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8358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8358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448358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作业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细胞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课时精练一、单项选择题1.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其原理是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溶液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溶液一侧,细菌及有害物质几乎不能透过逆渗透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了逆渗透膜具有的类似于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B.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不同的是水由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流动C.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地控制有害物质的进出D.逆渗透膜去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通过逆渗透膜处理的水可放心饮用答案 B解析 逆渗透膜即为半透膜,没有生物活性,因此不具有细胞质膜的识别功能,A错误;逆渗透膜是通过膜上的小孔控制物质进出的,没有载体蛋白,C错误;逆渗透膜只能除去大分子或大颗粒如细菌等,但是不能全部除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D错误。2.(2023·江苏阜宁高三模拟)如图A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不同浓度的同种溶液,且a溶液浓度<b溶液浓度,c为清水;图B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A中,一段时间后装置2的液面会高于装置1的液面B.图B中的④⑤⑥相当于图A中的②C.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的根毛细胞,此时应及时灌溉D.图B中的⑦与图A中的②通透性不同答案 B解析 图B细胞中含有大液泡,因此可以构成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图A中的②半透膜,原生质层由细胞质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即图B中的⑥⑦⑧,B错误;若图B所示为某农作物根毛细胞,图中细胞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应及时灌溉,C正确;图B中的⑦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图A中的②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只要溶质颗粒的直径小于半透膜上的孔径均可以通过,D正确。3.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溶液的起始浓度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浓度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C.ab段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D.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答案 D解析 据图分析,ab段细胞体积变小,说明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大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细胞失水,A错误;ab段细胞体积变小,细胞失水,则b点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a点,B错误;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使得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高于外界溶液,细胞吸水,才出现bc段,C错误。4.(2023·江苏连云港高三模拟)如表是植物细胞在放入蔗糖溶液前,以及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后细胞的形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处理放入前放入甲溶液放入乙溶液放入丙溶液细胞的形态 A.浸泡在甲溶液中的细胞,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B.浸泡在乙溶液中细胞的内外浓度相等,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浸泡在丙溶液中的细胞出现质壁分离时,液泡内充满蔗糖溶液D.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答案 D解析 甲溶液中植物细胞略有膨胀,说明细胞吸水,则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A错误;乙溶液中植物细胞基本不变,说明此时细胞液浓度基本等于乙溶液浓度,即细胞的内外渗透压相等,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错误;浸泡在丙溶液中的细胞出现了质壁分离现象,此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内充满蔗糖溶液,但是蔗糖不能进入液泡,C错误;细胞液浓度大于甲溶液浓度、基本等于乙溶液浓度、小于丙溶液浓度,所以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甲溶液<乙溶液<丙溶液,D正确。5.(2023·江苏扬州高三模拟)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图中X和Y分别表示原生质体长度和细胞长度,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X的边界是液泡膜B.X/Y值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C.若该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X/Y值可能先变大后变小D.不同细胞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变化越快,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小答案 B解析 X的边界是细胞质膜,A错误;X/Y值的大小与失水有关,可表示细胞失水的程度,B正确;若该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中,细胞先失水,X变小,Y几乎不变,发生质壁分离,X/Y值先变小;然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X变大,Y几乎不变,X/Y值后变大,C错误;不同细胞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变化越快,细胞失水越快,说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越大,D错误。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校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情况,选取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红色月季花花瓣均分2组,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乙曲线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物质的主动运输B.图2中曲线Ⅱ和图1中甲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C.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小于乙溶液D.曲线走势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不同答案 C解析 据图细胞失水的斜率可知,第4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C错误。7.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了同一批马铃薯条(直径为0.8 cm、长度为3 cm,每组浓度下准备3条),实验过程中测量的相关数据见下表,质量变化百分比=(实验后质量-初始质量)÷初始质量×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蔗糖溶液浓度(mol·L-1)初始质量(g)实验后质量(g)质量变化百分比(%)13.241.80-440.83.181.85-420.631.92-360.43.152.19-300.23.123.367.703.063.5114.7 A.实验用同一批马铃薯是为控制无关变量,保证实验的可靠性B.马铃薯条细胞液的渗透压应该介于0.2~0.4 mol·L-1之间C.实验结束后,0.6 mol·L-1蔗糖溶液中马铃薯条吸水能力小于实验前D.马铃薯条发生上述质量变化时必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答案 C解析 实验结束后0.6 mol·L-1蔗糖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相比实验前增强,C错误。二、多项选择题8.(2023·江苏常州高三模拟)下列各项中,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检测的是(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范围C.原生质层的伸缩性D.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答案 ABC解析 成熟植物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是死细胞,反之是活细胞,因此该实验可检测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A正确;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通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状态从而确定某种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范围,B正确;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因此可通过质壁分离实验来检测原生质层的伸缩性,C正确;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顺水分子相对含量的浓度梯度进行的,包括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但是质壁分离实验不能判断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D错误。9.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和内表皮观察质壁分离过程中的视野,图甲细胞浸润在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中,图乙细胞浸润在滴加有伊红(不能被植物细胞吸收)的0.3 g·mL-1的蔗糖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让细胞充分浸润在相应溶液中,需用吸水纸在盖玻片另一侧重复吸引B.细胞液浓度的差异可导致原生质层收缩程度不同C.由于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图乙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的是原生质层D.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内外渗透压一定相等答案 AB解析 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因此图乙细胞中被染成红色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部分,C错误。10.将适量形状、大小均相同的新鲜土豆条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甲、乙、丙溶液中一段时间(甲溶液与丙溶液的溶质是同种物质),b时后,将各组土豆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察土豆条体积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溶液的初始浓度大小关系为丙>乙>甲B.甲、乙、丙溶液中的溶质均能进入土豆细胞C.甲溶液中土豆细胞液渗透压一直小于外界溶液渗透压D.放回低浓度溶液中后,乙溶液中土豆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答案 ABC解析 甲溶液与丙溶液的溶质是同种物质,丙溶液中细胞失水最快,且放到低浓度溶液中不能复原,说明丙溶液的浓度高于甲溶液,细胞过度失水导致不能吸水复原;甲、乙溶液中,土豆条开始时失水的速率相等,说明两者的渗透压基本相等,初始浓度相同,但是甲溶液中细胞自动吸水复原,说明甲溶液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土豆条放入低浓度溶液中才开始吸水,说明其溶质不能进入细胞,A、B错误;甲溶液中土豆细胞液渗透压开始时小于外界溶液渗透压,后来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C错误;由于放回低浓度溶液后,乙溶液中的土豆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因此乙溶液中土豆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渗透压,D正确。11.如图所示,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大于②处溶液浓度B.达到平衡后,乙图中漏斗内外两侧溶液浓度相等C.⑦具有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转运蛋白密切相关D.图丁可表示质壁分离时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答案 CD解析 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A错误;达到平衡后,乙图中漏斗内外两侧溶液浓度不相等,漏斗内液体浓度大于烧杯内液体浓度,B错误。三、非选择题12.图甲是某同学将洋葱外表皮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所出现的现象;图乙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状态,该状态是因为细胞发生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所导致。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2)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________性。 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______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3)为了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第二步: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的吸收速率。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答案 (1)质壁分离 失水 该细胞是死细胞,或者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或者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2)专一 逆 (3)①抑制细胞呼吸(或加入呼吸抑制剂等) ②乙组细胞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细胞的吸收速率,或者完全不吸收解析 (1)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该状态是因为细胞失水造成的,现阶段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也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或是已经达到渗透平衡。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或死亡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KNO3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因此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后能够自动复原。(2)由图乙可知,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质膜到达高浓度一侧,即逆浓度梯度,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说明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3)①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自变量是能量的有无,而能量是由细胞呼吸提供的,因此可通过抑制实验组细胞的细胞呼吸、对照组细胞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加以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是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据此,依据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在第二步中,对乙组细胞的处理是抑制细胞呼吸(或加入呼吸抑制剂等),其他条件都与甲组细胞相同。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若乙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或完全不吸收),表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进而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13.用2 mol/L的KNO3溶液和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测得某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曲线甲与乙。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点时,细胞处于________状态,细胞处于该状态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1 min后,曲线乙表明原生质体体积将保持不变,且一直小于初始状态的体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2 min后,曲线甲的变化不同于曲线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代替KNO3,可得到类似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细胞液中物质的浓度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现提供红苋菜的叶肉细胞,请设计实验测定该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多少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质壁分离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 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2)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相等 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细胞吸水 (3)乙二醇能通过简单扩散进入细胞 (4)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将红苋菜的叶肉细胞置于配好的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适当的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记录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以及刚好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据此推算出细胞液浓度应介于这两个浓度之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第三节 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第一课时巩固练习,共7页。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增殖作业含答案,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作业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