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够描述某一具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2.能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难点: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 【展示】展示视频:大自然中雨落的声音、大自然中流水和鸟鸣的声音、大自然中青蛙的叫声。 【讲述】无论是雨落的声音,还是大自然中鸟鸣啾啾、流水潺潺,还是蛙声阵阵……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它们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们学习化学也有自己的语言。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化学语言有哪些? 【总结】我们之前学过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都是化学“语言”,元素向我们“诉说”了物质的组成等信息,而化学式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向我们诉说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相关信息。 【提问】“化学语言”向我们描述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之美还在于物质的变化,有没有一种语言,能描述物质的变化呢?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的语言“化学方程式”。 |
倾听、感受
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
|
通过视频声音,帮助学生形成直观体验,理解化学语言的内涵。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一、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讲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可以用以下3种方法表示: ① 氢气+氧气水 ② ③ 2H2+O22H2O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上述3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最好?为什么? 【总结】化学表达式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而第二种微观反应示意图表示起来,比较麻烦。第三种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化学反应,既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表示起来又比较方便。 【讲述】像③式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如: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O2H2↑+ O2↑。 【提示】化学方程式中常用“△”表示反应需要加热,用“↑”或“↓”注明生成物是气体或沉淀。 【组织讨论】为什么化学方程式能反映质量守恒定律呢?请你以C+O2CO2为例进行说明。 【总结】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过渡】化学方程式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它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
分组讨论,分析比较3种表达式差异,并递推化学方程式定义。
回答: 反应前碳原子个数为1;反应后碳原子个数为1,反应前原子数为3,反应后原子数也为3。 |
通过学生熟悉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变化表达方式的比较,在体验中递推获得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以C+O2CO2为例说明,这个方程式可以表示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请同学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说明。 【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角度来解读化学方程式:
【提问】化学方程式能不能体现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计算这个反应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讲述】我们还可以从下面这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表示碳、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比为: 12∶32∶44。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化学方程式有以下三点意义: 1.表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 【布置任务】同学们,请写出2H2O2H2↑ + O2↑所表示的意义。 |
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归纳总结化学方程式C+O2CO2所表示的意义。
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计算碳、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
写出化学方程式的3条意义。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归纳总结,实现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者的转变,让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练习,巩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 |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提问】化学方程式如何读呢? 【组织讨论】请同学们以C+O2CO2为例,小组内讨论,如何读化学方程式。 【讲述】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分别是: 宏观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读法:每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数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写出2H2+O2 2H2O三种读法。 |
根据预习或已有知识讨论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归纳总结,实现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引导者的转变,让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 |
环节三拓展延伸 | 【展示】世界上第一个已知的书面化学方程式
| 观看PPT |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
第1课时
一、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该反应中微粒的个数比
3.表示了物质的质量比
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1.宏观读法
2.微观读法
3.数量读法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