
(3)发酵;温度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乳酸菌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作用,掌握对照实验的设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民办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同学们须用0,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民办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民办联合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番茄果皮的颜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一个西瓜有多少种子,首先决定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